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森林资源的主要指标进行了预测,建立了灰色动态预测模型GM(1,1).其预测结果误差小,精度高,为林业宏观决策,森林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探讨害虫的长期预测。对衙县1974~1986年晚稻主害代褐稻虱发生量构成的离散数列,建立了灰色系统GM(1,1)灾变长期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回测的历史拟合率达100%。对1987年晚稻褐稻虱发生量的跨年度长期预测,其结果与实测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谢义林   《广西植物》1988,(2):191-195
本文将灰色系统理论中拓扑预测的阀值ξi从一常量延伸为一变量,使拓扑预测的功能得到拓广,并利用拓广后的方法对广西八角产量的大小年作了预测,并获得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高粱蚜灰色灾变长期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汝霖  周安定 《昆虫知识》1994,31(6):327-32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灾变预测理论建立了吕梁地区高粱蚜发生量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
潘国兴  陈水南 《昆虫知识》1991,28(4):205-207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探讨大元麦上的粘虫长期预测。对吴县1974~1986年大元麦粘虫发生量,经灾变映射,建立GM(1,1)灾变长期预测模型,用该模型回测历史拟合率达100%,对1987~1989年预测,均于实况相符。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彭泽县1960~1986年第三代棉红铃虫百株孵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进行拟合,并建立棉红铃虫灰色系统GM(1,1)长期灾变预测模型:x(t)=53.60952e0.17851(i-1)1.97246e0.03736(i-1)-3.56687e-0.19052(i-1)-46.93949。应用该模型进行回测和预测,回测符合率可达100%,1987~1991年的预测结果与实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7.
小家鼠种群中长期预测—灰色系统模型及随机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家鼠种群中长期波动受很多因素影响,采用灰色系统模型及随机序列分析的方法可以较好地从宏观上预测其波动趋势。本文以灰色系统GM(1,1)模型为基础,利用历年小家鼠种群数量的调查值,对其变动趋势进行预测;然后,对预测剩余误差进行随机序列分析,建立线性预测式预测随机项;趋势预测值与随机项预测值的和,做为小家鼠种群中长期波动的预测。对新疆天山北麓农区1969年至1979年小家鼠自然种群数量的模拟结果表明,本文中的方法是较为简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对第二代棉铃虫灾变性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世飞  马文汇 《昆虫知识》1998,35(3):136-139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与方法,对山东省曹县1965~1986年第二代棉铃虫卵发生量构成的离散数列进行数据处理,用微分方程进行拟合,建立了第二代棉铃虫灰色系统GMI,l)长期灾变预测模型:X(’)(t)=989773ie’“‘””(’-)-8997731并应用该模型对1987~1992年进行预测,结果与实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许渭根 《昆虫知识》1994,31(2):122-123
近年来,灰色系统理论在农业病虫害预测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最易为人接受的GM(1,1)模型已经在实践中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灰色系统理论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不少理论问题有待于研究。本文就GM(l,呈)预测模型建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残差修正问题作了如下有益的探讨。1GM(1,1)预测模型现以“褐稻虱灰色灾变长期预测初探”(吕雨土,昆虫知识26(5):257~260)一文为例,加以说明。文章采用浙江街县1974~1986年晚稻田间揭稻虱发生量的历史资料,对原始资料规定加权平均最高时百丛虫量达2000只为灾年,不到刘如…  相似文献   

10.
小麦条锈病的预测是制定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小麦条锈病病害系统的复杂性和灰色性,首先用Brown指数平滑法和灰色预测建立了甘肃天水地区1995年到2003年的普遍率的单项预测模型,然后采用预测残差方差最小的原则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获得更为精确的预测模型和预测值,拟合率达到94.5%.  相似文献   

11.
闽西稻瘿蚊发生程度的灾变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晓春  刘添毅 《昆虫知识》1997,34(5):258-260
80年代中期以来,稻瘦蚊Orseoliaoryzae(Wood-Mason)在我区的为害逐渐加重,已成为我区中、晚稻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前多利用前一年冬季气温、当年早稻后期出葱情况对发生程度作中、短期预测,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测报模型,则可对发生程度作出超长期预测,对于做好药物的贮备、及早宣传发动、适时的防治、减少损失等均有重要意义。灰色系统建模是把影响系统(发生程度)的环境因子看成一种干扰,并最终将反映到系统的行为特征上。对系统行为特征超出某个阈值(界限值)的异常值将在何时再出现的预测即为灾变预测。本文利用我区稻瘦蚊发…  相似文献   

12.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瓢虫的迁飞和蚜虫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秀林  任朝佐 《生态学报》1989,9(2):163-166
在多年的探索中蔡晓明等人首次提出了中国七星瓢虫迁飞的假设,不仅从理论上做了论证,而且与实际现象相当符合。在一定的地面和高空的气象条件下就有迁飞的瓢虫出现,因此,在北方考虑蚜虫的防治时应当考虑瓢虫迁飞的因素,利用迁飞而来的瓢虫去防治蚜虫。由于有些因子之间的关系是灰色的,所以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做了探讨。从所得结论可看出用灰色系统理论探讨瓢虫迁飞与蚜虫防治的相互关系与人们的感性认识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桔全爪螨发生量的关联分析及预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明佳 《昆虫知识》1993,30(5):278-280
<正> 桔全爪螨Panonychus citri(McGregor)种群动态作为人们研究的客观系统,它不仅存在外延不确定的模糊性,还存在着系统内涵不明确的灰色属性,即系统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或非确知的信息。灰色系统(Gerysystem)理论是针对内涵不明确的研究对象,着重系统内部数据间内在关系挖掘量化的方  相似文献   

14.
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发展趋势预测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周彬  虞虎  钟林生  陈田 《生态学报》2016,36(23):7792-7803
科学地预测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安全发展趋势,对促进海岛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建立了由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和发展力(CSAED模型)子系统构成的普陀山旅游生态安全指标体系,并在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比较选优的基础上,对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和灰色系统GM(1,1)模型相比,RBF神经网络模型的Pearson相关系数和误差均方根值更优,可更精确地拟合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发展趋势;(2)2015—2020年,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指数的RBF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由0.7017增加至0.8135,安全等级由比较安全上升至非常安全。研究结果可为维护普陀山岛旅游生态安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测2030年中国成年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方法:以2000—2018年7轮分城镇和农村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20岁及以上成年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数据为基础,比较ARIMA、灰色模型和趋势外推法3种模型的精度,并对2030年我国成年居民畜肉摄入量进行预测。结果:城镇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拟合预测中,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农村居民畜肉平均摄入量的预测,ARIMA模型的拟合精度优于趋势外推法和灰色模型;预测精度则为第二,略低于灰色模型,综合拟合精度和预测精度,ARIMA模型优于其他2种模型。ARIMA模型预测到203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畜肉平均摄入量将分别达到131.0、130.6 g/d,比2018年分别增加37.2%、43.5%,将高于膳食指南推荐量。结论:ARIMA模型对畜肉摄入量的长期预测效果最理想。依据预测结果,需采取措施引导居民适量摄入畜肉,以达到平衡膳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和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盐池县草原畜群发展动态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可找出控制滩羊与山羊数景发展的敏感参数。认为在控制畜群数量的同时,经济效益亦可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采用灰色预测系统GM(1,1)模型对2020年的养殖用海保有量进行预测,并且通过结算结果分析运用该模型时应注意的事项,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养殖用海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刘霞  刘辉  苏丽娟  朱晓峻  程桦 《生态科学》2023,42(3):213-224
生态—经济—社会多维关系及协调发展研究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以鄂尔多斯市生态、经济、社会子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熵值综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预测模型对鄂尔多斯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经济子系统评价指数呈快速增长趋势,生态、社会子系统相对于经济子系统具有较大滞后性,且生态子系统呈波动式下降趋势。(2)鄂尔多斯市二维、三维系统以高水平耦合状态为主,多维系统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从失调衰退类向过渡发展类转变。(3)通过GM(1, 1)预测, EES三维系统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发展趋势,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针对鄂尔多斯市自身特点构建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对实现区域多维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基于PSR模型的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预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浩田  周林飞  成遣 《生态学报》2017,37(24):8264-8274
凌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是辽河流域主要的湿地保护区域。选取1995年、2000年、2005年、2009年和2014年TM影像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在3S技术平台支撑下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空间信息数据库,获取了5个时期的景观格局指数。运用PSR数学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数,构建了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指数,应用逻辑斯蒂增长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对各个单项指标进行单因子评价,最后用计算CEI的综合评价法对5个时期湿地的生态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5年、2000年生态系统健康指数为0.642、0.617,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状态为比较健康;2005年、2009年和2014年生态健康指数为0.524、0.436和0.405,凌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采取措施对该研究区进行生态系统保护。最后通过选取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预测模型,构建凌河口湿地生态健康预测模型GM(1,1),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发现灰色绝对关联度、后验差比值和小误差概率的精度检验等级均为一级,预测模型精度较为理想,因此采用GM(1,1)模型对凌河口湿地进行生态系统健康预测研究。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的湿地生态健康值分别为:0.357、0.321、0.291、0.267,研究区处于一般病态,并有向病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健康面临愈来愈严重的威胁,对湿地进行保护和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史亚琪  朱晓东  孙翔  李扬帆  魏婷 《生态学报》2010,30(15):4119-4128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协调评价的模型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应用方面多集中在现状评价,预测的案例较少;另外现有的研究多以经济子系统的发展水平与环境子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行协调性评价,忽略了发展潜力这一重要变量。以连云港为分析案例,把发展潜力作为重要变量与发展水平变量相结合计算得到的综合发展指数纳入经济与环境协调评价模型中,并尝试根据系统历史与现状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系统未来的协调发展状态。现状评价与未来的预测结果表明:(1)1996—1999年连云港经济与环境系统从低级共生向环境资源的粗放利用转变;(2)2000—2006年,经济与环境的关系进入快速调整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不断增强,协调程度较上一阶段变化稳定;(3)到2007—2009年,环境对经济的限制作用将又逐渐显现;(4)2010—2015年,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度和综合发展指数都相应处于快速上升阶段。综合来看,1999年以后连云港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协调度均处于0°以下,说明连云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往往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应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速度和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