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鹱     
正雪鹱(Pagodroma confuse)隶属于鹱形目鹱科鸟类,体长36~45 cm,翼展70~80 cm,体重500~550 g。主要活动在南极陆缘海的浮冰区域,以磷虾为主食,偶尔取食小鱼和乌贼。雪鹱多在南极大陆或岛屿的峭壁缝隙和岩石下筑巢,产卵1~2枚。雪鹱除了眼睛、喙和腿爪为黑色外,通体白  相似文献   

2.
正海豹、海狮和海象的前后肢颇像鱼类的鳍,因而被统称为鳍足类或鳍脚类动物。目前,全世界共有鳍足类动物34种,隶属于3科18属;南极地区分布有6种,分别为威德尔海豹、豹形海豹、罗斯海豹、食蟹海豹、南象海豹和南极毛皮海狮。其中,威德尔海豹、豹形海豹、罗斯海豹和食蟹海豹是南极地区的特有种。由于鳍足类动物的皮毛美丽而富于光泽,御寒和防水性能极佳,十分珍贵,过去常被人类用  相似文献   

3.
南极风大最高每秒可达百米,南极寒冷最低可选零下892摄氏度.南极雪多.遇有阴天随时雪花飘飞。在如此严酷的自然环境下中国南极考察队员要生存要坚持常年考察必须拥有能够依身的站房。可以说把国内的任何建筑模式照搬到南极都是行不通的,不仅影响考察任务的完成.还会对考察队员生命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4.
《生理通讯》2005,24(5):123-123
1979年4月,澳大利亚珀斯皇家医院42岁的研究人员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意外地发现一条奇怪的蓝线,他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发现是无数细菌紧粘着胃上皮。也许他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项能够在200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5.
正2011年1月,南半球的夏天,我国南极中山站近海,海冰还未消融。在离岸几百米的地方,几位考察队员铲去地上的浮雪,用铁钻钻透1~2米的厚冰,形成一个直径不足10厘米的冰洞,或者干脆找一个冰裂隙,垂下鱼钩和鱼线。等待不超过10秒钟,鱼竿上就会传来明确的拖拉和抖动的感觉,收起鱼线,鱼钩上总会挂着一条重约1 00克、体色稍黄、世界上除了南极海域外都不可能有的特殊鱼种——伯氏肩孔南极鱼(南极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人类认识南极的过程不断深入,其中,几个关键时间点分别是大航海时代、航空时代和航天时代。人类认识南极的几个阶段大航海时代:1774年,来自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执行航海任务时发现了一片"隐约的大陆",即南极大陆。库克船长成为第一个进入南极圈的人,也由此拉开了世界各国南极探险的序幕。在南极探险的历史中,竞先到达南极点的故事最为人们熟知。1910年,英国海军上校斯科  相似文献   

7.
正南极冰盖含有约3130万立方千米的雪冰,如果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6米。因此,极地古气候环境研究成为当前地球科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十多年来,该项研究取得了快速进展,研究精确度已经从定性转向定量,从百万年时间尺度精准到千年甚至百年尺度。南极板块于3400万年前与南美洲板块断离,环极洋流和西风带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隔离了南极大陆与中低纬度区域的热交换,使南  相似文献   

8.
台湾南海溪蟹携带斯氏狸殖吸虫囊蚴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南海溪蟹Nanhaipotamon fornosanum (pari(?)i, 1919)最早发现于我国台湾省嘉义、南投等地,戴爱云、陈国孝(1979)曾报告在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与永春县发现此种蟹。但国内外尚无发现其能充当斯氏狸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报导。自1980年以来,我们在调查肺吸虫病时,在福建中部闽清县的台湾南海溪蟹体内检出斯氏吸虫(Pagumogonimus skrjabini (Chen,1959)的囊蚴。捕获的蟹个体较小,测量最大者3只(2只雄蟹,1只雌蟹),头胸甲平均长20.2毫米,宽24.7毫米,其中一雌蟹于1981年3月份捕获时已抱仔,约40—50个。其主要特点为:头胸甲明显隆起、光滑,雄性第一腹肢末节呈类三角形扩张,腹外末角趋尖,背内末角较钝。  相似文献   

9.
1978年秋,在进行河南省肺吸虫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类调查中,发现华溪蟹科Sino-potamidae拟溪蟹属Parapotamon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1978年秋,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进行淡水蟹类调查中,发现石蟹科Isolapotamidae马来溪蟹属Malayopotamon一新种,兹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国产合瓣花植物模式标本时,根据《国际藻类、菌类、植物命名法规》(墨尔本法规)规则9.5,我们发现在忍冬科中长柄金花忍冬、红花岩生忍冬、唐古特忍冬和肉叶荚蒾,在败酱科中小花缬草和小缬草,在川续断科中裂叶翼首花,以及在菊科中的糙毛兔儿风、铃铃香青、乳白香青、球花蒿、尖苞艾纳香、天目山蟹甲草、盘花垂头菊、矮垂头菊、香芸火绒草、红花火绒草、毛冠菊、大槲叶雪兔子、秋海棠叶蟹甲草、瓜拉坡蟹甲草、箭叶橐吾、华蟹甲和亚灌木状川甘亚菊名称模式为合模式。遵照规则8.1、9.11和9.12,以及辅则9A.3精神,本文对这24个名称做出后选模式指定。  相似文献   

12.
稻田网箱养殖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幼蟹的个体生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在室外网箱内监测辽河水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阶段个体生长发育的每一次蜕壳生长情况。2013年实验选取雄蟹和雌蟹各200只,记录了每个蜕壳阶段雌蟹和雄蟹的生长,包括壳长、壳宽、总重和蜕壳间隔时长(d),并且观察雌蟹和雄蟹形态特征的变化。实验共进行111 d,幼蟹共蜕壳11次。实验结束时,雄蟹剩余34只,雌蟹剩余42只;雄蟹的特定生长率为(7.176 5±0.168 4)%/d,雌蟹的特定生长率为(7.283 3±0.174 3)%/d;雌蟹生长蜕壳过程中腹部的形态变化大,腹部由三角形变成卵圆形;雄蟹在生长蜕壳过程中螯足的增长明显较雌蟹快,并且在本实验最后一次即第11次蜕壳后螯足腹面内侧出现1小撮绒毛,外侧也出现少量绒毛,但不易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冰中巨禽     
南极的茫茫冰川极少向科学考察队公开自己的秘密。正因为如此,南极冰川的每一发现都成了科学界的一件大事。本世纪初,瑞典考古学家获得了南极曾经有茂盛植物的直接证据。考察队在南极冰原中发现有古老榕树、月桂和针叶树干的化石。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了巨禽的骨骼化石。此消息轰动一时,但无法设想巨禽的大小。在南极联合考察期间,美国、新西兰的科学家们又发现了鸟嘴的化石。一些科学家认为,现代最大的鸟类与其远古祖先相比似乎成了麻雀。美国的某家杂志对模拟的巨禽形状做了详尽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动态     
《化石》1987,(1)
南极发现树化石一提起南极,人们就会想到那里是冰的世界。南极冰层最厚处可达4000米以上,平均气温低于摄氏零下60度,树木花草荡然无存。但是美国考察队韦布等人最近意外地发现了属于三百  相似文献   

15.
我县地处浙闽交界的山区,境内山高林密,溪涧错纵,野兽繁多,螺类和溪蟹分布广,密度高,居民沿溪傍山聚居,素有嗜好醉食溪蟹,1958年首次发现肺吸虫病人,近年我们在肺吸虫的分布调查中发现人群感染率达36.95%,同时检出二种第一中间宿主和在同一蟹体内检到二种肺吸虫囊蚴,现将我县肺吸虫的中间宿主和病原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管须蟹科(Albuneidae)在我国的代表,到现在为止仅记载两种即:解放眉足蟹Ble-pharipoda liberata Shen与日本冠鞭蟹Lophomastix japonica(Durufle)。最近我们在整理1975年9月8日采自福建平潭县管须蟹标本时,发现一种长鞭管须蟹Albunea dayritiSerene et Umali 1965。系我国首次纪录,现将主要鉴别特征简述如下: 头胸甲近方形,左右拱曲,后部逐渐趋窄,前缘中部具一深的眼窦,后缘中部也具一深  相似文献   

17.
本报道北京自然博物馆馆藏膜壳蟹Hymenosomatidae共5种,其中篦额滨蟹Halicarcinus messor Stimpson与中华拟薄板蟹Elamenopsis sinensis(Shen)曾发现于中国东海,这次标本检查中发现中华拟薄板蟹在广东沿海也有分布。其它三种均为新种,分别定名为长指薄板蟹Ekamena longidactylis sp.nov.,长足滨蟹Halicarcinu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栖息地适宜度状况,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长江下游狼山沙和新开沙放置定制网具,获取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分布特征及6个水环境因子,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筛选出水深、透明度和无齿螳臂相手蟹(Chiromantes dehaani)丰度3个指示因子,建立栖息地适宜度曲线,计算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结果表明:有水生植物站点的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较高;不同站点浊度、透明度和水深存在显著差异;中华绒螯蟹幼蟹丰度与无齿螳臂相手蟹丰度、水深极显著相关,与透明度显著相关;两沙洲有水生植物站点HSI值较高,均高于0.5,而其他站点普遍低于0.4,同时发现,中华绒螯蟹幼蟹偏好水深较浅、透明度10~20 cm、有水生植物覆盖的水域。研究表明,两沙洲适宜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发育,应加大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9.
豆蟹属(Pinnotheres)与蛤类共栖的现象,在国内外已有很多的记载,而且发现了不少新的豆蟹。1953年我们在青岛、烟台等地采集时,曾挖掘了20条完整的燐沙蚕,特别注意到燐沙蚕和三强蟹属(Tritodynamia)的关系。1956年暑假期间我们再度到青岛、烟台等地,又挖掘了几条完整的标本,每条燐沙蚕的管道中几乎都有蓝氏三强蟹的存在。除此之外,我们更发现了一种很有兴趣的现象,即在燐沙蚕的管道入口处,还有一种所谓沙海葵,这三种不同的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对于生物学教学上很有意义,因此我们写了这篇报导,希望动物学工作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1939年吴光报告在安徽省的豹体内发现卫氏井殖吸虫(Paragonimus westermani),1951年吴氏又在绩溪的石蟹体内见有该虫囊蚴。1964年4月我们在皖南石台县七里溪和柯村采集的锯齿石蟹(Potamondenticulatus H.Milne-Edwards)亦检到囊蚴,感染猫、犬后获得该虫成虫。有关成虫的详细观察结果将另文报告。 囊蚴检查均按只捣碎水洗沉淀,七里溪和柯村河石蟹共检查130只,检获囊蚴970个,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