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珠子参茎、叶、花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14.80%和8.72%;珠子参的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4,叶中E/T为0.41,E/N为0.71,花中E/T为0.39,E/N为0.63,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珠子参茎、叶、花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0.12%,0.26%和0.16%,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珠子参地上部分氨基酸测定及营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子参茎、叶、花的氨基酸组成与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17种常见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73%,14.80%和8.72%;珠子参的茎中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E/T)为0.39,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E/N)为0.64,叶中E/T为0.41,E/N为o.71,花中E/T为0.39,E/N为0.63,氨基酸配比较为合理;珠子参茎、叶、花中蛋氨酸+胱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珠子参茎、叶、花中均含有γ-氨基丁酸,含量分别为0.12%,0.26%和0.16%,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12个桑品种上、中、下三个叶位的γ-氨基丁酸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对γ-氨基丁酸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不同桑树品种及叶位之间的γ-氨基丁酸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从上叶位到下叶位,γ-氨基丁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大叶野生子的上、中、下叶位γ-氨基丁酸均高于其他品种。结论:桑叶上叶位的γ-氨基丁酸含量较高,具有很好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对鲜蕨和盐渍蕨菜中的氨基酸,γ-氨基丁酸,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品中均含有16种以上的氨基酸,7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5种常量元素。其中盐渍蕨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以及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微量元素(Fe、Mn、Cu、Zn等)的含量均高于鲜蕨,而鲜蕨中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却明显的高于盐渍蕨。  相似文献   

5.
离体小麦、向日葵叶片及子叶,在预照光5小时条件下可以利用外源γ-氨基丁酸,形成丙氨酸和谷氨酰胺。小麦叶片中γ-氨基丁酸的脱氨过程主要是γ-氨基丁酸-丙酮酸转氨酶的作用。磷酸钙胶的吸附作用可以将此酶的比活力提高到5.6倍。此转氨酶酶促反应的最适 pH为8.9,在最初反应1小时之内,反应的速度与酶的浓度和反应时间成直线关系,对底物γ-氨基丁酸的米氏常数 Km 为2.6×1~(-3)M。讨论了转氨酶在γ-氨基丁酸代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08份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了不同种质资源材料间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及与子粒性状的相关性,以γ-氨基丁酸含量差异较大的高粱稻-1与宁农黑粳配制杂交组合,测定亲本、杂交F1及216个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分析其含量与相对胚重和子粒性状的相关性及变异系数,估算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结果表明:108份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变异范围为2.39~12.03 mg/100g,,平均含量为6.30±1.99 mg/100g,变异系数为31.59%;不同水稻种质资源材料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杂交F1子粒γ-氨基丁酸含量为8.39±0.11 mg/100g,介于双亲之间;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总体呈偏正态分布,且出现明显的超亲现象,说明水稻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杂交F2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与相对胚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厚、千粒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粒长呈显著的负相关;F2单株子粒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粒厚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相对较高,分别为98.12%、91.99%、96.37%,在育种中对这些性状可进行早期选择。  相似文献   

7.
胡超  左斌  谢达平 《生物磁学》2011,(5):861-863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酵母产γ- 氨基丁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发酵条件,提高其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突变株为材料,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温度、摇床转速、接种量、种龄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菌株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的影响。结果: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pm,接种量4%,种龄为2d的种子菌,培养时间4d。在此发酵条件下,变异菌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2.588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53%。结论:发酵条件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GABA茶中γ-氨基丁酸的TLC测定及提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GABA茶中有效成分γ-氨基丁酸的薄层扫描(TLC)检测以及提取、分离、纯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正丁醇?醋酸?水体积比为4?1?1展开剂分离效果较好,R f值为0.46。采用双波长扫描法检测,扫描波长分别为λS=515nm,λR=680 nm,检测线性范围:0.5μL~15μL,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8.75%。采用水提取法比乙醇提取法γ-氨基丁酸含量提高20%左右,732阳离子树脂对γ-氨基丁酸的静态最大吸附量为32.9 mg.g-1,1 h内其吸附速度较快,达吸附量的70%。样液pH值、流速等因子对树脂的吸附效率有影响,当pH值为3.0,流速3 m l.m in-1时,树脂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采用柠檬酸缓冲液和NH3.H2O进行洗脱,当pH为8.0~9.0时,γ-氨基丁酸洗脱率达94.68%。  相似文献   

10.
从黄酒浸米液中筛选出一株产γ-氨基丁酸的菌株Tpxj-01,采用生理生化实验、形态学观察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Tpxj-01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对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pxj-01发酵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进行定量测定,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浓度为1.02 g/L。筛选获得的乳酸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Tpxj-01生物安全性高,能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较好的γ-氨基丁酸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提高酵母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设计实验对酵母产γ-氨基丁酸(GABA)的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和硫酸铵复合氮源,合适的无机盐为KH2PO4;最佳发酵培养基为3%葡萄糖,3%蛋白胨,0.3%(NH4)2SO4和0.1%KH2PO4。在此培养条件下,摇瓶发酵可以获得1.690g.L-1的GABA产量。结论:发酵培养基的优化,提高了菌株产γ-氨基丁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硝基胍诱变选育高产γ-氨基丁酸酵母菌株的方法。方法:使用亚硝基胍对酵母菌株进行诱变;采用含溴甲酚绿的YEPD培养基筛选突变菌,采用薄层层析法和比色法鉴定变异菌株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及其含量;对突变菌株连续继代培养4代,测定各代发酵液中γ-氨基丁酸的含量,鉴定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亚硝基胍诱变酵母的最佳浓度为1.0g.L-1,最佳诱变时间为15min;获得了5株突变菌株,菌落呈绿色;薄层层析法鉴定突变菌株都能产γ-氨基丁酸;诱变菌发酵液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各异,但高于对照,且增长幅度很大;对突变菌株后代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突变菌株4遗传性较稳定。结论:采用1.0g.L-1的亚硝基胍溶液处理酵母菌15min,经筛选鉴定,获得了一株遗传稳定的高产γ-氨基丁酸的酵母菌株。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共水蒸馏法分别提取唇形科香薷属鸡骨柴茎、叶、花中的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并结合Kovats保留指数(KI)对比法对挥发油进行了化学成分对比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相对含量。分别从茎、叶、花中鉴定出24、33、42种成分。其中花和叶中的主要成分和相对含量相似,分别为1,8-桉树脑(21.9%,24.73%)、丁香烯(8.79%,8.51%)、γ-松油烯(4.57%,5.11%)、邻伞花烃(3.98%,6.13%)等,其次要成分差异较大。茎中的成分与花和叶中的相差较大,主要成分为棕榈酸(65.05%)、植醇(2.75%)、丁香烯(2.53%)等。结果表明,鸡骨柴茎、叶、花挥发油的成分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均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应用潜力和综合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111份云南改良稻种和77份元阳地方稻种采用程氏指数法进行籼粳分类,比色法测定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和总黄酮含量,并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抗性淀粉含量籼型偏籼偏粳粳型,γ-氨基丁酸含量则相反,黄酮含量与籼粳分化的关系不明显;(2)抗性淀粉、总黄酮含量有色米无色米,γ-氨基丁酸含量无色米有色米。总体功能性成分含量有色米无色米,籼稻粳稻,糙米精米,地方种改良种,有色、籼型糙米功能性成分最高,揭示了籼粳分化和米色与抗性淀粉、γ-氨基丁酸与总黄酮含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γ-氨基丁酸茶对小鼠抗疲劳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茶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游泳力竭实验,实验动物分为γ-氨基丁酸茶高、中和低实验组及空白对照组,分别检测游泳力竭时间,测定小鼠血糖、肝糖原、肌糖原,血清BUN、LDH、CK、SOD、MDA、GSH-PX,以及游泳前后的血乳酸.结果:γ-氨基丁酸茶对小鼠的实验期间的体重无明显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作为三羧酸循环的一个分支,在真核、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在这条代谢途径中,涉及γ-氨基丁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有两种酶:一种是γ-氨基丁酸转氨酶,能将γ-氨基丁酸转变成琥珀酸半醛;另一种是琥珀酸半醛脱氢酶,该酶能将琥珀酸半醛氧化形成琥珀酸,后者进入三羧酸循环。从国内分离得到的苏云金芽胞杆菌G03菌株中克隆了gabT和gabD基因。其中gabT基因含有1440bp,编码一个大小为52.6kD的蛋白质,而gabD基因大小为1449bp,编码一个52.2kD的蛋白质。这两个基因都分别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和纯化。通过酶活测定结果表明,GabT和GabD蛋白分别呈现出γ-氨基丁酸转氨酶和琥珀酸半醛脱氢酶的活性。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这两个蛋白质在蜡样芽胞杆菌群(B.cereus group)中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而与枯草芽胞杆菌的相似性较低则分别为58%、51%。为进一步深入研究γ-氨基丁酸代谢旁路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南瓜叶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条件,并对γ-氨基丁酸的薄层扫描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南瓜叶中γ-氨基丁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2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7(w/v)、提取时间1h,此条件下得到的γ-氨基丁酸的含量为209 mg/100 g.所建立的薄层扫描测定方法在0.125 ~2.0 m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n=4)为99.61%.  相似文献   

19.
<正> γ-氨基丁酸(Acidum r-Aminobutyricum简称GABA),商品名称为r-氨酪酸。临床上用于防治各种类型的肝昏迷。亦可用作尿毒定、催眠药及煤气中毒听致昏睡的苏醒剂,脑血管障碍所致的偏瘫、记忆力障碍和言语障碍等亦可试用。一γ-氨基丁酸的生产γ-氨基丁酸在植物和细菌中广为分布。国内外通常采用合成工艺路线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20.
龙葵中氨基酸及无机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实验分别对龙葵的果、茎、叶、花等部位进行了游离氨基酸、水解基酸、r-氨基丁酸及无机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龙葵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具有重要药理活性的无机元素以及具有降压作用的r-氨基丁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