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4,38(1):108-114
实验比较不同盐度处理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实验设置6、12、18、24和30 5个盐度处理组,淡水组设为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的第1、第5、第10、第15、第20、第30、第40和第50天进行取样测定,并进行溶菌酶、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测定。当盐度18时,鱼的生长受影响较小,而在盐度为24和30的高盐度组中鱼体生长受到较大抑制,并且死亡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高。经盐度处理后,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力先逐渐增加,在达到最高峰后又逐渐降低,在24和30的高盐度组中,最终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最终保持与对照组相似的水平。结果表明,高盐度(24和30)对暗纹东方鲀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抗氧化酶活力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菊粉对暗纹东方鲀(Takifuguobscures)幼鱼生长、消化及免疫能力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选取640尾暗纹东方鲀,体重(6.97±1.32)g,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4个重复,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菊粉(0%、0.25%、0.5%、1%),连续投喂8周后测定鱼体生长、肌肉营养成分、肠道消化酶和肝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结果显示,各菊粉添加组的生长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0.25%组肌肉的粗脂肪含量(0.87%)显著高于0.5%组(0.82%)和1%组(0.76%);0.25%组肌肉的粗蛋白含量(18.75%)显著高于1%组(18.50%),与对照组(18.62%)和0.5%组(18.60%)无显著差异。暗纹东方鲀幼鱼肠道组织的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着菊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0.5%菊粉添加组肝组织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极显著(P <0.01)高于其余处理组;0.5%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极显著(P <0.01)高于0.25%和1%组;丙二醛含量随着菊粉添加量的增加而呈递减的趋势。因此,菊粉添加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4周的生长实验,研究了Ⅰ龄暗纹东方(8235±297g)在不同盐度预处理后的摄食、生长和饲料利用情况。结果显示:35‰的预处理盐度对暗纹东方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当这种盐度胁迫解除后,暗纹东方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补偿现象。本实验中摄食率随前处理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变化范围为183%-251%,特定生长率亦随前处理盐度增加而增加,即由083%增加到128%,饵料系数则随前期盐度实验中盐度的增加而降低,由167降至147。在盐度预处理实验及淡化养殖条件下的特定生长率除8‰外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暗纹东方鲀线粒体COⅡ及两侧tR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二亚基基因(COⅡ)特异性引物对暗纹东方(Takifugu fasciatus)的线粒体DNA(mt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COⅡ及其侧翼tRNA基因的全序列,结果显示,COⅡ基因691 bp和5′端上游的tRNAAsn基因及3′端下游的tRNALys基因序列共890 bp。用DNA分析软件比较暗纹东方与GenBank中9个目11种鱼类的COⅡ序列,显示暗纹东方与这些鱼类的COⅡ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同属红鳍东方(T.rubripes)的同源性最高为99.0%。暗纹东方COⅡ基因的核苷酸组成中,A T含量为56%,与其他11种鱼类的A T含量(55%~62%)相近。鱼类COⅡ序列组成对A T核苷酸的偏倚程度比较低。根据暗纹东方与其他11种鱼的COⅡ基因序列同源性所建立的分子进化树,与传统的分类地位基本吻合。推定的tRNA二级结构为典型的三叶草型结构。  相似文献   

5.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益生菌(0.1%、0.2%、0.4%)、壳聚糖(0.2%、0.5%、1.0%)、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在室内水泥池(5.0m×2.0m×1.0m)中喂养暗纹东方鲀幼鱼(3.15±0.05g),用基础饲料投喂暗纹东方鲀作为对照,每组三个重复,60d后测定鱼体的生长、肌肉生化成分、肝胰脏、肠道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和白肌RNA/DNA。结果显示,对照组相对增重率为476.4%,饲料中添加0.2%的壳聚糖、0.1%的益生菌对暗纹东方鲀的促生长作用最明显,相对增重率显著提高。壳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甘露聚糖与益生菌混合物对生长无显著影响。对照组肌肉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分别为82.94%、11.21%,壳聚糖、益生菌与甘露聚糖在饲料中的添加,能够显著降低肌肉脂肪含量,显著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肝体比。0.2%壳聚糖和0.1%益生菌能使肠道淀粉酶活性显著增强(P<0.05),白肌RNA/DNA显著增大(P<0.05),说明肠道淀粉酶活性增强和蛋白质合成增加是壳聚糖和益生菌促进暗纹东方鲀生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温度和盐度对褐牙鲆幼鱼渗透生理及抗氧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因素析因实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温度(20℃、24℃、28℃)和盐度(10‰、30‰)急性应激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盐度和温度变化对各实验组1d和6d时褐牙鲆幼鱼血浆皮质醇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在高温低盐(28℃、10‰)环境中1d时渗透压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6d时无显著性差异。牙鲆幼鱼在28℃环境中1d时鳃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20℃和24℃;6d时,温度和盐度对牙鲆幼鱼鳃Na+-K+-ATP酶活性有显著交互影响作用。1d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或盐度的降低牙鲆幼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现上升趋势,并且高温低盐(28℃、盐度10‰)组褐牙鲆幼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在3个实验温度下,10‰环境中牙鲆幼鱼肝脏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含量高于30‰。在6d时,各实验组间肝脏SOD、CAT活性及MD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褐牙鲆能够耐受温度20—28℃和低至盐度10‰的环境条件,应激早期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可引起褐牙鲆幼鱼渗透生理和抗氧化水平的变化,高温低盐对褐牙鲆幼鱼抗氧化水平的影响最大,至6d可基本恢复稳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探讨低盐(盐度为0、1.7、5、10、15和20)对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幼鱼生长、存活、耗氧、鳃Na+/K+-ATP酶以及肝抗氧化酶的影响,研究了菊黄东方鲀幼鱼对低盐的适应性。结果显示,菊黄东方鲀幼鱼在盐度0组实验3周后全部死亡;盐度1.7组实验6周幼鱼大量死亡,最后成活率相当低,仅17.33%;盐度5、10、15和20组的幼鱼在整个实验中没有出现死亡现象。全长特定生长率在盐度1.7~20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体重特定生长率,1.7盐度组比其他盐度组显著低(P0.05),5~20盐度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最高的全长特定生长率和最高的体重特定生长率均出现在10盐度组。前6周的饵料系数在盐度1.7~20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最高(1.27)和最低(1.17)的饵料系数分别出现在1.7和10盐度组,总饵料系数在5~20盐度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幼鱼的耗氧率在5~20盐度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最低的耗氧率出现在10盐度组。最低的鳃Na+/K+-ATP酶(NKA)活性出现在10盐度组,5~20盐度与NKA活性的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拟合(y=0.083 2 x2﹣2.125 2 x+20.915,r2=0.977 9),由此得到理论上最低NKA活性值出现在盐度12.77。肝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在盐度1.7~20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而10和15盐度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比1.7和20盐度组的显著低(P0.05),1.7~20盐度与CAT活性关系可以用二次函数来拟合(y=0.257 7 x2﹣5.807 6 x+87.357,r2=0.877 1),由此得到理论上最低CAT活性值出现在盐度11.27。研究结果表明,盐度1.7是菊黄东方鲀幼鱼的生存极限低盐,盐度5以上已经能适合其存活和生长,盐度10~15是的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最适宜盐度范围,适当降低盐度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养殖生产是有利的。建议菊黄东方鲀幼鱼养殖盐度至少在5以上,最好在10~15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对低温环境的响应机制,克隆了暗纹东方鲀耐寒相关基因CIRBP、HMGB1和AFP-Ⅳ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基因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分析。组织分布检测显示CIRBP和HMGB1在下丘脑、肝脏和肌肉中具有高表达,而AFP-Ⅳ则主要在肝脏中表达。在受到低温胁迫后, 3种基因在肝脏和下丘脑中的表达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CIRBP基因在肝脏中于48h表达量显著增加,在下丘脑中于12h和48h有上调表达; HMGB1基因在肝脏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于48h达到最大值,而在下丘脑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处理后2h达到最大, 2—8h下降,于8h下降至最低,随后恢复至初始水平;肝脏中的AFP-Ⅳ在0—24h无显著变化,在48h上升至最大值。进一步通过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研究了AFP-Ⅳ的抗冻功能,发现AFP-Ⅳ融合蛋白在–80℃下具有抗冻活性,并且抗冻活性随着浓度的增加而提高。研究结果表明3种基因都参与了暗纹东方鲀对低温胁迫的应答过程,为深入探索暗纹东方鲀的耐低温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和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考察绿原酸对草鱼鱼种生长、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01%、0.02%、0.04%、0.06%、0.08%绿原酸,饲养平均体重(3.190.03) g的草鱼鱼种。经60d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283.1%、305.7%、307.3%、329.6%、308.3%、303.0%,饲料系数分别为1.45、1.33、1.33、1.26、1.30、1.36;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04%绿原酸显著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P0.05),添加0.01%、0.02%、0.06%绿原酸有提高草鱼鱼种增重率的趋势;在饲料中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肝胰脏SOD活性(P0.05),添加0.08%绿原酸可显著降低血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P0.05),各组肝胰脏溶菌酶、血浆碱性磷酸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对肌肉成分的分析表明,各组水分、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添加0.04%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粗蛋白、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P0.05)。添加0.02%绿原酸可显著提高肌肉羟脯氨酸、胶原蛋白含量(P0.05)。综上所述,适量绿原酸能改善草鱼鱼种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肌肉品质。草鱼鱼种饲料中绿原酸添加量推荐为0.04%。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的影响,根据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设计了7种等能的试验饲料。其中4种饲料(45CP、40CP、35CP和30CP)的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45%、40%、35%和30%,另3种饲料(40AA、35AA和30AA)是在低蛋白质饲料(40CP、35CP和30CP)的基础上添加必需氨基酸,使它们的必需氨基酸含量与45CP(对照组)相一致。用上述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0.13±0.01)g的大口黑鲈进行了89d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中进行,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重复放养30尾鱼。方差分析显示:试验鱼的生长性能、饲料效率、全鱼和肌肉的粗蛋白质含量、成活率以及免疫指标均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AA和30AA的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分别显著高于对应的未添加必需氨基酸的35CP和30CP组(P0.05),但仍显著低于45CP组(P0.05)。40AA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血清补体活性与45CP组差异不显著(P0.05)。35AA和30AA组的头肾白细胞呼吸爆发活性显著高于35CP和30CP组(P0.05)。30AA组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及肥满度显著高于30CP(P0.05)。各组试验鱼的水分和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回归分析显示: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幼鱼的生长、饲料效率和蛋白质保留率所产生的影响与其引起增加了的饲料蛋白质水平而不是饲料的必需氨基酸水平正相关。研究表明,在低蛋白质饲料中补充的晶体必需氨基酸对大口黑鲈的生长、体组成和免疫指标产生的有益作用不及等量的以蛋白质为来源的必需氨基酸。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不同碳氮比对生物絮团形成及对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生长、抗氧化酶和消化酶的影响,设置5个不同实验组[对照组(不做任何添加),碳氮比10组(C/N10)、碳氮比15组(C/N15)、碳氮比20组(C/N20)和碳氮比25组(C/N25)],每组设三重复;将初始体重(0.25±0.03) g的日本沼虾置于不同碳氮比的玻璃缸(30 cm×40 cm×100 cm)中,进行50d的饲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氮比升高,生物絮团含量有上升趋势,生物絮团含量C/N20>C/N25>C/N15>C/N10, C/N20生物絮团最多,生物絮团体积和总固体悬浮物分别为(328.67±7.09) mL/L和(40.33±1.53) mg/L而C/N10几乎没有生物絮团产生, C/N15和C/N25有少量生物絮团,但含量显著低于C/N20。对照组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持续升高, C/N10和C/N25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有较大波动,先升高后降低,随后又有升高的趋势,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分别高于2和1.5 mg/L, C/N15和C/N20的氨氮和...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试验材料, 在7种不同光强(自然光的100%、60%、40%、20%、10%、5%和1%)条件下, 测定并分析菹草的形态指标(株高、叶片数)和生理指标(叶绿素、根系活力、抗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对光强条件的响应, 为富营养化水体植物群落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1)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 菹草的株高、叶片数、生物量增长率显著上升, 而光强过高(CK组)和过低(1%组)菹草生长受到抑制; (2)菹草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大, 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组和CK组Chl. a、Chl. b、Chl. a+b和Car含量低, 其余各组含量较高; (3)随着试验时间的延长, 菹草根系活力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20%组、40%组和60%组的根系活力较大; (4)菹草SOD、POD和CAT活性整体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 试验后期1%和CK组SOD含量较高, POD、CAT含量较低。菹草叶片MDA含量在试验过程中不断上升, 抑制菹草的正常生长。自然光照的20%—60%, 菹草生长状况较好; 持续的弱光胁迫将导致植物活性氧代谢失调, 细胞受到伤害, 最终导致植物死亡。  相似文献   

13.
采用65d的生长实验研究共轭亚油酸(CLA)对草鱼肝脏和肌肉细胞学形态、抗氧化能力以及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共配制7种近似等氮(粗蛋白: 36 g/100 g)等脂(粗脂肪: 4.5 g/100 g)的饲料: 0 (对照组)、0.5 (CLA0.5)、1 (CLA1)、1.5 (CLA1.5)、2 (CLA2)、2.5 (CLA2.5)和3 g/100 g CLA (CLA3)。每个饲料组均设置3个生物学重复,实验鱼初始体重约为(5.08±0.08) g。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LA0.5-CLA2.5组草鱼肝脏和肌肉组织细胞学形态均无明显异常,但CLA3组肝细胞线粒体空泡化,内质网肿胀,排列过于紧密;肌细胞肌节结构松散,肌原纤维降解;在CLA1.5-CLA2.5组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均显著上升(P<0.05);在CLA1.5-CLA3组中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且在CLA0.5-CLA3组中肌肉CAT和GR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CLA1.5-CLA2组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CLA2.5-CLA3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3组肌肉中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CLA1.5-CLA2.5组肝脏和肌肉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 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脂蛋白脂酶(LP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均显著上调表达(P<0.05)。在CLA2-CLA3组肝脏以及CLA1.5-CLA2和CLA3组肌肉中脂肪酸去饱和酶2(FAD2)mRNA显著上调表达(P<0.05)。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在CLA1-CLA3组肝脏中显著下调表达(P<0.05),而其在肌肉中均无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结合2%CLA在不影响草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且显著降低肝脏脂肪积累,研究结果建议,2% CLA在不影响草鱼肝脏和肌肉组织细胞学形态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其肝脏和肌肉组织抗氧化能力并促进其脂肪分解代谢以及抑制脂肪合成代谢相关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 ×Pelteobagrus vachelli♂)幼鱼为研究对象,探究低蛋白饲料中补充蛋氨酸和赖氨酸对杂交黄颡鱼的生长性能、体组成、转氨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5组饲料,设置3个蛋白梯度(42%、37%和32%),分别记为对照组、LP1组和L...  相似文献   

15.
盐度是水产养殖环境的重要理化因子,与养殖动物的渗透压、生长、发育关系密切,探索盐度对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可为充分利用内陆盐水水域发展养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国内外有关盐度对鱼类生长、发育、代谢的研究早有报道,但关于盐度改善淡水鱼类肉质的研究较少,仅见李小勤、刘贤敏等学者研究盐度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 × O. aureus)、长江口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trigonocephalus) 乌鳢(Channa argus)、斑点叉尾(Ietalurus punetaus)生长和肉质影响报道。高体革(Scortum barcoo)隶属鲈形目、科、革属, 是近几年我国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淡水养殖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实验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14.00±0.02)g]为研究对象,采用2×4双因素设计,设2个VE水平(0和75 mg/kg)和4个L-肌肽水平(0、50、100和200 mg/kg),研究VE和L-肌肽对其生长、抗氧化、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共分8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6尾鱼,实验周期为8周。结果显示:(1)在饲料中添加75 mg/kg VE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幼鱼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P < 0.05),L-肌肽添加量≤100 mg/kg对实验鱼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量为200 mg/kg时鱼体WGR、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降低,饲料系数(FCR)显著升高(P < 0.05);(2)VE和L-肌肽对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MDA含量均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 < 0.05),在VE 75 mg/kg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和100 mg/kg时血清GSH-PX活性最高,L-肌肽添加量为100和200 mg/kg时血清CAT活性最高且与添加量为50 mg/kg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00 mg/kg肝脏T-AOC和SOD活性达到最高且50 mg/kg组的SOD与100 mg/kg组差异不显著(P>0.05),主效应结果显示,VE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SOD及肝脏CAT活性(P < 0.05),L-肌肽显著提高了血清T-AOC(P < 0.05);(3)VE和L-肌肽对血清补体C3和LZM活性交互作用显著,在75 mg/kg VE水平下,L-肌肽添加量为50 mg/kg时,补体C3水平最高(P < 0.05),主效应显示,VE和L-肌肽对血清总蛋白(TP)影响均不显著(P>0.05);(4)添加VE显著降低了血清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含量(P < 0.05),添加L-肌肽显著降低了血清TG含量,且在L-肌肽50 mg/kg时达到最低。综合考虑大菱鲆幼鱼[(14.00-39.43)g]的生长性能、抗氧化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及血清生化指标得出,在实验配方条件下(鱼油70 g/kg,大豆卵磷脂10 g/kg),添加VE 75 mg/kg时,L-肌肽的适宜添加量为50 mg/kg。  相似文献   

17.
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幼鱼的生长、生理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 convertAbstractHtml(article.abstractinfoCn, "cn")}}    相似文献   

18.
Nieman , R. H., and Leon Bernstein . (U. S. Salinity Laboratory, Riverside, Calif.) Interactive effects of gibberellic acid and salinity on the growth of beans. Amer. Jour. Bot. 46(9): 667–670. 1959.—Dwarf red kidney bean plants, grown from the primary leaf stage to maturity on a graded salt series (0, 1.5, 3.0 and 4.5 atm. O.P. NaCl added to a base nutrient solution), showed a progressive and highly significant growth depression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NaCl. At low levels of salinity (0 and 1.5 atm. O.P.), gibberellic acid applied as a spray to primary leaves, in concentrations of 10 and 100 p.p.m. in distilled water, increased the stem length, fresh and dry wt. of both the top and the root, the yield of green beans, area per leaf, and the total leaf area per plant. At high levels of salinity (3.0 and 4.5 atm. O.P.) growth was so severely suppress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all gibberellin effects, except the increase in stem length, was essentially prevented. Gibberellin was, therefore, ineffective in overcoming the salt-induced suppression of growth. An increased rate of water use per unit leaf area was quite consistently observed with the gibberellin-treated plants. This may be simply the result of the increased exposure to light and to air movement of leaves on an elongated stem.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氨氮胁迫对不同食性鱼类的影响,研究选取不同食性的4种鱼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仔鱼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浓度氨氮(0、1、2和3 mg/L)短期胁迫(96h)对其生长、抗氧化和非特异性免疫响应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显示:(1)氨氮胁迫导致4种仔鱼的体长生长速度呈现剂量依赖性减缓;(2)不同浓度氨氮导致4种仔鱼体内T-AOC、CAT和GPx含量显著降低(P<0.05), 2和3 mg/L氨氮暴露显著降低了草鱼、团头鲂和黄颡鱼仔鱼体内SOD活力(P<0.05),仅检测到黄颡鱼gpx及鲢sod转录水平出现显著性下调(P<0.05);(3)在不同浓度氨氮胁迫下, 4种仔鱼相关免疫基因转录水平均呈现一定的上调,仅鲢il1β转录水平显著下降(P<0.05),相对地草鱼仔鱼LYZ含量显著性下降,黄颡鱼仔鱼LYZ含量在2 mg/L氨氮组显著性上升(P<0.05)。双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