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鼻-眼-脑型真菌感染(ROCM)致死率高达60%~85%,发病早期易误诊误治。文章就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生理过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作一简要综述,希望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鼻面及鼻眶脑真菌病(rhinofacial and rhino-orbital-cerebral mycosis,ROCM)是一种病死率高的暴发性真菌感染疾病,主要由毛霉目、虫霉目、蛙粪霉目真菌引起。曲霉属真菌多引起真菌性鼻窦炎,如果侵入邻近的鼻、面、眼眶组织,真菌可能会延伸到颅底和/或神经系统,从而危及生命。由于该类感染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可能较高;此外,对曲霉的有效抗真菌治疗与其他真菌的抗真菌治疗有很大的不同。本文对PubMed和中文文献数据库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的Meta分析,全面总结了引起ROCM的相关曲霉菌种类、分布、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8~2008年16例ROCM患者的病历资料。用HE、PAS和GMS染色显示组织病变特点及真菌的形态特征,对1例石蜡组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4例(87.5%)有基础疾病,2例(12.5%)无特殊病史。死亡5例(31.3%),3例死于ROCM,2例死于原发病。CT示鼻腔鼻窦软组织密度影16例,MRI示眶内(15例)和颅内(5例)异常信号影。真菌培养7例阳性(43.8%)。组织病理:16例均见组织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血管炎及肉芽肿,骨质破坏9例,外周神经纤维坏死7例。特殊染色菌丝形态均符合毛霉目真菌;透射电镜见菌丝形态不规则,菌壁电子密度高。结论 ROCM主要见于糖尿病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者,亦见于无基础疾病者。常见致病菌为根霉和毛霉。在病变组织中找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特点的菌丝可确诊。对临床症状、影像学、真菌培养及病理学表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真菌性鼻-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征,并结合临床症状,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收集我院2014~2019年期间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84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症状及主客观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研究对象的影像学特点表现为:本病病灶多发生在上颌窦,且大多数病例累及2个或以上鼻窦;多数为单侧发病,双侧发病的病例较少见;窦腔内均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影,大多数病变窦腔内可见高密度钙化影,其CT值平均范围71~494 Hu之间;多数腔内可见轻度、局限的窦壁增厚或骨质破坏,仅1例研究对象骨质破坏范围累及颅内;84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VAS评分为(8.75±3.51)分,Lund-Mackay评分为(6.27±3.51)分,Lund-Mackay评分与VAS评分呈显著相关(r=0.76,P0.01)。结论鼻窦腔内病灶中的高密度钙化影是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影像学典型特征,影像学表现的严重程度及受累范围与患者的症状程度存在关联,有助于围手术期的综合评估,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又称“口眼歪斜”,是一侧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而引起的单侧面神经麻痹症状。本病早期病理病变表现为面神经在茎乳孔内受渗出液的挤压,因缺少氧供、血供发生脱髓鞘,此时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失当,极易延误治疗,导致面神经的轴突变性,造成面神经功能的康复困难而导致面瘫的不可逆。作者依据面神经早期病理生理这一特点,选择五行针的恒定磁场无痛、无创伤方法,通过磁场扩张茎乳孔处纤维环,引导排出面神经管内积液,解除面神经挤压,恢复其血、氧供应,促进面神经已脱髓鞘再生的方法治疗面瘫,取得显著疗效。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6.
毛霉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霉菌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一类条件致病性真菌病,可引起易感人群鼻、脑、胃肠道、皮肤等多部位的感染。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渐有上升趋势。国内外对该病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文对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王戬  刘锋  郑宏良 《中国真菌学杂志》2009,4(2):117-119,128
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因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特异性影像学特征,被认为是真菌性鼻-鼻窦炎中比较少见的类型。该文就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真菌性鼻-鼻窦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真菌性鼻-鼻窦炎(fungalrhino-sinusitis,FRS)多在机体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接受放射治疗等情况下发生,也可在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糖尿病、烧伤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发生。但近年来在健康体检中也有发现FRS,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目前还不太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由于引起致病的病原真菌种类不同,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类型、诊断、治疗及临床疗效果等均有各自的特点,以下针对病因、临床类型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9.
下丘脑弓状核区是脑内合成β-内啡肽等物质的主要部位,并与脑内中缝背核、蓝斑等结构有密切的交互纤维支配。本实验用新生期大鼠注射谷氨酸—钠(MSG)损毁弓状核区的方法,观察对脑内β-内啡肽、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及针刺镇痛的影响。MSG 处理组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减少72%左右,脑β-内啡肽含量降低67%,针刺镇痛效应明显下降,电针后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明显高于电针对照组;将 MSG 处理大鼠的垂体摘除后,针刺镇痛效应几乎消失,同时电针后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则显著高于单纯 MSG处理组。本文对可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4岁男性患者,头痛、流涕3天,腹痛1天入院。期间症状急性加重,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右眼盲等症状。经查体、影像学、病理学等明确诊断为急性爆发性鼻-眼-脑曲霉感染。经盐酸米诺环素联合卡泊芬净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后择期进行了开颅手术治疗。发病后1年随访,患者偏瘫卧床,右眼视力有光感,整体病情稳定。  相似文献   

11.
葛杰  周亚彬  李东明 《菌物学报》2019,38(8):1314-1322
致死性中线肉芽肿(LMG)与鼻眶脑真菌病(ROCM)均为发生于面中线部位的损毁性溃疡,有时LMG可合并真菌感染,后者常被认为是继发。我们从LMG组织中分别分离出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病人均经抗真菌治疗获得痊愈,我们因此推测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可能参与诱导非典型增生及CD-56和Ki-67抗原表达。为论证上述推测,我们用ICR小鼠设计了一项观察研究。方法为小鼠背部皮下接种PUTH 10050641和PUTH 20111112,分别于接种后1周、2周、3周、4周和5周进行皮肤标本培养和组织学分析,包括直接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特征。结果成功诱发感染并形成溃疡,病理表现为多形细胞浸润性炎症、血管侵入。此外,一些区域出现非典型增生、CD-56和Ki-67抗原表达,其中Ki-67高表达围绕真菌菌丝周围。上述研究表明不规则毛霉PUTH 10050641和米根霉PUTH 20111112参与了诱导非典型增生及NK细胞聚集。  相似文献   

12.
<正>真菌性鼻-鼻窦炎是鼻科临床常见疾病。近年来,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可能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相关,也可能与体检工作的普遍展开、影像学的不断发展使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诊断率提高有关。这种疾病严重损害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重视。1病因关于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没有明确的定论。到目前为止研究表明真菌侵犯鼻腔组织是诱发因素之一,真菌性鼻-鼻窦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曲霉,占70%以上[1],其他有白念珠菌、镰刀菌属、弯孢属、毛霉属和申克孢子丝菌等。  相似文献   

13.
孙惠棉 《蛇志》2014,(1):82-85
<正>隐球菌性脑膜炎(简称隐脑)是隐球菌由呼吸道感染后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脑膜炎症,重者合并脑炎,预后差,死亡率高。隐球菌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常继发于免疫力下降的人群,如艾滋病、淋巴瘤、糖尿病、营养不良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近年来,结核病、慢性肝炎等合并隐脑已有不少文献报道[1],同时由于艾滋病的流行日渐增多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该病有明显增多趋势。儿童隐脑是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而且由于缺乏临床特异性及脑脊液检出率低,极易造成误诊及延误治疗,从而导致儿童的致残及死亡。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几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 ,分析了人类X染色体上可能的未知基因 ,筛选获得一个新的肿瘤抗原基因并克隆鉴定了它的全长cDNA .该基因全长为 3194bp ,编码一个 4 48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它与肿瘤 睾丸 脑抗原家族成员PNMA1、PNMA2及PNMA3有很高的同源性 ,命名为PNMA5 .在 16种人正常组织中 ,PNMA5仅在睾丸与脑中表达 ;而在所检测的肝癌、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与头颈部肿瘤 ,PNMA5在肠癌中表达 .PNMA5是肿瘤 睾丸 脑抗原家族的一个新成员 .认识这些肿瘤 睾丸 脑抗原的意义在于它们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可能是肿瘤破坏机体免疫耐受的一种机制 ,其相关神经副肿瘤综合症可能是一些隐匿肿瘤的早期表现 .  相似文献   

15.
分期结扎兔两侧颈总动脉及椎动脉侧支循环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颅内动脉瘤进行间接手术治疗吋,临床多采用颈总及颈内动脉或颈内动脉加颈外动脉结扎术。对颅内血管畸形施行外科治疗时也可采用颈动脉结扎术来改善症状。五官科治疗咽部大出血和鼻出血,以及联合治疗面部、口腔、鼻和副鼻窦恶性肿瘤时,也常采用单侧或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或颈内动脉结扎手术,作为缓冲处置。治疗椎动脉、基底动脉瘤时也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动脉结扎术。根据在解剖上兔脑和人脑的血液供应有相似之处,它也由两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获得血液,且于脑底形成大脑动脉环。因此,通过对  相似文献   

16.
Tan GJ  Zhao XY  Zhu YF  Cao CL  Li XP  Yang TZ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6,22(1):109-112,i0002
目的:探讨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时,大鼠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穹隆下器(SF0)中的变化,为证明SFO是感受外周信息物质的早期位点之一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了完全福氏佐剂-豚鼠脊髓匀浆(CFA-GPSCH)诱导大鼠EAE1d、7d、14d、21d时SFO部位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大鼠脑仅有少量HO-1基因和蛋白表达;实验组大鼠诱导EAE后,伴随着大鼠EAE症状及脑组织病理损伤的出现和进行性加重,其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在诱导后1d,SFO部位即出现HO-1mRNA和蛋白表达,而其他脑区变化不明显;7d时进一步增多;14d时,H01蛋白表达至高峰。HO-1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脉络丛、穹隆下器、血管“套袖样”病灶的周围,与EAE病变部位一致,此时大鼠EAE病情最重、体重减轻最显著、脑组织病理改变最明显;21d时脑组织HO-1基因和蛋白表达量逐渐下降,大鼠EAE症状也逐渐恢复。应用HO-1特异性抑制剂Snpp9后,大鼠EAE症状和脑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说明脑组织HO-1的动态变化与EAE症状及脑组织损伤密切相关。结论:在EAE发病早期,SFO即已经感受到外界的氧化应激变化,SFO可能是外周免疫信息物质向中枢神经系统传递的重要而早期的通道之一;其次,应用HO-1抑制剂可能成为防治该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特点与临床研究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1970~2004年温州医学院附属一院确诊真菌性败血症住院患者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绝大多数为医院内感染;42例中共获得血培养真菌菌株45株.其中念珠菌是主要病原菌,占84.4%。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严重基础疾病,长时间应用广谱抗菌药物.介入诊治.导管留置.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应用等;病死率高达64.3%,出现感染性休克和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结论真菌性败血症已成为医院感染棘手的问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应及时去除易患因素.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作出早期诊断,提倡早期经验性治疗等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工面神经技术"以恢复单侧周围性面瘫兔的眼轮匝肌闭眼功能,为周围性面瘫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方法:制备单侧周围性面瘫兔,建立健侧眼轮匝肌肌电信号采集、中枢信号处理模式识别、患侧电流刺激眼轮匝肌系统。当健侧眼轮匝肌采集的肌电信号经信号识别、提取以及电脑分析判断,符合其闭眼刺激阈值时,即对人工电刺激器发出指令,由刺激电极直接作用于患侧眼轮匝肌,引起眼睑完全闭合结果:以最小电流刺激患侧眼轮匝肌,引起眼睑完全闭合刺激方式为正负矩形波,电流强度为0.30~0.50mA。结论:利用可植入式微机电技术,在单侧周围性面瘫模型建立"人工面神经反射弧",恢复患侧眼轮匝肌闭眼收缩,可维持双侧闭眼功能的对称性和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时间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三组: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为肠外营养组予以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3-5天内予以早期肠内营养,C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通过鼻空肠管在入院5天后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抽取所有患者入院时、入院后3天、7天、14天静脉血,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含量逐渐下降,B组和C组下降较A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B组予以肠内营养后下降较C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A组明显低(P<0.05),B组与C组比较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炎症反应,从而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在患者循环稳定条件下,越早予以肠内营养对患者的预后越有...  相似文献   

20.
朱秋梅  唐凤珠 《蛇志》2003,15(4):32-32
Hunt综合征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 ,其临床特征为单侧性耳部急发剧痛 ,疱疹和同侧周围性面瘫 ,伴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我科自 1 993年以来共诊治 1 4例 Hunt综合征患者 ,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总结如下 ,以分析 Hunt综合征侵犯第 颅神经致纯音听力及声导抗的改变 ,探讨水痘 -带状病毒致第 颅神经损伤的机制和特性。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4例均为单侧发病 ,左侧 5例 ,右侧 9例 ;男性 9例 ,女性 5例 ;年龄 1 3~ 77岁 ,平均 42岁 ,其中 >60岁 3例 ,占 2 1 .43%。患者均有耳痛及耳周疱疹 ,疱疹主要分布于耳甲腔 ,外耳道或耳廓 ,鼓膜充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