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量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6%~12%,是大气甲烷的重要生物源之一。生活垃圾填埋场覆土中的甲烷氧化菌能氧化填埋气中的甲烷,是填埋场甲烷排放控制的重要途径。本文综述了填埋场覆盖层甲烷生物氧化的微生物机理、覆土甲烷生物氧化强化工艺和技术、填埋场环境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研究的最新进展。现有研究有效提高了填埋场覆盖层甲烷生物氧化的性能,但对占填埋场甲烷产生总量很大比重的封场前甲烷排放控制关注较少,因此,今后应加强封场前甲烷排放的研究,提高日覆盖和中间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率并加快其甲烷氧化启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带来的社会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城市垃圾的处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环境状况和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为了有效地控制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提高城市的环境卫生质量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本文旨在考虑垃圾填埋场的环境的监测,为生活垃圾的进一步处理和控制提供一些建议。卫生填埋场周围的环境监测必须做到严谨、细致,依据地方与国家的标准实现合理的分析,做到更好的垃圾处理。  相似文献   

3.
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同封场期场地植物抗氧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湖南省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2个不同封场期场地优势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发现在环境较恶劣的场地A(封场3年)齿果酸模、酸模叶蓼、水莎草SOD活性较高,分别为408.35、298.56和219.97U·mg-1 prot;稗、野菊花、女菀CAT活性较高,分别为20.72、18.10和16.42U·mg-1 prot,而臭荠的CAT活性最低,仅为3.54U·mg-1 prot。通过对各植物酶活性及相对幅度R/Q值之和进行综合比较,初步推断齿果酸模、酸模叶蓼、稗、野菊花、女菀具有较强的抵抗环境胁迫的能力,为封场初期优势植物种。场地B(封场8年)SOD活性最高的5种植物依次是:臭荠小苜蓿小飞蓬齿果酸模飞廉,而CAT活性由高到低是:朝天委陵菜飞廉棒头草女菀齿果酸模,R/Q值之和的变化范围是0.17~0.61,臭荠、朝天委陵菜、飞廉、棒头草、齿果酸模适应性较强。不同封场阶段优势物种存在着自然演替的现象,为填埋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填埋场是城市公共设施恶臭的重要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垃圾填埋过程产生的恶臭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垃圾填埋场恶臭污染控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的主要成分和浓度范围,重点阐述了垃圾填埋场恶臭原位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垃圾填埋场恶臭气体控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对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量的原位准确测定以及排放机理和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很多不足.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研究现状,从垃圾堆体和覆土层两部分探讨了传统厌氧卫生填埋场的N2O产生和排放机理,并就此对新型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做了相应探讨.最后,就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N2O通量测定方法在填埋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填埋场N2O排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卫生填埋场的植被重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世界各地城市市区的不断扩大,垃圾填埋场的环境影响和植被重建已成为全球所共同面临的一个相当紧迫和突出的环境问题。简述了垃圾卫生填埋的概念、填埋的方式及其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对影响垃圾填埋场上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以及各国学者建议在植被重建过程中针对这些因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步骤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7.
氧化亚氮(N2O)是第三大温室气体和最主要的臭氧层破坏气体.填埋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的主要方式,而垃圾填埋场是N2O的排放源之一.实验室研究和现场测定均表明,生活垃圾填埋场可以有高的N2O释放通量,但不同填埋场测定数据差异很大.目前,对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量的原位准确测定以及排放机理和重要性的认识仍有很多不足.本文概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研究现状,从垃圾堆体和覆土层两部分探讨了传统厌氧卫生填埋场的N2O产生和排放机理,并就此对新型脱氮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做了相应探讨.最后,就静态箱法、涡度相关法等N2O通量测定方法在填埋场的适用性进行了讨论,并展望了填埋场N2O排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垃圾填埋场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填埋是国内外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主要方式.垃圾填埋场是温室气体氧化亚氮(N2O)和甲烷(CH4)的重要排放源.作为一种高效痕量的温室气体,N2O具有极高的潜在增温效应,其每分子潜在的增温作用是二氧化碳(CO2)的296倍.而且N2O能在大气中长期稳定存在,对臭氧层具有较强的破坏作用.本文针对垃圾填埋场N2O排放的控制研究,概述了垃圾填埋处理过程中主要排放源的N2O排放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现阶段适应我国垃圾填埋场N2O排放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并展望了垃圾填埋场温室气体N2O排放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甲烷胁迫是限制垃圾填埋场绿化植物存活和生长的主要因素。在室内模拟条件下,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2种绿地植物高羊茅和苜蓿对甲烷胁迫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甲烷胁迫严重影响2种绿化植物的生长,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减小、光合作用减弱、干物质积累量减少;2种植物均通过提高体内脯氨酸含量来增加对甲烷胁迫的耐受力,苜蓿还可以通过降低SOD酶的活性来抵御甲烷胁迫;对2种绿化植物而言,脯氨酸含量可以作为评定其耐甲烷胁迫的主要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0.
垃圾填埋场是全球最重要的人为甲烷排放源之一,其全球年甲烷释放量为35-69 Tg,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是目前全球温室气体研究的热点。甲烷氧化菌能够氧化分解甲烷,作为减少大气甲烷排放的重要生物汇,对保持大气中甲烷浓度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从甲烷氧化菌的类型及其特征、甲烷氧化机理着手,介绍了多样性研究方法、填埋场中甲烷氧化菌的活性影响因素及甲烷生物减排应用等最新研究进展。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利用甲烷氧化菌复合微生物菌剂等综合处理措施,旨为垃圾填埋场甲烷减排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填埋场是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场所,同时填埋处理是当前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填埋场产生的气态污染物释放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影响,特别是其中的恶臭化合物。植被覆盖对消减填埋场气态污染物具有一定作用,但其作用大小及影响因素很少被关注。从填埋场释放的污染物及植被的减排效用2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疏理,并指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及其处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卫生填埋被认为可能是最简便、最经济的城市固体废物处理方式并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推广,然而其渗滤液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也成为全球范围内所普遍面临的难题.简要介绍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产生的原因、渗滤液的主要成分及其生态影响,并对各国学者陆续开展的渗滤液处理方法的研究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3.
填埋覆土甲烷氧化微生物及甲烷氧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甲烷是一种长期存在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它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是二氧化碳的26倍.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大气甲烷的主要产生源之一,由其产生的甲烷约占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5%~15%.甲烷氧化微生物在调节全球甲烷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垃圾填埋场覆土具有相当强的甲烷氧化能力.填埋覆土甲烷氧化菌及其氧化作用机理的研究,已成为环境微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对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覆土中甲烷氧化微生物、甲烷氧化机理及动力学机制、甲烷与微量填埋气体的共氧化机制以及影响甲烷氧化的环境因子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甲烷氧化微生物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用石灰絮凝、吹脱后分别经磷酸、盐酸、硫酸调pH到7,在35℃条件下进行厌氧处理。试验表明,经磷酸或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易于厌氧生物处理,38d后其COD、BOD5、VFA(挥发性脂肪酸)都有大幅度的降低。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其厌氧产甲烷性能良好;但磷酸中和的其产甲烷性能被完全抑制。硫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最高浓度达到1,241mg/L,对厌氧处理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但是在第38d硫化物浓度达到最高后抑制作用慢慢减弱,其COD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渗滤液的脱氮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填埋场垂直分布的好氧-缺氧-厌氧的独特生态环境,并采用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的方式,研究了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渗滤液的脱N性能.结果表明,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促进了填埋垃圾层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且可使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比普通的填埋垃圾层高4~13个数量级,硝化细菌的最大数量可达到109个·g-1;营建了填埋场内硝化、反硝化等脱N反应的生物环境,有利于回流渗滤液含N化合物的去除.试验结束时,其渗滤液NH4+-N和TN浓度分别为186和289 mg·L-1,仅为对照的18%和26%.此外,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也有利于填埋垃圾的降解,提高垃圾的稳定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分析表明,垃圾填埋场土壤的有机物污染成分复杂,共检出有机物50种。研究表明,随着填埋深度的加深,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有很大不同。运用典型相关分析对垃圾填埋场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化学性质总体上密切相关;土壤酶活性与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密切相关;但在土壤酶中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化学性质和微生物数量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不同排放源周边大气环境中NH3浓度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氨气是大气中重要的碱性气体和细颗粒物(如PM2.5)的重要前提物质。氨主要来自于农业源(氮肥和养殖业)的排放,但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其他氨排放源如城市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城郊集约化养殖场和交通源(汽车尾气)等的贡献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此,本文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期间利用ALPHA被动采样器,研究了北京市不同排放源附近NH3浓度的时空变异及其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启示。结果表明:大气中NH3的年均浓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以养殖场猪舍内(2479 μg m-3)和垃圾填埋场的原水调节池(2801 μg m-3)浓度最高;其次为养殖场粪水池边(205 μg m-3)和垃圾填埋场厌氧换热工房(198 μg m-3),而交通源附近的公路边(15.2 μg m-3)、垃圾填埋场办公区(11.1 μg m-3)和远郊农田(7.8 μg m-3)浓度相对最低。受垃圾组成,温度及降水的影响,垃圾填埋场原水调节池的NH3浓度变化较大,最高浓度(137 μg m-3)和最低浓度(6581 μg m-3)相差达47倍以上。养殖场猪舍内NH3浓度受温度及窗户开闭的影响,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的变化趋势,而猪舍外粪池边则相反。交通源附近由于受高浓度的颗粒物含量和温度影响,NH3浓度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变化规律。农田受施肥和温度的影响,也表现出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变化。 从大气浓度推断,单位面积猪舍和填埋场原水调节池NH3排放量远高于施肥农田,均为NH3的重要排放源。另外,我们还发现交通源附近(公路边)的NH3浓度几乎为远郊农田的两倍,提醒人们在关注机动车尾气造成NOX污染的同时,也应重视其NH3排放所致的大气污染,后者与机动车普遍安装的尾气后处理装置(三元催化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量的日益增多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环境及人们的健康,垃圾处理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在城市生活垃圾生物处理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微生物在城市生活垃圾的卫生填埋技术、生物反应器填埋技术、好氧堆肥技术、发酵降解技术及生物干燥器技术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城市生活垃圾的综合处理提出建议,以期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微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关系到城市发展,水资源建设,乃至生态平衡,文章分析了当前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并提出了以下发展建议:探索深度处理新技术;探索减少渗滤液产生量的新技术;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方法并行处理的新技术;探索渗滤液回收再利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间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用石灰絮凝、吹脱后分别经磷酸、盐酸、硫酸调pH到7,在35℃条件下进行厌氧处理。试验表明,经磷酸或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易于厌氧生物处理,38d后其COD、BOD5、VFA(挥发性脂肪酸)都有大幅度的降低。盐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其厌氧产甲烷性能良好;但磷酸中和的其产甲烷性能被完全抑制。硫酸中和的早期垃圾渗滤液在反应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化物,最高浓度达到1.241mg/L,对厌氧处理产生了严重的抑制,但是在第38d硫化物浓度达到最高后抑制作用慢慢减弱,其COD、BOD5、VFA开始迅速下降。晚期垃圾渗滤液经磷酸、盐酸、硫酸中和后经过54d的反应,其COD、BOD5、VFA均没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