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臭鼩DAN经过Bam H Ⅰ酶切得到的高重复顺序DNA最小片段重组到质粒pAT153上,转化后得到了含有臭鼩BMS(Bam H Ⅰ)-1高重复顺序DNA片段的克隆。再把此片段重组到M_(13)mp19噬菌体DNA上。用末端终止法测得全部苷酸顺序为495个碱基对。对臭鼬BMS(Bam H Ⅰ)-1片段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和树鼩TSr(BglⅡ)-1高重复顺序DNA进行了比较。为确定树鼩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提供了一定的分子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知树鼩高重复顺序与灵长类动物的类α顺序有无相似处,我们再次把TSr(BglⅡ)-1片段克隆在质粒pWR33上,用“双链引物测序法”测得全部核苷酸顺序为353bp。并将此顺序与灵长类动物的类α顺序进行比较,发现其中有三个对应位置上与类α顺序的“冷点”保守区序列相似,其中还有一个有碱基变异的EcoRⅠ酶切点和四个潜在的HindⅢ酶切点,另外有两个与“凉点”区一致的小顺序,对这些相似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DNA的限制性消化和物理图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5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大尺蠖核多角体病毒(BsNPV)基因组DNA,所得片段数分别是:BamH Ⅰ,9;Bgl Ⅱ,7;Xho Ⅰ,10;HindⅢ 13;EcoR Ⅰ,12,从各个片段的累加测出BsNPV基因组的平均大小约为91,75kb;分子量约为59.60×10~6d。在单酶消化的基础上,用BamH Ⅰ/Bgl Ⅱ双酶消化得到16个片段(即9+7);大小为91,27kb,用、Bgl Ⅱ/Xho Ⅰ双酶消化产生7+10=17个片段,大小为90.04kb,由此组建了这三个酶在BsNPV基因组上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4.
大熊猫线粒体DNA的九种限制酶图谱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亚平  陈欣 《动物学研究》1991,12(2):209-214
本文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BglⅠ,BglⅡ,EcoRⅠ,EcoRⅤ,PstⅠ,PvuⅡ,SalⅠ,XhoⅠ)分析大熊猫的线粒体DNA(mtDNA)。构建其中5种酶(BamHⅠ,EcoRⅠ,EcoRⅤ,PstⅠ,PvuⅡ)的mtDNA物理图谱。大熊猫mtDNA的分子大小约为16.4 Kb,酶切位点是随机分布。我们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mtDNA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用六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BglⅠ、BglⅡ和SalⅠ对滑鼠蛇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酶解。发现BglⅡ、PstⅠ、BamHⅠ、BglⅠ和EcoRⅠ在滑鼠蛇肝mtDNA上分别有1、2、3、3和4个切点。SalⅠ不能切割滑鼠蛇肝mtDNA。根据滑鼠蛇肝mtDNA的单酶、双酶完全酶解及部分酶解片段的数目和分子量,建立了滑鼠蛇肝mtDNA的限制酶图谱。  相似文献   

6.
鳜及大眼鳜线粒体DNA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10种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EcoRⅠ、BglⅠ、BglⅡ、BamHⅠ、PvuⅡ、PstⅠ、SalⅠ、XbaⅠ、XhoⅠ对鳜及大眼鳜肝脏线粒体DNA(mtDNA)进行了分析。鳜鱼mtDNA分子量为9.703×106u,大小为16.19kb;大眼鳜mtDNA分子量为9.603×106u,大小为16.02kb。根据单、双酶切结果构建了鳜及大眼鳜mtDNA10种酶限制性酶切图谱,并对两种鱼的mtDNA酶切图谱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用MAK法提纯创新霉素产生菌——济南游动放线菌中天然质粒AJP1,并对其进行了酶解分析。实验表明,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BglⅡ、HindⅢ、KpnⅠ、SstⅠ和HpaⅠ不能降解AJP1,XhoⅠ、PsiⅠ、XbaⅠ、EcoRⅠ、PvuⅠ、SinaⅠ和SalⅠ在AJP1上分别有1、1、1、2、3、5,和7个切点。应用双酶解等方法进行酶切位点的定位,绘制了共有20个酶切位点的AJP1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8.
转座子Tn233(CH)带有str sul抗性基因,最早是在痢疾杆菌的抗药质粒DR233(Tc~r Cm~r Sm~r Su~r)中发现的。现在通过菌株间的配对,将插入了Tn233(CH)转座子的质粒R144drd3::Tn233(CH)转移到E·coli C600/pBR322(Ap~r、Tc~r)细胞中,组成两种质粒共存的菌株。从此菌株中提取出质粒DNA,用转化方法使它转移到E.coli C600菌株,再从所得到的转化子中用复印方法筛选出Tn233(CH)转座到pBR322质粒的转化子E.coli C600/pBR322::Tn233(CH),然后提出此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EcoRⅠ、PstⅠ、HindⅢ与PvuⅡ等酶切后,在琼脂糖凝胶平板与聚丙烯酰胺凝胶柱上进行电泳分析,分别以BamHⅠ与EcoRⅠ双重酶解的λDNA、HindⅢ酶解的T5DNA、HaeⅢ酶解的M13 DNA与HaeⅢ酶解的pBR322 DNA作为泳动的标记,计算出质粒酶解片段的分子量,用此方法算出各片段分子量的总和为15.93×10~6道尔顿,此即为所求的pBR322::Tn233(CH)分子量,将此值减去pBR322的分子置2.87×10~6道尔顿,得到Tn233(CH)的分子量为13.06×10~6道尔顿。电泳结果还表明在Tn233(CH)DNA分子上,BamHⅠ、EcoRⅠ、PstⅠ、HindⅢ与PvuⅡ分别有5、9、1、6、2个切点数。  相似文献   

9.
牛疱疹病毒Ⅳ型(BHV-4)DNA片段分别被重组到质粒pUC9或pBR322的EcoRI、Hind Ⅲ和BamHⅠ位点中,用光生物素(Photobiotin)标记这些重组质粒作为探针,分别与转移到硝基纤维素膜上的病毒DNA的EcoRⅠ、Hind Ⅲ和BamHⅠ片段进行杂交,根据杂交结果及克隆的BHV-4DNA片段的双酶切分析,画出了病毒DNA的EcoRⅠ、Hind Ⅲ和BamHⅠ位点图,井证明在病毒DNA的两末端含有多聚重复序列,左侧含12个重复单位,右侧含6个重复单位,两侧重复单位的排列方向相同,重复单位的大小为2.35kb。病毒DNA分子无任何异构体.  相似文献   

10.
鲤鱼肝组织线粒体DNA的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EcoRⅠI,HindⅢ,PstⅠ,BglⅡ,BamHⅠ,Xho Ⅰ, Xba Ⅰ, Sal Ⅰ和Kpn Ⅰ共9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对鲤鱼肝组织的mtDNA进行酶解,利用Gel-Pro Analyzer算出各酶切片段长度及mtDNA大小,测出其大小约为16.61kb(1kb=1×103b),另外,对电泳条件的优化进行了探讨,并将实骚结果与以前报道的有关酶切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鲤鱼mtDNA的长度及限制性酶切位点均存在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30只产于我国云南的成年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血红蛋白正常值。结果如下:抗碱血红蛋白均数(%)为0.90±0.09,HbF细胞均数(%)0.10±0.05,Heinz小体生成率均数(%)为12.35±0.81,热变性血红蛋白均数(%)为2.48±0.35,血红蛋白溶解度均数(%) 为83.58±1.12。异丙醇试验为阴性,未见H包涵体。上述结果与人的血红蛋白正常值进行了分析比较。血红蛋白的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显示了树鼩Hb的五个区带,树鼩Hb的电泳迁移率慢于人的Hb。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月至1993年12月,作者在浙江萧山围垦农区采用体重法将臭 种群分为5个年龄组。雄体:Ⅰ.幼年组(体重≤308)、Ⅱ.亚成年组(体重>309,≤40g)、Ⅲ.成年1组(体重>40g,≤52g)、Ⅳ.成年II组(体重>528,≤648)、Ⅴ.老年组(体重>64g);雌体:幼年组(体重≤24g),Ⅱ.亚成年组(体重>24g;≤36g).Ⅲ.成年Ⅰ组(体重>369,≤46g),Ⅳ.成年Ⅱ组(体重>468,≤54g),Ⅴ.老年组(体重>54g)。各年龄组的繁殖特性存在差异。种群以成年Ⅰ组为主,但其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有性别差异,雄性种群以成年Ⅰ组、成年Ⅱ组和老年组为主,雌性种群以亚成年组和成年Ⅰ组为主。种群的年龄结构存在季节性变化。在室内,雄性在春季和冬季以成年Ⅱ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老年组为主;在室外春季、秋季和冬季均以成年Ⅰ组为主,夏季则以成年Ⅱ组为主。室内雌性在各季节均以成年Ⅰ组为主,而在室外春季和冬季以亚成年组为主,夏季和秋季以成年Ⅰ组为主。其种群年龄结构存在有年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85年4月至1992年12月,作者采用夹日法对萧山围垦农区臭种群动态进行了连续逐月定点定时的研究。结果表明:臭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消长呈后峰型双峰曲线,5月和10月各出现一次高峰,怀孕率在2月和7月各出现一次高峰,平均胎仔数在5—6月和8—9月相对较多。室外种群相对数量高峰在4月和9—10月;室内种群在5月和10月,前峰不及室外种群明显。室内种群雌体怀孕率明显高于室外种群。种群相对数量的季节变化亦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4.
参与人自体花结(A花结)形成的分子(如CD2/LFA-3),与免疫细胞的粘附和激活有关。我们曾发现,人和猴淋巴细胞表面的树鼩红细胞(TRBC)受体不同于绵羊红细胞(SRBC)受体(CD2),可能是一种新的白细胞分化抗原。花结试验表明,树鼩的外周血淋巴细胞(TPBL)和胸腺细胞都能形成A花结,结花率分别为20.9%和11.1%;而绵羊红细胞花结(E花结)形成率分别是20.9%和1.1%。以四种单克隆抗体(McAb)(Leu 5,0-275,AICD2.1和E2 McAb)进行树鼩A花结和E花结的抑制与抗原调变试验,结果表明,这些抗体对树鼩的A花结都没有明显的抑制或调变作用,但对E花结的抑制及调变作用明显。说明TPBL表面的TRBC受体不同于SRBC受体,与CD2/LFA-3及E2分子无关。因此,TPBL的A花结与E花结形成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骨髓染色体制片法,对捕自我国浙江萧山市的臭鼩进行了组型、G-带、C-带和核仁组织区银染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臭鼩染色体数目为2n=40,组型为8(m)+2(sm)+10(st)+18(t),性染色体为,(?):X(m或sm),Y(m或sm);♀:XX(m或sm)。G-带较为丰富,每一对染色体都有其特定的带型,较易于辨别与配对。在C-带方前,4对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与5对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着丝粒带,1对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与9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缺乏C-带物质,性染色体具丰富的远端带及中间带.银染的结果显示,第5、12和13对染色体具银染物质。  相似文献   

16.
由于树鼩在系统发育方面所具的特殊性,以及当今实验动物的小型化趋向,树鼩正在被开发成为新型的实验动物,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随之蓬勃开展,如对染色体(陈宜峰等,1981)、神经生理(刘世熠等,1982)、血象(邹如金等,1983)、骨髓象(张耀平等,1986)、血液生化(彭燕章等,1986;陈保生等,1983)、皮纹(Haines,1955;张耀平等,1984)、解剖(Le Gros Clark,1924、1926;George,1977)、  相似文献   

17.
树鼩实验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株基孔肯雅病毒人工感染成年树鼩,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动态变化、内脏组织病理改变和病毒在宿主体内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染树鼩能产生2~6天的病毒血症。血凝抑制(Hi)抗体第6天产生,第30~50天达高峰:中和(NT)抗体在第10天产生,第30~40天达高峰,二者相关性非常显著(P<0.01)。补体结合(CF)抗体第14天产生,第40~50天为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第8~12天能在其脑、肺、肝、脾和肾等组织查到病毒,经病理检查这些内脏组织呈炎性改变和出血倾向,表明该病毒能侵袭树鼩各主要脏器。试验认为树鼩对基孔肯雅病毒敏感。  相似文献   

18.
19.
对野外成体树鼩进行了不同季节精小管发育的测定和生精上皮细胞学特征的观察。精小管平均直径的高峰值出现在4月,为205.7μm:最低值出现在10月,为88.4μm。1、4月份的生精上皮,表现了高度活跃的精子发生,具有明确周期的12个连续阶段和典型的细胞组合。生精上皮退行性变化最早出现于7月,8月进一步发展,10月最明显。附睾精子数量亦表现了类似的季节性波动。表明树鼩精子发生的活性期始于仲冬,最盛在春季,退行期始于仲夏,秋季最显著,有一个明显的精子发生的季节性周期。季节性生殖受局部环境因子的调节,光照可能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树肺脏的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与人和灵长目相似,其肺实质也是由导气部和呼吸部构成。但不同的是其细支气管粘膜形成很高的皱襞。在电镜下Clara细胞电子密度高,顶部胞质中含有大量膜包颗粒,这些结构与大白鼠和家兔的结构相似。许多毛细血管外方都包绕着基膜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的胞质。气血屏障由肺泡上皮细胞、融合的基膜和内皮细胞胞质构成。说明树肺脏不但是呼吸器官,也是一些激素和介质产生及代谢的重要器官。本文为研究树的正常生理功能及分类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