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多元化草地建设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针对黄土丘陵区草地退化,水土流失严重,草地畜牧业生产力低等问题,于1995~2002年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安塞县进行了多元化草地建设试验研究。引种、驯化生态经济型优良草种20余种(包括品种、类型),建设高产、优质单播及混播人工草地和利用耐牧草种改良天然草地,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改良大面积天然草地,提高其生产力和生态、经济效益,及在退耕坡地建设人工草地,为促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5种牧草木质素含量及其体外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在海拔高度3200m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选取羊茅 Festucaovina 、早熟禾 Poaannua 、艹洽草 Koeoeriacristata 以及莎草科的矮嵩草 Kobresiahumilis 、黑褐苔草 Carexalrofusca 5种青藏高原重要牧草品种,分别测定羊茅、早熟禾、艹洽草、矮嵩草茎、矮嵩草叶、黑褐苔草茎和黑褐苔草叶的木质素含量,并采用二级离体培养法测定其体外消化率,比较不同牧草间木质素含量及消化率差异.1999和2000年两年的实验结果表明,牧草木质素含量与其体外消化率之间为极显著负相关 P<0.01 ;就同种牧草不同器官而言,牧草茎的木质素含量明显高于叶,其降解率较低;3种禾本科牧草及2种莎草科牧草不同牧草品种间木质素含量和体外消化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黄土高原峁状丘陵区牧草种质资源,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科技支撑,自1998年起从国内外陆续引进牧草品种4科、14属、36种100余份,经5年的适应性驯化,鉴选出了适宜该区生态条件的优质牧草4科9属21种.鉴选出的良种牧草抗旱、耐瘠薄、优质、高产,在坡地退耕还草中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其立地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牧草对立地土壤水分利用强度及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提出了不同牧草混播比例及立地范围.  相似文献   

4.
在黄土丘陵区土质路面种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曹世雄  陈莉  高旺盛 《生态学报》2005,25(7):1754-1763
土质道路水土流失是所有人工生态系统中最严重的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模数是相同条件下林地的250倍,农村道路修筑破坏了区域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为景观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场地。广大山区农村田间地块道路在种植和收获季节以外长期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植物的种植和生长提供了可能。1997~2001年,以中国黄土丘陵区陕西省延安市小砭沟小流域农田道路为背景,以防止和减轻路面汇流引发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的破坏和修复农村道路景观生态系统为目的,采用小区径流监测、施工统计和定点观测的方法,在路面进行了为期5a的种草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农田作业道路路面不仅可以种草,而且具有一定生态经济价值,在条播下,胡枝子、小冠花、无芒雀麦每km年产值可达1068.88~3150.27元;同时,路面牧草可承受适度的通行压力,禾本科牧草一般可承受300t·次/a以下车辆碾压;道路种植禾本科牧草后,除有机质外,土壤中其它营养成份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因此有必要补充各种肥料延长路面牧草使用年限和提高牧草防蚀能力;路面种草后径流量减少46.15%~69.30%,土壤侵蚀量减少54.53%~77.80%,建设成本仅为石子路的27.69%~35.99%,维护费用仅为土质道路的30.52%,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技术途径。道路种草后,路面雨季泥泞、旱季尘土飞扬的劣质景观被蜿蜒的绿色道路景观所取代,形似镶嵌在绵延山谷中的绿飘带,这无论在理论还是技术方面都是生态修复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黄土丘陵区优良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1992—1995年在黄土丘陵区的安塞县进行的牧草引种驯化试验研究结果。通过该试验研究,以期选择出适于黄土丘陵区建设人工高产草地和改良天然放牧草地的优良牧草。共引进国内外牧草200余份材料,分属4科.26属、44种。通过4年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20余种优良草种(含品种)。这些牧草高产、优质、抗性强、易繁殖。文中对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引种效果除与各草种生物生态学特性有关,其立地条件、经营管理,特别是水肥管理,都影响着牧草的生长发育。如一些牧草在川台地或缓坡生长良好,而在较陡的坡地则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国内外引进和当地采集的牧草中选出60种(或品种)牧草同时进行比较试验。其 中禾本科31种,豆科28种,杂类草1种。分别种植在两种不同的土壤类型上(河质粟钙土和河滩草甸土)。试验共重复6次。每次重复的60种牧草随机排列。每种栽5穴,每穴4—5粒种子。在1991年6月5日播种。以后观测其出苗情况、牧草的生长强度(分夏季和秋季二  相似文献   

7.
匍伏补骨脂(Psoralea eriantha)属蝶形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989年我们自澳洲引进该植物,在广东连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光秃紫色土上试种表明,匍伏补骨脂夏季能耐旱和高温(60℃左右)。冬季能耐零上低温(≥-3℃),生长快,根系发达,地上部分卧地伸展,粗蛋白占全株干重19%,胡萝卜素,维生素 C 也很丰富。兔猪喜吃,是一种优良水保及牧草兼用的植  相似文献   

8.
农业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圃源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热带牧草研究中心儋州试验基地。热带牧草研究中心长期致力于热带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评价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中心联合相关单位,每年组织2~3次野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发展迅猛,正日益成为牧草种质资源的辅助研究手段,其研究技术也日趋成熟。概述分子标记应用在产量、品质、抗逆性和抗病虫等牧草重要性状上的研究进展,分析牧草种质资源重要性状分子标记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今后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方面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兴安盟扎赉特旗2004年~2011年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监测的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地上生物量等基本资料。典型草原主要牧草种类有贝加尔针茅、野古草、羊草等禾草,伴生中旱生杂草、灌木及半灌木组成,草丛一般高30~50 cm。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典型草原牧草的高度、盖度及地上生物量受温度和降水量影响最明显,其中降水量的影响超过温度的影响。降水量多的年份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加,而干旱年份地上生物量减少,其最大值一般出现在7月份,并滞后于降水量最大值。  相似文献   

11.
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 基于1987年、1996年、2000年和2013年的水土流失数据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分析江西省1987—2013年的水土流失趋势, 并探讨水土流失的社会驱动力。结果表明: 1987—2013年江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遏制,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相关分析表明, 经济发展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DP)、农业GDP、农村居民纯收入和人均GDP)、人口指标(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农村贫困人口)、农业耕作指标(耕地面积)均在一定程度上与水土流失相关, 说明水土流失过程的社会驱动力较为复杂; 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农村贫困人口、农业GDP、人均GDP、人口密度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江西省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 特别是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和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更是解决研究区域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受到数据获取的限制还有待深入研究, 但研究结果仍可为本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呼伦贝尔草地野生禾本科牧草的属种组成、生长习性及饲用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现有禾本科牧草42属112种,这些禾本科牧草大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适应典型草原和丘陵草甸草原生境,饲用价值高,适口性良好,是植被组成中的重要组成成分,生态利用前景广阔,是本地区重要的牧草资源。对其资源进行评价,为其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紫泥泉种羊场1966—1987年天然草场牧草产量资料及沙湾县气象站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积分回归、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牧草产量的变化趋势,气象条件对牧草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产量随时间上升或下降趋势不显著,4一6月和9、10月是牧草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降水量是关键因子,并建立了牧草产量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4.
牧草是一个包括种类繁多的经济植物类群, 我国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建立牧草现代生物技术, 利用牧草生物体的特性与功能, 操作细胞和基因等, 进行牧草的改良和生产, 提供高额和高质量的产品是迫切需要的, 其作用也是常规技术不能代替的。我国在牧草生物技术研究方面已取得了进展, 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牧草苜蓿等的花药培养、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群, 进展尤为显著。而牧草基因工程的研究也已起步。从目前国内外牧草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来看, 今后应该首先把细胞工程的研究放到一个重要位置, 明确目标、集中力量、发挥优势, 使这方面的研究有更多的进展, 向实用化方向突进。同时, 也要不失时机地开展基因工程的研究, 建立适合牧草特点的基因工程技术体系, 在短期内应该有较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5.
荒漠草原牧草生物量的遥感估算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张强  何金梅  孙冰 《生态学报》2007,27(6):2294-2301
应用2005年5-10月份EOS/MODIS资料,采用光能利用率算法,估算了中国西北荒漠绿洲区域NPP,并结合地上生物量观测资料,建立了基于NPP的地上生物量估算模型,同时分析了生物量和NPP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5年牧草生长期内NPP的变化基本是6、7月份最大,其它月份较小,5-6月份是牧草叶面积变化比较大的时期,也是NPP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生物量模型估算得到的44个样本的生物量误差基本都小于20%,说明模型能够反映牧草的实际生长状况;不同荒漠牧草对光的利用能力和对CO2同化能力有很大差异,骆驼刺、红砂、黑果枸杞是荒漠牧草生物量较大的牧草类型;牧草类型、牧草盖度以及平均高度是造成不同牧草产量相差较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荒漠草原牧草净生产力的遥感估算及其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杰  张强  郭铌  孙冰 《西北植物学报》2006,26(11):2324-2330
应用2005年5~10月份EOS/MODIS资料,采用光能利用率估算方法,对中国西北荒漠绿洲区甘肃省安西县荒漠草原区的月净第一生产力、年净第一生产力进行估算,并结合地面观测,分析了不同牧草类型NPP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安西县荒漠草原区2005年牧草生长期内NPP的变化基本是6、7月份最大,其它月份较小,5~6月份是牧草叶面积变化比较大的时期,也是NPP变化比较显著的时期;荒漠牧草对光的利用能力和对CO2同化能力有很大差异,白刺、红砂、黑果枸杞是荒漠草场净生产力相对比较大的牧草类型;荒漠牧草区年净第一生产力的空间分布有很大的差异,禁牧区牧草的年NPP相对非禁牧区的NPP较大,这一结论与地面观测结果相一致,NPP估算值平均误差为12.6%。  相似文献   

17.
布氏田鼠非取食性牧草消耗量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为内蒙古典型草原区的主要害鼠之一[1,6 ,8,9]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与牛羊争夺牧草资源。因此 ,测定其牧草消耗量 ,是定量地衡量其危害程度 ,推算鼠害防治经济阈值的重要基础。在牧草生长季节 ,该鼠对牧草的消耗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即取食量和非取食性消耗量 (布氏田鼠咬断而未取食的部分牧草或者食物残屑 )。有关该鼠食性与食量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2 ,3 ,5] ,但对该鼠的非取食性牧草消耗量则缺乏研究。为此 ,本文开展了这项工作 ,为定量估算该鼠的危害程度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本项研究是于 1997…  相似文献   

18.
对柱花草与坚尼草2种热带牧草在旱季人工灌溉条件下进行刈割,测定其对生物量的影响。分析了两种热带牧草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长对生物量的影响变化,结果表明:在人工灌溉条件下生长的两种热带牧草,生长速率快,刈割周期短,其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以遥感和GIS技术为支撑,利用修正后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为评价模型,对河北省赤城县1990、2000年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了计算,并结合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生成了赤城县水土流失强度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赤城县2000年的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及1990-2000年水土流失的变化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赤城县2000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7.64 t·hm-2·a-1,属于轻度侵蚀,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灌草地与旱地这两种土地利用类型;与1990年相比,赤城县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明显减少,减少面积达839.81 km2.由此可见,赤城县在1990-2000年期间水土流失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以黄土丘陵区具有代表性的禾本科及豆科牧草无芒雀麦和沙打旺为材料,研究其对川台地土壤腐歼击质含量和组成,有关营养元素及后茬作物产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禾本科及豆科牧草均能提高土壤中的腐殖质及氮磷营养的水平,其中禾本科牧草效果较豆科牧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