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给大白鼠侧脑室注射马桑内酯(Coriaria Lactone, CL)(175×10- 2m ol/L2μl)后可诱发癫痫,用NADPHd 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脑皮质及海马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结果: 大脑皮质NOS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增加, 至2h 达高峰, 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01), 随着CL作用时间延长NOS反应由弱变强;海马区NOS阳性神经元2h 时才出现染色明显加深。对体外培养的大脑皮质及海马神经元用CL (25×10- 5m ol/L) 作用1/2h、1h、2h、4h 后NOS阳性神经元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ABRA(Actin binding Rho activator)在成年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中的表达。方法制备成年大鼠脑的冰冻切片,采用共聚焦免疫荧光技术和免疫荧光强度测量检测ABRA在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区的表达。结果 ABRA在神经元的胞核、胞浆、突起内可见,其中胞核着色最强。在大脑皮质,ABRA阳性的神经元胞体和突起广泛分布于皮质的分子层、外颗粒层、外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内锥体细胞层、多形细胞层,其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129.22±16.94、125.39±29.83、117.67±22.50、105.85±17.65、103.90±18.00、100.23±20.38,ABR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51±0.01、0.69±0.02、0.64±0.03、0.58±0.05、0.65±0.09、0.63±0.01。在海马,ABRA均匀分布于海马各部,阳性神经元集中于锥体细胞层,而其阳性突起弥散分布于海马分子层和多形层。海马锥体细胞层、分子层、多形层免疫荧光强度分别为141.19±35.48、53.19±10.38、43.32±9.59,ABRA阳性细胞率分别为0.62±0.04、0.27±0.07、0.25±0.03。结论 ABRA广泛表达于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各层,提示ABRA可能在大鼠这些部位的神经细胞功能活动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β促痫作用的机制及IL-1β对谷氨酸致痫大鼠大脑皮质和海马内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实验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Glutamate致痫组;IL-1β+L-Glutamate组;IL-1ra+ IL-1β+L-Glutamate组;和MCCG(2-methyl-2-(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 +IL-1β+L-Glutamate组,每组8只.采用行为学观察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IL-1β+L-Glutamate组大鼠癫痫发作的行为表现以及大脑皮质、海马内腺苷酸环化酶(AC)表达与单纯用L-谷氨酸钠致痫大鼠组比较没有明显区别(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AC表达增强(P<0.05);如果预先给予IL-ra,再给予IL-1β和阈下剂量的L-谷氨酸钠,癫痫发作不出现,脑内AC表达较对照组未见明显增强(P>0.05);但如果预先给予MCCG,脑内AC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增高,癫痫发作的潜伏期最短,强度最大,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表明IL-1β有促痫作用,这种促痫效应的发挥可能与IL-1R介导的与谷氨酸受体的协同作用有关,并与AC表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探究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后血清中外泌体的变化及其在海马和大脑皮质损伤中的作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 (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S组大鼠血清外泌体处理组(ES组)和I/R组大鼠血清外泌体处理组(EI组)。ES组和EI组为正常大鼠经尾静脉分别注射S组和I/R组大鼠血清中的外泌体各100μL。另取3只正常大鼠经尾静脉注射PKH26红色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利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脑组织中荧光表达情况。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和大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CD63和CD9的表达情况;通过血清学和组织学指标的检测,观察肝及脑组织损伤情况及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显示:外泌体是直径为30~100 nm的圆形或椭圆形膜性囊泡。与S组比较,I/R组大鼠血清中外泌体含量增加(P 0.05)。外泌体具有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自外周经血液循环进入脑组织。I/R组血清肝功能指标较S组明显升高(P 0.05)。与S组比较,ES组脑组织损伤程度及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水平无显著变化;与S组、ES组比较,I/R组、EI组血清脑损伤标志物水平、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中凋亡指数、氧化应激水平升高,但EI组以上指标均低于I/R组(P 0.05)。因此,大鼠肝I/R可导致海马和大脑皮质组织损伤,而且其介导的血清外泌体含量增加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采用放射性配基受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猫脑外伤时大脑皮质和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的变化。并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观察了猫大脑皮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伤后2和6h两侧大脑皮质和海马NMDAR的最大结合容量明显降低,伤后2h以海马变化最大,并以伤后6h伤侧大脑皮质中降低最为显著;而大脑皮质兴奋性氨基酸含量伤后5min即显著升高,然后呈下降趋势,且以伤侧大脑皮质变化为大  相似文献   

6.
吗啡对福尔马林引起大鼠海马内IL-2Rβ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X  Li HD  Li XC  Ruan HZ  Wang J 《生理学报》1998,50(5):591-594
本实验采用原位杂交法观察足底注射福尔马林(For)痛敏对海马内白细胞介素2受体βmRNA(IL-2RβmRNA)生成的影响及其与吗啡、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关系。结果表明:正常大鼠海马有IL-2RβmRNA表达,集中分布于CA1-CA4区神经元、齿状回颗粒细胞。足底注射For后6h双侧海马IL-2RβmRNA表达均增加(P〈0.05),12h达高峰,24h仍高于正常。在6h时,腹腔注射吗啡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遗传性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海马内CCKmRNA表达的改变及少我注射CCK3及其受体阻断剂对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结果:(1)癫痫发作大鼠海马内CCK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5-0.01),但癫痫反复发作的大嫌海马内CCKmRNA表达的较癫痫发作一次大鼠明显减少(P〈0.05),海马CA主射L365后,CCK8压抑癫痫发作的作用消失(P〈0.01)。结论:CCK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β (Interleukin 1beta ,IL 1β)对谷氨酸钠致痫大鼠脑内PKACβ表达的影响 ,为阐明IL 1β在致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资料。方法 随机将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对照组、Glu组、IL 1β +Glu组、IL 1ra +IL 1β +Glu组和MCCG (2 methyl 2 carboxycyclopropylglycine +IL 1β+Glu组 (每组 8只 )。采用行为学测试及Western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结果 MCCG组大鼠痫性发作潜伏期 [平均 (1 1± 0 2min) ]较Glu组 [平均 (2 0± 0 3min) ]及IL 1β +Glu组 [平均 (1 8± 0 2min) ]明显缩短 (P 0 0 5 ) ,痫性发作持续时间 [平均 (4 6 4± 1 6min) ]明显延长(P 0 0 5 ) ,且发作程度加重 ,对照组及IL 1ra +IL 1β +Glu组无痫性发作 ;WesternBlot结果显示PKACβ含量在Glu组和IL 1β +Glu组大鼠大脑皮质及海马内均较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 +Glu组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对照组和IL 1ra +IL 1β+Glu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别 ,MCCG +IL 1β +Glu组PKACβ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 (P 0 0 5 )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 ,PKACβ免疫反应增强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海马CA3区及齿状回的颗粒细胞层 ,其各组间的变化与WesternBlot结果一致。结论 IL 1β参与致痫 ,IL 1对Glu致痫的促进作用与PKA介导的  相似文献   

9.
以中国树鼩和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用电凝破坏大脑皮质,用Longa、Berderson评分法和游泳的方法进行行为学评定,观察破坏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和感觉的影响.结果发现,破坏大脑双侧皮质,动物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均未出现瘫痪和障碍,饮食、活动正常.Longa、Berderson评分法检测,各例动物行为学检测评分均为0分.大鼠游泳耐力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对照组、破坏大脑皮质组沉入水下前游泳时间分别为:36.2±0.6min、34.4±0.2 min;沉下次数分别为:13.1±0.3次、11.7±0.4次;游泳总时间分别为:78.1±2.6 min、76.3±1.4 min.以上3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结果表明,破坏双侧大脑皮质后,动物的躯体运动和感觉均正常.提示,大脑皮质并非是直接控制躯体运动和接受感觉刺激的最高级中枢.  相似文献   

10.
11.
Fos蛋白在脑挫伤皮质和海马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Fos因蛋白在皮质和海马中表达的变化.方法取成年大鼠45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模型组.用Feemey's自由落体法将其中32只复制脑挫伤动物模型;脑挫伤后30min、1h、2h、4h、8h、12h、24h和48h,分别取脑;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正常对照组脑内无Fos阳性细胞;实验对照组局部皮质有Fos微弱表达;模型组脑挫伤侧皮质和海马有Fos阳性表达.30min后已有阳性细胞;2~4h达高峰,阳性细胞多,而且着色较深,8~24h逐渐减弱,48h则不见阳性细胞.结论脑创伤可以导致伤侧皮质和海马c-fos基因蛋白过表达,而且各时间段表达强度不同,观察c-fos基因表达强度,可以作为临床提示脑部受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倪宏  王守彪  徐珞  唐明 《动物学报》2001,47(2):179-181,T001
本实验用原位杂交法,对听源性遗传癫痫易感大鼠(P77PMC)癫痫发作前,单次癫痫发作和多次发作时大脑颞皮层CCK mRNA阳性信号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后颞皮层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P<0.01);(2)多次癫痫发作者上述脑区CCK mRNA阳性神经元数量较单次癫痫发作有明显的下降(P<0.01),大脑颞皮层CCK mRNA增高表明,CCK mRNA在癫痫发作过程中起了某种作用,多次癫痫发作大鼠CCK mRNA表达降低提示,单次和多次癫痫发作时大脑皮层CCK mRNAl转录的调控可能存在不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大鼠睾丸恒冷箱切片上研究了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TRH-R)RNA的表达和定位。由DNA合成仪合成两个含48个碱基的寡核苷酸探针,两个探针分别与小鼠垂体TRH-R1005-1052和1332-1379区段的cDNA互补,生物素在5′末端标记寡核苷酸探针。结果显示TRH-R寡核苷酸探针与其互补的mRNA杂交信号集中在大鼠睾丸的间质细胞中,生精细胞地交信号,杂交信号的强度依探针浓度而增加,该结果表明RTH可能通过自分泌调节生殖功能和发育,TRH-R作用途径可能与在垂体的作用类似。  相似文献   

14.
谷氨酸单钠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酸单钠(MSG)对大鼠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并用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以52天(青春期)最为明显,120天(成年期)次之,11天(新生期)最弱,经统计,差异具有显性(P<0.01)。结论:谷氨酸单钠可使胃窦部D细胞生长抑素mRNA表达增强,这就能是MSG导致神经内分泌紊乱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从大鼠大脑皮质分离、纯化星形胶质细胞,再经培养后收集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条件培养液。用盖玻片培养法与快速自动比色微量分析法研究了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对小脑皮质神经元生存以及神经元活力的影响。发现星形胶质细胞条件培养液能够明显提高小脑皮质神经元的体外存活率,增强神经元的活力。表明星形胶质细胞具有神经营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实验应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观察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及顶叶皮质中Wnt通路抑制因子Dickkopf-1(DKK-1)和Wnt通路中pCatenin的表达作用的影响,以探讨Wnt通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1h再灌注损伤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RT-PCR法检测海马及顶叶皮质CA1区神经元β-Catenin和DKK-1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sham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少,β-Catenin阳性产物在细胞质内有所表达;I/R组,DKK-1 mRNA表达明显增多,β-Catenin在胞质内表达明显减少;bFGF组,大鼠海马组织DKK-1 mRNA表达较I/R组明显减少,而海马细胞质内β-Catenin表达较I/R组明显增加。结论bFGF抑制缺血神经元凋亡,参与DKK-1 mRNA和β-Catenin的调节,对缺血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陶元祥  魏锋 《动物学报》1996,42(3):244-246
采用地高辛标记生长抑素反意RNA探针经原位杂交和显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生长抑素mRNA在大鼠脊髓内的定位。结果显示:脊髓内含有大量呈紫蓝色的生长抑素mRNA阳性神经细胞,岍性磷酸酶反应产生  相似文献   

18.
P物质受体在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以前的工作观察到纹状体边缘区内有密集的P物质纤维及终末分布,本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大鼠纹状体边缘区内P物质受体(SPR)的表达及分布,原位杂交结果发现P物质mRNA阳性杂交信号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尾壳核内只有少量中等大小的阳性胞体,苍白球内只有少量较大的阳性胸体,而在尾壳核和苍白球之间的边缘区部位则可见许多中等大小的梭形阳性神经元胞体,并呈现密集的带关分布。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观察到P物质阳性神经元胞体在纹状体内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一致。推测大鼠纹体边缘区内可以合成P物质受体,具有接受和整合P物质神经递质的功能,推测边缘区内SPR神经元可能对SP递质的接受、调节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反义RNA探针原位杂交法,研究雄激素对大鼠腹侧前列腺(VP)上皮细胞角蛋白(CK)8 mRNA表达的影响。发现1.在任何VP组织切片中,CK 8探针专一、大量定位于VP腺上皮细胞中,CK 8 mRNA是前列腺上皮细胞特异而灵敏的标志。2.去睾大鼠VP CK 8 mRNA染色增强,提示CK 8mRNA有过度表达,注射雄激素又可抑制其过度表达。3.与已知受雄激素抑制性基因不同,即使大鼠VP完全萎缩之后达2个月之久,其存留腺上皮细胞CK 8 mRNA表达仍持续增高。4.前列腺发育早期,迅速增殖的幼稚腺上皮细胞高度表达CK 8 mRNA,以后随着体内雄激素水平升高,VP上皮CK 8 mRNA表达下降,分布转移。以上结果进一步支持前列腺CK 8基因是新的一类受雄激素抑制性基因的推测,同时表明前列腺CK 8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干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密切联系,CK 8 mRNA高度表达是前列腺干细胞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