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史料载,从晋朝至清末的千余年间,黄河中下游一带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汉族人先后出现五次大规模南迁,辗转来到赣、闽、粵和台湾等地。“先居是主,后来是客”,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客家”。目前,客家人散居在全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700万;我国约有客家人口3500万以上,他们的衣食起居、精神风貌无不体现古代中原的文化传统。这里记述的是居住在闽西南山区的客家人保留至今的独特风俗。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和收集文献资料, 综合分析研究了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为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来保护梯田生态系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通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景观, 具有较好的景观和文化传承功能。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梯田撂荒、生物多样性和传统农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减少。综合来看, 对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实施耕种补贴并加强开发, 完善生态与文化保护补偿机制, 建立传统农业文化保护区, 将对保护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和促进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及其形成的地史原因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武云飞  谭齐佳 《动物学报》1991,37(2):135-152
本文以作者大量实地考察资料为基础,对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提出青藏高原鱼类6科26属114种的名录及各水系间鱼类共有属种的比较图。首先阐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组成的单纯性与复杂水系的概况,进而找出青藏高原与新疆等干旱地区间的鱼类区系和高原内部各水系间的鱼类区系的相互联系。第二部分,通过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青藏高原鱼类分布的三大特点,即在外泄河流上有明显的地理分界;在东南外围水域中呈点状分布,在垂直高度上有明显的地带性。最后,基于区系特征的分析,联系有关古地理、古气候和鱼类化石资料,探讨了形成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地史原因。认为适应于温暖水域生活的原始鲃类和鳅类,在早第三纪时已广布于东亚和中亚地区。青藏高原现代鱼类区系不是由一个起源中心辐射或跨阻传布所形成的,而是通过喜马拉雅运动的三次重大地质历史事件产生隔离,导致青藏高原鱼类与其它地区鱼类的分离而形成的,其分别是:1.喜马拉雅地槽闭合引起“西康群山”再次隆起构成中亚与东亚鱼类区系的分离;2.喜马拉雅山隆起引起中亚与南亚鱼类区系间分离;3.阿尔金山等山脉再度隆起构成中亚地区青藏高原鱼类区系的分离,最后完成青藏高原这一独特的鱼类区系的雏形。 此外也论述了青藏高原鱼类区系东部分界线实际  相似文献   

4.
崇义客家梯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梯田系统对崇义客家社会的重要贡献,为当地政府保护客家梯田系统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基于崇义客家梯田系统及其所处区域的社会经济特征,构建了相应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定性分析法对客家梯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机理及其重要性作了识别;以2014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定量评价方法,对客家梯田系统的9项生态服务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在评估的9项指标中,土壤保持的物质量和价值量同居各指标之首,分别为76457 kg·hm-2和105033 元·hm-2,相应地占梯田系统总物质量和总价质量的72.2%和30.0%.文化传承和景观体现了客家梯田系统独特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为100000和46333元·hm-2,位居9项指标的2、3位.产品供给是客家梯田系统提供给崇义客家人的重要福祉,但其物质量和价值量只占梯田系统生态服务总物质量和总价值量的6.1%与10.4%,因此仅考虑产品供给将严重低估梯田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直观的经济数字反映了客家梯田系统对社会的巨大贡献,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者和公众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意识,也为政府制定客家梯田系统生态补偿标准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
美丽的“笠披”与弯襟衣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闽西南客家人的着装与当地人相差无几,只是妇女的服装头帕别具风采。客家女至今仍穿着弯襟布扣的衣裳。这种衣裳用黑或蓝色粗布,手工裁剪而成。它的前襟开口由右边向腋下弯曲(与旗袍式样略同),用布打结成扣子和扣眼,一件衣服一般由7或9个布扣连在一起。布扣的形状、式  相似文献   

6.
安徽珍稀濒危植物区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安徽珍稀濒危植物区系组成和地理成分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分析,探讨了该区系的组成特点及地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系属温带亚热带性植物区系,具有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古老、孑遗植物众多;地民分复杂,区系联系广泛;过渡性质明显,温带亚热带万分占优;特有现象显,华东区系特征典型等基本特征。在植物区系亲缘上,该区系隶属东亚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东地区,与华中植物区系密切,受西南  相似文献   

7.
在标本鉴定和文献汇总的基础上,对东北亚地区(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的蜉蝣区系做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截至目前该地区已报道蜉蝣18科48属237种.其中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蜉蝣属种多样性最高,而从地区对比来看,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的蜉蝣区系最为相似(属种相似度分别为83%和64%).日本群岛蜉蝣区系相对独特,这可能是由于它长期与大陆分离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东湖坪:始兴客家围楼村落的缩影仲春的天,孩子的脸。始兴标志性的客家建筑——围楼,在细雨霏霏的春日里愈发显出神秘与苍凉。车八岭保护区管理局的吴智宏副局长为我们物色了一名学者"导游"。他就是始兴县政协副主席廖晋雄先生。或许是客家文化共有的渊源,或许是始兴客家特有的魅力,老家远在粤东梅州客地的廖先生,十分钟情于始兴客家文化研究,对本地的每处文化景观如家数珍。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马衔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甘肃省马衔山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用主成分分析(P.C.A)和信息聚类(I.C.A)方法对该区系与国内其它10个有代表性地区的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结果为:1.该区系温带性质十分明显,是一个汇集四大区系成分的过渡带;2.该区系起源于第三纪亚热带亚高山森林植物区系,随青藏高原的隆起和中亚干旱区的形成而分化形成;3.该区系与六盘山植物区的关系最近。该区系隶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  相似文献   

10.
众所熟知,利用人胎盘血或血浆提制的丙种球蛋白是含有特异性抗体能够防治多种传染病的蛋白制剂。这种制剂所含的抗体种类和抗体水平,取决于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提供胎盘或血液来源的人群免疫状况;而抗体的稳定性则与制品在保存中的裂解情况有密切关系。我所出品的丙种球蛋白,系收集兰州、西安、银川、宝鸡等地区的胎盘,按硫酸铵盐析——明矾吸附法进行生产的。为了考查本所丙球制品有关效力方面  相似文献   

11.
青海祁连山地区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夏霖  杨奇森  相雨  冯祚建 《兽类学报》2003,23(4):295-303
根据2001~2002 年对青海祁连山及周边地区的考察, 结合历史资料对青海祁连山及临近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及动物地理分布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兽类分布信息对该地区进行聚类, 用物种分布的相似性聚类结果分析该地区兽类区系特点。结果表明: 湟水河谷兽类区系特殊; 祁连山中部与青海湖北岸山地的区系成分近似;祁连山西部与其它区域区系差异明显; 柴达木盆地东部与祁连山中部相近, 而与柴达木盆地中、西部相区别。本地区的兽类分布格局与植被关系密切, 充分体现出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的特点。本区特有种类比较缺乏,在不同生境交错带具有各种成分混杂和相互渗透的现象, 既包含了东部黄土高原和东南湿润地区的区系成分,又不乏典型的青藏高原种类, 同时还与蒙新区有一定的联系。从而体现出祁连山地区在兽类物种多样性及其动物地理方面的边缘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再学 《四川动物》1996,15(3):119-120
贵州省啮齿动物地理分布的聚类分析杨再学贵州省余庆县农业局植保站564400作者用聚类分析法对贵州省啮齿动物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表明黔北和黔中的啮齿动物区系更加相似;黔东和黔南的啮齿动物区系较相似,而与其它地区的啮齿动物区系存在一定的差异。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3.
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与历史渊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系统分析了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区系成分的复杂性、古北与东洋成分的交融性、区系组成的特有性和物种分布的间断性.进一步结合地质历史事件对横断山区蚜虫区系的历史渊源及其特异性演化进行了初步讨论.根据蚜虫类分布特点,建议古北区和东洋区在横断山区的分界线南移至丽江一线;横断山区蚜虫和其他地区的间隔分布可能是由地质历史上板块运动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造成的;横断山区蚜虫区系是一个复合区系,同其他动物地理区划如新北区、澳洲区、非洲区等的蚜虫区系都有密切的历史渊源,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的隆起及第四纪冰期-间冰期的循环往复又使得本区蚜虫区系有着独特的演化历程,从而造成了本区蚜虫区系的特有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育细胞质为选择背景,在田间事先鉴定出杂种后代的优异完全不育株,用花药培养或诱导孤雌生殖使其纯合,测定其配合力,可以筛选到优良的目标不育系。以下3种方法则可能通过目标不育系而获得其同型保持系:一是通过体细胞变异(花药培养)产生;二是在不育系孕穗期高温或低温处理使其转换成可育,选择仍具有不育保持能力的作为保持系,或作为轮回亲本,将其细胞核换到可育细胞质中;三是用原生质体融合的方式向不育系导入已杀死细胞核的可育细胞质而获得配套保持系。它可以使杂种优势利用变得有预见性,可能提高现有杂种优势水平。在创造雄性不育新质源,排除微效可育基因,进行不育系的定向改造,选育高配合力不育系,以及加速育种进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中生代晚期及第三纪鱼类区系中的若干分布格局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日本列岛和中国大陆东部的现生淡水鱼类区系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这两地上新世和中新世的鱼类区系已发现的组成成分却似乎比现代鱼类区系要接近得多。而在中国东部渤海沿岸发现的早第三纪或始新世的鱼类区系成分则显示出与北美西岸同时代鱼类区系的惊人相似,展现出一个“跨太平洋格局”。中国中生代晚期或早白垩世的鱼类区系从组成和分布上可以划分为两个组合。分布于北部的一个组合中土著类型较多,分布于东南部的组合表现出一些与南美东北部及非洲西部鱼类区系的相似性,这种分布格局涉及到南、北两半球的大陆。 本文对上述分布格局作一简单介绍,并作初步解释: 1)早白垩世的副鲚鱼亚科鱼类在西非、南美洲东北部的分布曾被解释为1)历史上曾存在过一个包括副鲚鱼亚科在内的广布单系类群;2)中国东南部早白垩世鱼类区系起源于冈瓦纳;3)中国东南部早白垩世鱼类区系中至少有某些种类是近岸鱼类。本文倾向于接受后两种建议。 2)始新世渤海沿岸及北美绿河页岩鱼类区系的“跨太平洋”分布格局曾有人用“太平洋洲假说”来说明。本文作者不赞成这种解释,认为这一分布格局的形成有多种原因,如当时宽阔的白令陆桥及露出海面的北极地区可作为两地鱼类的通道;两地的近岸鱼类可沿当时连续的海岸来往,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药用植物之乡”。本文概述了在华南地区约有4000种药用植物,其中约380种是城市及乡镇主要与常见的绿化用植物,这些用于绿化的药用植物不但在美化,而且还在净化环境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列举出若干分布华南的药用植物,有作为庭园观赏或作行道树的速生乔木及配合其立体绿化用的灌木,包括藤状灌木;还有花檀用的花卉与草坪植物;另外有室内观赏的阴生植物;棚架或屋外遮阴用的木质或草质藤本;绿篱植物;护坡或护堤植物;水域或沼地观赏植物等。此外,文中还建议对若干药用,但系珍稀、濒危植物宜结合庭园绿化提供其适宜的生态环境,扩大种植面积,以保护与增加其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7.
兜1403通过微生物提商,金属吸收水平的可能性脾J/I止e,U.”·llActaBioteChnol一1989,9(3)一247一253降自DBA,1989,8(!9),89--117131 3个细菌菌系MB53、MB127(嗜中性的甲基营养型菌系)和MB58(一株嗜酸性的甲基营养型菌系)以及麦芽糖假丝酵母(Cand汤,altosa)EH15被用来检查硝酸银溶液中银离子的吸收作用.用生长细胞或用经(l)氯仿;(2)甲醇;(3)抓仿+甲醇(2:1)或(4)3%氢氧化钠溶液处理的细胞检查吸收作用.用(l)和(2)处理的对银的吸收作用与未经处理的细胞相比稍有增加,但用混合物(3)处理的细胞对银的吸收与强碱处理(4)细胞一样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三门峡地区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几个第四纪剖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门峡地区的晚新生代哺乳动物化石包括了上新世至晚更新世各个层位,其中以早更新世的材料较多,有七种与泥河湾动物群是相同种;有4种与山西榆社、临猗和西侯度等地点的早更新世动物群是相同种。这说明三门峡地区早更新世动物群相当于维拉方晚期或中晚期。三门系属河湖沉积,但比黄河发育的历史为早,而黄河的沉积系贾福海等划分的第5层。为此,黄河形成的时间恐怕是早更新世之末或中更新世之初。  相似文献   

19.
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学研究》1989,10(2):143-153
本文对白洋淀和太湖地区鸟类绦虫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太湖鸟类绦虫区系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鸟类绦虫区系分布与宿主区系分布密切相关,亲缘关系相近的宿主有许多相同的或亲缘相近的绦虫,这种现象为研究宿主与寄生虫的演化提供了可靠途径;发现鸟的越冬地绦虫种类比迁徙地种类丰富,分析其原因,除温、湿度、中间宿主等生态条件之外,与鸟的迁徙有一定关系。太湖地区的绦虫具有北方型和随遇型,亦有世界性种类和东半球广布种,提出了两地区家禽和野生鸟类所寄生的共同种类的绦虫。  相似文献   

20.
燕山西段长城系高于庄组微体植物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北燕山西段的范围指北京以西到河北张家口地区西部边缘,大致位于东经114°—116°,北纬40°—40°50′之间的地区。区内元古界基本上是一套未经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岩层,经杜汝霖、李培菊(1980)研究,其层序大致可与蓟县剖面对比。 1983年夏,我们对张家口市西南五十公里的庞家堡碾盘山长城系剖面进行了详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