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为双链环状小DNA病毒,它不仅能引起黏膜上皮的良性增生,也可以导致癌症如宫颈癌、阴茎癌、口咽癌的发生。HPV重组细胞模型的建立及其分化培养,可以应用于HPV早期感染、HPV感染对宿主细胞生命周期影响的研究,也可进一步诱导,用于深入研究DNA损伤修复途径对病毒复制的影响、以及HPV整合机制。本文将主要围绕HPV重组细胞模型的建立、分化培养的方法以及重组细胞模型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魏薇  周瑾  刘莹 《生物磁学》2011,(7):1385-1387,1372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癌是一类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并严重危害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是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因素。自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因发现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导致子宫颈癌而获得2008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全世界广泛认可人乳头瘤病毒(HPV)是引起子宫颈癌的最主要生物学因素。HPV病毒的持续感染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HPV病毒的生物学结构、女性生殖道HPV病毒的感染途径以及HPV病毒诱发子宫颈癌机制的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扼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诱发宫颈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部分头颈癌等多种肿瘤的主要原因。在病毒生命周期过程中,HPV E2蛋白通过与病毒自身及宿主基因组DNA及蛋白相作用,在病毒基因转录调控、病毒DNA的复制和维持中起到关键作用,其还对宿主细胞转录、RNA加工、凋亡、泛素化及胞内转运等多种活动产生影响,为病毒增殖创造有利的宿主细胞环境,并在HPV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E2蛋白的各种功能及其与病毒和宿主DNA和蛋白作用情况、HPV病毒生活史、HPV病毒致病和致癌机制的研究均有着重要的意义。细致描述E2蛋白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寻找病毒相关疾病治疗的新方法。本文以HPV16为重点,对高危型HPV E2蛋白结构、功能和活性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无包膜的小DNA病毒,主要感染人皮肤上皮细胞和黏膜,持续感染HPV会引起良性和恶性肿瘤,如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等多种疾病。HPV早期蛋白E6是引起宿主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关键致癌蛋白,其参与调节宿主细胞内多个关键的生理生化过程,如促使抑癌蛋白p53的降解、激活端粒酶和降解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k(Bcl-2 homologous antagonist/killer)等,进而干扰宿主细胞的生长因子依赖性、细胞凋亡、细胞转录、DNA损伤反应、细胞周期和宿主细胞分化等一系列生命活动。因此,分析阐述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与功能,有助于阐明HPV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分子机理,为今后设计治疗性HPV疫苗奠定理论基础。本文就HPV致癌蛋白E6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是少数几种明确与人类癌症相关的病毒之一,其持续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HPV的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及治疗宫颈病变药物的有效性评价有重要作用,因此国内外对HPV的检测方法不断革新。纵观近年来HPV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分子生物技术检测HPV的DNA、RNA、癌蛋白等,但各种检测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及临床意义均不相同。本文将就目前常用的HPV检测技术及试剂盒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根据致癌潜力,该病毒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也是引起宫颈癌(uterus cervical carcinoma, UCC)的病原体。近来报道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尤其是口咽部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与高危型HPV有一定的关联。由HPV引起的癌症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青春期男、女孩可接种HPV疫苗以预防相关的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10.
HPV及HLA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HPV几乎是所有的宫颈鳞癌(95-100%)的致病因素.大量研究表明高危型HPV如HPV16、18的致癌性较低危型明显增高,E6、E7原癌蛋白分别与细胞内肿瘤抑制物p53和pRb结合使其失活是高危型HPV致癌的重要机制.肿瘤细胞往往是通过多种途径逃避免疫系统对他的识别及破坏,细胞表面HLAI类分子的表达尤为重要,这使得肿瘤细胞避免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对其的识别及溶解.HPIV病毒E6,E7,Li基因突变的研究表明特定位点的突变会使病毒更易诱导产生癌变及增大再次感染或从宿主免疫系统逃逸的机会;近年研究提出,宿主自身免疫遗传背景不仅参与病毒感染,而且参与肿瘤免疫,并在介导免疫识别、免疫应答、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作用和免疫调节力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探讨HPV病毒感染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的易感性、宫颈癌类型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及其配体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易感性成为医学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现对HPV及HLA在宫颈癌发生中的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给予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