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长江天鹅洲故道江豚的集群规模及其时空分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2年 4月 ,选择使用岸上定点观察、流动观察和水上流动观察 3种观察方式 ,对长江天鹅洲故道内约 2 0头江豚的集群状况进行了一个周年的监测 ,共观察到江豚集群 5 88次。结果表明 :天鹅洲故道内江豚以集群的方式迁移和活动 ,集群规模从 2— 2 0头不等 ,一般分成 2个 9— 11头规模的亚群体 ,2个亚群体活动范围相对独立 ,其活动主要为D区和H区。每个亚群体又常分成规模较小的核心群体 ,其中 3头集群最多。一年中春、秋和冬季江豚集群状况基本相同 ,而夏季有所差别。天鹅洲故道江豚集群在白天期间有 3个高峰期 ,主要发生在9:0 0— 11:30 ;12 :30— 16 :15和 17:15— 18:0 0 ;正午时间 ,江豚的集群活动处于相对低谷。江豚集群相对集中在天鹅洲故道D、E、F、G和H区域 ,占 70 % ,江豚在上下区域集群相对较少。根据江豚集群规模在天鹅洲故道的时空分布规律 ,作者对长江天鹅洲保护区江豚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提出了科学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结球甘蓝根肿菌鉴定和种质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根肿病重发区的病土和病根,通过病原菌形态和PCR鉴定,确定是芸薹根肿菌,然后利用欧洲ECD鉴别系统确定生理小种为ECD17/31/13,此病原菌致病力极强。采用田间苗期人工接种鉴定,与田间成株期自然诱发鉴定相结合,对88份甘蓝种质进行抗性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苗期获得1份高抗,7份抗病,17份耐病材料;成株期获得4份高抗,4份抗病,15份耐病材料。2个时期88份材料群体抗性鉴定级别基本一致,93.18%材料成株期病指比苗期高。CR21在2个时期均为高抗,抗性最强,表现稳定;CR55在苗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76.19,成株期为74.10;CR54在成株期发病最严重,病指达到81.54,苗期为75.97,2个时期发病率均达到100%。根肿病菌的鉴定和致病力的确定,及甘蓝种质抗性评价为抗病品种选育和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海军某部长远航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情况,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以降低发病率,提高远航部队战斗力。方法对某部长远航官兵在远航期间浅部真菌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发病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2009年7月16日~2010年3月20日共9个月间该部官兵在执行长远航任务期间的浅部真菌病发病率为62.6%,发病原因主要为不良的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及诊治因素等。结论应改善环境卫生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从而减少长远航官兵浅部真菌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我院三十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理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俊梅  金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7(9):1420-1421,1419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在过去不同年代的流行病学和发病学特点,以期为本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通过对烟台毓璜顶医院1971年-2000年经病理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进行统计分析,统计了每十年为一个时间段内的主要发病部位的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器官恶性肿瘤的构成百分比、发病年龄、男女比例等流行病学特点,并将结果与国内外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三个年代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呈增加趋势,共检出恶性肿瘤8295例。胃癌及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发病率最高的两种恶性肿瘤。结论:消化系统肿瘤高发提示胶东地区居民的食物种类、饮食习惯中存在不利于健康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许昌市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2013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3 665例,5年平均发病率为1.716/10万。全市均有病例报告,位居病例报告数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禹州市、襄城县、魏都区。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为4—7月;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18∶1,5~9岁人群高发,占总病例数的55.44%;发病人群职业主要为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3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学生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重点防控人群。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推广2剂疫苗的接种,提高流行性腮腺炎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流行特征和监测系统运转状况,为加速消除麻疹制定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许昌市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许昌市2009—2013年累计报告麻疹病例67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16/10万。全市8个县、市区均有病例报告,病例数主要集中在禹州市,占总病例数的55.56%;发病呈明显的季节性分布,主要集中在2—5月份,占总病例数的73.48%;病例主要集中于0~6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63%,其中1岁以下婴幼儿占总病例数的50.22%;8月龄~14岁麻疹病例中有确切免疫史者仅占38.58%。随着监测系统及时性和特异性逐年提高,48 h完整调查率由2009年的88.32%上升至2012年的100%;血标本3 d内送达率由2009年的51.68%上升至2013年的100%;实验室结果 7 d内报告率由2009年的52.80%上升至2013年的100%;血标本采集率从2009年48.86%上升至2013年的100%;暴发血清学确诊率、病原学标本采集率均上升至100%。2009—2013年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低,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为0.49/10万~1.43/10万。结论 2009—2013年许昌市麻疹发病率下降,小年龄组发病构成增加。监测系统运转综合质量逐年提升,但敏感性低。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类疫苗接种与管理,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与管理,提高监测系统敏感性,防止传染源扩散。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平顶山市麻疹病例发生的原因,为加速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顶山市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平顶山市2013年共报告麻疹104例,年发病率为2.11/10万,2~4月为发病高峰;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以3岁以下儿童居多,占发病总数的86.54%;其中8月龄~1岁者最多,占39.42%;14岁以上者9例,占8.65%,其他年龄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逐步下降。从病例就诊、住院时间上推断其感染方式可能以医院内感染为主。结论常规免疫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不高是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医院内交叉感染是麻疹的传播因素,提高易感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控制院内感染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余建安 《遗传》1987,9(2):35-35
为了探讨急性黄疽型肝炎与ABO血型的 关系。笔者于1982-1984年对本院经临床及 化验确诊的本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并以1982年 “湖北省崇阳县ABO血型分布”调查资料对燎 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多年来,遗传性疾病和先天畸形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相对上升,因而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但有关小儿遗传病发病情况的资料,国内文献报道甚少,我们于1980年4—7月在武汉市二个市区及一个郊县的三个公社,对儿童遗传病和先天畸形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13年风疹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风疹病例352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37/10万,其中以信阳市最高,郑州市次之,漯河市最低;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人群(80.40%),并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男女性别比为1.61∶1;发病呈现明显的季节性,3—6月为发病高峰。结论河南省风疹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15岁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应提高重点人群风疹疫苗的接种率,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喉癌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我省喉癌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喉癌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我省喉癌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995年-200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1172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喉癌发病男女比例为2.48:1,女性喉癌发病率较其他地区高。在年龄分布中,50-69岁患者占68.9%。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发明率偏高,是农民的1.35倍,在职业方面以工人最多。吸烟量越大、吸烟时间越长,患喉癌的例数越多。正常人与喉癌患者ABO血型构成比之间无显著差异。声门上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54.43%,声门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36.60%,声门下型喉癌占喉癌总数的1.96%。病理分型中鳞状细胞癌占95.6%。声门上型及喉咽癌颈淋巴结转移明显偏高。结论:我省喉癌发病女性患者较其他地区多,且以声门上型最显著、50-69岁年龄段发病最高。吸烟与喉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发病率高。喉癌发病与ABO血型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了解河南省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为制定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河南省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通过"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系统获得的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河南省累计报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91 822例,年均发病率为19.50/10万,男女发病比为1.95∶1(男性60 699例,女性31 123例),14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88.99/10万,学生是主要的发病人群;流行性腮腺炎冬春季节多发,疾病流行呈现双峰分布;每年均有暴发疫情报告,多为学校内暴发。结论 2013年河南省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暴发疫情起数和病例数波动较大,学校及托幼机构是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冬春季节学校及托幼机构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预防与控制,做好腮腺炎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场的常发病和难以防治的疾病,为进一步了解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本研究通过对泰州市3个奶牛场572头泌乳牛的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并对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69%,隐性型乳房炎发病率为56.64%,乳区阳性率为33.8%,其中临床型:隐性=1:7.36。从65份确定患有乳房炎的奶样中共分离获得8种细菌、156株分离株,且引起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是停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其检出率分别为42.31%、23.08%、8.97%、6.41%、5.13%和1.28%。该项调查结果初步明确了泰州市乳房炎发病情况,同时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和研制乳房炎治疗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深圳市乙肝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2004—2013年共报告乙肝病例90 292例,剔除慢性病例71 43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72/10万,发病率最高年份2007年为33.29/10万,最低年份2013年为9.32/10万。发病年龄构成中,15岁占1.58%,15~44岁占89.91%,≥45岁占8.52%;以20~30岁为发病高峰期;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3.33∶1(14 503/4 354);工人发病数最多,占总病例数42.3%;市郊发病率高于市区。结论深圳市近6年乙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5岁儿童病例显著减少,表明乙肝疫苗接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1974年10月至1976年12月,在甘南藏族自治州革委会领导下组织成立珍贵动物资源调查队,用近三年的时间对全州七个县的珍贵动物进行了调查。野外工作计行程约一万公里,调查面积达一万多平方公里。基本上查清了本地区珍贵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及生活习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本地区5436例性病(STD)门诊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并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地区3家医院性病门诊5436例患者(观察组)的5种生殖器疱疹(GH)、生殖道衣原体感染(GCI)、尖锐湿疣(CA)、淋病(GU)、梅毒(SYP)常见性传播疾病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记录分析。采用自制心理测评量表对其中250例STD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并与250例同期门诊治疗的一般感冒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2012~2014年门诊5种常见STD患者就诊人数呈上升趋势,以GU下降最为明显,GCI逐渐上升较为明显;STD患者发病主要集中于26~35岁,以司机、低学历及未婚人群居多。心理测评结果显示,STD患者的抑郁、焦虑、回避治疗、性欲障碍等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往障碍、社会攻击等因子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STD患病以性活跃年龄人群、司机、学历低及未婚人群为主,临床上治疗性病的同时,应重视STD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乌鹳(Ciconia nigra Linnaeus)的肠内找到三种棘口类吸虫,为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Allechinostomum nigriconiatum sp.nov.),中国肿头吸虫、新种(Chaunocephalus sinensis sp.nov.),肿头吸虫(Chaunocephalus ferox Dietz,1909)。对两个新种作了描述。 乌鹳异棘口吸虫、新种与该属的其他各种主要区别在具有卵巢后子宫环盘曲。中国肿头吸虫、新种与肿头吸虫的区别主要在卵黄腺滤泡呈横行排列,分布向后达体后部、角棘较小等特征,并与该属的其他种也作了比较。肿头吸虫属种的发现不但在我国而且在东亚均为首次。 文内对异棘口吸虫属(Allechinostomum Odhner,1910) 与肿头吸虫属(Chaunocephalus Dietz,1909)的分类位置各作了论述,并均列有种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儿童抽动障碍发病情况,对其进行研究,了解抽动障碍发病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来源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新华医院中医科就诊的抽动障碍儿童122例,发放问卷调查患儿的一般资料、家族史、既往史、母孕史、发病情况包括发病年龄、就诊年龄、病程进行分析。结果:122例患儿中发病年龄大多集中在10岁以前,为总发病儿童的93.4%,4~6岁的占45.9%,7~9岁的占39.3%。就诊年龄中6岁的占27.9%,6~8岁占39.3%,9~11岁占24.6%。病程6月的占13.1%,6~12月的占27.9%,1~2年的占19.7%,≥2年的占39.3%。其中36.1%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OR1,P0.05);29.5%在生产中有轻度窒息(OR1,P0.05);11.5%有流产史(OR1,P0.05);13.1%有家族抽动障碍史(OR1,P(0.05);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生产中轻度窒息、家族抽动障碍史是抽动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儿童抽动障碍发病年龄较早,其起病可能是由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反复呼吸道感染、生产中轻度窒息、家族抽动障碍史是抽动障碍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荔湾区2009—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规律,以便更好制定流行性腮腺炎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荔湾区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3年荔湾区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 3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9.93/10万;全区22个街道都有病例发生;全年12个月均有病例发生,呈夏季高发态势;发病主要集中在0~14岁儿童和青少年,学生占38.06%;男女比例为1.89∶1;无流行性腮腺炎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占72.75%;有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史的病例占27.25%,其中接种2剂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的病例占2.75%。结论 2013年荔湾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呈现下降趋势,学生和托幼儿童是流行性腮腺炎的高发人群。应将流行性腮腺炎疫苗纳入入学、入托接种证查验工作,4岁儿童接种第2剂含流行性腮腺炎成分的疫苗,以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1984年大连地区甲虫体内定居猪巨吻棘头虫的幼虫(棘头体)情况。大牙锯天牛的成虫定植率为10.2%,低于1974年的38.8%。本次调查发现铜绿丽金龟、蒙古丽金龟和灰粉锶金龟,共4种金龟体内都有棘头体定居,其定植率依次是23.8%,23.8%,16.1%和33.3%。前3种金龟体内定居着棘头体为大连地区首次报告。调查证明上述天牛和金龟6种甲虫也是本地区流行的猪巨吻棘头虫病的重要媒介,如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