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拟态( vasculogenic mimicry,VM)与E-钙粘蛋白(E-cadherin,E-cad))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食管鳞状细胞癌术后标本100例和30例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应用免疫组化法和组织化学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M和E-ca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0%、48.0%和0%、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及E-cad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P<0.05);VM与E-cad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65,P=0.000).多因素分析:P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M和E-cad的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VM阳性组与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和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E-cad阳性组与阴性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具有VM结构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低,恶性度高,预后差,VM和E-cad表达的程度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进展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156例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子宫内膜癌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的差异性,比较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对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Ⅲ~Ⅳ期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Ⅰ~Ⅱ期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组(P<0.05);中低分化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高分化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高分化组(P<0.05);子宫肌层浸润≥1/2组血清载脂蛋白AI水平低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子宫肌层浸润<1/2组(P<0.05);在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28例;淋巴结转移组血清载脂蛋白AI低于非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抗原表达水平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载脂蛋白AI联合鳞状细胞癌抗原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AUC为0.910。结论:血清载脂蛋白AI、鳞状细胞癌抗原与子宫内膜癌的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子宫肌层浸润程度有关,术前检测两者表达水平有助于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MMP-9、CD-14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CD-14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MP-9、CD-147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MMP-9、CD-147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46%,64.9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9.82%,8.77%。在食管鳞癌中,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有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结论:MMP-9及CD-147的表达均与食管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表达与肿瘤出芽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89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SOX2、Slug的表达及计算食管鳞状细胞癌病例HE切片中肿瘤出芽的数量。分析SOX2、Slug的表达在ESCC侵袭和转移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SOX2、Slug的表达率分别为53.93%和68.5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SOX2和Slug表达率(31.46%和31.46%);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率为39.32%。SOX2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lug高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肿瘤出芽发生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高临床分期有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OX2表达与Slug表达呈显著正相关,Slug表达与肿瘤出芽明显呈正相关。结论SOX2的高表达可能通过上调Slug的表达从而促进肿瘤的出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P16、P27蛋白在食管鳞状上皮、增生上皮和癌变上皮中表达状况及其与鳞状细胞癌发生、进展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其中活检标本13例)食管癌组织中P16、P27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16、P27在食管癌和增生性上皮均有阳性表达,但两者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上皮组均无阳性表达;P16、P27在高分化鳞癌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低分化鳞癌组(P<0.05);P16、P27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16在原发食管癌组阳性表达率和淋巴结转移癌中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16、P27基因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16的表达与转移癌的形成有关;P16、P27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VEGF-A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MLVD),分析VEGF-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MLVD及与患者生存期限的关系。结果: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VEGF-A表达阳性率为6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38.10%(P0.05);2 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MLVD为(8.35±2.45)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的(5.32±1.44),(P0.05);3VEGF-A阳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3年存活率为41.67%明显低于阴性患者的61.90%(P0.05)。结论:VEGF-A表达在确定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评价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叉头框蛋白C2(forkheadbox C2,FOXC2)、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标记物和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形成相关标志分子的表达、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ESCC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SCC中FOXC2、VM标志性分子血管内皮钙粘素(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 factor,VEGF)以及EMT相关标记物E-钙粘附蛋白(endothelial cadherin,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rmentin)表达;利用CD34/PAS套染观察ESCC中VM形成;分析FOXC2与E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在120例ESCC中,25例存在VM;FOXC2阳性表达率在浸润至深肌层及外膜层组、淋巴结转移组、Ⅲ+Ⅳ期组、低分化组、脉管癌栓形成组明显增高;FOXC2、vimentin在有VM病例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VM病例,且均与VM形成呈正相关;E-cadherin在有VM病例中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无VM病例,并与VM形成呈负相关;VEcadherin、VEGF和vimentin在FOXC2阳性病例中的FOXC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FOXC2阴性病例,且均与FOXC2表达呈正相关;E-cadherin在FOXC2阳性病例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FOXC2阴性病例,并与FOXC2表达呈负相关。结论FOXC2可能通过EMT途径参与食管鳞癌中VM形成过程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FOXC2的高表达提示其可以作为ESCC患者不良预后的一种新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9.
ERK_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ERK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ERK2表达状况。结果食管正常黏膜、癌旁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ERK2表达率分别为20.0%(4/20)、45.7%(16/35)及86.2%(81/94),食管癌组织中ERK2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及癌旁组织组(P<0.05)。正常黏膜组和癌旁组织组ERK2表达率无明显差异(P>0.05),食管癌组织中ERK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分化、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其它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ERK2过表达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单独检测ERK表达可能无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赖氨酰氧化酶(lysyloxidase,LOX)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ESCC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α与LO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HIF-1α与LOX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SCC癌组织中HIF-1α和LOX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HIF-1α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分级显著相关,LOX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T分级和TNM分期显著相关,同时HIF-1α与LOX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HIF-1和LOX在ESCC的侵袭转移中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可以作为ESCC肿瘤浸润、进展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旨在寻找能预测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浸润、转移及术后生存率的生物因子。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 plus法检测100例ESCC和3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maspin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情况。结果在正常食管组织和ESCC组织中,masp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43.0%,差异有显著性(P<0.01);maspin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MVD计数与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全部P<0.01);且maspin的表达与MVD计数呈负相关(P<0.01)。结论 maspin的表达和MVD计数与ESCC组织的分化程度、转移和预后等均有关;maspin和MVD联合检测对ESCC的进展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RECK基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CSCC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14例正常皮肤组织中RECK及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①RECK在CSCC、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率依次增高(30.0%、47.1%、85.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MMP-9蛋白在CSCC、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皮肤中的表达率依次降低(82.5%、76.4%、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②RECK及MMP-9与CSCC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lt;0.05);与CSCC患者的性别、年龄无关(P均&gt;0.05)③RECK及MMP-9在CSCC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5p&lt;0.01)。结论:RECK和MMP-9与CSCC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RECK在CSCC中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是通过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CSCC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人胃腺癌组织中是否存在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及VM与HIF-1α表达的关系,以及HIF—1α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临床病例资料完整的胃腺癌121例,利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然后对VM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HIF-1α染色,分析VM与HIF-1α表达的关系及HIF—1α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21例胃腺癌组织中有44例(36.36%)存在VM。VM阳性组和VM阴性组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27%(34/44)和54.55%(42/7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6.74%(66/86)和28.57%(10/35),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中、低分化胃腺癌组织中HIF-1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85%(30/59)、74.19%(46/62),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腺癌组织中存在VM,HIF-1α的表达可能促进VM的形成。VM与HIF-1α的表达可能是胃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骨肉瘤中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旨在探寻影响骨肉瘤进展及预后的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34和PAS套染法检测108例骨肉瘤及28例骨软骨瘤中VM、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HIF-1α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其与骨肉瘤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存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VM、HIF-1α过表达及MVD≥22的阳性率分别为62.96%(68/108)、57.41%(62/108)和58.33%(63/108),骨软骨瘤中分别为0%(0/28)、32.14%(9/28)和28.57%(8/28)(P<0.05);VM、HIF-1α过表达及MVD与骨肉瘤分级、远处转移及软组织浸润和Enneking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部位、肿瘤大体、组织学类型和直径无关(P>0.05);骨肉瘤中VM、HIF-1α过表达与MVD之间呈正相关(P<0.05);VM阳性、HIF-1α过表达及MVD≥22组患者5年存活率分别为8.82%(6/68)、8.06%(5/62)和3.17%(2/63);VM阴性、HIF-1α低表达及MVD<22组分别为87.5%(35/40)、78.26%(36/46)和86.67%(39/45)(P<0.05);Cox多因素分析提示VM、HIF-1α、MVD、远处转移、软组织浸润和Enneking分期是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M可能是判断骨肉瘤预后的新指标,联合检测VM、HIF-1α及MVD对骨肉瘤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雪梅  马德花  赵淑萍 《生物磁学》2008,(12):2442-2444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I)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子宫内膜癌及3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GF-β1及TβRI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GF-β1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而TβRI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TGF-β1mRNA及TβRImRNA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性相关(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及其Ⅰ型受体TβRI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检测TGF-β1及TβRI对评价子宫内膜癌的转移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生存蛋白(surviv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 1)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和10例手术切除的远端正常食管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HIF-1α、Survivin、CyclinD 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相关(P〈0.05),HIF-1α与CyclinD 1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HIF-1α、Survivin、CyclinD 1的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癌的恶性程度以及推断其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1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l、ZEB-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l、ZEB-1、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8.6%、23.5%、56.9%,癌旁组织分别为37.3%、0、98.0%。三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Claudinl及ZEB-1的表达率在III_IV期组(87.5%、41.7%)高于I-II期组(51.9%、7.4%;P〈0.01、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90.9%、4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6,9%;P〈0.01、P〈0.01),ZEB-1表达率在高级别组(42.1%)高于低级别组(12.5%;P〈0.05)。E—cadherin的表达率在I—II期组(74.1%)高于Ⅲ—IV期组(37.5%;P〈O.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6.4%;P〈0.05)。Claudinl、ZEB-1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Claudinl与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94(glucose—regulated protein94,GRP94)和CD8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原发宫颈癌、2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及4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及定位;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6例宫颈癌及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GRP94和CD8的表达。结果:①在宫颈癌、CIN2/3、CIN1及慢性宫颈炎组织中,GRP94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82.4%、40%和22.5%;CD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64.7%、90%和97.5%;GRP94在宫颈癌和CIN2/3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慢性宫颈炎和CIN1组织(P均〈0.05);CD8在宫颈癌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及CIN2/3组(P均〈0.05)。②Western blot结果示GRP94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CD8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③GRP94的表达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D8的表达与有无脉管侵袭有关(P〈0.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④宫颈病变组织中,GRP94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s=0.377,P=0.000);cD8的表达与HPV感染呈负相关(rs=-0.395,P=0.000);GRP94与CD8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08,P=0.000)。结论:GRP94表达可能是宫颈CIN进展及宫颈癌预后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50例乳腺癌、20例不典型增生和30例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织和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表达与良性增生性病变组织中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BRCA1蛋白失表达率随乳腺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高,在年龄<50岁和ER(雌激素受体)阴性时BRCA1蛋白失表达率增高.PTEN蛋白的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ER失表达有关(P<0.05).Rb蛋白在乳腺癌Ⅲ级中失表达率较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C-myc蛋白的过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类型有关(P<0.05).C-myb蛋白的过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BRCA1、PTEN、Rb、C-myc、C-myb蛋白异常表达均在乳腺癌的发生过程中起作用;PTEN、C-myc、C-myb 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乳腺癌的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