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1996年中国大陆开始有民间观鸟活动,最初是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北京的观鸟形式为民间环保组织召集队伍,请鸟类学家辅导,去公园和郊区观鸟。当观鸟者中出现有旅行经验的组织者后,便长途旅行去外地观鸟。记得第一次去外地观鸟是在1998年2月,我们相约去到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第一次组织观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12月12日,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迎来了第八届洞庭湖观鸟大赛。该赛事创始于2002年,是国内观鸟人士自行发起并成功组织的首例观鸟比赛,由此开创了全国各地"观鸟大赛""观鸟节"等各项活动之先河。"朱雀会"承接了第八届洞庭湖观鸟大赛的协办工作。之后,一个大胆的想法被提出:  相似文献   

3.
<正>2002年,在几次爬山涉水的户外运动中,我结识了厦门最早的几位业余观鸟人士。从他们的口中,我了解到观鸟活动在国外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大陆,只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逐渐有人涉足这项活动。年轻时的打猎经历让我对鸟类并不陌生,见他们支起高倍望远镜,发现一些平常难得一见的鸟儿时  相似文献   

4.
<正>1996年夏季在美国采访期间,我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数字:在美国2亿的人口中,有8000万观鸟爱好者,而欧洲观鸟爱好者所占人口比例可能更高。怀着深深的好奇,我参加了在苏必利尔湖畔的一个观鸟者年会。参会的多是老人,而且多是业余鸟类爱好者。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观鸟,第一次知道业余观鸟人能认识那么  相似文献   

5.
<正>2002年8月,第九届国际松鸡科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按照惯例,在学术会议结束后都会有一次野外观鸟活动,那次会后的观鸟地点定在甘肃省莲花山自然保护区,这是我第一次踏足莲花山。之后,我又有若干次机会来到莲花山保护区。但2015年7月的这一次与众不同,国家动物博物馆组织了面向公众,特别是亲子的野外科考体验活动。近些年,国家动物博物馆一直坚持推行博物学启蒙教育。博物学就是人类与大  相似文献   

6.
正四川省鸟类资源丰富,物种数量不断增加。2008年统计全省鸟类有683种(徐雨等,2008),2014年统计有705种(付长坤等,2014),其后又有一些四川省新纪录。近年来,随着观鸟活动的蓬勃兴起,观鸟者的观鸟记录已成为鸟类物种分布的重要数据来源。  相似文献   

7.
观鸟是人们了解自然,感受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休闲娱乐活动。有点像狩猎,搜寻、辨认、刺激与收获,只不过观鸟人扳动的是望远镜的调焦旋钮,而不是猎枪上的扳机;收获的是身心的愉悦,而不是用金钱衡量的物质利益,观鸟是一种认识自然的自我生态教育。 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而观鸟旅游做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具体形式,正逐渐成为时尚。我在从事赛罕乌拉生物圈保护区的鸟类研究过程中,有意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思考,从观鸟人  相似文献   

8.
正赵博士:所说您是鸟类专家,那我问问您,您知不知道在新疆有不少懂"兵法"的鸟儿?它们看似弱小,却能巧妙地利用自身长处和地理环境与强敌周旋。即将离开新疆的粉红椋鸟鸟儿懂"兵法",那不就成军事家了吗?接到粉红椋鸟的来信,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赵序茅博士当即收合行装,和导师马鸣一起飞往新疆。博士一路观鸟,一路直播,他能遇见鸟国军事家吗?一起来看看吧!  相似文献   

9.
观鸟是人类与鸟类相处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融合在大自然中聆听群鸟的争鸣,是真正的精神享受。随着观鸟活动的扩大和普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正>就我而言,作为旁观者观摩他人观鸟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而中国观鸟者带给我的第一个冲击则是2002年的洞庭湖观鸟大赛,一时间,那么多从未谋面的男女呼啦啦齐聚洞庭湖畔。赛前,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办事处原总监郝克明先生与我预测比赛结果,觉得总结果大概不会超过130种,而实际结果超乎我们预  相似文献   

11.
<正>说起观鸟,不禁回想起30年来我的观鸟经历。记得早在1987年,我就先后去到辽宁的盘锦和向海自然保护区拍摄美丽的丹顶鹤,那时我是一名鸟类摄影爱好者。90年代,在经历了更多次观鸟和拍摄鸟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了一些人为干涉鸟类生存的问题。2003年,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支持下,我开始利用  相似文献   

12.
观鸟的魅力     
<正>十五年前,当我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时,逐渐被校园内的鸟儿所吸引,并开始在课余时间尝试观鸟。工作之后,我造访了更多的观鸟地点,观鸟经验逐渐丰富。从2005年开始,我参与了中国沿海水鸟同步调查,并负责上海片区的调查。由于上海地区的水鸟种类及数量均有限,无论是单纯观鸟还是做调查部并未能够  相似文献   

13.
观鸟趣无穷     
不止一人问我:为什么喜欢观鸟?我说:缘分。 4年前不经意参加一次公园观鸟活动,听指导老师说那普通又普通的小水鸟叫“小鸊(厂虎鸟)”,多怪的名字!我忽然觉得前世就认识它,我得再去看它,从此开始了一发而不可收的观鸟之旅。 每个观鸟人对鸟的体会不同。有人从小喜欢鸟,喜欢逮鸟、养鸟,如今眼看野外鸟儿越来越少,听说有不伤害鸟的观鸟  相似文献   

14.
<正>我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初到中国工作,那时中国的观鸟者甚少。美国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贝京先生曾带领海外观鸟人到四川找寻珍稀雉类,遇到过几位从博物馆或科研院所来的人在采集标本。香港观鸟会那时甚是活跃,举办观鸟大赛。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WWFHK)更是开放米浦湿地,邀请中国大陆的一些湿地保护区,如与之相邻的广东福田,乃至鄱  相似文献   

15.
西峡观蝙蝠     
观蝙蝠与观鸟一样,也是自然爱好者乐此不疲的一项野外活动。  相似文献   

16.
64Swarovski ATS80D单筒望远镜和EL10*42双筒望远镜观鸟心得:观鸟不仅是一项参与性强的群众休闲活动,而且能借助观鸟,使更多的公众关注鸟类的形态和生态,从而推动鸟类学研究和保护工作。正是观鸟好时节之观鸟会、观鸟派~~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西方的观鸟活动,最近几年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去野外观鸟,逐渐成为一些人喜爱的户外活动。现在正是观察水鸟的好季节。  相似文献   

18.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必须以充分了解地区物种资源的分布状况为前提。科研监测是传统而有效的数据获取手段, 但研究地点大多集中在自然保护区。公众观鸟记录活动扩大了物种数据收集的时空范围, 是科研监测的有益补充, 但观鸟活动开展的范围和强度受经济水平的影响明显, 呈现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为明确自然保护地分布格局和地区经济水平对鸟类物种多样性记录的影响, 本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对比了公众观鸟和科研监测所记录的鸟类物种分布地区差异。结果表明: 从2016年至2020年, 公众观鸟为广东省贡献了17种鸟类新分布记录和10种再确认记录, 但有100种历史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种类未记录到。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广东各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对于公众观鸟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具有最高的解释率(校正R2 = 0.582), 而保护地面积则是科研监测记录的鸟类物种丰富度的主要解释因子。对于市级总体鸟类物种丰富度, GDP的解释率为保护地面积的4.2倍。研究结果反映了经济发展对公众观鸟活动的有力支撑, 促进了广东鸟类新记录的发现, 但也显示广东省目前的物种多样性地区分布信息存在一定偏差。建议根据各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差异, 制定相应的物种多样性监测与保护措施, 并结合科研与公众力量各自的优势, 加强对物种多样性被低估地区的本底资源调查与监测。  相似文献   

19.
野外辨鸟     
<正>鸟类优美的飞行动作、多彩斑斓的羽色、独特的生活习性,都强烈地吸引着观鸟拍鸟人。但是,观鸟拍鸟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鸟。对于观拍者而言,鸟类卓越的飞行能力和广阔的活动范围增加了观察和拍摄目标的难度,但却是有规律可循的。鸟类摄影人要善于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野外识别能力,在拍摄之前就要进行鸟类知识的贮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利用视觉和听觉信息,根据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综合判断,要及时识别出  相似文献   

20.
<正>1990年,我第一次从香港来到内地观鸟,源自当年凡去过江西鄱阳湖的海外观鸟者均对那里的越冬涉禽和水禽赞赏不已,所以我便也前往鄱阳湖找寻白鹤和大鸨,顺道还去了寒冬里的庐山。此行所见之鸟类固然使我迷醉,但湖光山色同样令我痴迷。此后的20多年,我为鸟而走天涯,造访过天南地北不同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