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旱及活性氧引起小麦膜脂过氧化与脱酯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分胁迫下随小麦叶片含水量下降,膜透性增大,两者高度负相关;同时叶片H2O2含量和叶片微粒体膜脂过氧化水平都上升,无论在干旱时或在外源O2-和·OH作用时,微粒体膜流动性均下降,外源O2-和·OH处理微粒体膜后,膜脂过氧化水平明显增高,脂肪酸不饱和度明显下降;同时磷脂减少,游离脂肪酸增加。结果表明干旱可能使植物体内活性氧增多,从而导致膜损伤,这种由活性氧引起的膜损伤是膜脂过氧化和脱酯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应用稳态荧光和纳秒时间分辨瞬态荧光技术,以不同性质猝灭剂探测了神经节苷脂GM3诱发的Ca 2+-ATP酶构象的变化.结果显示,GM3可使重建的Ca 2+-ATP酶蛋白内源荧光寿命明显延长;并且能不同程度地减弱离子性猝灭剂碘化钾(I-)和脂溶性猝灭剂竹红菌乙素(HB)对Ca 2+-ATP酶色氨酸(Trp)内源荧光的猝灭程度.进一步用时间分辨荧光猝灭动力学分析,当体系中有GM3存在时,HB对该蛋白不同荧光寿命组分的Trp内源荧光猝灭的幅度减小.猝灭常数(Ksv)明显降低.说明GM3依靠其亲水糖链和疏水的神经酰胺链作用,不仅可以改变重建Ca 2+-ATP酶蛋白嵌于膜脂疏水区内部的构象,使位于膜脂疏水区不同部位的Trp残基更加趋向排列于亲水-疏水域界面;而且还使Ca 2+-ATP酶亲水-疏水结构域之间更趋接近,致使整个酶蛋白分子呈现较“紧凑”的构象,表达较高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3.
邻苯三酚对红细胞膜的过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用邻苯三酚碱性条件下自氧化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处理分离的红细胞膜,研究外源自由基对红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邻苯三酚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导致膜流动性下降,膜荧光物质增加,膜蛋白发生交联作用以及膜重新封闭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4.
竹红菌素及其衍生物对DPPC脂质体空间结构的微观光敏损伤的Raman光谱特征是明显的 :该脂质体反式构象减少 ,扭曲构象增加表明链内纵向有序度降低 .与此同时其链间侧向相互作用序参数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它们的侧向堆积已变得松弛 .经比较 ,对该脂质体空间结构的损伤 5 Br 竹红菌乙素强于竹红菌甲素和竹红菌乙素 .  相似文献   

5.
黑土稻田CH4与N2O排放及减排措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岳进  梁巍  吴杰  史奕  黄国宏 《应用生态学报》2003,14(11):2015-2018
通过对黑土稻田CH4和N2O排放的观测,发现水稻生长季CH4和N2O排放量低于全国其它地区稻田CH4和N2O排放之间存在互为消长关系(r=-0.513,P<0.05),但在同样施肥水平条件下,间歇灌溉与长期淹灌相比,CH4排放明显减少而N2O略有增加,其相对综合温室效应被大大减少且水稻产量未受影响。为此,间歇灌溉可作为减少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水分管理措施。另外,通过对CH4和N2O排放的相关微生物过程探讨,揭示产甲烷菌数与CH4排放问呈显著性正相关(R2=0.82,P<0.05),硝化菌数和反硝化菌数与N2O排放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6.
超氧歧化酶(SOD)对人红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前文曾报道,红细胞膜经外源O2-·自由基(碱性条件下,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处理后有明显损伤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猪红细胞SOD对人红细胞膜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外源SOD对人红细胞膜有明显保护作用,表现为膜流动性和膜重封闭能力保持正常水平,膜蛋白交联作用有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7.
O -·2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及EBSELEN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放射配体测定受体法研究了黄嘌呤(X)/黄嘌呤氧化酶(XO)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 -·2)对[3H]DL-谷氨酸与大鼠大脑皮层突触膜谷氨酸受体结合的影响,结果表明O -·2明显增强谷氨酸与其受体的结合力,此作用能被2-苯基-1,2-苯并异硒唑-3(2H)酮(EBSELEN)(1 μmol/L)所抑制.  相似文献   

8.
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实验证明细胞色素c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功能,在线粒体中氧化态的细胞色素c直接清除O2·-,还原态的细胞色素c清除H2O2.由于呼吸链传递电子合成ATP的同时,总有少部分电子从呼吸链底物端的复合物Ⅰ和Ⅲ漏出,而且漏出的电子首先使氧分子还原成O2·- ,然后O2·-歧化成H2O2,所以细胞色素c清除O2·-和H2O2的功能使呼吸链出现了两条电子漏旁路.细胞色素c通过这两条电子漏路径实现其控制线粒体中O2·-和H2O2水平的功能.根据两条电子漏旁路都是O2·-代谢路径的事实,引进了线粒体自由基代谢的概念,并从自由基代谢失调的角度探讨了呼吸链电子漏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竹红菌乙素作为膜蛋白荧光猝灭剂,研究了乙素从水相进入膜体系过程中基本物理现象.包括了:膜与水分配系数(P);进入速度;以及膜与水相的体积比(α),并对其猝灭机理进行深入探讨.结果表明,乙素对膜蛋白质荧光的猝灭服从动态猝灭原理;用ESR技术直接观察到:激发态的色氨酸可以将电子转移给乙素并形成乙素自由基,因此用电子转移方程:Ket=K0exp(-R)处理猝灭反应过程中的Kq值,可以方便地得到Trp-HB分子间距离(R)信息.  相似文献   

10.
线粒体F1Fo复合体Fo部分a亚基的色氨酸荧光可被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 B, HB)猝灭.不同温度下测定Stern-Volmer图的结果显示,猝灭常数(Ksv)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大,时间衰变荧光的结果显示,荧光寿命随HB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加入不同浓度的HB, F1Fo复合体的吸收峰没有位移.这些实验结果支持动态猝灭机理.HB还具有有效猝灭浓度低,不影响酶的活力;在脂相和水相的分布比率可高达16 560∶1;实验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HB可作为理想的疏水相荧光猝灭剂,研究与膜结合的F1Fo复合体中镶嵌于膜脂内Fo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RNO脱色反应检测类囊体中的单线态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敏剂RB在光照射下与O2反应产生 1O2, 1O2与组氨酸或咪唑反应的中间产物使RNO发生氧化,导致RNO在440 nm处吸光度减小,此即为RNO脱色反应.RNO脱色反应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表明RB受光照射后使 1O2增加;随着组氨酸或咪唑浓度的增加,RNO脱色反应增大;咪唑在RNO脱色反应中的作用更明显. 1O2淬灭剂NaN3或DABCO存在时,RNO脱色反应降低.利用RNO脱色反应检测到莴苣类囊体在强光照射下产生的 1O2,随着光强和照射时间增加,类囊体中 1O2的产生增加.  相似文献   

12.
线粒体参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功能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根据呼吸链中传递的电子可从细胞色素c漏出传给H2O2的实验结果,结合文献关于呼吸链底物端电子漏导致生成O2·-和H2O2的报导,提出了呼吸链主链电子传递之外,存在一个由两类电子漏衔接形成的电子漏路径.由于这一路径实质上是氧自由基的代谢途径而显示出线粒体可能具有参与氧自由基代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超氧阴离子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别通过黄嘌呤(X)与黄嘌呤氧化酶(XO)反应和甲基紫金(MV)的作用,观察了O·-2诱导莴苣叶绿体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结果表明,O-·2的产生明显使光化学猝灭(qP)和非光化学猝灭(qN)增加.叶绿体内SOD被DDC抑制后,X+XO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下降,qN上升;MV诱导的叶绿素荧光猝灭过程中,qP上升幅度不大,qN增加不明显.当碳代谢被碘乙酰胺(JAA)抑制后, qP下降,qN上升.解偶联剂NH4Cl增加质子跨类囊体膜的通透性,导致qP增加和qN降低,加入MV后qP和qN增加不明显.分析认为,-·2的产生和及时被清除对保持光合电子传递和增加跨膜ΔpH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叶绿体吸收的光能得到转化和耗散,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量光能引起的光抑制损伤.  相似文献   

14.
Mg2+对阿霉素引起心肌线粒体F1F0变化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肿瘤药物阿霉素(ADM)对心肌线粒体F1F0-复合体呈现抑制而对F1-ATPase无抑制,这表明ADM可能是通过膜脂起作用的,适当浓度Mg2+能降低ADM对复合体的抑制.经 31P-NMR和标记荧光探针NBD-PE,DPH,MC-540以及内源荧光等的测定,结果表明ADM可能首先通过诱导F1F0膜脂形成非双层脂结构,继而影响了膜脂的堆积程度和流动性,进而引起F1F0-复合体酶蛋白构象的改变,最终导致酶活力的降低.Mg2+则可能由于与ADM竞争与心磷脂的结合,而对ADM引起F1F0的变化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边缘细胞耐铝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NO和H2O2是参与植物抗非生物胁迫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 为了确定NO和H2O2在大豆(Glycine max)根尖和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 RBCs)耐铝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以‘浙春3号’大豆为材料, 研究了铝毒胁迫下大豆根尖内源NO和H2O2的变化, 以及外源NO和H2O2诱导大豆根尖和RBCs的耐铝反应。结果表明, 50 μmol·L–1 Al处理48 h显著抑制大豆根的伸长, 提高Al在根尖的积累, 同时显著增加根尖内源NO和H2O2含量。施加0.25 mmol·L–1外源NO供体亚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 sodium nitroprusside, SNP)和0.1 mmol·L–1H2O2, 能有效地缓解Al对大豆根伸长的抑制、根尖Al积累和RBCs 的死亡, 该缓解作用可以被0.05 mmol·L–1 NO清除剂2-(4- 羧基苯)-4,4,5,5- 四甲基咪唑-1- 氧-3- 氧化物, 钾盐(C14H16N2O4·K, carboxy-PTIO, cPTIO)和150 U·mL–1 H2O2清除酶(catalase, CAT)逆转。并且外源NO能够显著促进根尖H2O2的积累, 而外源H2O2对根尖NO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这表明NO和H2O2是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耐铝反应的两种信号分子, NO可能通过调控H2O2的形成, 进而诱导大豆根尖及RBCs的耐铝反应。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农田稻季CH4通量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远航  徐昔保  陈晔 《生态学报》2020,40(21):7690-7698
开展太湖流域农田稻季CH4排放研究,深入了解稻田CH4排放规律,为稻田CH4减排、制定合理稻田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以太湖流域稻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区域,运用涡度相关法观测其稻季CH4通量变化,分析其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典型稻麦轮作区稻季为CH4的源,CH4排放总量为28.95 g/m2,稻季CH4通量日变化表现为无规则型与单峰型两种模式;稻季CH4排放整体集中在水稻生长前期(81.61%)及中期(16.16%)、后期排放相对较弱(2.23%),返青期排放量较低(日均0.102 μmol m-2 s-1),分蘖期较强(日均0.451 μmol m-2 s-1),成熟期最低(日均0.006 μmol m-2 s-1);模型所模拟的累计CH4排放通量比累计测量CH4通量低6.69%,较好地模拟了太湖流域稻田CH4的排放,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电导率、摩擦风速可确认为太湖流域农田稻季CH4排放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7.
潮汐作用对黄河三角洲盐沼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沼湿地作为陆海交互作用的过渡带是CH4重要的自然来源。潮汐活动通过影响CH4的产生、氧化和传输驱动了湿地CH4间歇性、周期性的排放。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监测技术,对黄河三角洲一个盐地碱蓬生态系统CH4通量、环境因子和水文要素(潮汐)进行了长期连续监测分析了该生态系统生长季CH4排放的季节动态及潮汐作用对CH4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季该生态系统是CH4的排放源,排放日均值为0.063 mg m-2 h-1,(范围为-0.36-0.57 mg m-2 h-1)。潮汐淹水阶段和落潮后湿润阶段表现为CH4的显著源。此外我们发现,短期潮汐活动引起土壤干湿状况的变化促进了CH4脉冲式的排放,因此未来气候变化下温度升高和降雨季节分配引起的土壤干湿变化将会对该区域CH4排放甚至碳循环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旋捕捉电子顺磁共振(ESR)的方法对从菠菜叶绿体中分离提纯的光系统Ⅱ(PSⅡ)颗粒产生O2-·的机理进行了直接检测.通过对样品充氧、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抑制剂四氰乙烯(TCNE)以及原位光照检测ESR信号等手段,在PSⅡ中检测到O2-·与DMPO加合物的特征ESR信号.而在没有SOD抑制剂的情况下,光照时PSⅡ中O2-·与DMPO加合物浓度显著下降.进一步实验发现PSⅡ中O2-·产率与氧分子浓度直接正相关.O2-·产率还具有pH值依赖性,在pH值为6.0~6.5范围内,O2-·产率最高,大于此范围时则呈显著下降趋势.而PSⅡ颗粒的Tris处理也将导致O2-·产率的急剧减少.以上结果证实水裂解放氧十分活跃的PSⅡ也是高等植物叶绿体在光照下产生活性O2-·的主要部位,通常大部分的O2-·能被内源SOD清除,且O2-·的生成与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多形核白细胞产生的NO和O2-自由基主要形成 ONOO-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ES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PMN)受促癌剂佛波醇(PMA)刺激产生O2-和NO自由基的相互作用.发现加L-精氨酸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到的O2-明显减少,加NG-甲基精氨酸(NGMA)使在PMA刺激PMN体系中捕捉的O2-明显增加.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和光照核黄素体系证明,加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产生NO-·自由基与O2-结合生成ONOO-是加入L-精氨酸使PMA刺激PMN体系捕捉的O2-减少的主要原因,并且推算了加入不同浓度L-精氨酸PMN产生NO-·自由基的量.用羟基自由基清除剂和ONOO-氧化DMPO和DMSO及其对pH的依赖关系,证明了ONOO-分解并没有直接生成羟基自由基.用依赖鲁咪诺的化学发光法研究了人多形核白细胞受促癌剂PMA刺激产生NO-·自由基动力学过程.另外,用化学合成的NO-·自由基和过氧亚硝基在模型体系研究了它们的ESR和化学发光特征.说明PMA刺激PMN生成的NO-·和O2-自由基反应形成的ONOO-是引起化学发光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水稻(Oryza sativa L.)中CPR5 基因的功能,以其cDNA 文库为基础进行序列比对,并将1 个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命名为OsCPR5.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OsCPR5 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551 bp,编码516 个氨基酸.软件预测该编码蛋白可能是1 个具有5 个跨膜区的膜蛋白和核定位蛋白.组织表达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OsCPR5 在根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广泛分布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上.逆境胁迫分析实验表明,植物激素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氯化钠(NaCl)、甲基紫精(Methyl viologen, MV)等环境胁迫可诱导OsCPR5 的上调表达,其中氧化胁迫相关的MV 和H2O2 处理效果最为明显.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转基因株系atcpr5/OsCPR5 在浓度为0.5 μmol L-1、 1.0 μmol L-1 的MV以及6 mmol L-1、 8 mmol L-1 的H2O2 处理下,种子萌发率明显高于atcpr5 突变体.这揭示了OsCPR5 基因在植物抗氧化胁迫响应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