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独活属芬粉形态及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萍莉  溥发鼎 《植物研究》1993,13(3):276-284
  相似文献   

2.
我国西南地区独活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伞形科东俄芹属7个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除宜昌东俄芹T.dunnii H.Wolff和城口东俄芹T.silaifolia H.Wolff的花粉为矩形类型外,其它几种的为菱形类型,然而并非都是原始的或典型的菱形,而是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菱形类型,如纤细东俄芹T.gracilis H.Wolff,东大俄芹T.elata H.Wolff的花粉形态,表现出近菱形、近椭圆形和近矩  相似文献   

4.
中国藁本属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报道了藁本属Ligusticum 25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包括本属的模式种(苏格兰藁本L.scothicum,中国不产,分布于苏联。朝鲜、日本和北美)。其中17种为首次报道。通过对29个样品材料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及对本属中有代表性的4种植物的花粉做了超薄切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外壁结构,结果如下:花粉可归为菱形、椭圆形、矩形、赤道收缩4个花粉类型。各类型间的演化趋势是:菱形→椭圆形;菱形→长菱形→矩形→赤道收缩形。本属萌发孔类型,可分为角孔类和边孔类。作者从花粉资料支持Drude关于藁本属在伞形科中的系统位置的主张;支持K.-pol(1916)将岩茴香属Tlingia Regel(1858)和M.Hiroe(1958)将拟藁本属Ligusticopsis Leute(1969)分别归入藁本属中的主张。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伞形科东俄芹属(TongoloaH.Wolff)7个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除宜昌东俄芹T.dunnii(Boissieu)H.Wolff和城口东俄芹T.silaifolia(Boissieu)H.wolff的花粉为矩形类型外,其它几种的为菱形类型,然而并非都是原始的或典型的菱形,而是处于分化过程中的菱形类型,如纤细东俄芹T.gracilisH.Wolff,大东俄芹T.elataH.Wolff的花粉形态,表现出近菱形、近椭圆形和近矩形的特征,在我们近期的工作中曾涉及滇芎属PhysospermopsisH.Wolff类似的花粉形态及分化情况,从花粉资料启示,东俄芹属可能与滇芎属近缘。  相似文献   

6.
中国北部绣线菊属的花粉形态及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全儒  尹祖棠   《广西植物》1994,14(3):231-236
本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北部绣线菊属SpiraeaL.21种及6个变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的形态特征,指出了外壁纹饰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绣线菊属的花粉为球形至长球形,外壁纹饰为条网状至条纹状。外壁纹饰类型不具有属内分组意义,但对一些种类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花粉形态支持将曲枣绣线菊S.flexuosaFisch。并入石蚕叶绣线菊S.chamoedryfoliaL.的观点[Maximowicz,C.J.(1879)、Rehder,Ai.(1940)],不同意将蒙古绣线菊毛枝变种S.mongolicaMaxim.var.tomentulosaYu提升为贺兰山绣线菊S.tomentulosa(Yu)Y.Z.Zhao[赵一之(1987)]。  相似文献   

7.
毛冠菊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产菊科特有属的花粉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观察和研究。该属的花粉可以分为圆球形、扁球形和长球形三种类型。种之间的花粉差异主要表现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纺饰的细微变化等方面。与紫菀族、竿里光旋和旋覆共族三个族的代表种的花粉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其它生物演化证据,可得取以下结论:(1)支持and-Mazzetti的分类意见,毽炙属应归于紫族中;(2)毛冠菊属的花粉可划分为圆球  相似文献   

8.
苹果属花粉形态特征及其分类学和进化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苹果属Malus 26种及5个杂种的花粉形态,描述了外壁纹饰形态特征的 变化类型,并对其进化趋势作了推论,指出外壁纹饰类型具属内分组意义。苹果属花粉在形状。大小、沟孔位置及数量、外壁纹饰等方面都十分相似。外壁纹饰的主要演化趋势可能是:由密的细条纹型到具有穿孔的、较少条纹型。杂种的外壁纹饰对于判断亲本种的关系有一定意义,属内种间的杂合导致了多倍体种、新变种、栽培种的大量出现,甚至是新种产生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首次报道了兰科的手参属Gymnadenia国产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并与邻近的兜被兰属Neottianthe花粉进行了对比研究。前者花上块形状大多不规则,少数为三棱体形;而后者花粉小块大多形状为三棱锥体形,少数形状不规则。手参属花粉外壁表面具很细微的小穿孔、皱波状,小穴和小穿孔与沟渠状纹饰共存,或沟渠状等。而兜被兰属外壁表面纹饰明显,具有5种类型:(1)小穿孔,(2)表面近光滑,(3)沟渠状  相似文献   

10.
手参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了兰科的手参属Gymnadenia国产5种植物花粉形态的研究结果,并与邻近的兜被兰属 Neottianthem 花粉进行了对比研究。前者花粉小块形状大多不规则,少数为三棱锥体形;而后者花粉小块大多形状为三棱锥体形,少数形状不规则。手参属花粉外壁表面具很细微的小穿孔、皱波状,小穴和小穿孔与沟渠状纹饰共存,或沟渠状等;而兜被兰属外壁表面纹饰明显,具有5种类型: (1)小穿孔,(2)表面近光滑,(3)沟渠状,(4)拟网状,(5)典型的网状纹饰。手参属花粉表面具粘丝,而兜被兰属花粉表面没有发现粘丝。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手参属和兜被兰属两属花粉在分类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榆属花粉形态研究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榆属(Ulmus L.)5个组中19个种的花粉形态,并对我国具有的4组15种进行了统计学观测,对个别种的花粉外壁作了透射电镜超微结构研究。该属花粉萌发孔为4—7个,因种而异,分别为4—5、4—6和4—7孔。不同孔数的花粉含量存在差异。花粉外壁纹饰可区分为疣状、条块状、脑纹状、粗拟网状和细拟网状等5种主要类型。外壁超微结构表明,该属花粉无典型柱状层的分化。并就一些属内有关的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锦鸡儿属花粉形态及其分类意义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在光学显微镜和扫锚电镜下对锦鸡儿属31种2变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根据外壁表面纹饰,可分:类型I,表面具小穿孔;类型II, 具网状纹饰。 在类型II中据网眼大小和网脊宽度特征又分为两个亚类型。 根据花粉体积大小,可分4个类型。本属植物花粉形态较为一致,表明是一个自然类群。组、 系的花粉形态特征与一般形态变异不一定相对应,即形态上有明显区别的种类,在花粉形态上未必有很大区别,仅一些种类及矮锦鸡儿系 Ser. Pygmaeae的花粉形态相近。 本属花粉形态在种下等级的变异, 特别是青藏高原分布的种类的变异较为明显,例如 C.bicolor,C. jubata,C. erinacea 与各自的近缘种类。花粉形态为分类处理提供了参考。本属植物花粉形态是从表面具小穿孔向具网状纹饰演化,对应于羽状叶类群向掌状叶类群演化。  相似文献   

13.
东北槭属的花粉形态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伟  卓丽环 《植物研究》1992,12(3):309-315
本文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我国东北地区械属10种变1种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本属花粉近球形式长球形,赤道面观为近圆形或窄椭圆形,极面观为3裂圆形,极轴长2.-40μm;具3沟,沟明显;外壁通常具条纹状纹饰,稀具网状纹饰。从观察材料看,本属花粉可归之为2个类型:(1)色木槭型:(Mono maple type):外壁具条纹状纹饰,条纹宽0.250.50μm;(2)梣叶槭型(Ash-leaved maple type):外壁具条网状纹饰,网眼形状不规则,多为长形,长约3μm;网脊宽0.7μm,这正好与分类学家根据形态划分的个亚属相吻合。花粉形态所提供的资料,也支持色木槭(Acermono Maxim.)和平基槭(A.truncatum Bge.)作为两个独立种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4.
合果木属和观光木属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果木属合果木(Paramicheliabaillonii(Pierre)Hu)和观光木属观光木(TsoongiodendronodorumChun)的花粉,在光镜和扫描电镜下形态较相似。但在透射电镜下,两者差异较大:合果木花粉外壁的覆盖层、往状层和基层的分化不明显,柱状层小柱极少,虽有颗粒分化但数量不多;观光木花粉外壁三层的分化较明显,柱状层中已出现较多典型的颗粒和小柱。据此,合果木的花粉壁在木兰科中应属较原始的类型,而观光木的则属该科中较进化的类型。两者在花粉壁结构上的差异可为二属的分立提供花粉学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中国滨藜属种子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中国滨藜属(Atriplex L.)13种植物的种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探讨其在分类学中的意义. 在种子外部形态观察基础上明确了胚根位置类型的划分标准, 认为滨藜属胚根位置仅有胚根上位和胚根侧位两种类型;利用扫描电镜首次观察报道了该属种皮微形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种子形态及种皮微形态特征对属内类群划分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独活属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独活属10种(含1变种)的核型,其中8种的染色体数目亦为首次报道。研究表明它们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22,为二倍体,其核型为中部着丝点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仅具1A和2A两种类型。有4种具随体染色体,在部分H.vicinum植株中发现有1条B染色体,在H.millefolium var.longilobum中同时存在2n=22和2n=24的非整倍体.不同种的染色体形态不同,为分类研究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本文在核型分析基础上讨论了该属分类群的划分、种间亲缘关系及演化,并结合我国毗邻地区该属细胞学资料和地理分布规律,提出我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是独活属的频度中心和多样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