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风信子试管苗,取其芽体及切块在离体培养时存在全息现象,主要表现为,在风信子芽体的不同位置的切段上。不定芽发生的数量和频率呈梯度变化;在风信子芽体的不同大小的切段上,循着切段越小不定芽的分化数越少这一规律变化,这些现象都遵循了生物全息律。适当的激素浓度对全息胚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     
<正>公元225年,孔明亲率大军南征抵御蛮王孟获犯境侵掠时,有一段尴尬的插曲。在一次伏击战中,孔明率领千名蜀军埋伏于岭南的十万大山,欲等待南蛮王孟获的兵马通过后,立刻卡断后路,一举将其擒获。结果由于过早暴露目标,孟获率军半路撤回,蜀军伏击未成。而蜀军过早暴露目标的根源,来自一种为士兵充饥的茜草科植物。当时,蜀军埋伏在山间密林里数天,饥寒难耐,于是饥不择食,就地取材,挖取一种植物肥壮的根部以充饥。这种草根酸甜  相似文献   

3.
从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对酵母菌的芽体形成过程及芽体与母体细胞的相关性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4.
云南山茶花尖培养中多芽体的形成和生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云南山茶花的芭培养诱导形成多芽体和生根的条件及影响因素。MS培养其中中含有较高浓度BA和适量或NAA诱导形成多芽体,外植体的母株年龄明显影响多芽体的形成,幼龄种苗外植体的多芽诱导率高于成年树。MW和1/2ER培养基比MS培养基的生根效果好。试管植物移栽入土后长正常并已开花。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云南山茶花(Camellia reticulataL.)的茎尖培养诱导形成多芽体和生根的条件及影响因素。MS培养基中含有较高浓度(3—5 mgL~(-1))BA和适量(1—1.5 mgL~(-1))IAA或NAA诱导形成多芽体。外植体的母株年龄明显影响多芽体的形成,幼龄种苗外植体的多芽诱导率高于成年树。添加CM(椰乳)、ZT、尿囊素对成年芽条返幼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采用“浸没-纸桥生根法”诱根,以高浓度生长调节剂(0.5gL~(-1)IBA或ABT生根粉)溶液浸芽条基部短时间(20—30 min),生根效果最佳。母树的年龄对芽条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种苗来源的芽条的生根率和根的数目都比来源于成年树的高。生根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为15—20 gL~(-1),生根率高。MW和1/2 ER培养基比MS培养基的生根效果好。试管植物移栽入土后生长正常并已开花。  相似文献   

6.
名贵南药 巴戟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辉  赵晟 《生命世界》2002,(1):26-27
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茜草科巴戟天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其肉质根为中药材巴戟天,是我国著名的“十大南药”之一。味甘、辛,性微温,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之功效,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在抗衰老的药物中,巴戟天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被誉为“补肾阳之要药”。现已开发的巴戟天系列产品,有巴戟乌鸡精、巴戟黑米酒、巴戟滋补膏、巴戟补肾丹等,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实现,巴戟天将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在保障世界人民健…  相似文献   

7.
巴戟天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巴戟天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巴戟天(Radix morindae offtcinalis)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4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的分别确定为L-龙脑(Bomeol L)29.28%,α-姜烯(Alpha—Zingiberene)4.88%,2-甲基-6-对甲基苯基-2-庚烯(Ar-Cureumene)4.49%,1-己醇(1-Hexanol)3.40%,β-倍半水芹烯(beta—sesquiphellandrene)3.34%,2-戊基呋喃(2-Amylfuran)3.32%,正壬醛(n—nonanal)2.17%,樟脑(L—camphor)2.07%,β-没药烯(bete—Bisabolene)2.06%。结论:34个挥发性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南药巴戟天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南药科研协作组于一九七七年五月五日至十一日,在南靖县和溪公社召开了巴戟病虫害座谈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省医药公司和有关地(县)科委、商业局、医药站、医药公司、供销社和社队等共18个单位46名代表。会议由福建林学院主持。  相似文献   

10.
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国历代本草及近现代文献对南药巴戟天的基原、产地变迁、加工炮制和品质评价等方面的记载。经考证,古今巴戟天基原植物差异很大,清末以前本草记载的巴戟天涉及基原植物有6科10属12种,通过比对本草文献中对巴戟天的有效生物学描述,可以明确古代巴戟天来源于葡萄科(Vitaceae)三叶崖爬藤(Tetrastigma hemsleynum Diels et Gilg)、百合科(Liliflorae)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 Levl.)及开口箭(Campylandra chinensis(Baker)M.N.Tamura et al.)3种;古代巴戟天产地与现代《中国药典》记载的品种产地差异大;炮制方法古今沿用,炮制品有盐巴戟天、制巴戟天和酒巴戟天;品质以条粗大而且呈连珠状、肉厚、色紫质软、内芯木部细、味微甜、无蛀虫、体干者为佳。通过本草考证,可厘清巴戟天古今之变,为巴戟天商品规格研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以巴戟天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无机盐、蔗糖和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CCC、PP333、ABA、MH)对巴戟天试管苗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巴戟天试管苗在无生长调节剂的MS、1/2MS、1/4MS三种无机盐浓度培养基上均能保存培养360d,存活率达90%;蔗糖浓度为20~40g/L时,植株生长健壮,能延长保存时间;四种生长调节剂均能诱导试管苗侧芽的生成,抑制顶芽和叶片的生长。其中以PP333促进壮苗效果最好,能提高试管苗素质,在1/2MS+PP3330.5~1.0mg/L+蔗糖30g/L培养基上,试管苗能保存480d,存活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13.
巴戟天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材巴戟天具有补肾、强筋骨、祛风湿、益中气之功效。野生资源逐渐枯竭,我省近年已转为家种。为此,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可为今后驯化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现将闽西南野生巴戟天及和溪试验地研究调查的材料总结如下:一、植物学特征巴戟天(Morinda offielnalis How)是茜草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4.
我省种植巴哉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以往多采用扦插育苗,存在着成活率低,退化,而且强度的剪藤影响到根部的产量和质量。个别产地采用种子育苗,即11月采果随播,翌年3月萌芽,播后要浇水、防鼠,苗期要分株移植,到第二年出圃定植长达18个月之久,不但花工大,而且苗弱成活率低,难于推广。育苗问题没育解决,影响到巴戟天生产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具有单个芽体的大乳头水螅(Hydra magnipapillata)头部再生进程,探讨水螅头部结构的再生进程与芽体发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方法选取具有单个年幼芽体的水螅体,在水螅母体上紧贴芽体着生部位的上方进行切除手术,观察母体头部再生进程。通过ABTS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水螅基盘分子标志物过氧化物酶的表达,观察水螅芽体基盘与母体间的结构联系。结果水螅母体伤口在手术后2h内愈合。随着再生时间的延长,出现两种不同命运的芽体发育方式。一种情况是水螅芽体基盘紧贴母体手术切口,芽体发育成熟后可正常脱离母体;在芽体脱离母体前母体头部再生进程被抑制,在芽体脱落后母体头部再生进程重新启动、且在其后48h内母体头部再生完成。另一种情况是水螅芽体基盘组织与母体手术切口不产生结构联系而向外突出生长,母体头部再生进程完全停止,芽体胃区与母体相连且芽体发育成熟后不脱离母体。结论靠近水螅母体手术伤口的年幼芽体能延迟或阻断母体头部的再生进程,而手术切口也可能干扰了发育成熟的芽体与母体脱离的正常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我国南药巴戟天自然分布在热带、南亚热带区域内,北纬19°-25°,东经107°-118°之间。笔者在南方几省调查中发现其分布规律并不是按纬度的走向分布,而是以广东为中心,向东北延伸到北回归线以北的福建西南部至武平县南部;向西南下降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广西东南部。三省区分布的北缘纬度各相差一度。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广西西部及云南南部没有自然生存,形成一个斜向半弧圈状。  相似文献   

17.
巴戟天应用的名实沿革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智胜  苏中武  李承祜   《广西植物》1993,13(3):252-256
通过对古今文献的分析及实地考查认为:南北朝以前使用之主流巴戟天药材的原植物可能为五味子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r a propinqua(Wall.)Baill.var.sinensis Oliv.,药材现称川巴戟或香巴戟;唐代至清末广为运用的品种为归州巴戟天,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四川虎刺Dammacanthus officinarum Huang,药材现称鄂西巴戟天或恩施巴戟天;现今药典收载之巴戟天为清末发展的新品种,其原植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 officinalis How。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巴戟天抗疲劳功效及活性成分。实验采用乙醇回流提取,经大孔树脂、MCI、ODS柱层析分离,核磁共振鉴定结构。结果表明,巴戟天醇提物大孔树脂分离得10%乙醇洗脱物对小鼠运动抗疲劳作用效果最明显,再经MCI、ODS柱分离,得到四个化合物单体,分别是耐斯糖(1)、4-羧基-7-羟基-8-羟甲基-3,6-环烯醚萜苷(2)、4-乙酰基-8-羟甲基-3,7-环烯醚萜苷(3)和4-羧基-7-羟基-8-羟甲基-10-乙酰基-3,6-环烯醚萜苷(4)。化合物2、3、4为首次从巴戟天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巴戟天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宁珍  付传明  赵志国  唐凤鸾  李锋   《广西植物》2007,27(1):127-131
以巴戟天顶芽及嫩茎节段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建立巴戟天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以70%酒精预处理60s,再用0.1%HgCl2浸泡10min,效果较好,茎节为外植体优于顶芽。培养基MS+BA1.0mg/L+IBA0.05mg/L利于诱导出芽,可用于初代培养;MS+BA1.0mg/L+IBA0.2mg/L利于形成丛生芽,用于继代增殖,繁殖系数6.0/50d;1/2MS+IBA0.4~0.8mg/L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生根苗移栽于排水良好的火土或砂土中,成活率90%。  相似文献   

20.
采用硅胶柱层析结合制备液相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中分离得到8个蒽醌类化合物。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并与文献对照进行了结构鉴定,分别为2-羟甲基-3-羟基蒽醌(2-hydroxymethyl-3-hydroxyanthraquinone,1)、3-羟基-2-羟甲基-1-甲氧基蒽醌(3-hydroxy-2-hydroxymethyl-1-methoxyanthraquinone,2)、2-羟基-1-甲氧基蒽醌(2-hydroxy-1-methoxyanthraquinone,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3-hydroxy-1,2-dimethoxyanthraquinone,4)、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rubiadin-1-methyl ether,5)、1,3-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3-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6)、1,3-二羟基-2-乙氧甲基蒽醌(ibericin,7)、1,2-二羟基-3-甲基蒽醌(1,2-dihydroxy-3-methylanthraquinone,8)。其中蒽醌(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利用MTT法对分离出的蒽醌的体外抗癌活性进行筛选,结果显示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蒽醌的浓度为400μmol/L时,蒽醌(3)、(5)和(7)对肝癌细胞的抑制率分别为44. 63%、20. 52%、54. 8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