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嗜热分解纤维素的梭菌新种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描述了一个严格厌氧,形成芽孢,嗜热,分解纤维素、糖和蛋白质的梭菌新种。这个种的两株菌(H11,H12)是从奶牛场的青贮饲料(山草)中分离出来的。在PYC液体培养基中细胞杆状,0.3mO.6×1.5—-5.5μm,单生或成对,很少成链。革兰氏阴性,能运动,有周生鞭毛。芽孢卵至球形,端生和次端生,使细胞膨大。游离芽孢球形,有孢子外壁和附属丝。在PYC琼脂滚管中,深层菌落呈双凸镜状,湿润,浅黄色,直径1—2mm,边缘完整。生长的最适条件是50—53℃和pH 7.5。所需要的生长因子是生物素、维生素B6、B12和对氨基苯甲酸。发酵纤维素或纤维二糖产生琥珀酸、乙酸、乙醇、氢和二氧化碳。DNA的G十C含量是38.8 mol%。参考这个种在非挥发酸中的主要产物是琥珀酸的特性,将它定名为产琥珀酸梭菌(Clostridium succinogenum Ten & Wang sp.nov.)。  相似文献   

2.
一株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从猪粪、玉米秸作原料的甲烷发酵瓶中,分离到一株中温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在纸浆纤维素琼脂滚管中的表层菌落为圆形,具有不规则边缘,深层菌落为扩散形。菌落白色或淡黄色,周围溶纤维素透明圈的直径一般可达10一30mm。细胞革兰氏染色阴性,稍弯杆状,0.6一0.8×2—5.5μm(活细胞),具有周生鞭毛,能运动。芽孢卵至球形、端生(有时次端生),直径1—1.2×1—1.5μm。最适生长温度35一40℃,最适pH7.0—7.5。DNA的G+C含量为35mol%(热变性中点方法)o该菌利用木聚糖、纤维二糖、淀粉、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麦芽糖和七叶苷。用纤维素或葡萄糖发酵,产物有氢、二氧化碳、乙醇、乙酸、丁醇和丙酮酸。该菌株与c菌株十分相似“’,认为它们是同一个种。  相似文献   

3.
862853梭菌Clostridium eellulolyticum。Hl0对纤维素的代谢和溶解〔英〕/Giallo,J.…//Appl.Environ.Mierobiol一1985,49(5)一1216一1221〔译自CBA,1985, (8),2762] C.。ellulolyticum在以纤维素MN300为基质时,其生长速率和代谢产物比以可溶性糖为基质时低。在低纤维素浓度时,其生长量等于以纤维二糖为基质时所获得的生长量。从纤维  相似文献   

4.
一个水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新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一株分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菌。该菌株细胞革兰氏阴性,直或微弯杆状,大小0.2-0·6x1·5—9 0μm,以单端丛生鞭毛游动,形成端生膨大芽孢。可利用多种碳水化合物。在纤维素培养基中产生黄色。发酵纤维素的主要产物为乙醇、乙酸、CO2和H2。最适生长温度60℃,生长温度范围40—70℃;最适生长pH7.3—7.5。DNA中G+C含量为34mol%。经鉴定,它与已知的嗜热纤维素水解菌均有较大差别,定名为产黄纤维素梭菌(Clostridiumcelluloflavum sp.nov.)。  相似文献   

5.
从豆腐废水为原料的厌氧降解反应器中,采用亨盖特氏厌氧技术,分离到两株厌氧生芽孢的杆菌,革兰氏染色通常为阴性。直杆或稍弯杆形,以周生鞭毛运动。芽孢椭圆或卵圆形,不膨胀细胞,通常次端生,最适生长温度为30—37℃,在45℃不生长。在pH 4.5或9.0也不生长。6.5%NaCl抑制其生长。能发酵多种碳水化合物。在PYG培养液中从葡萄糖产生大量的H2和CO2中量的乳酸和少量的乙酸、丁酸、乙醇和丁酵。不利用柠橡酸盐和丙酮酸盐。DNA中G+C含量为41.2mol%。经鉴定为棱菌属(又名校状芽孢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命名为产气梭菌(Clostridium aerogenes sp.nov.)。  相似文献   

6.
王璨  东秀珠 《微生物学报》2012,52(9):1069-1074
居瘤胃解纤维素菌(Cellulosilyticum ruminicola)H1是本实验室分离自青海牦牛瘤胃的一株新的纤维素降解细菌。前期研究发现,菌株H1在滤纸纤维素上连续传代数次后无法生长,只有在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中培养后方能继续在纤维素中生长,并恢复其纤维素降解活性。这与纤维素酶合成受"代谢产物抑制"的传统认识相悖。【目的】证明菌株H1的纤维素酶合成受细胞密度调控。【方法】检测菌株H1的纤维素酶活和转录水平在高和低密度细胞培养物中差异,并检测高密度细胞培养物中的寡肽对低密度细胞纤维素酶活和转录水平的促进作用。【结果】菌株H1的高密度细胞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活和转录水平比低密度细胞的高3-10倍;并且高密度细胞培养液能显著提高低密度细胞纤维素酶活和转录水平。【结论】居瘤胃解纤维素菌(Cellulosilyticum ruminicola)H1纤维素酶的合成受细胞密度调控。  相似文献   

7.
Rasm.  MA  刘天贵 《微生物学杂志》1992,12(2):67-74
高度甲基化的长链纤维素强有力地抑制瘤胃器官的几种纤维素分解菌的纤维素降解作用。确切地说,甲基纤维素对生黄瘤胃球菌FDI生长的抑制效应是由浓度决定的,如0.1%(W/V)时具完全抑制作用;它不抑制菌体在纤维素或纤维寡糖上的生长,甲基化纤维寡糖混合物平均聚合度为6.7—9.5才抑制纤维素降解,平均聚合度为1.0—4.5时则不抑制纤维素的降解。用对硝基酚—β—D—纤维二糖类物质的水解作用测纤维酶活性时,观察到甲  相似文献   

8.
<正> 854204 用不同的酵母菌株进行纤维糊精发酵[英]/Gonde,P.…//Appl.Environ.Microbiol.-1984,48(2).-256~269[译自DBA,1984,3(21),84-10295]采用8种能使纤维素二糖发酵的菌株,研究了纤维糊精的发酵。纯圆假丝酵母和异酒香酵母只能发酵葡萄糖和纤维二糖,其培  相似文献   

9.
木质纤维素转化成燃料酒精是缓解能源和环境危机的途径之一.降低将木质纤维素转化成生物燃料的生产成本,需要提高纤维素酶产量或筛选到具更高酶活性的纤维素酶.新鞘氨醇杆菌(Genus Novosphin-gobium)属于鞘氨醇杆菌科(Sphingomonads),该科的细菌新陈代谢多样化,能够降解有机化合物,也可应用于木质素的降解,但目前新鞘氨醇杆菌属细菌的纤维素酶基因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新鞘氨醇杆菌属细菌菌株9-1的纤维素酶基因Nspcel8A进行了克隆表达和酶学特性鉴定.Nspcel8A含有属于糖基水解酶家族8的催化结构域.该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异源表达并获得了表达产物.Nspcel8A对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C)的最适作用pH值和温度分别为4.0和40℃,Nspcel8A具有良好的pH值稳定性,在pH值3.5~11.0范围内放置24 h后能够保持60%以上的酶活力.Nspcel8A对CMC的Km值为10 mg/mL,Vmax为14 μmol·min-1·mg-1.底物特异性测试显示Nspcel8A对CMC有最高的酶活力(8.40 U/mg),但对不可溶纤维维如磷酸膨胀纤维素和Avicel只有较低的酶活力或没有酶活.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显示Nsp-ce18A 不能降解纤维二糖、纤维三糖、纤维四糖,能把纤维五糖部分降解成纤维二糖和纤维三糖,能把纤维六糖降解为纤维二糖、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并以纤维三糖为主.以上结果显示Nspcel8A是一个内切葡聚糖酶,由于它不能水解结晶纤维素,说明它不是Novosphingobium sp.9-1主要的纤维素降解酶.  相似文献   

10.
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可以利用葡萄糖、木糖、纤维二糖、阿拉伯糖等多种底物进行产酸发酵,主要发酵产物为丁酸和乙酸,是一种适合于木质纤维素同步糖化发酵生产丁酸的菌种。将酪丁酸梭菌乙酸发酵关键基因取代为丁酸发酵关键基因来构建突变株,可使突变株丁酸发酵量增多,乙酸发酵量减少。分别获得来源于丙酮丁醇梭菌的丁酸代谢关键酶基因——乙酰乙酰辅酶A转移酶基因(thl)、来源于酪丁酸梭菌本身的乙酸代谢关键酶基因片段——磷酸转乙酰基酶基因片段(pta)和来源于质粒pIMP1的红霉素抗性基因(em)。将它们与质粒pUC19相连构建为非复制性质粒pUC19-EPT。通过电转化将其导入酪丁酸梭菌中。利用红霉素抗性平板筛选获得转化子,通过PCR验证发现,获得的突变株染色体上pta被thl替换。在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发酵中,突变株丁酸得率为0.47,较野生型增大了34%,乙酸得率为0.05,较野生型下降了29%。  相似文献   

11.
12.
《Ibis》1930,72(S1):458-461
A part from considerations as to where it is best wedged into the linear sequence, the brachyptera group is defined in general terms as a compact group of four small or very small species which resemble one another in many important specific characters and the other thirty-six species classified here as Cisticola in so many ways of form, coloration and behaviour as to make them best understood by classifying them also under that generic name.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