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红隼的生态和繁殖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9-1991年的4-8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红隼生态和繁殖生物学进行了观察。已知该鸟的栖息地有三种:营巢地、觅食地和短暂停息地,利用率分别为39.42%、40.37%和20.19%。该鸟的种群密度在繁殖前4月为2.06,繁殖后的8月为2.89,繁殖后比繁殖前的种群密度增加40.29%。该鸟营巢于悬崖峭壁的洞穴或石缝;产卵多在5月,产卵与孵卵同步;窝产卵3-6枚,孵化期29-30天。其食物组成为小型啮齿动物、小型鸟类和昆虫,分别占64.26%、31.50%和4.26%。  相似文献   

2.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4-9月,对芦芽山自然保护区灰头Wu的繁殖生态进行了考察。该鸟每年4月11日-14日迁来,居留期150-151天,5月下旬进入繁殖盛期。营巢期5-6天,窝卵数4-5枚,孵卵期11-12天,孵化率77.8%,离巢率85.7%,巢内育雏8-9天,巢外育雏6-7天。  相似文献   

3.
草兔的年龄鉴定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1年2-10月猎自晋东南的212只和1990-1992年狩猎季节猎自山西和陕西省各地的1510只草兔眼晶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繁殖资料,确定225毫克为区别1年以下及其以上个体的临界重量。秋-冬季种群中,当年兔占86.3(72.2-93.5)%;随着繁殖季节的推移,当年兔的比例逐渐增加。在4011只标本中,雌性占52.3%;其中1226只幼体和195只成体中分别有雌性52.4%和54.4%。在2-9月所获的91只当年兔有雌性50.5%,而成体中雌性则有58.2%。  相似文献   

4.
草兔的年龄鉴定和种群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欣  申守义 《兽类学报》1994,14(3):176-183
根据1991年2-10月猎自晋东南的212只的1990-1992年狩猎季节猎自山西和陕西省各地的1510只草兔眼晶体重的分布规律并参照繁殖资料,确定225毫克为区别1年以下及其以上个体的临界重量,秋-冬季种群中,当年兔占86.3(72.2-93.5)%;随着繁殖季了的推移,当年兔的比例逐渐增加,在4011只标本中,雌性占52.3%;其中1226只幼体和195只成体中分别在雌性52.4%和54.4%  相似文献   

5.
以全麦粉和酵母粉(10:1)为饲料,分别在8种温度(17.5-35℃)及5种相对湿度(50%-90%RH)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嗜虫书虱的生物学特性,获得了其在不同温、湿度组合情况下的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一系列特性和参数。结果表明,在75%RH、20-35℃范围内,世代发育历期在71.9-21.7天之间。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5.7℃和460.7日·度。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均以27.5℃时最高,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该虫存活。成虫平均寿命在64.4-32.4天之间。每雌平均产卵量为21.1-13.9粒。在28℃条件下,较高的相对温度有利于该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相对湿度低于50%或温度低于17.5℃,该虫均不能完成世代发耷。总体来看该虫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区为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并就该虫在我国分布及为害严重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黄胸鼠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黄胸鼠体型中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在长江流域大部分栖息于房舍及其周围。在1982-1998年间以洞庭湖区4个县为主,用夹夜法在室内和野外进行了调查。在洞庭湖区,黄胸鼠的尾长部体而言长于体长,但仍有少部分个体的尾长短于体长。洞庭湖区的黄胸鼠终年繁殖,繁殖能力夏半年高于冬半年,繁殖高峰为4-5月,冬季为繁殖低谷期。雌鼠总体怀孕率与繁殖指数分别为25.3%与1.61,各月平均分别为25.5%与1  相似文献   

7.
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繁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魏辅文  胡锦矗 《兽类学报》1994,14(4):243-248
本文分析了1978-1992年在卧龙自然保护区五一棚研究区内的野生大熊猫繁殖情况,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雌体6.5岁初发情,7.5岁交配产仔,20岁繁殖基本停止;雄体7.5岁初发情,8.5岁能获交配权,20岁繁殖基本停止。年繁殖率为62.5%,其中单胞胎为58.33%,双胞胎为4.17%。此外,1983年冷箭竹开花枯死,延迟了大熊猫的发情期,这可能与竹了开后大熊猫觅食行为改变及摄入影响繁殖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8.
极北鲵繁殖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7-1991年4-10月对极北鲵的调查,试验结果表明,每年4月中,下旬出蛰,繁殖后休眠在5月上旬结束,9月中旬开始入蛰。孵化期15-20天,孵化率95.20%,孵化起点温度为1.53℃,孵化有效积温为263.16日度。变态期80-90天,人工饲养下的变态率为87.5%。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花属榛鸡繁殖成功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正吉  孙悦华 《动物学报》1997,43(3):279-284
1986-1995年,对长白山花尾榛鸡的繁殖率进行了研究。无线电遥测的结果表明花尾榛鸡的卵化率为65.5%,繁殖成功率为20.9%,幼鸟成活率37.5%。花尾榛鸡家族群的幼鸟随日增加而减少,幼鸟日龄为0-25日时死亡率较高,25日龄后的死亡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甜菊含甙量的变异及R—A型良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甜味成分种类及含量的不同,研究甜菊实生群体和单株无性系的变化,从中选育优质甜味成分含量高的良种。主要结果:(1)在实生群体中,丰产株型(圆纺锤形株)占7.3%,其中,优质甜味成分R-A含量超过St含量的R-A型株占10.96%,它们的R-A含量变幅为3.3-12.0%。(2)R-A型良种J-2单株无生系在繁殖达2000万株时,叶片大小和含甙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A含量变幅为4.5-12.2%。  相似文献   

11.
甜菊含甙量的变异及R-A型良种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甜味成分种类及含量的不同,研究甜菊(SteviarebaudianaBertoni)实生群体和单株无性系的变化,从中选育优质甜味成分含量高的良种。主要结果:(1)在实生群体中,丰产株型(圆纺锤形株)占7.3%,其中,优质甜味成分R-A含量超过St含量的R-A型株占10.96%,它们的R-A含量变幅为3.3~12.0%。(2)R-A型良种J-2单株无性系在繁殖达2000万株时,叶片大小和含甙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A含量变幅为4.5~12.2%。(3)从R-A含量为3.86%的实生群体中选出R-A含量为7.04~12.03%的单株及从R-A含量为9.10%的良种单株无性系中选出R-A含量为10.15~12.15%的单株,它们的R-A含量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2.
草兔繁殖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卢欣 《兽类学报》1995,15(2):122-127
本文分析了1991年1-10月获自山西省东南部丘陵山区以及1990-1993年10月至翌年1月获自该省各地草兔的有关繁殖特征。草兔的繁殖季节为1-9月,雄性进入性活动的时间早于雌性。生殖腺测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峰值在4月和5月。当年兔3-4月龄时性可成熟,但达到性成熟月龄的当年兔只有51.7%在7、8月参加繁殖。怀孕个体见于2-9月,3月怀孕率最高,此后逐渐下降。胎仔数1-7只,5月最多,年均值3.6只,每只雌兔年产幼兔12.9只。  相似文献   

13.
990-1994年3-10月,在山西庞泉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鸟在本区为夏候鸟,3月底迁来,10月上旬迁离,多在山涧溪流、池塘、水沟边活动。种群密度遇见数在繁殖前为170只/km,繁殖后177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增长412%。食物以昆虫为主,最早产卵于5月11日,每窝卵数3-6枚,孵卵期12-14d,孵化率80%-100%。  相似文献   

14.
于1984年3-7月,1985年和1987年以不同批号共297号树Qu,先后对三个饲料配方做了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含蛋白质10.5%和配方不能用于树Qu的饲养与繁殖;含蛋白质15.15%的配方可作为常规饲料,用于短期饲养,其繁殖效果较差,含蛋白质24%的配方对树Qu的配方对树Qu的饲养与繁殖均较适合,是较好的树Qu饲料配方之一,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黑鹳的繁殖及保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8-200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鹳的数量和繁殖生态作了调查。本区黑鹳最早迁来为2月28日,最晚迁离为11月5日,开始产卵最早是3月8日,窝卵数3-4枚,孵化期31-32天,巢内育雏70-75天,幼鸟成活率为59.4%。该鸟数量稀少,在本区的繁殖个体数量相对稳定,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16.
1992-1994年的5-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黄眉姬Weng的繁殖生态作了观察,结果表明,该鸟的迁期为5月中旬和9月上旬,种群密度为6.6只/km^2,窝卵数4-6枚,孵卵期12-13d,孵化率为89.5%,育雏期12d  相似文献   

17.
1植物名称全缘金粟兰(Chloranthusholostegius)。2材料类别顶芽、带节的茎段。3培养条件(1)芽繁殖培养基:MS+6-BA2.0~3.0mg·L-1(单位下同)+IBA0.2~0.3;(2)生根培养基:MS+IBA0.5。培养基中添加3%蔗糖,0.8%琼脂,pH5.8。培养温度为25~28℃,光照12h·d-1,光照度约为15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无菌材料的获得以芽尖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经消毒后,在超净工作台上,除掉部分叶片,将其接种于芽繁殖培养基上,经60d左…  相似文献   

18.
赤麻鸭种群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伟  满亚伟 《生态学报》1994,14(2):201-204
1989年3-11月笔者在卡莎湖对赤麻鸭种群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赤麻鸭有专门的婚配场,在婚配场,其种群行为可分为追逐期,小群期,成对期。巢址的选择有一定条件,其巢区面积为0.24-0.56hm^2,繁殖力为4.4,孵化率为94.6%。雏鸟成活率为90%。枪杀是破坏种群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动态预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1984-1991年3-10月,每月中旬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试验场的不同牧草和作物地进行调查,1984-1991年共捕获鼠4093只,其中黑线仓鼠2920只占71.34%。黑线仓鼠种群数量季节和年度变化明显,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黑线仓鼠种数量进行分析,提出种群数量繁殖指数和动态模型以及短、中、长期预测公式、预测准确率为90.0%。并对影响种群数量的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0.
葱斑潜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秀美  姜官恒 《昆虫知识》2001,38(5):366-371
葱斑潜蝇在山东1年发生6-7代,以蛹于10月在地表5cm左右土中越冬。4月下旬越冬代蛹开始羽化,羽化高峰在5-6月,4月下旬始幼虫,5月中旬出现第1代成虫,世代重叠发生,盛发期在6-9月,完成1代需17-31天,其中卵期2-5天,幼虫期3-9天,蛹期11-18天,成虫活动高度多在1m以下,取食,产卵喜在大葱心部第2,3叶,平均单雌产率109.3粒。幼虫潜食主植物的叶片而形成潜道。温度20-32℃、湿度60%-90%利于其生长发育,危害和繁殖。恒温下测得全世代的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0℃,有效积温为361.1日度,土壤含水量5%-15%适宜蛹羽化。寄生性天敌有幼虫幼虫期寄生的姬小蜂6种,寄生率达40%;幼虫一蛹期寄生的金小蜂1种、茧蜂2种,寄生率为28.4%-79.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