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肝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由亲肝细胞病毒引起的肝炎,除甲型、乙型外,还有一些病例既非甲,也非乙,统称之为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但NANB过去因尚未查明病原体,所以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所谓NANB未免给人以模糊不清和难以捉摸的感觉。 现已基本查明,所谓NANB实际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非经肠传播,主要经输血传播的叫输血后非  相似文献   

2.
<正>鉴于检测A型和B型肝炎病毒的可靠的血清学试验在本世纪70年代就已产生了,而大多数并非由上述类型病毒引起的输血后肝炎病例变得引人注目,这种未知病原因子与以前描述过的任何一种肝病毒没有关联,直至一种被称为C型肝炎病毒的小的正链RNA病毒序列被克隆之前,试图识别这种非甲非乙肝炎(NANBH)病原体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3.
丙肝病毒RNA磁分离PCR检测陈明哲,陈禹保(中国科学院北京科海医疗生物工程公司.100080)丙肝病毒(HCV)是输血后引起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病因。目前尽管已有HCV病体检测试剂盒,但尚无HCV抗原检测试剂盒。抗HCV抗体的检测不能确诊IICV的真...  相似文献   

4.
戊型肝炎病毒分子生物学及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炎病毒(RT-NANBH),1983年Balagan等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一名志愿受试者粪便中观察到直径为27nm~30nm的病毒样颗粒,从而证实该病毒为一新型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5.
<正> 人免疫球蛋白是被人们接受的一种最安全的生物制品。最近,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和食品药物管理局报告,用乙醇分离法所得的免疫球蛋白制品没有传播AIDS(HIV)的危险,因为提制过程中病毒不稳定。然而,免疫球蛋白制品,特别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制品,传播非甲非乙(NANB)型肝炎已被注意到。 蛋白酶降解(胃蛋白酶,溶纤酶),化学改制(还原和烷化,磺化),离子交换处理,聚乙二醇(PEG)分离和与温和胃蛋白酶消化结合的pH4处理等法已被应用于制取IVIG制品。这些制备方法中,PEG分离  相似文献   

6.
特殊免疫研究所发现了与目前报告的丙型肝炎病毒抗原(C100-3等)完全不同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抗原GOR.美国Chiron公司1988年克隆的C100抗原从1989年12月在日本率先用于输血的筛选.但是,克隆的基因和纯化病毒的感染实验还未公布,严格的讲不  相似文献   

7.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同行,甲因车祸需要输血。医生用B型标准血清检验四人血液,只有甲、乙的红细胞发生了凝集反应。通过检验,只有丁能为甲输血。那么乙的血型应是…………………………………………( ) 供选答案:A.O型 B.A型 C.AB型D.B型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首先在印度发现(Khuroo,M.S.:Am.J.Med.,68:818,1980),我国新疆南部地区自1984年开始相继发生流行(刘玉璋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09,1986)。1986年11月~1987年4月,在和田地区洛甫县又发生了局部爆发流行。经排除甲、乙型肝炎,巨细胞病毒(CMV)和EB病毒感染后,证明为一次流行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主要为青壮年。在流行区采集急性期病人粪便,用病人恢复期血清做免疫电镜,在甲,乙两名病人粪便中查见有清晰抗体桥的直径27~30nm的廿面体病毒颗粒集落。  相似文献   

9.
<正>威廉等报告了4例推定的,由苏格兰国家输血中心制造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IVIG)所传播的非甲非乙肝炎(NANBH)。象作者们指出的那样,这并不是第一次由IVIG所传播的NANBH;他们从有关文献上已查到4次流行,共5个病例。威廉的报告中所列的表1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它证实了在这些病例的大多数已发表的资料是多么马虎。  相似文献   

10.
1989年9月28~30日在日本大学会馆(在东京的市谷)举行的国际会议——非甲非乙型肝炎及来源于血液的传染病会议(NANB′89)上,将相继发表干扰素(IFN)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结果,试验认为IFN对治疗非甲非乙型肝炎很有效。通过投予IFN,使大多数病例的肝炎指标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GOP-GPT)值降低。迄今已有武田-日本罗氏、东Ray等公司的4个小组的干扰素制剂进入临床试验第二阶段,探究适当的投药方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CV不仅是输血后NANB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 HCV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十多年来,基本弄清了HCV的生物学特性:它是一种有包膜的RNA小病毒、颗粒直径为36~60nm、经非肠道途径传播、对有机溶剂敏感;但对HCV的基因结构和组成、病毒抗原的特点以及它的分类等问题均不清楚。直到1988年,Houghton和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要表现,具有广泛流行性和严重传染性的一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是我国目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迄今鉴定出的具有明确致病性的肝炎病毒主要是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和戊型肝炎病毒(HEV),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性肝炎按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肠道外传播的病毒性肝炎,包括乙、丙、丁型肝炎;另一类是经肠道(即消化道)传播的肝炎病毒,包括甲肝和戊肝,其发病有季节性,可呈暴发流行。本文旨在对经消化道传播的病毒型肝炎(甲肝、戊肝)的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控制和预防作一综述,以期对其流行和科学防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用15ml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人的混合血清提取病毒RNA,经逆转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获得583个核苷酸的非肠道传播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HCV)NS3蛋白的cDNA片段.该片段与美国报道的同片段HCV cDNA原型比较,核酸序列同源性为80.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2%。与日本报道的同片段J1 HCV cDNA相比较,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2.6%和95.2%。用α-~(32)P同位素标记该片段,与HCV病人血清出现杂交反应。  相似文献   

14.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输血后和许多社区获得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 病因子.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组长约9.5Kb,编码区含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 编码3010-3033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加工成具有生物 学功 能的成熟蛋白.HCV各区域的分布顺序是:C-E1-E2-p7-NS2-NS3-NS4A-NS4B-NS5A- NS5 B[1].本文我们应用RT-PCR方法从HCV患者血清中扩增编码病毒蛋白酶的非结构蛋 白(NS2-NS3)部分基因,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并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良好表达.  相似文献   

15.
克隆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野毒(JEV)GSS株前膜蛋白信号序列、前膜蛋白(prM)、包膜蛋白(E)、非结构蛋白-1(NSl)和非结构蛋白NS2a的编码基因,并与非复制型痘苗病毒载体NTV进行同源重组,构建了乙脑病毒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疫苗株NTVA(E/L)JEV。通过: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在非复制型痘苗病毒中有乙暗病毒prM信号序列、prM、E、NS1和NS2a基因的插入:Western blot检测证明,重组病毒可以在细胞内成功地表达prM、E和NSl蛋白,并可将prM、E和NSl蛋白分泌到细胞培养上清中;免疫荧光检测证明,E和NSl蛋白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电镜下可见分泌到细胞外的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组质粒pNeo-CK与pNeo-CKLacZ和表达乙型肝炎(乙肝)病毒S抗原的重组痘苗病毒RVJ123^[1],构建了非复制型重组痘苗病毒RVJ123ΔCK。Southern blot证实,非复制型重组病毒RVJ123ΔCK基因C和K片段间与宿主范围和毒力相关的基因稳定缺失,同时,J片段中插入的乙肝S抗原基因稳定存在。重组病毒RVJ123ΔCK在鸡胚成纤维母细胞中可良好繁殖,而在人源细胞系中不繁殖或仅低度繁殖,但都能表达HBsAg,并且在病毒一个复制周期内,复制型和非复制型病毒HBsAg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Cvirus,HCV)是输血后和许多社区获得性非甲非乙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 ,其基因组长约 9.5Kb ,编码区含一个大开放读码框架 ,编码 30 1 0 30 33氨基酸残基的多蛋白前体 ,经宿主蛋白酶和病毒蛋白酶加工成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成熟蛋白。HCV各区域的分布顺序是 :C E1 E2 p7 NS2 NS3 NS4A NS4B NS5A NS5B[1] 。本文我们应用RT PCR方法从HCV患者血清中扩增编码病毒蛋白酶的非结构蛋白 (NS2 NS3)部分基因 ,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8.
<正> 目前,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虽未确定,但其携带者的存在已无疑。有关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与慢性肝炎、肝硬变和肝细胞癌的研究甚多。作者对乙型肝细胞癌和非甲非乙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现象进行探讨、比较。1974~1978年收治肝细胞癌患者共163例,将其中无输血史、HBsAg~+、抗-HB_c~+的病例作为乙型肝细胞癌(B组),将有输血史、HBsAg~-、抗-HBC~-的病例作为非甲非乙型肝细胞癌(非B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是与输血有关的非甲非乙肝病毒[1];是全世界输血后获得性肝炎的重要病因之一,并与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由于主要通过输血的传播,会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尤其输血事业带来极大危害.  相似文献   

20.
C型肝炎病毒被认为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的主要原因,而且是对血液供给的最大威胁。Chiron公司研究出一种基于抗原的新试剂,它将被用于筛选血库,确定C型肝炎病毒的有无。美国血库中有10%可能受到这种病毒的污染。Chiron公司计划在八九年晚些时候申请在市场上出售这种试剂,单价两美元。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的研究者在试验中筛选非甲非乙型肝炎可疑患者的血液样本。发现约有80%的血样是C型肝炎病毒阳性的。由于不是100%的阳性,研究者怀疑可能有另外一种病毒也能引起NANBH,但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了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