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群脑膜炎球菌的多糖抗原无免疫原性,而外膜蛋白则是有效免疫原。本文介绍了B群脑膜炎球菌的外膜蛋白(OMP)的分离方法、各类OMP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和控制基因,以及在菌苗研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荆州地区GBS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谱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选择性培养法从阴道和肛门拭子中分离B群链球菌(GroupB Streptococci,GBS),用标准的K-B法对常用的7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然后针对红霉素耐药菌株检测耐药基因ermA、ermB和mefA。结果 176株GBS对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虽然没有耐药但其中介率达到12.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35.8%和6.8%;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和中介率分别为9.5%和12.5%。63株对红霉素耐药的GBS中有22株同时对克林霉素耐药(cMLS型),有41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对克林霉素敏感(M型)。在22株cMLS型耐药的菌株中有18株检测到ermB基因,2株检测到检测到ermA基因。在M型耐药的菌株中有32株检测到mefA基因,6株检测到ermB基因,1株检测到检测到ermA基因。结论青霉素是治疗本地区GBS感染的有效药物,但本地区GBS对红霉素的耐药比较严重。mefA介导的外排机制可能是是本地区分离的GBS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从临床标本中快速检测B群链球菌的方法。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上提交的B群链球菌的cfb基因序列(登陆号X72754)设计特异LAMP引物,以热裂解法提取标本中细菌的DNA,然后以LAMP技术扩增cfb基因来鉴定其是否为B群链球菌。在采用LAMP技术检测B群链球菌的同时,以选择性培养法和PCR技术平行检测相同标本,并将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比较。结果在176例阴道拭子和176例直肠拭子中,选择性培养法检测到的B群链球菌例数为49和61、LAMP法检测到的B群链球菌例数为49和59,PCR法检测到的B群链球菌例数为48和58。以选择性培养法为金标准,LAMP法检测B群链球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7%和100%,PCR法检测B群链球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1%和100%。LAMP法检测B群链球菌的时间为2h左右,模拟菌株的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2CFU/mL。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方便简单,适合从临床标本中快速检测B群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生殖道菌群检测和B群链球菌筛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调查孕妇生殖道菌群情况,减少不良妊娠结果;筛查B群链球菌(GBS)定植状态,预防新生儿GBS病.方法 产前取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64例孕妇阴道分泌物标本,872例乳酸杆菌和(或)少量其他菌种生长,占59.6%(872/1464);592例乳酸杆菌未生长,检出“+”以上生长菌株820株,其中194例有2种菌生长,34例有3种菌生长,占40.4%(592/1464).共检出B群链球菌68株,检出率为4.6%(68/1464).结论 围产期生殖道菌群种类复杂,耐药率高,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应加强检测,采取切实可行的适宜技术,提供进一步的干预措施和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5.
B群链球菌可以引发产褥期败血症、新生儿肺炎和脑膜炎等感染,围产期B群链球菌感染和预防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就围产期女性B群链球菌感染、检测方法及预防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目的在于提高围产学界对该类微生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B群链球菌的生长和荚膜多糖的合成规律,采用摇瓶试验,探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葡萄糖的含量、生长因子、种子菌的接种量和溶氧等因素对B群链球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发酵参数。并放大到10 L发酵罐中培养,菌浓度最高可达到20亿/mL;荚膜多糖的含量在培养的5 h达到652μg/mL。经过多次试验,建立了稳定的GBS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7.
由B群脑膜炎球菌所致的侵袭性感染是许多国家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控制脑膜炎球菌感染和疾病的重要挑战是研制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感染的菌苗。B群脑膜炎球菌多无免疫原性,故目前的研究试图主要针对该菌外膜蛋白或脂多糖产生的免疫反应,本文对B群脑膜炎球菌外膜囊菌苗在动物和人类的免疫反应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生物素标记寡核苷酸探针检测B群轮状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端接氨基标记法,用生物素对B群轮状病毒(GBRV)IDIR株具有群特异性的3片段基因上23bp寡核苷酸序列进行标记,经高效薄层层析板(HPTLC)纯化,制备了B群轮状病毒生物素寡核苷酸探针,探针显色灵敏度达10Pg,与GBRV、KB63株基因杂交可检测到100pg靶序列,而与A群和C群轮状病毒及无关基因均不产生杂交信号,该探针可用于B群轮状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同群不同毒株间基因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观察移植肾功能稳定的长期受者(>10年)外周血B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因素。方法:54名肾移植受者接受流式细胞仪检查,测算外周血总B细胞、未转化记忆B细胞、转化记忆B细胞、双阴性B细胞(CD19+CD27-IgD-)比例及数量(个/微升)。患者均服用包括环孢霉素的免疫抑制治疗。术后时间16.33±5.98年,GFR:91.63±11.28 mL/min/1.73 m2结果:1长期肾移植患者外周血B细胞中幼稚B细胞最多(37.92% ± 22.06%),未转化记忆B细胞最少(16.23% ± 11.10%)。B细胞亚群数量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相关。2 以上述条件为控制因素行相关分析,转化记忆B细胞比例和GFR相关(r=-0.279,P=0.045),双阴性B细胞数量和环孢霉素浓度相关(r=-0.300,P=0.029)。线性回归显示双阴性B细胞数目与环孢霉素浓度相关(R2=0.123,P=0.049)。3按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减退组(GFR<90 mL/min/1.73 m2,n=19)和肾功能正常组(GFR≥90 mL/min/1.73 m2,n=35)。前者转化记忆B细胞比例显著升高(23.61% ± 10.96% vs.17.48%±8.91%,P=0.030)。按环孢霉素谷浓度将患者分为低浓度组(<64 mmol/L,n=28)和高浓度组(≥64 mmol/L,n=26),前者双阴性B细胞数量显著升高(13.74±10.70 vs. 8.14±6.72/μL,P=0.027)。转化记忆B细胞比例与GFR分组相关(r=-0.326,P=0.018),双阴性B细胞数量和环孢霉素浓度分组相关(r=-0.350,P=0.01)。结论:移植肾功能稳定的长期存活受者(>10年)外周血幼稚B细胞较多。转化记忆B细胞增多与移植肾功能减退相关,增多的双阴性B细胞和低孢霉素浓度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获准上市的流脑疫苗主要有A群、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及A,C,W-135及Y群的四价脑膜炎球菌疫苗,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尚未研制成功。近年来,研究人员以疫苗外膜蛋白为基础,应用反向疫苗学技术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进行了大量研究,现重点对B群脑膜炎球菌多组分疫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痢疾杆菌不同群、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试验模型为恒河猴,将其分为4组,第一、三组分别为感染过福氏1a和宋内菌并已康复的猴;第四组为用双价菌苗株FS(福氏2a和宋内)免疫的猴体,剂量依次为4×1010、6.5×1010、6×1010,共16.5×1010活菌,第二组为空白对照。所有4组皆用福氏2a25800×108活菌攻击。从发病率来看,不同菌群与菌型间没有明显的交叉保护作用;从发病程度看则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三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此结果表明痢疾杆菌B群内存在交叉保护作用,但较同型保护作用弱。  相似文献   

12.
脑膜炎奈瑟菌主要引起儿童细菌性脑脊髓膜炎和败血症,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现用疫苗能够控制A、C、W135和Y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而由于B群荚膜多糖免疫原性弱,外膜蛋白变异性高等原因,仍无安全和具有广泛保护性的疫苗用于控制B群脑膜炎球菌的感染。目前,B群脑膜炎球菌大多已成为引起发达国家侵袭性脑膜炎疾病的主要病原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外膜囊(Out membrane vesicles,OMV)疫苗已经在控制特异性菌株爆发流行中取得了成功。然而,人们对具有广泛保护性的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的探索仍在继续。本文对近年来B群脑膜炎球菌基于不同型抗原疫苗的各种研制策略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芦花鸡中B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接种DF-1细胞(C/E)系,从山东某地方品系芦花鸡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外源性白血病病毒(ALV)SDAU09C2。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不同亚群鸡ALV参考株的囊膜蛋白gp85的氨基酸序列比较,表明该分离株与B亚群ALV(ALV-B)2个参考株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均为92.5%;与A、C、D、E亚群ALV的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仅在73.2%~87.9%之间;而与J亚群gp85的氨基酸同源性更低至30.3%~32.4%。这是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第一次分离和鉴定ALV-B及其gp85基因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快速鉴定B群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的同时检测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方法,并初步应用。方法建立多重PCR方法,同时扩增以下4个基因位点:GBS编码CAMP因子的基因cfb、大环类脂类耐药基因erm B和mef A/E、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对该方法的引物质量浓度、Taq酶量和退火温度进行优化,确定多重PCR最适反应体系及最低检测限;将该方法用于91株GBS临床菌株的鉴定及其耐药性的检测,并评价其与常规PCR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多重PCR的最适反应体系,总量25μL:多重PCR mix212.5μL、多重PCR mix1Taq酶0.23μL、lin B-F和lin B-R引物0.4μmol/L、mef A/E-F和mef A/E-R引物0.2μmol/L、erm B-F和erm B-R引物0.12μmol/L、cfb-F和cfb-R引物0.08μmol/L、DNA 10~100 ng、不足量补入无菌去离子水。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60 s;94℃变性30 s、53℃退火90 s、72℃延伸30 s,共30个循环;72℃延伸10 min。最低检测限为20 pg/μL。多重PCR方法与常规PCR方法检测91株GBS临床菌株,cfb基因结果一致率为100%,erm B、mef A/E和lin B基因的Kappa值分别为0.938、0.956和0.935。结论建立的以GBS cfb、erm B、mef A/E和lin B基因为检测位点的多重PCR方法,可在鉴定GBS的同时检测其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孕晚期女性B群链球菌(GBS)感染与孕产妇基础状态及伴随疾病之间的关系,探讨女性围产期GBS感染相关因素,分析GBS体外药物敏感性,指导GBS感染人群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 对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9 945名妊娠35~37周女性的阴道和肛周拭子进行GBS培养及分离鉴定,根据GBS检出情况分为GBS(+)组和GBS(-)组,对两组对象的年龄、生产史、流产史及疾病伴随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GBS感染高危因素;对所有GBS(+)者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GBS药物敏感情况。结果 兰州地区孕晚期女性生殖道GBS定植率为4.48%(446/9 945)。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生产史、流产史及妊娠合并糖尿病为GBS感染的高危因素(均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生产史、流产史及妊娠合并糖尿病为影响GBS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GBS体外药敏试验显示,GBS对氨苄西林、利奈唑胺、苄青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头孢噻肟及美罗培南均未出现耐药情况;对左氧氟沙星耐...  相似文献   

18.
19.
由于积极的调查和围产期抗生素的预防,目前分娩早期发作的GBS所致新生儿疾病流行呈可喜的下降趋势,有可能变成未来出现耐药GBS菌株的问题。GBS疫苗给这种条件致病菌的持久保护带来了最大的希望。本章将对GBS疫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有效疫苗的研究进展是在具有医学、儿科学、多糖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遗传学,  相似文献   

20.
由B群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肺炎及败血症严重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其传染源为产妇产道。本文采集143例临产孕妇消毒前的产道拭子及32例新生儿口咽部拭子,经增菌后培养在羊血平板,用生化方法及SPA血清分群法对疑似链球菌体鉴定。孕妇标本B群链球菌的检出率为11.2%,其他链球菌有D群、G群及草绿色链球菌。新生儿标本几乎都无细菌生长。纲菌鉴定方法以SPA法优于生化法。笔者认为由于B群链球菌在临床上的重要性,该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应在实验室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