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2.
对国内主要狐场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银黑狐、北极狐、赤狐及彩狐均对本病易感染,主要通过交配传染,病狐在本病流行中起主要作用.各狐场感染率为0.9—21.9%,导致流产率1.5—14.7%,空怀率3.2—47.5%,揭示了本病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血清学和病原分离证实,本病可感染饲养管理人员,为人兽共患病.除狐狸外,貉、水貂及犬也可感染.实验动物中小白鼠、大白鼠、地鼠、豚鼠和家兔对本病不感染.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Ⅰ.病原菌分离与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4.
于国内外首次报道采用改良兔血胰(月示)琼脂培养基,从狐体及其流产胎儿脏器中,分离得到阴道加德纳氏菌共145株。其中从流产胎儿脏器分离得到26株,分离率为92.86%。从流产空怀狐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118株,分离率34.01%。从阳性取皮狐鼠蹊淋巴结分离得到1株,分离率2%。血液中未分离到本菌。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揭示了该菌在狐体内的存在部位,优选出最佳的分离途径、时机与方法。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实了本菌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Ⅱ.病原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6.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I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50强毒的攻击,对I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 ̄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 相似文献
7.
对从狐狸流产胎儿和阴道分泌物中分离得到的16株菌进行了细胞形态、细胞壁显微结构的观察和生化、对人血红细胞具溶血性、DNA的G+C含量等测定。根据它们细胞呈革兰氏阳性到可变,形态从球杆到杆状的多形态性,接触酶和氧化酶均阴性,葡萄糖的O/F测定为发酵产酸,主要产物有乙酸和乳酸等主要产物,归为阴道加德纳氏菌,但由于它们对营养要求不苛求,生长速度快和对氧要求低等,又不同于人体来源的加德纳氏菌。因此,将这群菌另定为一个亚种——阴道加德纳氏菌狐狸亚种(Gardnerella vaginalis subsp.fox)。模式株为U80。 相似文献
8.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9.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应用建立的Dot-ELISA方法检测了192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人工感染狐、疫苗免疫狐和菌检阳性狐血清,结果187/192呈阳性反应,检出率为97.3%. 阻断和交叉试验证实,本方法具有特异性.敏感度为平板凝集试验(PAT)的28.1倍,为微量凝集试验(MAT)的5.5倍.重复性良好,与PAT、MAT的阳性符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1.
选用免疫原性优良的我国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血清Ⅰ型GVF44号菌株,先后试验研制了氢氧化铝胶、蜂胶和油佐剂灭活苗。试验结果表明,铝胶苗的安全性优,免疫剂量为40亿菌/1ml,3倍免疫剂量的铝胶灭活苗接种狐狸后无任何不良反应,免疫后21d经100个ID_(50)强毒的攻击,对Ⅰ型的保护率达92%。对Ⅱ、Ⅲ型的保护率达80%以上。免疫持续期为6个月,4~10℃条件下可保存10个月。通过田间试验应用证实该疫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狐阴道加德纳氏菌病的研究:V.狐阴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 ̄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I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I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 相似文献
13.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将我国6个省(区)、13个主要狐场分离的145株狐阴道加德纳氏菌,进行抗原性、免疫原性测定,从每场分离菌中选出1~3个优良株进行血清型研究。凝集素交叉吸收试验证实,选出的26株菌可划分为3个血清型,以此3个血清型代表株制备因子血清,余下119株菌中,108株在所划分的3个血清型内,11株未能定型。在3个血清型中,Ⅰ型菌株数占定型菌数的79.1%,因而确定,Ⅰ型菌是国内狐场狐阴道加德纳氏菌主要流行型。试验还明确了从貉分离的5株、水貂分离的4株、犬分离的2株阴道加德纳氏菌也属于血清Ⅰ型。将3个血清型代表菌株制成超声抗原,经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各型抗原与同型或异型免疫血清均可形成一条明显的融合沉淀线,表明各型菌间有共同抗原成分。同型菌免疫琼脂扩散试验表明,各株菌形成的沉淀线完全融合,从而证实了血清分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中药安菌凝胶对狐狸阴道加德纳菌病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狐狸加德纳菌病(GVF)阴道菌群分析、阴道光镜和电镜下组织学结构观察认定,GVF与人类细菌性道病(BV)同属菌群失调所致,并以此为动物模型,采用黄芪、苦参、蛇床子、甘草四味中药以新型高分子材料卡波姆(Carbomer)为赋形剂制成凝胶,对其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和不同组方的疗效比较,结果显示:B组方中药制剂(安菌凝胶)治疗后的疗效最好,关在细胞水平上中药作为微生态调节剂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阴道加德纳菌生物型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12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和9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阴道加德纳菌的分离鉴定,同时采用Piot分型法对分离出的93株Gv进行生物分型,结果显示BV患者Gv的检出率(59.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4.4%),P〈0.01。93株Gv中,8个生物型全检测到,其中1型23.7%,2型18.3%,4型32.3%,6型10.8%,3型和5型均为5.4%,7型和8型为2.2%。BV患者主要为1、2、4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7.3%和31.8%,P〈0.01)。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宠物数量日益增多,宠物人兽共患病发病率日渐增高,本文对我国宠物重要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状况、原因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检出率及唾液酸酶A基因携带与细菌性阴道病(BV)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BV患者82例作为BV组,并随机选择同时期健康女性82例作为健康组,比较2组人群G. vaginalis检出率和唾液酸酶A基因携带情况,相关统计学资料分析其对BV发生的影响。结果BV组人群G. vaginalis阳性检出率高于健康组(χ2=11.511,P<0.05)。BV组人群共检出G. vaginalis 1、2、3、4、5、6和7型,其中2型占比最高;BV组人群G. vaginalis 2、3、4型占比率高于健康组(χ2=4.148,17.009,9.973,均P<0.05)。BV组人群唾液酸酶A基因携带率高于健康组(χ2=39.234,P<0.05)。较健康组人群,BV组PCR DGGE宽度更窄,肠道菌群条带数少(t=9.217,P<0.05)。结论G. vaginalis检出率和唾液酸酶A基因携带情况与BV发生相关,有待成为相关生物学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阴道加德纳菌及抗阴道加德纳菌的溶血素(anti-Gvh)IgA水平在细菌性阴道病(BV)的相关性。方法对15例健康人和60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取阴道分泌物分别进行唾液酸酶活性和anti-Gvh IgA水平测定及阴道加德纳菌(Gv)分离培养。唾液酸酶活性利用从底物-5溴-4氯-3吲哚基-α-D-N乙酰基神经氨酸(X-Neu5Ac)转化而得到的甲氧基苯酚的纳摩尔数来表示;anti-Gvh IgA通过ELISA法测定。结果BV组Gv活菌数(6.96 log CFU/g)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8 log CFU/g)(P<0.01)。BV组anti-GvhIgA(238.0±220.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75.0±40.16)(P<0.01)。BV组Gv分离率(86.7%)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3%)(P<0.01)。45例临床诊断为BV的患者中,其中26例Gvh IgA(+),19例Gvh IgA(-);Gvh IgA(-)组阴道液中唾液酸酶活性(5.00±1.29)显著高于Gvh IgA(+)组(1.58±1.22)(P<0.01),2组的Gv的分离率和活菌数差异却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BV患者阴道内高活性的唾液酸酶与低水平anti-Gvh IgA和黏膜IgA破坏程度具有关联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