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密环菌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密环菌是天麻的共生菌,有研究证明,密环菌的菌丝及发酵液有与天麻相类似的药理作用,为此,我们进行密环菌深层发酵产胞外多糖条件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和多糖产生的最适初始pH为5.9左右;消泡剂用量在一定内增加,有利于菌丝的生长,但增加消泡剂用量会不利于多糖的产生;接种量大,菌丝得率高,但接种量为10%时的多糖得率最高;装液量试验表明,通气量大,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机械搅拌对菌丝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都不利;生长动态实验证明,密环菌可在6d内完成液体发酵;以豆粕粉作氮源时,菌丝得率最高,以麸皮作氮源时,多糖产量最高;红薯粉为密环菌菌丝生长和多糖产生的最适碳源。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与发酵条件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基的碳、氮源,PH值直接影响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泥炭水解液的添加量占培养基的10%~39%(V/V)时,对蜜环菌多糖的生物合成有促进作用。液体振范培养时,蜜环菌生长形成球形菌丝体,菌丝生物量3.45g/L,菌丝多糖(精糖)得率为0.284%,而静置液体培养有利于菌索形成,菌素生物量14.05g/L,菌索多糖(精糖)得率为0.515%,胞外多糖的得率分别为29.4%和8.3%  相似文献   

3.
天麻(Gastrodia data Blume)是一种常用中药,过去临床应用主要靠采挖的野生天麻。近数年来虽然报道人工栽培天麻已获得成功,但药源仍缺,供不应求。为改进天麻现有生产方法,解决广大群众的需要,我所根据在自然环境中天麻生长与蜜环菌的密切关系(没有蜜环菌,天麻则不能繁殖)的特点,于1971年以来,开展了用蜜环菌发酵物代替天麻的研究。试验证明,蜜环菌发酵物与天麻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临床试用结果证明,蜜环菌发酵物与天麻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天麻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自然条件下,天麻通过与真菌蜜环菌的共生从腐木获取营养进行生长。为了对人工大规模种植天麻的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方法,在昭通小草坝地区开展了一个样本量较大的种植实验。在测试的4种因子中,接种蜜环菌对种植天麻影响最大:其次,在露天灌木丛地种植的天麻产量明显高于在林地下的种植。此外,开展了12个树种对蜜环菌生长以及天麻种植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十齿花(Dipentodonsinicus)对蜜环菌的生长最好,同时,也在天麻种植实验中有最高的产量;然而,添加磷、钾元素并不提高天麻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天麻种子消化入侵的紫萁小菇菌丝及营养繁殖茎消化蜜环菌过程中,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紫萁小菇侵入种胚后,染菌胚细胞的细胞器逐渐消失,其细胞质产生囊状体起消化菌丝的作用,存在于胚细胞中的紫萁小菇菌丝有脱壁或失去细胞质成为空腔等变化;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消化紫萁小菇的方式同胚萌发阶段类同。蜜环菌侵入原球茎分化的营养繁殖茎后,皮层细胞产生消化酶类颗粒或囊状体包围并分解蜜环菌菌丝;被皮层细胞消化的菌丝残物或部分菌丝进入皮层内面的大型细胞,此时大型细胞的代谢功能显著增强,该细胞中的各种水解酶颗粒及液泡等完成对菌体物质的最终同化。紫萁小菇及蜜环菌先后在天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阶段侵染供给其营养,但菌丝被消化过程中的细胞形态变化、被消化方式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珍稀食药用菌——蜜环菌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蜜环菌是一种与传统中药天麻共生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菌丝和菌索都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目前蜜环菌因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倍受关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由蜜环菌及其多糖等提取物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通过综述了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几种蜜环菌产品的制作方法和保健功能,旨在为蜜环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并促进蜜环菌新型保健品或药品的开发,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8.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学报》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 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菌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9.
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共培养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晓科  郭顺星 《菌物系统》2003,22(4):653-660
本文对猪苓、伴生菌及蜜环菌两两共培养及三者共培养进行了宏观形态观察及细胞学水平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猪苓与伴生菌共培养时,在二者之间形成一致密拮抗线,猪苓菌落表面菌丝分化产生大量菌丝束;猪苓与蜜环菌共培养时,猪苓能阻止蜜环菌菌索对其自身的进一步侵袭,互作区中的双方菌丝及菌索均停止生长;蜜环菌与伴生菌共培养时,蜜环菌能穿透整个伴生菌菌落,在伴生菌菌落下方产生大量分枝;三者共培养后,猪苓对蜜环菌的防御能力有所下降,伴生菌对蜜环菌的耐受力有所提高,蜜环菌产生的新分枝均向伴生菌一侧生长,猪苓与伴生菌之间并不形成致密拮抗线,只可见双方菌丝的白色交融区。猪苓与伴生菌均能在蜜环茵菌索皮层上形成侵入位点。  相似文献   

10.
猪苓与天麻共生蜜环菌类群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物学报》2017,(8):1072-1082
猪苓和天麻都是传统中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它们的生长都离不开蜜环菌,蜜环菌可以为其生长提供营养。对于猪苓和天麻共生的蜜环菌种类是否有一定的异同,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报道。本研究在前期完成的从全国11个省份收集野生猪苓菌核,分离得到47株蜜环菌以及ITS、β-tubulin和elongation factor-1 alpha 3种序列的基础上,与文献报道的天麻共生蜜环菌的序列进行比较,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猪苓和天麻共生的蜜环菌共分为10个clade,其中和猪苓共生的蜜环菌有6个clade,和天麻共生的蜜环菌有7个clade,有3个clade的蜜环菌既可以和天麻共生,也可和猪苓共生。在这3个共同类群中,菌株来自于陕西、山西、吉林、黑龙江、贵州、甘肃、四川几个省份。西藏、云南等地的蜜环菌则具有较高的专一性。本研究从系统发育角度明确了猪苓和天麻共生蜜环菌的异同,该结果可为猪苓和天麻栽培过程中蜜环菌种类的选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