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叶兔儿风Ainsliaealatifolia花序主轴上的侧生分枝通常被描述为由单个或2–4个头状花序聚集而组成的簇生花序。作者在野外和标本馆中仔细研究了该种居群内侧生分枝花序形态的变异,依据其简化和集中的程度在居群内区分出3种花序类型:简单的复合聚伞花序、复杂的复合聚伞花序以及两者之间的过渡类型,具有后面两种类型的个体在居群内少见。这一发现不仅为探讨兔儿风属内各种花序的演化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为理清宽叶兔儿风这一地理广布种的分类学问题提供了新的视野。居群内有些侧生分枝为复杂的复合聚伞花序类型的个体整个花序的主轴折断了,这是由于整个主轴顶端部分被昆虫蛀食或者其他外力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分枝兔儿风Ainsliaealatifoliavar.ramifera的主模式就属于这种情况。分枝兔儿风和宽叶兔儿风原变种之间在分布区、生境以及物候上并没有明显的分化,因此分枝兔儿风被处理成宽叶兔儿风的异名。  相似文献   

2.
描述了自尼泊尔东部发现的毛茛科唐松草属一新种,尼泊尔唐松草(Thalictrum nepalense)。此新种与叉枝唐松草(T. saniculiforme DC.)在亲缘关系上甚为接近,与后者的区别在于新种的茎较高,有3枚叶和3枝条,其复单歧聚伞花序的末回分枝极叉开,其雄蕊花丝上部棍棒状,下部丝形,花药在顶端不具细尖头。  相似文献   

3.
外来物种黄顶菊花器官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L.)Kuntz)花序发育过程中蝎尾状聚伞花序、头状花序和小花的形成.黄顶菊的花序由主轴及一至三级分枝组成,各级分枝交互对生,形成方式相同.植株主轴和侧枝顶端的每个花序由3~6个蝎尾状聚伞花序密集而成;每一蝎尾状聚伞花序由5~15个头状花序组成;每一头状花序中有4~11枚小花.小花分化顺序为5个花冠原基、5个雄蕊原基和2个心皮原基.2007年,天津地区黄顶菊的花期是7月下旬到9月下旬.7月中旬,花序和花器官原基不断形成并分化,至花器官成熟经历的时间约15 d.  相似文献   

4.
在广州,你经常可以看到一种蘑状的灌木丛上,开满了洁白典雅、芳香四溢的鲜花,这种植物名叫扭肚藤(Jasminumample-xicanle),又名假秦馨、白花茶、左扭藤、波形秦馨等。其分枝多,小枝上有微毛,植株高2-4米。单叶对生,卵状技外形,沿背脉上有柔毛,叶柄短。聚伞花序稠密  相似文献   

5.
利用同一植物花序中不同发育时期的花粉进行观察,可同时看到小孢子和雄配子体的不同发育时期。笔者在观察时采用常见栽培、易于繁殖的室内观赏植物紫竹梅(Setcreasea purpurea)为材料,效果很好。 紫竹梅为顶生单歧聚伞花序,花五至十几朵不等,视生活条件优  相似文献   

6.
祝正银 《植物研究》1984,4(4):121-128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芳香,枝常对生。单叶对生,近对生或互生,革质至厚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边缘全缘。伞房状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序轴和花序轴分枝上具有小苞片,小苞片披针形或三角状卵形,革质。  相似文献   

7.
宿根福禄考     
近年来,北京植物园从国外引进一种新型花卉——宿根福禄考(Phlox paniculata),又名天蓝绣球、福乐花,洋梅花,为花葱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60—12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叶椭圆形或披针形,花期6—9月、雌雄同株,聚伞花序顶生,花冠高脚碟状,花色有粉红、大红、桃红、玫瑰红及白色,亦有复色品种;果期  相似文献   

8.
红玫瑰木(Ochrosia cocinea)是夹竹桃科玫瑰树属植物,本属植物全世界约有40种,分布 于马达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亚等地区,华南植物园现已引种栽培成功的本属植物有4 种,其中红玫瑰木是这4种当中树形最优美、花果最为漂亮的一种。红玫瑰木是一种常绿小乔木,树高5—10米,自然分枝多,株形紧凑、美观;全株有白色 乳汁,茎枝灰色,嫩枝鲜绿。叶形美观,近革质或坚纸质,通常为3叶轮生。花白色,具芳 香,聚伞花序生于枝顶的叶腋,花萼5深裂,花冠高脚碟状,管筒形,裂片5,向右覆盖,雄蕊着生于花冠管的中部以上,花药分离。果为坚…  相似文献   

9.
花序是影响植物繁殖的关键性状,也在分类学和系统发育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药用植物穿龙薯蓣(Discorea nipponica)的花序类型具有多样型,但目前相关研究资料较少,且常有争议。为明晰穿龙薯蓣的花序类型及特征,本研究以观察测量为主,结合石蜡制片技术,对穿龙薯蓣的花序形态、数量性状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穿龙薯蓣雌花形成腋生的穗状花序,具退化雄蕊,具花粉囊,但不产生花粉;雄花序特征与现有资料的描述不尽相同,雄花序生于叶腋或顶生于侧枝,花序主轴为无限花序,侧轴为蝎尾状单歧聚伞花序,整体为形似穗状的混合花序;由于雄株部分侧枝叶片退化,腋生花序向顶逐渐短缩,与顶生花序结合呈圆锥状;雄花序的长度、小花数量、小花密度及花期时间等均高于雌花序。本研究发现,穿龙薯蓣雌雄花序形态与有限花序向无限花序演化过程相符,具原始性,可保证传粉的成功率,增强对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福建省中北部山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一新种:君子峰鸢尾(I. junzifengensis S. P. Chen, X. Y. Chen&L.Ma),新种与蝴蝶花(I. japonica Thunb.)、台湾鸢尾(I. formosana Ohwi)相近。与蝴蝶花不同之处在于叶片宽大,叶脉明显,表面粗糙;花为顶生稀疏总状聚伞花序,分枝2~6;花大,直径5.0~7.0 cm,花被裂片边缘波状皱褶,全缘,顶端稍有凹缺;蒴果三棱状圆柱形。与台湾鸢尾不同之处在于花小,花被裂片边缘波状皱褶,全缘,顶端稍有凹缺;蒴果三棱状圆柱形。形态特征比较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均支持该新种的成立。  相似文献   

11.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垫状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考察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共采集到种子植物约210 种,隶属于30 科102 属。其中垫状植物有8 科15 属约48 种,分别占该地区全部种子植物科的26.7% 、属的14.7% 、种的22.9% 。该区是青藏高原上垫状植物最发达的地区。垫状植物按其形态结构可以划分为4 种类型:典型(海绵体)垫状植物;密丛垫状植物;短根茎或根蘖型垫状植物;根颈辐状分枝型垫状植物。垫状植物种群或群落广泛存在于该地区各种植被类型中,并且非常发达,甚至可组成优势群落或群丛,形成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是可可西里地区的先锋植物,它们的存在、繁衍、发达和衰退为其它类型植物迁入生长和漫延积累了细土和有机质,改善了生境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产沙参属一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承新  刘鸣远 《植物研究》1986,6(1):159-161
多年生草本。根胡萝卜状,干后浅黄色,具横纹。茎单一,直立,不分枝,或2-3枝发自一条根上,高35-105cm,密被倒向长伏毛。基生叶心形,具长柄;茎生叶互生,无柄,狭卵形,狭椭圆形或狭披针形,长3.9-8cm,宽0.5-2.5cm,锯齿缘,背面密生倒向长伏毛,上面沿脉具短毛或无。聚伞花序,1-5花,集成假总状或圆锥花序。  相似文献   

13.
民勤荒漠植物枝系构型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荒漠植物的枝系构型因素包括各级分枝角度、各级分枝长度、枝径比、逐步分枝率和总体分枝率、分枝分维数和计盒维数等16个指标。采用组内欧式距离法进行聚类,把荒漠植物依构型指标分为4个类型:第一类型包括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黄刺条(Caragana frutex)等14种荒漠植物;第二类型包括秦晋锦鸡儿(C.purdomii)、荒漠锦鸡儿(C.roborovskyi)等11种荒漠植物;第三类型包括网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ncellatum)、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suaveolens)等9种荒漠植物;第四类型包括扁果木蓼(Atraphaxis replicta)、洋白蜡(Frawinus amerirana)等14种荒漠植物。不同的枝系构型类型反映了不同荒漠植物对于空间资源与环境的长期适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秀香  黄长春   《广西植物》1993,13(1):3-4
<正> 矮小草本,通常莲座状;茎不分枝,下部生根;节间缩短,长3—4毫米。叶密集对生,叶片纸质,匙形或卵状倒披针形,长8—13厘米,宽2—4.5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基部狭楔形,下延,边全缘,有睫毛,干时上面榄绿色,疏被短柔毛,下面苍白色,沿中脉和侧脉密被柔毛;侧脉每边15—25条,和中脉均在下面突起;叶柄长5—8毫米;托叶披针状线形或线形,长7—9毫米,密被柔毛。聚伞花序顶生,有花10多朵;花序梗长7—12厘  相似文献   

15.
桤木属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扫描电镜下首次观察了桦木科Betulaceae桤木属Alnus花序和花的形态发生过程,为桦木科属级鉴定提供了微形态学依据.实验材料为东北桤木A.mandshurica和辽东桤木A.sibirica,其雌花序均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外具1枚初级苞片、2枚次级苞片、2枚三级苞片,内有2朵花.每个花具1个二心皮合生雌蕊,雌蕊具二叉分枝的长柱状花柱.每个小花序的2个二心皮合生雌蕊的定位方式为相互垂直.东北桤木的雌花序由芽鳞包被越冬,而辽东桤木的雌花序裸露越冬.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的雄花序亦为柔荑状,由多个小聚伞花序螺旋状排列组成.每个小花序外被1枚初级苞片、2枚次级苞片、2枚三级苞片,内有3朵花.先形成的2枚次级苞片和后形成的2枚三级苞片均来源于小花序原基.3个花原基中.位于中间的比两侧的分化要早.每个花具4枚被片和4枚雄蕊,每个雄蕊具4个药囊.花的被片比雄蕊发育得早,均由花原基发育而成.东北桤木和辽东桤木的雄花序均裸露越冬.  相似文献   

16.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7,37(6):675-684
描述了毛茛科唐松草属六新种:(1)大关唐松草,发现自云南东北部,与多枝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其小叶较厚,较大,多呈卵形或宽卵形,心皮花柱较短,稍向后弯曲,瘦果呈新月形。(2)宽柱唐松草,发现自甘肃南部,其特征为心皮花柱扁平,近长圆形,腹面无柱头或柱头组织,据此特征可与此属中国其他种区别。(3)六脉萼唐松草,发现自四川中部,与白茎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茎和小叶有毛,萼片具六条脉,一些雄蕊的花药败育,子房被短柔毛,柱头无翅。(4)吉隆唐松草,发现自西藏南部,与白茎唐松草甚为近缘,区别为小托叶卵形、急尖,复单歧聚伞花序一条顶生,无侧生者,雄蕊花药呈狭长圆形,顶端钝,无短尖头。(5)螺柱唐松草,发现自云南西北部,可能与白茎唐松草有亲缘关系,区别为其萼片具1条脉,花有4~5枚雄蕊,心皮花柱顶部螺旋状弯曲,柱头不明显。(6)札达唐松草,发现自西藏西南部,与多叶唐松草近缘,区别为其小叶顶端急尖,边缘具尖牙齿,聚伞圆锥花序具少数分枝和少数花,萼片狭卵形,花药狭长圆形。  相似文献   

17.
本变种小叶边缘具缘毛,聚伞花序单生叶腋,有时成对簇,通常3-4次二歧分枝,花序梗短于少为长于或等长于叶柄,花冠管较短,长6-7mm,内面近中部具一环白色长毛,核果较小.长6-7mm,直径5-6mm。  相似文献   

18.
太白红杉顶芽与分枝格局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孝安  赵相健 《生态学报》2004,24(11):2616-2620
野外调查发现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枝条顶芽死亡比例较高 ,顶芽死亡对分枝格局产生较大影响 ,可形成 3种分枝类型 : 型、 型和 型。对 3种分枝类型枝条的芽数量、计盒维数以及植冠不同部位的分枝类型比例、顶芽死亡比例、主侧枝平均枝长和主侧枝总数量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芽数量 : 型 (115 .3) < 型 (15 4 .8) < 型 (2 0 9.9) ;计盒维数 : 型(1.30 5 ) < 型 (1.4 0 0 ) < 型 (1.5 37) ;顶芽死亡比例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提高 ,而冠层东南西北 4个方向的顶芽死亡比例无显著差异 ;主侧枝平均枝长由树冠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加 ,而主侧枝总数量则逐渐降低 ;由于风、光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 ,冠层4个方向间的主侧枝平均枝长和总数量均存在显著差异 ; 型分枝使植冠半径扩大 , 型分枝快速扩展植冠的横向空间 , 型分枝在扩展空间的基础上并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占据。研究表明太白红杉枝条中一定比例的顶芽死亡增加了分枝形态的多样性 ,表现出顶芽和分枝格局的环境适应性 ,有利于提高树冠的空间占据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变性处理、整体透明及离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见杜仲体内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两端膨大的单细胞,含胶细胞的分枝比较常见,大多为二叉状分枝,罕见三叉状分枝。整体透明后可见含胶细胞在叶片和果皮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对含胶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20.
杜仲含胶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变性处理、整体透明及离析等方法的综合运用,可见杜仲体内含胶细胞是一种细长、两端膨大的单细胞,含胶细胞的分枝比较常见,大多为二叉状分枝,罕见三叉状分枝。整体透明后可见含胶细胞在叶片和果皮中的分布状况,同时对含胶细胞的形态学指标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