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命科学研究》2017,(4):337-342
Micro RNA(mi RNA)是一段长约为22 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研究表明mi RNA对正常精子发生和雄性发育必不可少。为了探究mi R-181b-5p在雄性生殖细胞发育中的功能以及寻找其靶基因,首先采用流式细胞术、噻唑蓝检测以及划痕实验分析了mi R-181b-5p在小鼠GC-1spg精原细胞系中的生物学效应,随后利用Targetscan和GO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生殖核受体Nr6a1可能为其靶基因,进而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以及q PCR证实了mi R-181b-5p与Nr6a1的靶向识别关系,最后采用细胞功能回补实验明确了mi R-181b-5p通过靶向调控Nr6a1来抑制GC-1spg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结果表明mi R-181b-5p通过其靶基因Nr6a1在精子发生中起到负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核辅激活因子PGC-1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coactivator1,PGC1)是一种多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其广泛参与线粒体生物合成及能量代谢、糖脂代谢等多条代谢通路调节的特点预示PGC1在现代医学中可能极具应用潜力.其表达量的降低或上调,对于生物体的代谢调节均具有相当的生理或病理意义.本文从转录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综述了调控PGC1表达的具体分子机制,重点对转录水平调控PGC1表达的3条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探讨.对PGC1表达的分子调控机制中所蕴含的药物靶点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3.
精准的转录调控是保证细胞基因适时适量表达以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重要前提.SSN6-TUP1是酵母菌中第一个被鉴定的转录抑制复合物.过去十几年里,在其他的真菌中也发现了功能保守的同源蛋白质复合物.尽管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未发现SSN6-TUP1的同源蛋白质,但是却鉴定出类似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复合物.研究发现,SSN6-TUP1... 相似文献
4.
TCP家族作为一类植物特有的转录因子,广泛参与各类群植物多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调控.其中Class ⅡTCP转录因子亚家族在植物的叶片发育、侧枝形成及花发育中发挥核心调控功能.TCP转录因子的活性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均受到复杂而严密的调控.同时,TCP转录因子可通过直接结合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或改变染色质结构等多种方式精细... 相似文献
5.
实验旨在获得具有双重生物学活性的重组胸腺素a1(Thymosin alpha1, TM-a1)与复合a干扰素(IFNa-con)融合蛋白。选择大肠杆菌偏爱的密码子, 将合成的TM-a1与IFNa-con编码序列构成的融和基因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ET-22b(+)、在宿主菌BL21(DE3)-Codon plus-RP-X中成功表达了可溶性融合蛋白(TM-a1-IFN-con)。表达量占总蛋白的20%以上。通过硫酸铵沉淀、疏水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阳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后, 产品纯度达到96%以上。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 采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融合蛋白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融合蛋白的抗病毒活性优于市售的IFNa1b和IFNa2a。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市售的合成胸腺素a1相同。已有研究证实, 该融合蛋白具有良好的体外抗HBV作用, 其体外抗HBV活性比联合应用TM-a1和干扰素a强, 且细胞毒性明显低于联合应用TM-a1和干扰素a。以上结果表明, 通过大肠杆菌表达的可溶性融合蛋白(TM-a1- IFN-con), 既具有良好的干扰素a抗病毒作用, 也具有胸腺素a1促淋巴细胞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与其他化学修饰,如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相似,组蛋白赖氨酸甲基化是一个可以逆转的组蛋白修饰,是一个动态调节的过程。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ysine specific demethylase 1,LSD1)是一个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lcleotide,FAD)依赖性胺氧化酶,它能够特异性脱去H3K4和H3K9位点上的单甲基化和二甲基化的甲基基团。LSD1参与调控核受体介导的基因转录,并分别维持染色质的活性和非活性状态,被誉为细胞深处的基因"开关"。LSD1的功能失衡可引发多种重要生命现象的改变。主要综述LSD1的结构、作用机制及其在肿瘤发生、胚胎发育、体细胞重编程的调控、细胞分裂和造血等过程中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核受体在细胞稳态的维持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探究核受体亚家族6A组成员1 (nuclear receptor subfamily 6 group A member 1, NR6A1)在肝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首先,分析了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等数据库信息,发现NR6A1在肝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然后,通过CCK-8 (Cell Counting Kit-8)、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 EdU)、划痕实验发现,干扰NR6A1使肝癌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但不影响细胞的迁移;其次,通过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RNA干扰和过表达等实验,鉴定出N-myc下游调控基因1 (N-myc downstream-regulated gene 1, NDRG1)是NR6A1在肝癌中的互作蛋白质,二者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且NR6A1正调控NDRG1的表达;最后,利用功能拯救实验证实,干扰NDRG1可以抑制NR6A1过表达造成的肝癌细胞增殖增强的现象。综上可知,NR... 相似文献
9.
ATP结合盒式运载蛋白A1(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是近年来发现的极其重要的脂质转运大分子膜蛋白,它可将过量胆固醇从细胞内向细胞外输送到载脂蛋白并包装成高密度脂蛋白(HDL)的膜蛋白,促进胆固醇的逆转运.初步研究转录因子ATF6对ABCA1的表达调控,结果发现,ATF6在人胚胎肾细胞HEK293内剂量依赖性地调节ABCA1基因转录及蛋白质表达. ATF6调节ABCA1与内质网应激信号通路无关. 启动子序列缺失与突变分析表明ATF6作用区位于ABCA1启动子上游-156~-928bp之间, 可能需要E-box的参与,但不需要DR4元件.进而,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用腺病毒在C57小鼠肝脏过表达ATF6,在mRNA水平上调ABCA1. 本文的研究发现了ATF6新的功能以及调控ABCA1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孤儿核受体hB1F(NR5A2 ,也称之为LRH 1、CPF或FTF)在胆汁酸合成代谢、乙肝病毒基因和部分肝特异性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理解hB1F激活转录的分子机制 ,对其铰链区潜在的功能结构域进行了分析。利用GAL4 DBD融合的hB1F缺失片段所进行的报告基因分析 ,发现了一个位于铰链区的强烈抑制hB1F反式激活能力的结构域。该结构域核心残基的定点突变导致了hB1F反式激活能力的显著上升 ,而且明显地增强hB1F对乙肝病毒增强子II 核心启动子的转录激活能力。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结构域不存在明显的二级结构 ,但有意思的是 ,其氨基酸序列在核受体FTZ F1亚家族的成员中高度保守 ,且不见于其他蛋白质中。转染分析发现 ,该结构域的抑制活性存在于测试的五个不同细胞株中 ,但抑制的强度表现出明显差异。半定量RT PCR分析表明 ,与SF 1不同 ,该结构域抑制转录活性的强度与潜在的结合因子DP10 3的表达水平之间没有相关性。共转染实验还表明 ,参与hB1F转录活性调控的辅激活子SRC 1和辅抑制子SMRT与该抑制作用不直接相关。实验结果提示 ,孤儿核受体hB1F转录活性可能存在一种新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1.
哺乳动物细胞对于遗传毒性的刺激会产生一系列应答,如细胞周期阻滞,DNA修复和细胞凋亡等。Gadd45a在DNA损伤诱导的细胞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内外环境的多种因素在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后水平等多个层次对Gadd45a进行精确调节。Gadd45a通过与Cdc2相互作用调控细胞周期G1-M检测点,直接抑制Aurora—A激酶参与中心体稳定性的调节,通过G1-S期调控参与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Gadd45a参与p38/JNK、MAPK、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和NF—κB介导的生存通路调控。 相似文献
12.
NGX6是一个结直肠癌候选抑瘤基因,其转录调控机制不明.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其启动子区,并构建NGX6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pGL3/Enhancer/1126.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区域具有强启动子活性.应用PromoterInspector program,FistEF,CpGplot和MatInspector Professional软件分析发现,NGX6基因转录调控区为一个不含TATA盒,而含有CAAT盒的GC富集区.凝胶迁移阻滞实验确定NGX6基因启动子区域具有Sp1特异性结合位点,Sp1特异性阻断剂光神霉素(mithramycin A)能明显抑制NGX6启动子的活性和NGX6基因的表达;封闭内源性Sp1能下调NGX6基因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regulatoryprotein ,富含脯氨酸的核受体辅调节蛋白 )可通过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2 78 30 0区域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 genicfactor 1,SF1)相互作用 .激活功能 2 (activationfunction 2 ,AF 2 )结构域在核受体配体依赖性转录激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探讨AF 2结构域在SF1转录激活中的作用机制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考察了AF 2结构域对SF1反式激活功能及SF1与PNRC相互作用的影响 .SF1的反式激活功能有赖于AF 2结构域 ,其机制是SF1AF 2结构域的突变严重影响了SF1与PNRC的有效相互作用 ,并消除了PNRC对SF1反式激活功能的辅激活作用 .结果表明 ,SF1与PNRC的相互作用有赖于AF 2的功能结构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miR-146a/b在Hep3B的表达及其上游调控机制和下游靶标蛋白。方法:MTT法检测人正常肝细胞株LO2和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3B的增殖活性。分别提取3个细胞的总RNA和蛋白,应用RT-qPCR和蛋白印记法分别检测细胞株中miR-146a/b的表达和细胞外调节激酶1/2(ERK)、磷酸化ERK 1/2(p-ERK1/2)、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NF-κB抑制蛋白α亚基(IκBα)、白介素1受体关联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蛋白6(TRAF6)的蛋白水平。用抑制剂分别抑制Hep3B细胞PI3K、AKT、ERK、NF-κB信号分子的活性并检测miR-146a/b的表达水平及IRAK1、TRAF6的蛋白水平。结果Hep3B细胞增殖活力和miR-146a/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LO2和HepG2(P<0.01)。蛋白印记结果显示,以LO2为对照组,Hep3B细胞的p-ERK1、ERK1、p-AKT、IκB的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为LO2的10.87、24.68、6.67和1.92倍;IRAK1、TRAF6的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LO2的0.23和0.003倍。与LO2细胞相比,HepG2细胞的IκB和IRAK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分别为LO2的4.46和2.69倍。抑制Hep3B细胞的PI3K和AKT活性12 h和24 h,miR-146a和miR-146b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ERK和NF-κB的活性12 h和24 h,miR-146a/b的表达水平没有显著变化。抑制PI3K、AKT、ERK、NF-κB信号通路活性均可上调TRAF6和下调IRAK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在恶化程度较高的Hep3B细胞中,PI3K/AKT可通过上调miR-146a/b的表达进而下调TRAF6的蛋白水平,这一机制为肝肿瘤发生发展的机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5.
辅抑制子SMRT特异地抑制孤儿核受体hB1F/hLRH-1的转录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孤儿核受体hB1F (NR5A2 ,也称之为LRH 1、FTF或CPF)在胆汁酸合成代谢相关基因、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和一些肝特异性基因的表达调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认识hB1F转录激活的分子机制 ,对核受体辅抑制子SMRT在其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利用与GAL4 DBD融合的hB1F所进行的报告基因分析发现 ,SMRT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显著地抑制hB1F的反式激活能力 ,但对融合蛋白质的表达没有影响。而且 ,SMRT也能够明显地抑制hB1F响应的乙肝病毒增强子II 核心启动子的活性 ,对增强子II的点突变分析表明这种抑制作用主要是由hB1F介导的。共转染实验显示 ,SMRT在多种细胞中都表现出抑制作用。有意思的是 ,哺乳动物细胞的双杂交与体外的GST下拉 (pull down)分析都表明hB1F与SMRT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实验数据首次证实 ,辅抑制子SMRT可能通过间接的方式特异地抑制孤儿核受体hB1F的转录活性。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异常表达的调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乳腺癌cDNA文库中分离出的乳腺癌特异性基因1(BCSG1, breast cancer-specific gene 1) 又称Synuclein γ, 其表达蛋白广泛分布在神经系统的神经元突触前末稍. 除神经系统外, 正常乳腺组织或良性病变中BCSG1几乎不表达, 而多数浸润性乳腺癌、卵巢癌等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 BCSG1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细胞的生长、浸润及转移相关. 为了解BCSG1的转录调控机制及转录因子对调控的影响, 用含启动子的BCSG1片段构建了不同长度的3¢端缺失片段、删除Sp1片段以及突变转录激活蛋白1(AP1, activator protein)位点的BCSG1启动子报告质粒, 并选用乳腺癌细胞系进行瞬时转染, 分析BCSG1启动子活性变化. 研究发现, BCSG1启动子5¢端区序列可决定BCSG1的基础转录活性, 并受Sp1位点调控; 在BCSG1蛋白阴性的乳腺癌细胞中, pGL3-1553的活性显著降低; 在HepG2肝癌细胞中, pGL3-1759的活性显著降低; 内含子1中AP1位点突变或缺失使启动子转录活性明显降低; c-jun和c-fos, 及cAMP效应器结合蛋白(CREB, cyclin AMP-responsive element binding)可以显著增强BCSG1启动子的活性. 这些结果表明, BCSG1的异常表达可能受多种因素影响, 5¢端区序列及Sp1位点决定BCSG1启动子的基础活性; 外显子1中含有可能影响BCSG1异常表达的关键序列; 决定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序列可能存在于内含子1中; 内含子中AP1结合位点可以调控BCSG1启动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核受体辅活化子PNRC与孤儿核受体SF1相互作用位点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阐明核受体辅活化子 (proline richnuclearreceptorcoactivatorprotein ,PNRC)在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 1(steroidogenicfactor1,SF1)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 ,采用酵母双杂合分析、缺失突变技术和瞬时转染等研究方法鉴定了PNRC与SF1的相互作用位点 .结果显示 ,PNRC中氨基酸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该区域富含脯氨酸 ,其中有 1个SH3结合模体 (motif) ,单独的SH3模体不足以与SF1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 .瞬时转染分析表明 ,PNRC 2 70 32 7对野生型PNRC的辅激活功能具有负显性抑制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 ,含SH3结合模体的PNRC 2 78 30 0区域是与SF1相互作用的位点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研究miR-146a是否参与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方法 采用RT-PCR检测了6例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和6名健康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iR-146a的表达.以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刺激来自健康个体的PB-MC,并加入Dectin-1抑制剂昆布多糖,采用RT-PCR检测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和昆布多糖对PBMC中miR-146a表达的影响.结果 新生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PBMC中miR-146a的表达较健康个体明显增高.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上调PBMC中miR-146a的表达,昆布多糖可以削弱其上调miR-146a表达的能力.结论 热灭活新生隐球菌可以通过Dectin-1受体上调miR-146a的表达.miR-146a参与了新生隐球菌感染免疫应答过程,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