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黑水多毛蚤属一新种(蚤目:多毛蚤科)李贵真,刘连珠贵阳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贵州省贵阳市550004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四川省重庆市630000关键词蚤目,多毛蚤科,多毛蚤属,新种四川我们在整理早年所采蚤类标本时,发现采自四川黑水的多毛蚤1...  相似文献   

2.
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幼虫形态及与同属蚤幼虫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蚤类的幼虫形态,我国迄今已报告15种,其中蚤科Pulicidae 3种,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iidae 4种,细蚤科Leptopsyllidae 2种,蝠蚤科Ischnopsyllidae 1种,角叶蚤科Oeratophyllidae 5种。而角叶蚤科的黄鼠蚤属Citellophilus目前已报告2种,即方形黄鼠蚤指名亚种C.t.tesquorum(1961)和三鬃黄鼠蚤巴湖亚种C.trispinus balkhaschensis(叶瑞玉等,1982)。我们在探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tesquorum sungaris的生物学特征中,对它的幼虫形态进行了研究,并与同属2个亚种的幼虫形态相比较。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整理了已在在贵州省采集的蚤类标本,其中有3个新种、新亚种和2个我国新纪录。现将这5种分别记述如下:从江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congjiangensis,新种(图1—6)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区蚤类的研究(三)细蚤科二新种和一新亚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秦岭山区蚤类研究的第三报,记述细蚤科Leptopsyllidae二刺蚤属Peromysco-prylla I.Fox,1939一新种和一新亚种以及怪蚤属Paradoxopsyllus Miyajima et Koidzumi,1909一新种。标本存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1.喜山二刺蚤陕南亚种,新亚种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 australishaanxia  相似文献   

5.
自1963年至今,我们结合鼠疫防治工作,陆续采集了262只角尖眼蚤的标本,鉴定后发现甘肃有三亚种,即角尖眼蚤指名亚种Ophthalmopsylla p.praefecta、角尖眼蚤深窦亚种Ophthalmopsylla p. pernix和Ophthalmopsylla p.lenta亚种。目前世界上关于角尖眼蚤共分四个亚种,除上述三亚种外,还有Ophthalmopsylla p.ecphora.Smit(1967)记述了各个亚种之间的区别及它们的地理分布,各亚种主要分布在蒙古的南半部和苏联  相似文献   

6.
吴文贞  吴克梅 《昆虫知识》1995,32(4):227-229
目前,在青海省已发现寄生于有蹄类的蠕形蚤3属8种和亚种,其中有4新种和亚种,是我国蠕形蚤最多的省份。蠕形蚤是危害家畜和其它有蹄类动物的主要害虫之一,应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相似文献   

7.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区系与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1992-1997年,对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共采获蚤类5科21属39种(亚种)3241头,并对以苍山为主体的山地各主要生态环境蚤类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特点和自然环境因素后认为,在苍山所获39种蚤类中有16种(占41.03%)属东洋界种类,21种(占53.84%),属古北界种类,2种属广  相似文献   

8.
李仲来  刘天驰  牛勇 《昆虫学报》2001,44(3):327-331
1989~1998年对内蒙古阿巴嘎旗那仁宝力格苏木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体蚤和巢蚤的数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所得体蚤包括3科7属9种, 其中优势种有: 原双蚤田野亚种Amphipsylla primaris mitis占41.84%, 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eopsylla pleskei orientalis占41.18%, 光亮额蚤Frontopsylla luculenta占13.18%。所得巢蚤包括2科6属9种, 其中优势种近代新蚤占74.94%; 光亮额蚤占10.04%, 原双蚤占8.20%, 宽圆纤蚤Rhadinopsylla rothschildi占6.44%, 是常见种。田鼠体的原双蚤、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和体蚤指数间呈正相关(P<0.05)。田鼠巢的近代新蚤、光亮额蚤、宽圆纤蚤和巢蚤指数间正相关显著(P<0.01)。春季巢蚤指数∶春季体蚤指数≈5∶1, 秋季巢蚤指数∶秋季体蚤指数≈75∶1。近代新蚤既是体型蚤又是巢型蚤, 为田鼠的优势蚤种; 原双蚤数量占体蚤的 41.84%, 是体型蚤; 光亮额蚤为体蚤和巢蚤中的常见种。  相似文献   

9.
大锥蚤属Macrostylophora的蚤类主要寄生于松鼠科动物。目前已知约15种(包括亚种)以上,分布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如印度;缅甸;越南;锡金;尼泊尔;锡兰;马来亚以及我国的云南、四川、福建等地。我国记载有三种,即:无值大锥蚤M.euteles(Jordan &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我国蚤类区系方面的有关问题,作者曾于1980—1982年先后到秦岭山区的有关地段进行采集调查,获得一大批蚤类标本。经研究认为,这批标本中包括了蚤目昆虫的1个新属、7个新种和4个新亚种,分属于多毛蚤科Hystrichopsyllidae和细蚤科Lcptopsyllidae。本文是这项研究的第一报,记述多毛蚤科的3个新种和新亚种。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臀蚤科蚤类首次由李贵真和王敦清(1958)报告了3个种和亚种,都属于当时广义的微棒蚤属Stivalius Jordan et Rothschild,1922。广义的微棒蚤原是臀蚤科的一个大而复杂的属,近二十余年以来,随着新种的陆续发现,已被分裂为许多近缘属(Holland,1969)。它们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亚界的热带部分以及东洋界的中南亚界和印马亚界。我  相似文献   

12.
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形态及与同属蚤幼虫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漆一鸣  何晋侯 《昆虫学报》1997,40(4):388-392
我国已描述的蚤幼虫约有50余种或亚种,而额蚤属幼虫已有5种或亚种:似升额蚤介中亚种FrontopsyllaelatoidesintermediaCai,Wu&Zhang,1987[1,2],似升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elatoideselatoidesWagner,1928[3],升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elatae-lata(JordanetRothschild,1915)[4],无棘鬃额蚤FrontopsyllaaspindermisLiu&Wu,1960[5]和前额蚤灰獭亚种FrontopsyllafrontalisbaibacinaJi,1979[2]。本文首次描述可疑的鼠疫媒介蚤种棕形额蚤指名亚种FrontopsyllaspadixSpadix(Jordan&Rothschild,1927)的幼虫形态,并与同…  相似文献   

13.
王身荣  刘晓倩 《昆虫学报》1993,36(2):225-230
在所收藏的蚤类标本中,查出新蚤属6种、亚种2,例雄性阉割畸形,其中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 3例,二卤新蚤N,btdentatiformis 9例,类新蚤N.Compar 1例,近代新蚤东方亚种N.Pleskei orientalis 4例,鞍新蚤N.Sellaris 7例,特新蚤指名亚种N.S,specialis 1例。 这些标本获自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和云南。本文对畸形蚤形态进行了描述。分析关于单齿新蚤 Neopsylla monodcntattformis Huang ct Xic,1987的原始描述和形态特征图,认为其鼓名模式可能系二齿新蚤畸形标本,那么其种名将成为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拒绝的名称。  相似文献   

14.
吴文贞  李超 《昆虫学报》1990,33(2):247-249
角叶蚤属(Ceratophyllus Curtis,1832)原只有两个亚属,Smit在1983年将角叶蚤科有关属和亚属与角叶蚤属合并,同时建立两个新亚属,现包括下列几个亚属:(1)Amonopsyllus Wagner,1938,(2)Celeophilus Smit,1983,(3)Ceratophyllus Curtis,1832,(4)Emmareus Smit,1983,(5)Monopsyllus Kolenati,1857,(6)RosickyianaSmit,1972,本属共计有72种和亚种。亚属Emmareus计载有9种,近来又发表Ce-ratophyllus(Ceratophyllus)chasteli Beaucournu, Monnat & Launay,1982应归到此亚属中。本亚属青海只有粗毛角叶蚤(C.(Emmareus)garei Rothschild,1902)和北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描述了尚未报道的特新蚤指名亚种Neopsyllaspecialisspecialis幼虫形态。它与新蚤属已描述的5种或亚种幼虫的鉴别特征是:1-3胸节腹板上后排主鬃列长鬃外侧有2个小鬃;破卵器的长宽比例,大颚的齿数和齿形,前后头刚毛的数目和长度,肛梳刚毛和支柱毛的数目。作者观察到特新蚤指名亚种幼虫第10背板上有感器一对,并又观察了4科9种或亚种蚤幼虫和Bartkowska(1965,1972),Kirjakova(1968)的描述,认为该特征可能是多毛蚤科幼虫的鉴别恃征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六0——一九七三年在四川省及西藏自治区采集到新蚤属(NeopsyllaJordan.1903)十余种,其中一种经鉴定系一新亚种,兹命名为特新蚤川藏亚种Neopsyllaspeciessichuanxizangensis,ssp.nov.鉴别特征特新蚤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端部之亚刺鬃较少以及♀第7腹板后缘背叶端缘有深凹与贵州亚种比较相近,而与其他亚种相比则较易区别。但与贵州亚种的区别在于川藏亚种第9腹板后臂自基至端逐渐变细而端尖,亚刺鬃短而骨化浅以及♀第7腹板侧鬃少(通常不多于15根)且后缘背叶之背侧小叶通常长于或约同腹侧小叶等长。亚种形态头额突约位于额缘中央稍上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纤蚤属1912 1新种及1新纪录:蔡氏纤蚤和五侧纤蚤似邻近亚种。  相似文献   

18.
喜马拉雅山南坡小型兽类体外寄生蚤类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天宇  许荣满 《生态学报》1998,18(6):660-664
1992-05-08、1993-06-07和1994-06-07分别在喜马拉雅山南坡,西藏亚东县、错那县和隆子县捕获小型兽类,采集蚤类标本,共获蚤1805只,经鉴定它们隶属于4科22属46种。以该地区小型兽类作为研究对象,计算其染蚤指数和蚤类群落相似性指数,并对宿主动物体外寄生蚤群落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宿主动物的生境对其体外寄生蚤群落相似性起决定作用,而宿主动物的分类地位亦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鲁亮  吴厚永 《昆虫学报》2002,45(3):380-383
描述了窄板额蚤华北亚种的幼虫形态,并和同属幼虫进行比较。窄板额蚤华北亚种幼虫的形态和棕形额蚤指名亚种幼虫的形态比较相似,但肛梳刚毛数量可以区分,前者总数超过24根,后者总数不超过20根。再通过与其它5种(亚种)额蚤幼虫的形态比较,发现属于额蚤亚属5种幼虫的大颚齿数一般为5个齿,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鞋形;而属于鸟额蚤亚属前额蚤灰獭亚种的幼虫的大颚齿数达9个,一龄幼虫的破卵器正面为球拍形。这些差异可能是亚属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20.
近年,从云南采到多毛蚤(Hystrichopsylla Tiraboschi,1904)一种,经鉴定系一新亚种。兹命名为:大多毛蚤云南亚种 Hystrichopsylla weida yunnanensis,ssp.nov. 鉴别特征 与大多毛蚤指名亚种(H.weida weida Jameson & Hsieh,1967)的重要区别是:1)腹部,第一一五背板的端小刺较指名亚种者多。(2),第八腹部端部斜削成刀形(末端很尖),腹缘鬃多而密,指名亚种者狭窄成棒状(末端并不很尖),腹缘鬃少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