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庭藤种综内分类群间变异式样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种子植物中,种内的分化类型之呈连续的数量性状变异式样者屡见不鲜。毛叶石楠Photinia villosa(Thunb.)DC[1]、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Bailey[2]和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3]就是很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2.
任毅 《西北植物学报》2000,20(4):653-660
报道了以往资料在秦岭地区遗漏的裸子植物柏科的杜松1种,了植物中子叶植物禾本马披碱草、巴山简竹、箭竹、短序芭香等3种及1变种,百合科的野韭、总状藜芦、长梗山麦冬、沿阶草等3种及1变种,兰科的对叶兰属1属及细葶无柱兰、紫点榴兰、大花榴兰、大花斑叶兰、秦岭羊耳蒜、对叶兰、大花对叶兰等6种1变种。其中肥披碱草为秦岭分布新记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山麦冬及其近缘种cpDNA trnL-F、psbA-trnH间隔区序列特点,探讨trnL-F、psbA-trnH序列作为山麦冬及其近缘种DNA条形码的潜力。分别对两者进行PCR扩增后,并进行纯化测序。其中山麦冬及其近缘种9个物种18个样品的trnL-F序列长度为355~356 bp,在山麦冬属内序列完全一致,但在沿阶草属中存在特异变异位点,可对麦冬与沿阶草两物种进行鉴别。而psbA-trnH序列长度为543~544 bp,仅在麦冬中存在特异鉴别位点。结果表明,trnL-F、psbA-trnH序列由于进化速率低、保守性强,仅适合麦冬类植物属间鉴别的DNA条形码,而在属下水平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李鹂  党承林 《生态学报》2007,27(2):571-578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d。管状花单花花期一般为7~10d,聚药雄蕊,先熟,药室内向开裂,成熟的花粉散于花药筒中。花开后花柱快速伸长,导致雄蕊伸出花冠,同时将药筒中的花粉粒“推”出药筒,形成花冠、药筒、柱头三者在空间上的分离。花序中不断有小花开放,同一花序内的小花间具相互传粉的机会。杂交指数≥4,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异交,部分自亲和,需要传粉者。P/O值约为1373,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兼性异交。套袋实验证明短葶飞蓬异花授粉,虫媒,蜂、蝶为主要传粉者。在自然状况下,短葶飞蓬结实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竞争。此外,短葶飞蓬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5.
以麦冬和山麦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叶片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等生理指标的差异,以期为人工栽培麦冬提供技术依据。结果显示:(1)山麦冬的气孔直径、气孔密度、每个叶肉细胞所含叶绿体数目均较麦冬多,且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均显著高于麦冬。(2)麦冬和山麦冬的光补偿点(LCP)均在11μmol·m-2·s-1左右,但麦冬光饱和点(LSP)低于300μmol·m-2·s-1,而山麦冬LSP在600μmol·m-2·s-1左右,且山麦冬的表观量子效率高于麦冬。(3)麦冬和山麦冬光合日变化均呈明显的双峰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但麦冬光合"午休"为非气孔限制,而山麦冬光合"午休"为气孔限制。(4)麦冬的光抑制现象较山麦冬严重,这可能与麦冬的Car含量显著偏低有关。研究表明,山麦冬和麦冬的叶片均具有明显的半阴性植物结构特征,但山麦冬对光照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光合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麦冬与山麦冬块根形态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麦冬和山麦冬块根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麦冬和山麦冬块根均是在不定根的根尖部位形成,其生长发育主要依靠皮层细胞层数的增加和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来实现,但在麦冬与山麦冬中,两者在块根膨大中所起的作用有所不同:皮层细胞层数的增加和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在麦冬块根膨大的过程中均起着重要作用,而在山麦冬块根膨大的过程中则以皮层细胞层数的增加为主,皮层细胞体积的增大为辅。  相似文献   

7.
基于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10.2软件,利用阔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 (Decne.) L.H.Bailey)205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0个生物气候变量,对现代和未来4个时期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下阔叶山麦冬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评估了制约阔叶山麦冬现代潜在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训练及测试的AUC值范围分别为0.9861—0.9877和0.9849—0.9869,阔叶山麦冬现代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现代气候条件下阔叶山麦冬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安徽、广西、浙江、重庆及四川东部等地;总适生区面积占比为0.73%,其中高度、中度、一般适和低度适生区分别为0.08%、0.12%、0.17%和0.36%。影响其现代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温度(bio11、bio10和bio4)和降水量(bio18和bio16)。未来4个时期2种气候情景下阔叶山麦冬适生区总面积较现代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2090s时期适生区面积减少达到了0.68%。以上结果都为阔叶山麦冬的栽培、引种以及进一步探究单个气候因子对阔叶山麦...  相似文献   

8.
大气二氧化碳倍增对短葶飞蓬生长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倍增CO2浓度(800±100) μmol·mol-1与正常CO2浓度(400±25) μmol·mol-1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体内灯盏乙素和总咖啡酸酯含量及产量的比较,探讨了CO2浓度升高对药用植物短葶飞蓬生物量、有效成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生物量增加了22%;总咖啡酸酯及灯盏乙素含量分别增加23%和26%,产量分别增加37.6%和45.3%.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及有效成分含量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不同.在CO2浓度倍增条件下,短葶飞蓬植株含氮量减少47.2%,与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呈反比,符合“碳素/营养平衡假说”;植株生物量与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植株生长与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之间没有表现出权衡关系.说明合理施用CO2是可实现短葶飞蓬的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9.
地表层植被是影响绿地火灾蔓延的关键因子之一。为探究北京常用地表层草本植物的燃烧性,助力绿地生态防护功能的提升建设与管理,本研究以涝峪薹草、青绿薹草、山麦冬、马蔺、鸢尾、野牛草为对象,在重点防火期对叶片燃点、燃烧时间、热释放速率等燃烧特性指标,叶片含水率和粗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叶片厚度、单位载量等生物学特性指标进行测定,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熵权法和K-mean聚类分析对其燃烧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厚度和燃点所占权重最高,对综合燃烧性的影响最大;热释放速率峰值和点燃时间权重最低,对综合燃烧性的影响最小。6种草本植物的燃烧性由强至弱依次为:野牛草>青绿薹草>山麦冬>涝峪薹草>马蔺>鸢尾。燃烧性聚类分析表明,野牛草、青绿薹草和山麦冬的燃烧性为Ⅰ级,燃烧性最强;涝峪薹草的燃烧性为Ⅱ级;马蔺和鸢尾的燃烧性为Ⅲ级,燃烧性最差。作为用量极大的野牛草、青绿薹草和山麦冬,在冬春季的防火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苏文华  张光飞  周鸿  闫海忠  周睿 《生态学报》2010,30(4):1109-1116
依据嵌套分层设计原理制定野外调查取样方案,以药用资源植物短葶飞蓬不同产地93个自然种群310份植株样品的灯盏乙素和咖啡酸酯含量的嵌套方差分析,探讨次生代谢有效成分含量在产区间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短葶飞蓬有效成分含量存在空间差异,最低含量产区的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分别只是最高含量产区的52.1%和41.8%,但不与产地间的空间距离远近完全一致;同一产地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有一定的年际差异,但高含量产地与低含量产地是相对稳定的;作为优质药材的基本产地单元,自然地理区划单元比行政区划单元更科学;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与植株含N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符合"碳/氮营养平衡假说"的预测,但植株含N量的变化只能解释短葶飞蓬总咖啡酸酯和灯盏乙素含量不同产区间约30%的变异。植物药材有效成分含量的空间变化是药用植物地区间遗传变异和生长地环境生态因子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用自然地理区划单元为产地单元更客观。确定药材的"优质产地"可作为保障药材有效性的科学管理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跨界公园     
山荷叶(Astilboides tabularis),别名大叶子、大脖梗子、佛爷伞,是虎耳草科山荷叶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1.5米。根状茎肥厚粗大,暗褐色,长约35厘米,粗约2.5厘米,节处生不定根;茎直立,单一;基生叶1枚,盾状着生,阔圆形或卵圆形,直径20—80(100)厘米,边缘具齿状缺刻,两面被短刺毛;茎生叶小型,掌状浅裂;圆锥花序顶生,长约20厘米,花小,多数,白色或微带紫色;蒴果长约5毫米,种子具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相似文献   

12.
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的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鹂  党承林 《生态学报》2007,27(2):571-578
通过野外观察,运用杂交指数、花粉.胚珠比、套袋实验等方法,对短葶飞蓬自然种群的开花状态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短葶飞蓬具头状花序,由外围舌状花及中央的管状花构成。种群花期一般为4~7月份,一个花序的花期约为19~25d。管状花单花花期一般为7~10d,聚药雄蕊,先熟,药室内向开裂,成熟的花粉散于花药筒中。花开后花柱快速伸长,导致雄蕊伸出花冠,同时将药筒中的花粉粒“推”出药筒,形成花冠、药筒、柱头三者在空间上的分离。花序中不断有小花开放,同一花序内的小花间具相互传粉的机会。杂交指数≥4,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异交,部分自亲和,需要传粉者。P/O值约为1373,判断繁育类型属于兼性异交。套袋实验证明短葶飞蓬异花授粉,虫媒,蜂、蝶为主要传粉者。在自然状况下,短葶飞蓬结实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竞争。此外,短葶飞蓬存在天然雄性不育植株,为遗传育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13.
云南新植物     
董晓东  李继红 《植物研究》2003,23(2):133-133
发表短葶飞蓬一新变种,白花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 var. leucanthus.)和藏象牙参一新变型,白花藏象牙参(Roscoea tibetica Bat. form. alba)。  相似文献   

14.
龙须藤     
<正>龙须藤,别名羊蹄藤、过岗圆龙、九龙藤、梅花入骨丹等,为豆科羊蹄甲属植物龙须藤Bauhinia championi(Benth.)Benth的藤茎。全年可采,洗净,切片,蒸熟,晒干备用。龙须藤为攀援灌木,长2~7米;茎上有细卷须,小枝有短柔毛。叶互生,卵形或心形,长5~10厘米,宽4~6厘米,顶端微缺或两裂,基部浑圆或心形;有7条主脉,明显,叶柄很长。花白色,腋生。果为一枚扁平的豆荚,有种子3~5粒。花期9—10月,果期翌年1—2年。生药材鉴定表明,其呈圆柱形,稍扭曲;表面粗糙,灰棕  相似文献   

15.
王文采 《广西植物》2018,38(8):969-972
该文描述了自云南西北部发现的毛茛科翠雀花属二新种:短葶翠雀花(Delphinium breviscaposum W.T.Wang)和丝苞翠雀花(D.filibracteolum W.T.Wang)。短葶翠雀花与察隅翠雀花(D.chayuense W.T.Wang)在亲缘关系上相近,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短葶翠雀花植株具3条簇生短花葶,总状花序的轴和花梗无毛,小苞片较长,萼片较小,退化雄蕊的瓣片不分裂;丝苞翠雀花与拟长距翠雀花(D.dolichocentroides W.T.Wang)近缘,前者与后者的区别在于丝苞翠雀花的花组成圆锥花序,花梗、萼片和萼距均较短,退化雄蕊的爪无附属物,心皮无毛。  相似文献   

16.
运用压片-透明法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它们与花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短葶飞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花序和花蕾形态变化与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花蕾的长度可有效确定该花蕾中减数分裂与雄配子体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麦冬中5-羟甲基糠醛(5-HMF)的含量及其与产地的相关性。实验在日光下观察色泽;烘干法测定水分;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测定5-HMF的含量;色差仪测定粉末色泽;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相关性。结果表明,麦冬表面、断面、粉末呈现白色、黄白色或土黄色等较浅的色泽;各样品的水分含量在5.64%到6.39%的范围内;各样品中5-HMF的含量从最低的0.8741μg/g到最高的71.31μg/g,差异明显,但均低于0.02%;产于湖南、湖北的麦冬中5-HMF的含量均较高,介于18.14~71.31μg/g;产于四川的麦冬,5-HMF的含量较低,均低于10μg/g;水分含量与粉末的亮度具有相关性。此外,四川三台县生产加工的麦冬中5-HMF的含量显著低于湖南和湖北产的麦冬样品。四川三台县产麦冬中5-HMF的含量低于其他产区,推测是三台麦冬道地性的特性表现。  相似文献   

18.
运用压片-透明法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并探讨了它们与花部形态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短葶飞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3-细胞型;花序和花蕾形态变化与减数分裂、雄配子体的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相关性,其中花蕾的长度可有效确定该花蕾中减数分裂与雄配子体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19.
遮荫对山麦冬生长特性和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不同遮荫水平(遮光率分别为:对照0%、 20%、50%、70%~75%、80%~85%、92.5%)对山麦冬生长以及生物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荫程度的加重,山麦冬的生物量增量表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遮荫50%水平下生物量增量达到最高;随光强减弱同化物分配发生改变,叶重比增加,根重比和根冠比下降。此外,遮荫还提高了植株的含水量和冠径。我们还观察到强光环境和深度遮荫均不利于花序、分蘖和块根的形成。因此,我们认为山麦冬作为耐荫植物对光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强光或严重遮荫均不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短葶飞蓬云南三个种群的核型与等位酶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通过核型和等位酶分析,对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研究材料来自丽江,昆明,邱北,核型分析表明,这3个种群都为二倍体种群(2n=2x=18),以丽江种群为例,短葶飞蓬核型为2n=2x=18=6m 10sm(2SAT) 2st,10种酶的等位酶分析表明,短葶飞蓬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种群间遗传一致度高(I=0.9172),遗传距离小(D=0.0876),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大致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