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致瘤病毒感染宿主后,相关的病毒蛋白通过“劫持”宿主细胞的生命机器,经历多阶段和涉及多因子的一系列复杂的转化和演变,最终导致细胞的癌变.在这一过程中,病毒因素始终与感染细胞微环境发生互作(包括细胞成分如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等,以及非细胞成分如细胞因子等),从而促进感染细胞的免疫逃逸和肿瘤细胞的发生发展.本文以HPV、EBV、HBV为例,综述病毒蛋白影响肿瘤微环境的具体机制和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该领域面临的问题和前景.  相似文献   

2.
溶瘤病毒是一类天然的或经改造后获得具有靶向杀伤癌细胞能力的病毒,除了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外,经改造后的溶瘤病毒对肿瘤微环境的调控作用也会影响其最终疗效.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抗原的表达、免疫抑制状态、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及肿瘤血管新生等,溶瘤病毒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更为系统的治疗策略;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能使两者获得协同和互补的功效,进一步提升了肿瘤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本文将对溶瘤病毒对肿瘤微环境调控作用及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而致瘤性DNA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的主要致病因子.致瘤性DNA病毒的整合可以使宿主细胞正常组织逐步向炎症组织转变,并可导致癌变.病毒整合可引起宿主细胞基因组不稳定和重排,产生新的融合基因,并导致宿主基因表达异常,也是病毒本身得以复制,逃避宿主免疫识别并长期维系自我生存的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目前对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规律以及致瘤性DNA病毒整合致瘤效应的研究和进展,并展望致瘤性DNA病毒整合的研究方向以及在肿瘤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溶瘤病毒是目前恶性肿瘤治疗领域中较有前景的新型基因治疗药物,其通过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和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抗肿瘤免疫两种途径来实现肿瘤靶向治疗的目的,从而达到较好的抗肿瘤效果。现对溶瘤病毒的溶瘤机制、临床研究、联合治疗和当前挑战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全球最常见的性传播感染之一。根据致癌潜力,该病毒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种。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高危型,也是引起宫颈癌(uterus cervical carcinoma, UCC)的病原体。近来报道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包括鼻咽癌、口咽癌、喉癌,尤其是口咽部的扁桃体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也与高危型HPV有一定的关联。由HPV引起的癌症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青春期男、女孩可接种HPV疫苗以预防相关的肿瘤发生。  相似文献   

6.
钟江 《微生物与感染》2004,27(6):1-4,10
研究发现有些病毒具有特异性感染并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这类病毒被称为“溶瘤病毒”。天然的溶瘤病毒有细小病毒、呼肠孤病毒、新城疫病毒、水疱性口炎病毒、麻疹病毒等。有些病毒缺失一些病毒基因的突变体,具有溶瘤病毒的特性,其中包括腺病毒、疱疹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通过病毒基因工程可以进一步提高溶瘤病毒的安全性和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一系列体外、动物模型和临床的试验证实,不少溶瘤病毒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抑制肿瘤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溶瘤病毒(oncolytic viruses, OVs)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是天然或经基因改造后对肿瘤具有靶向性的DNA病毒和RNA病毒。溶瘤病毒具有肿瘤靶向性、作为载体传递多种转基因表达、诱导免疫性细胞死亡和促进抗肿瘤免疫反应等优点,而且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该文将从溶瘤病毒的发展历程、分类、作用机制、改造策略、生物标志物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和现存问题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8.
EB病毒致瘤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是一种DNA肿瘤病毒,感染人类可引起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和移植后平滑肌肿瘤,也与胃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近年来对EB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之间的关系报道颇多,本文着重介绍EB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9.
乳头瘤病毒的外壳由L1蛋白和L2蛋白共同构成。L1是构成病毒外壳的主要成分,L2则可能与病毒DNA的携带有关。本文就近些年关于乳头瘤病毒外壳蛋白结构与功能、病毒外壳的构建,以及病毒外壳在构建时对DNA的包装等方面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发生发展的复杂组织环境,在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深入探究肿瘤微环境的组成和促瘤机制对发掘新的肿瘤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间充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为切入点,概述它们与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肿瘤微环境通过抑制免疫细胞、调控间充质细胞和诱导血管生成来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调控机制,最后对靶向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疗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人乳头瘤病毒及其致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德光  何之恒  蓝柯 《生命科学》2008,20(6):843-848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 pilloma virus,HP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妇女宫颈癌发生的一个关键因素。HPV感染宫颈上皮细胞后,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在部分个体中建立潜伏感染。高危HPV编码的蛋白在持续感染的过程中,操控了细胞多种重要功能,如凋亡、增殖、细胞周期调控等,使得宫颈上皮细胞的形态学、遗传物质、表观遗传学等都发生重要改变。部分感染人群的宫颈上皮细胞因此会被转化,并在协同因子相互作用下,逐渐转化为宫颈癌。HPV在宫颈癌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HPV感染致宫颈癌机制最近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致瘤的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重要的DNA肿瘤病毒。本文就近几年来HPV致瘤的免疫机制从免疫系统、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等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可能引发多种癌症,公认的如宫颈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PV还与头颈部鳞癌、食管癌及乳房癌等的发生密切相关.HPV引起头颈部鳞癌的机制在某种程度上与宫颈癌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因此,阐明HPV的致癌机制对于HPV相关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E5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表达的3个致瘤蛋白之一,它的致瘤能力较弱,在一些HPV相关的恶性肿痛经常缺乏E5表达.E5主要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V型H+-腺三磷酶(ATPase)等的相互作用,在肿瘤形成早期对细胞增殖、转化、免疫逃避等细胞行为发挥重要影响,促进宫颈上皮从HPV感染到恶性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几款溶瘤病毒制剂的相继上市,溶瘤病毒疗法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焦点。溶瘤病毒可选择性感染并裂解肿瘤细胞,同时释放肿瘤相关抗原激活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达到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溶瘤病毒对肿瘤的靶向杀伤作用决定了其安全性和溶瘤效果。为了开发出安全高效的溶瘤病毒,目前主要采用以下策略:利用某些病毒载体对肿瘤细胞的天然靶向性,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内复制并杀伤肿瘤细胞;或者对病毒基因组进行缺失和插入等修饰,通过靶向肿瘤细胞特异性表面受体、胞内信号通路或者肿瘤微环境等提高溶瘤病毒的肿瘤靶向性。其中,肿瘤微环境中的低氧状态、新血管生成以及免疫抑制状态等都可成为溶瘤病毒的靶点。而溶瘤病毒通过表达细胞因子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或者与CAR-T细胞联合作用,靶向调节肿瘤微环境中免疫抑制状态,成为提高溶瘤病毒肿瘤靶向性的常用方法。本文将对以上溶瘤病毒靶向治疗肿瘤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人乳头瘤病毒外壳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晚期转录区(L区)编码病毒的两个外壳蛋白;主要外壳蛋白(L1)和次要外壳蛋白(L2),外壳蛋白具有组装功能,有抗原表位,在宿主细胞表面有蛋白受体。本就HPV外壳蛋白的分子特性,组装功能,表达,抗原表位及血清学,受体,病毒外壳蛋白的组织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全球范围导致的死亡人数正逐年增加。其病灶不仅包括癌细胞,还涉及相当数量的良性细胞群和非细胞组分,如胞外基质、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及脉管系统等。即便经过治疗,患者死亡率仍长期居高不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癌细胞已经获得耐药性。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一个曾经被医学界遗忘的角落——在疾病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与耐药性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就这一国际热点话题对当前进展进行概述,重点介绍肿瘤微环境诱导疾病耐药的几种途径,并展望将来临床实践中应当具备的核心理念和亟需掌握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8.
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组织中一小群特殊的未分化的细胞,由于其对化疗药耐受及致瘤潜能,被认为是造成肿瘤发生、复发和转移的根源,所以深入了解肿瘤干细胞特性对提高肿瘤治疗效率有着重要临床意义.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及其分泌的分子与肿瘤干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维持肿瘤干细胞的干性及自我更新能力.目前,肿瘤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肿瘤干细胞对免疫微环境的塑造作用以及靶向肿瘤干细胞或免疫微环境等研究,是肿瘤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免疫微环境对肿瘤干细胞的影响、靶向肿瘤干细胞及微环境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一直是肿瘤生物学关注的热点.流行病学与临床研究均表明,炎症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但是其中的分子作用机理和遗传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显示,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大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会浸润到肿瘤微环境中,协同调控肿瘤生长、免疫逃逸和侵袭转移.本文就近年对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功能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正确认识这些免疫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发展更优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的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多环节参与的复杂过程,在此过程中,癌细胞与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多种成分相互作用,协同进化。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CAFs)是TME中重要的组成成分,能够诱导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肿瘤干细胞表型。除此之外,TME还包括脂肪细胞、内皮细胞等间质细胞以及造血细胞和非细胞组分细胞外基质等。TME在促进乳腺癌转移及对治疗的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了为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本文对TME及其在乳腺癌中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