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庞雄飞  蒲天胜 《昆虫学报》1990,33(3):336-341
本文描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的四新种,均隶属于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其中包括刺端小瓢虫Scymnus(Pullus)cnidatus sp. nov.,弯端小瓢虫Scymnus(Pullus)accamptus sp. nov.,紫背小瓢虫Scymnus(Pullus)notus sp. nov.,黄胸小瓢虫Scymnus(Pullus)xanthostethus sp.nox.。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2.
【目的】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昆虫主要捕食蚜虫、蚧虫等害虫,是一类经济上重要的天敌昆虫。目前针对小毛瓢虫属的系统发育研究尚属空白,亚属之间的系统演化关系尚不明确,为了建立合理的分类系统,亟需对小毛瓢虫属的亲缘关系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以华南农业大学馆藏的小毛瓢虫属5亚属共44种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对12S, 16S和28S rRNA基因的部分序列进行扩增;运用MEGA 7.0分析了小毛瓢虫属内12S, 16S和28S rRNA基因的碱基组成,基于K2P模型计算了小毛瓢虫属44种的种间遗传距离;采用最大似然法(maximum-likelihood, ML)和贝叶斯推断法(Bayesian-inference, BI)构建该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扩增获得小毛瓢虫属44种的12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356 bp, 16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351 bp, 28S rRNA基因序列平均长度为315 bp;序列分析表明,12S rRNA基因的A, T, G和C平均含量分别为38.8%, 43.5%, 11.9%和5.8%, 16S rRNA基因的A, T, G和C平均含量分别为37.6%, 40.3%, 14.4%和7.7%, 28S rRNA基因的A, T, G和C平均含量分别为26.7%, 18.3%, 31.4%和23.5%;基于联合序列分析的种间遗传距离为0.004~0.276,平均遗传距离为0.11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小毛瓢虫属为单系起源,而小毛瓢虫亚属Scymnus(Scymnus) Kugelann、毛瓢虫亚属Scymnus(Neopullus) Sasaji、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 Mulsant和拟小瓢虫亚属Scymnus(Parapullus) Yang均为并系起源。【结论】基于12S, 16S和28S rRNA基因序列的小毛瓢虫属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传统的形态学分类体系与基于分子数据分析的结果部分不一致,这表明应该对该属内各亚属的鉴别特征进行全面检视,筛选并确立各亚属的形态指标,同时也表明该属内的亚属分类单元需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3.
广东小毛瓢虫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86,(3):308-311
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北回归线上,植物种类丰富,瓢虫种类也较多,我们准备继续采集和整理。本文记述属于小毛瓢虫属的两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量度均为毫米。 南昆小瓢虫Scymnus (Pullus)nankunicus新种 雄 体长1.4;体宽1.0。虫体外缘卵形,中度隆起,背面披黄白色绒毛,鞘翅上绒毛排列成“S”形。头部黄色,复眼黑色,上颚末端黄褐色。前胸背板浅黄褐色。小盾片黑褐色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毛瓢虫属二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虞国跃,庞雄飞(华南农业大学,广州510642)小毛瓢虫属Scymnus是一个世界性分布的大属,目前已知六百余种。我国的小毛瓢虫极为丰富,已知67种(经厘订),并不断有新种发现。这里描述的是其中的二个新种,模...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毛瓢虫二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顺祥  庞雄飞 《昆虫学报》1995,38(4):467-470
中国小毛瓢虫二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任顺祥,庞雄飞(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室广州510642)本文描述采自贵州和四川的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毛瓢虫亚属Scymnus(Scymnus)Kugelann二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 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c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 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lus sp.nov.。  相似文献   

7.
本文记述采自贵州省江口县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及镇宁县黄果树瀑布的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3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采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弯叶毛瓢虫属Nephus Mulsant二新种。该属隶属于瓢虫科小毛瓢虫族(Coccinelldae: scymnini)。模式标本保存于华南表业大学昆虫标本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小毛瓢虫属ScymnusKugelann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三新种:枝角小瓢虫Ssymnus(Pullus)cladocerussp.nov.,鞭丝小瓢虫Scymnus(Pullus)mastigoidessp.nov.,肾斑小瓢虫Scymnus(Pullus)nephrospiulssp.nov.。  相似文献   

10.
弯角瓢虫属一新种记述(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角瓢虫属Semiadalia Crotch,1874分类位置隶于瓢虫亚科、长足瓢虫族。模式种S.undecimnotata(Schneid.)原产欧洲及中亚。中国种类据Mader(1928),Korchefsky(1932)记载,只有S.potanini(Weise)一种,分布在甘肃,但Iablokoff-Khnzian(1979)将Semiadalia属列为Hippodamia的一个亚属,并将S.potanini(Weise)移入Hippodamia(Asemiadalia)亚属内。笔者根据Semiadalia属腹部第一节具有后基线及雄虫第三节外侧明显呈三角形突起等特征与Hippadamia属显然不同,因此仍暂订为独立的属。为此,至  相似文献   

11.
毛腹瓢虫属隶属于瓢虫亚科,与长足瓢虫属Hippodamia Chevrolat相近,但下颚须末节近于直角三角形,前胸腹板较长,具后基线以及爪中部无齿等特征可与后者相区别.1926年,Barovaskij在他的著作中首次记载一种毛腹瓢虫,即锯毛腹瓢虫Aasges prior Barovaskij,截至目前,该属仅有此一种.模式标本采于蒙古.笔者在整理横断山标本中,发现本种标本1头,在我国是首次记录.现将其特征记述如下: 体长6.2毫米;体宽3.7毫米.  相似文献   

12.
虞国跃 《动物学研究》1993,14(4):293-298
本文描述了小毛瓢虫属3新种:采自云南的冠端小瓢虫Scymnus cristiformis sp.n.,以及采自的匙叶小瓢虫S.(P.)scalpratus sp.n.和凹叶小瓢虫S.(P.)scrobiculatus sp.n.。模式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广州。  相似文献   

13.
黑襟毛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有效积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黑襟宅瓢虫Scymnus(Neopullus)hoffmanniWeise属鞘翅目瓢虫科小毛瓢虫亚科,是我国南方棉区广为分布的一种小型瓢虫。其特点是:体型小、繁殖力高、抗逆力强、成虫寿命长。据我们在上海郊区棉田中广泛调查,它在棉田主要取食棉蚜,还能取食红蜘蛛,在其它作物上喜食黍蚜等蚜虫。它是棉田天敌群落主要成员之一。为了进一步了解它在群落中的作用,并作出合理评价,我们对其生物学特性作了较详细观察,并进行了不同温度对其发育速率的影响的研  相似文献   

14.
在整理中国的盘瓢虫属Lemnia Mulsant 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些新种。本文记述该属中国的种类及4个新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记述的18种瓢虫采自云南丽江的华山松上,其上有球蚜(Pineussp.) 寄生。包括1个新种——华山松小瓢虫Scym nus(Pullus) huashansong, sp. nov. 和1个中国新记录种——团聚丽瓢虫Adalia conglomerata (L.), 3种鉴定到属或亚属。其中的14种瓢虫同时采自铁杉,其上有铁杉球蚜(Adelges tsugae)寄生。新种华山松小瓢虫Scym nus(Pullus) huashansong (图1)体长2.65m m ,体宽1.80m m 。头黑色,口器及触角红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小盾片黑色;鞘翅红褐色。从头、前胸背板和小盾片黑色而鞘翅红褐色,该种易与它种区分;而从外生殖器而言,它与弯端小瓢虫S. (P.) accamptus Pang etPu 相似,但新种阳基较纤细,第1腹板上的后基线弯曲度大拱形明显而区分。新种模式标本1997年9月24日虞国跃采于云南丽江文笔山,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叶螨的重要天敌——食螨瓢虫(瓢虫科,食螨瓢虫属Stethoru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了分布于我国的食螨瓢虫属3个亚属共11种,其中1个新亚属4个新种,并附检索表以便比较。 食螨瓢虫(Stethorus Weise,Coccinellidae)原称拱颏瓢虫(刘崇乐,1963;庞雄飞,1966),全部种类以叶螨为主要食料,是瓢虫科中捕食叶螨的重要类群,也是叶螨的重要天敌之一。近年来,叶螨对棉、柑桔、苹果、梨等多种作物为害较重,成为农业生产上的重要问题,因此对叶螨天敌的研究引起各方面的重视。目前研究保护利用食螨瓢虫的单位颇多,但由于这属虫体小,背面黑色,多无特殊的色斑,因而种的区别遇到了一些困难。在这里我们仅就该属的鉴别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17.
星盘瓢虫属Phrynocaria Timberlake,1943是瓢虫科、瓢虫亚科中的一个小属,世界已知仅两种,其中分布于我国的一种——红星盘瓢虫Phrynocaria congener(Billberg,1908)(=Coelophora congener(schoenherr):刘崇乐,1963)(=四眼盘瓢虫Coelophora approximans Crotch:刘崇乐,1963),分布于四川、福建、广东、广西及日本,印度。本文报道一新种——黑缘星盘瓢虫,新种Phrynocaria nigrilimbata sp.nov.,模式标本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伏蚜的天敌——连斑毛瓢虫和黑背毛瓢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为了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综合防治棉蚜,我们研究了耐高温的连斑毛瓢虫Scymnus(Scym-nus) quadrivulneratus Mulsant和黑背毛瓢虫Scymnus(Neopullus) babai Sasaji。这两种瓢虫在田间温度高,七星瓢虫匿迹期间仍能大量繁殖活动,对抑制后期棉蚜和伏蚜能起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兼食瓢虫属一新种及一新纪录(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ursch(1964)将Verania Mulsant(1850)和Alesia Mulsant(1850)两属均列为Micraspis Chevrolat(1835)的异名。Iablokoff-Khnzorian(1979,1982)支持了Fursch(1964)的观点。分布于我国的稻红瓢虫Micraspis discolor(Fabricius)过去曾鉴定为Verania discolor(Fabricius),现应隶于Micraspis属。目前已知分布于我国的兼食瓢虫属有四种,其中有一个新种,一个新纪录种。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相似文献   

20.
将自测的瓢虫科4亚科16种和从GenBank中检索到相关物种的mtDNA-COI基因编码区序列片断进行同源性比较,计算核苷酸使用频率,并构建分子系统树。在获得的471bp序列中,共有227个变异位点,195个简约信息位点,A T约占66.7%,转换发生比颠换更频繁。分子系统树表明:同种和同属的瓢虫均以较高置信值聚在一起,4个亚科都能恢复为单系;食植瓢虫亚科从系统树的基部最早分出,是瓢虫科最为原始的类群,小毛瓢虫亚科和盔唇瓢虫亚科首先聚为一支,显示二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然后再与瓢虫亚科相聚,食植瓢虫亚科的食植瓢虫属和裂臀瓢虫属均不是单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