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2):257-261
利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以冷百荧光灯光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红光637 nm、绿光529 nm、蓝光453 nm、白光(400700) nm对念珠藻葛仙米生长和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前期,红光促进藻蓝蛋白合成,而藻红蛋白合成受抑制;蓝光和绿光则促进藻蓝蛋白合成。在培养后期,红光处理有利于叶绿素a和类胡萝卜素积累,其含量分别达到干重的1.33%和0.24%;绿光、白光和冷白荧光培养物的相应色素的含量均约占1.0%和0.16%;蓝光培养物的相应色素含量分别仅为0.45%和0.11%。红光培养物的氨基酸含量达干重的23.1%,是对照的1.58倍。除蓝光外其他光质对还原糖的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在培养过程中LED白光和冷白荧光培养物的平均相对生长速率分别约为其他色光培养物的1.3和1.5倍。    相似文献   

2.
测定了不同光质下培养的满江红的叶绿体和满江红鱼腥藻的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吸收光谱表明:对于前者叶绿体,红光和蓝光比白光和绿光更有利于Chl a的形成。对于后者光对其色素的影响比叶绿体更为敏感。在白光下其胆藻素含量最高,在红光下P_(330)含量最高,依次为蓝光、白光、绿光;而类胡萝卜素相对稳定。荧光发射光谱表明:红光下培养的满江红的叶绿体PS Ⅱ荧光发射最强,蓝光、白光、绿光依次减弱。这与我们在电镜下观察到叶绿体膜垛叠的结果是一致的。而在满江红鱼腥藻中,不同光质下的差异与叶绿体不同。从荧光光谱和类囊体膜垛叠的分析表明,我们从另一方面支持了Arntzen等(1977)关于系统Ⅱ颗粒主要分布在基粒膜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新型光源LED辐射的不同光质配比光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新型光源LED辐射的红光[R,(658±20)nm]、远红光[Fr.(715±20)nm]和蓝光[B,(460±20)nm],观测不同红光/远红光(R/Fr)和红光/蓝光(R/B)配比光对菊花组培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光处理的植株最高,根较长.远红光和蓝光处理的植株矮小,根短细.类胡萝卜素含量与R/Fr比率呈负相关,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 b)、类胡萝卜素含量与R/B比率也呈负相关.叶绿素a/b比值与R/Fr和R/B比率呈正相关.红光有利于可溶性糖和淀粉的积累,降低色素含量.而蓝光能够逆转此效应,可促进色素和可溶性蛋白的合成.红光和蓝光组合处理的叶中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均高于白光处理的,尤以高R/B配比光处理的组培苗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LED光源对乌塌菜生长、光合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与传统光源相比,LED具有光谱可控、亮度高但发热量小、寿命长等优势.LED光源可实现光谱可控,通过调制光谱与植物的感光细胞最优结合来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营养品质.本研究利用LED精量调制光源,以‘菊花小八叶’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红光、蓝光、红/蓝光(3/1)、红/蓝光(7/1)、白/红/蓝光(3/2/1)5个处理,以白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质对乌塌菜生长、光合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红光有利于乌塌菜生物量和茎粗的增大,而蓝光有抑制作用;叶绿素含量以红/蓝光(7/1)处理最高,且叶绿素总量与红/蓝光比值呈正相关,虽然蓝光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但提高了叶绿素 a/b 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以红光处理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43.8%和55.1%,而蓝光处理下有较高的气孔导度及胞间CO2浓度.不同光质处理对乌塌菜的荧光参数有较大影响,白光的Fv/Fm、Fv/Fo和ΦPSⅡ均最大;红光可以提高可溶性糖含量,蓝光能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白光能增加维生素C含量.综合分析,红/蓝光(7/1)处理在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生长和改善营养品质方面为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5.
光质对中华盒形藻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华盒形藻的增殖率在白光下最大,蓝光下次之,红光下最小。叶绿素、蛋白质的合成明显受蓝光促进,而红光下碳经合物含量增加。脂类含量在蓝光、红光下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以小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LED光照实验,探究不同光质对小麦草营养品质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酸度,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与小麦草光合作用吸收光谱吻合的大功率红、蓝LED灯,红光峰值波长为655 nm,蓝光峰值波长为438 nm,带宽均为30 nm左右,对小麦萌发后幼苗进行为期10天的实验室光照培养箱培养,与日光培养对照,然后测定营养品质指标。除光质为变量外,保持其余生长环境一致,实验结果表明:红光有利于提高小麦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OD活性;蓝光有利于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酸度含量和脯氨酸含量。通过红光和蓝光照射,有利于改善小麦草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7.
发光二级管不同光质对姜黄光合特性和姜黄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光二级管(LED)为光源研究不同光质对姜黄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光、蓝光和红蓝组合光处理均提高了姜黄素含量;红光有利于提高叶绿素a和总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蓝光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SOD和POD活性、蛋白质含量,绿光有利于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和蛋白质含量,黄光有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红光/蓝光=7:3时姜黄的总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SOD活性、Fv/Fo和姜黄素含量分别比对照显著提高14.23%、23.60%、18.18%、22.60%和66.65%;说明红光/蓝光=7∶3时最适合于姜黄的生长和姜黄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不同光质对钝顶螺旋藻生长和放氧放氢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红光下培养的螺旋藻生长快,于物质积累多,叶绿素含量和藻胆蛋白含量较高;绿光下培养的藻蛋白质含量及放氢活性高;蓝光下培养的藻的放氧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9.
涂小云  陈元生  陈娟  胡章龙  金义钦  徐飞 《昆虫学报》2012,55(10):1185-1192
为探明不同波段LED光对毛健夜蛾Brithys crini (Fabricius)行为的影响, 在实验条件下观察了4种不同波段(红光: 620~625 nm; 绿光: 520~523 nm; 蓝色: 465~467 nm; 白光: 460~465 nm)LED光源下毛健夜蛾幼虫的假死、 爬行、 静止、 取食、 排便、 瞭望及其他行为和成虫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 (1)毛健夜蛾幼虫在红光、 绿光、 蓝光和白光4种LED光源下, 爬行、 静止和取食行为时间分配差异极显著(爬行、 静止和取食: P=0.000), 红光组爬行的时间占98.06%, 绿光组取食时间占83.65%, 蓝光组爬行和静止时间占91.56%, 白光组爬行时间占61.16%; 爬行、 静止、 取食、 瞭望及其他行为发生率差异显著, 红光组和白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 分别为47.37%和32.00%, 绿光组取食行为发生率最高为40.00%, 蓝光组爬行行为发生率最高为32.35%; (2)毛健夜蛾跌落幼虫在4种LED光源下, 假死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但假死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红光组假死持续时间显著长于蓝光组和白光组; (3)4种LED光源处理后, 交配和未交配的单雌产卵量无显著差异; (4)第1-2天的暗期分别使用4种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的暗期, 而第1-2天的暗期不使用光源, 则交配和产卵高峰出现在第1天的暗期。这些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不同波段光源对毛健夜蛾行为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光质对绿豆幼苗叶片超微弱发光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绿豆幼苗为试材,测定其叶片超弱发光(UBE)及叶绿素含量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长在不同光质下绿豆幼苗叶片的UBE及延迟发光衰减参数1/P都随着其生长不断增强,且生长在白光下绿豆幼苗的UBE是生长在其他光质(红、黄、蓝、绿)下幼苗的2倍以上,而红光、黄光和绿光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生长在白光下的绿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红、黄、蓝、绿光处理幼苗,而红光和黄光处理又显著高于蓝光和绿光处理.研究发现,光质对绿豆幼苗叶片超弱发光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相似,绿豆幼苗叶片超弱发光可能与叶绿体的发育和光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是由微囊藻产生的主要藻源性异味污染物之一。利用稀释涂平板法,从采集到的微囊藻水华水样中分离得到两株降解β-环柠檬醛的菌株DH16和DH18,16S rRNA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它们分别属于食酸菌属(Acidovorax)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实验室保藏的微囊藻毒素降解菌Novosphingobium sp.THN1对β-环柠檬醛也有降解效果,该菌属于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对三株菌进行以β-环柠檬醛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实验,气相色谱检测分析表明DH18和THN1两株菌具有高效降解β-环柠檬醛的能力,可以作为研究β-环柠檬醛生物降解机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2.
兰州鲇与鲇、黄河鲤肌肉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探究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肌肉品质特性, 对黄河中兰州鲇、鲇(Silurus asotus)和黄河鲤(Cyrinus carpio)肌肉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兰州鲇肌肉的pH、滴水损失、熟肉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黏附性、内聚性、胶黏性、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等指标与鲇差异不显著(P>0.05), 失水率、肌纤维直径和硬度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 兰州鲇肌肉的pH、肌纤维直径、硬度、黏附性、回复性、胶黏性和咀嚼性与黄河鲤差异不显著(P>0.05), 肌肉滴水损失、熟肉率、失水率、胶原蛋白、肌原纤维耐折力、内聚性和弹性在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 兰州鲇肌肉咀嚼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3651x+25.339(R=0.97); 回复性与内聚性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0.6279x-0.0929(R=0.91); 胶黏性与硬度呈极正相关, 其关系式为: y=2.4104x-41.155(R=0.97)。对兰州鲇7个质构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提取出3个主成分, 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6.08%, 其中硬度是影响兰州鲇质构特性的主要因素。黄河中兰州鲇和鲇作为鲇属鱼类中形态十分相似的两个物种, 在肌肉品质特性上既有很大的相似性, 又有一定的不同, 这可能与这两种鱼种质特性的异同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隆兰州鲇(Silurus lanzhouensis)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根据欧洲鲇(Silurus glanis)线粒体基因全序列设计特异引物进行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的PCR扩增,得到1138 bp兰州鲇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对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之间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同源性介于61.38%-91.12%,氨基酸同源性介于76.62%-95.52%。对兰州鲇、欧洲鲇、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鲇(Silurus asotus)、越南鲇(Silurus cochinchinensis)的Cytb基因之间进行碱基替代分析,结果显示兰州鲇Cytb基因与鲇之间替换率最低,值为8.87%,转换/颠换值为3.21;与越南鲇之间替换率最高,值为14.41%,转换/颠换值为1.83。对本文克隆的兰州鲇Cytb基因与王庆容等测定的兰州鲇线粒体Cytb序列进行序列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两者之间替换率为11.16%,存在127个变异位点,转换/颠换比为4.08,遗传距离为0.1230。由NJ法基于兰州鲇和其他13种鱼的Cyt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两种鱼食物组成的空间变化,分析了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洱海古生和北部两采样点逐月采集或收集的共93尾鲢和71尾鳙的肠道内含物,对其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与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的食物重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鲢、鳙全年摄食的饵料生物数分别为75 属和 64属。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微囊藻(Microcystis)和象鼻溞(Bosmina)为两种鱼的主要饵料类群。鲢、鳙的食物组成呈明显的季节变化,这与饵料生物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在空间上,两种鱼在古生摄食的浮游植物比例大于北部,这是由不同区域饵料生物组成差异导致的结果。Schoener重叠指数显示鲢、鳙与太湖新银鱼之间的食性重叠不显著(E0.6)。    相似文献   

15.
鱼类群体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鱼类或濒危物种,然而一些经济价值较低的物种的遗传结构却甚少关注。因此,研究选择了经济价值较低的■(Hemiculter leucisculus),共计323尾个体分别来自13个长江流域及其附属湖泊的自然群体。通过扩增线粒体DNA Cytb基因序列片段(1100 bp),以探讨■种群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分析呈现出高单倍型多样性和高核苷酸多样性的模式,表明该种群在长江流域较为稳定。另外,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有5个线粒体谱系(谱系A-F)组成。中性检验和核苷酸错配分布分析均显示谱系A、B、E、F曾经历过种群扩张,并且呈现从上游向中游扩张的规律。谱系间较高且显著的遗传分化指数和显著的系统进化关系,均表明谱系A-F之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暗示长江流域可能至少存在4个不同线粒体DNA水平上的种。■种群的遗传结构和多样性可能受到了长江流域特定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9年4月到2012年7月对额尔齐斯河(中国段)高体雅罗鱼鳃部寄生的指环虫进行了取样调查,以期了解该鱼指环虫的种群生态学特点。结果表明,高体雅罗鱼共感染了三种指环虫,分别为号筒指环虫、小刺指环虫、大翼指环虫,该鱼的总感染率为28.47%,平均感染强度为7.39(1—42)。感染率、感染强度在不同体长组的宿主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指环虫的感染率在30 cm以上的宿主中达到最大,为50%,而在L10范围内未发现感染;在不同体长组宿主中指环虫种群的分布类型主要为聚集分布,另外,根据形态学特征鉴定大翼指环虫(Dactylogyrus alatus f.major Linsyow,1878)为我国指环虫属一新记录种,论文对其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特征图,同时与寄生于高体雅罗鱼鳃上的国内已记述指环虫属虫种的主要形态特征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盐酸双氟沙星(difloxacin, 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及其与药代动力学之间的关系, 实验采用超滤法测定了DIF在异育银鲫体内血浆蛋白结合率, 运用HPLC测定其对应时间点药物浓度, 并分析了血浆蛋白结合率变化对DIF体内处置的影响。实验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异育银鲫为感染组, 健康异育银鲫为对照组。结果显示: 感染组各时间点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感染组与对照组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总药物浓度呈对数关系: y=-9.01ln x+74.34和y=-4.81ln x+65.15, DIF血浆蛋白结合率与游离药物浓度的对数关系式分别为: y=-6.36ln x+64.91和y=-4.36ln x+ 60.63; 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浆药时曲线均可使用开放性二室模型描述; 感染组DIF的吸收和消除慢于对照组, 其表观分布容积和曲线下面积大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异育银鲫体内感染嗜水气单胞菌促使DIF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 血浆蛋白结合率升高导致药物以结合药物的形式储存于血液中可能是导致药物组织分布受限、消除缓慢、长时间滞留于血液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高CO2及UVR对大型海藻耦合效应的影响,实验选择红藻门可进行钙化的叉节藻(Amphiroa sp.)与绿藻门不具钙化能力的刚毛藻(Cladophora sp.)进行对比,探讨了高CO2与UVR对这两种藻生长及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并分析高CO2和UVR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CO2浓度由360μmol/mol当前空气中CO2浓度)提高到1000μmol/mol培养73d后,叉节藻的生长下降了40.01%,而刚毛藻却增加了40.08%,UVR对叉节藻的光华学效率造成的抑制率增加了77.76%,对刚毛藻的抑制率增加了17.02%,这说明高CO2引起的海水酸化加剧了UVR对藻体的负面效应,且对具有钙化能力的叉节藻影响更显著。而叉节藻和刚毛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藻体对海水酸化和UVR响应的种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饲料蛋白水平对泥鳅幼鱼生长和饲料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20.
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的胁迫及鱼体的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刺激隐核虫感染对褐菖鲉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分别用2500、5000、7500和10000幼虫/鱼的刺激隐核虫感染褐菖鲉,并分别检测感染后24h、48h、72h和96h各时间点血清中皮质醇(COR)、血糖(GLU)、总蛋白(TP)含量;肝脏中丙二醛(MDA)和维生素C(VC)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鳃和皮肤中溶菌酶(LZM)活力。结果显示,随着感染浓度的增加,血液中COR和GLU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2500、5000和7500幼虫/鱼组COR含量的最高值均出现在感染后第3天;而TP含量总体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尤其当感染浓度达到5000幼虫/鱼后,TP含量的下降程度明显增加;肝脏中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其中24h、48h和72h各点MDA含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10000幼虫/鱼组,最小值则集中出现于在2500和5000幼虫/鱼组;而VC含量则与MDA含量的趋势相反;SOD和CAT活力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鳃和皮肤LZM活力总体呈先上升后回落的变化趋势。综上可知,刺激隐核虫感染会对鱼体造成氧化胁迫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其严重程度与感染的虫细胞浓度相关。低浓度感染组的鱼所受胁迫较轻,在滋养体脱落后仍具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而高浓度感染组鱼免疫因子的释放受到抑制或出现紊乱,即便在虫体脱落后,其体质也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