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缓慢生长期细胞增长缓慢,外果皮细胞5~6层,表皮细胞由1层薄壁细胞构成,呈长矩形或长椭圆形,表皮细胞以内的薄壁细胞不断增生,形成内表皮细胞。果实体积增大伴随着空腔的出现,中果皮维管束数量多;(2)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细胞增长迅速,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中果皮中的空腔增大速度最快,维管束主要分布在靠近外果皮和内果皮的中果皮部位;(3)减缓生长期表皮细胞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排列松散,内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不一,细胞排列疏松。中果皮中的空腔继续增大,维管束数目逐渐减少,但变化幅度较小;(4)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外果皮细胞层数减少到3~4层,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难以区分,空腔随着果实体积的增大达到最大,许多细胞单列排成网状结构,形成更大的腔,果皮中的维管束分布最少。在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部位其果实的形态解剖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ATPase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研究灵武长枣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韧皮部和果肉库薄壁细胞ATPase分布特征,以明确灵武长枣果实ATPase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特征和功能。结果显示:(1)第一次快速生长期SE/CC复合体与周围的薄壁细胞有丰富的胞间连丝,形成共质体连续,韧皮部薄壁细胞之间有丰富的胞间连丝,ATPase反应物在韧皮部各细胞分布较少。(2)缓慢生长期ATPase反应物在韧皮部各细胞分布逐渐增加。(3)第二次快速生长期SE/CC复合体与周围的薄壁细胞缺乏胞间连丝,形成共质体隔离,韧皮薄壁细胞及果肉库薄壁细胞的胞间连丝较少,囊泡和膜泡在筛管、韧皮薄壁细胞和库薄壁细胞中很丰富,质膜、液泡膜、囊泡膜、细胞壁和胞间隙的ATPase活性较高。研究表明,果实在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同化物从筛分子的卸出主要采取共质体途径,缓慢生长期同化物卸出时可能为共质体和质外体途径共存,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则主要以质外体途径为主,证明果实不同发育阶段韧皮部同化物卸出路径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韧皮部卸载和韧皮部后运输在调节同化物在果实中的分配和积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果实的产量和质量。为探讨灵武长枣果实同化物韧皮部卸载和运输途径,以4个时期灵武长枣果实为实验材料,对各个发育时期果实维管束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并综合运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实时观察果实内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的变化,为灵武长枣果实同化物积累和品质调控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膨大前期不仅果实的韧皮部中具有明显的CF绿色荧光,同时在周围薄壁细胞中也分布着CF绿色荧光,筛管伴胞复合体和周围薄壁细胞之间存在着共质体联系。(2)快速膨大期,CF绿色荧光主要局限于果实的韧皮部中,在韧皮部周围薄壁细胞中分布较少,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主要以共质体隔离为主,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共质体联系。(3)着色期和完熟期,CF绿色荧光局限于果实的韧皮部中,在韧皮部周围薄壁细胞中基本没有CF绿色荧光,果实筛管伴胞复合体与周围薄壁细胞之间是共质体隔离状态,但引入CFDA的同时引入具有质膜通透作用的洋地黄皂苷时,周围薄壁细胞中CF绿色荧光分布明显增加。研究认为,灵武长枣在膨大前期果实韧皮部同化物为共质体卸载途径,快速膨大期果实主要以质外体途径运输同化物,但也通过共质体卸出同化物,着色期和完熟期果实通过质外体途径运输同化物。 相似文献
4.
于灵武长枣盛花期对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自然照光为对照,通过测定果实生长指标、叶绿素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其蔗糖代谢糖分含量等,研究果实光合作用在果实糖积累中的作用及对果实多糖和总糖含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遮光处理后,果实单粒重、单粒体积以及果实中叶绿素含量均降低。(2)遮光处理不同程度增加了果实中转化酶、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的活性,而降低了其蔗糖合成酶合成方向酶的活性。(3)遮光处理主要影响果实着色期和成熟期的糖含量,对果实发育初期糖含量影响较小;果实多糖的形成与果实所受光照状况具有一定的关系,而果实中总糖的积累与外界光照具有密切关系。可见,果实遮光处理影响了果实发育过程中蔗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果实糖分的代谢和积累。 相似文献
5.
6.
7.
以宁夏4个不同地区(灵武、中宁、青铜峡、银川)成熟期的灵武长枣果实为研究对象,经水提醇沉法提取,采用DEAE-cellulose52和HW-55S分离纯化,并利用GC-MS法进行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多糖提取率最高的是灵武地区,达到1.795%;分离纯化后,4个地区的长枣多糖各得到1个中性(Ju-0)和3个酸性组分(Ju-1、Ju-2、Ju-3),其中Ju-2含量最高;GC-MS分析可知灵武长枣多糖含有阿拉伯糖、鼠李糖、核糖、岩藻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10种单糖,不含果糖,以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和2种糖醛酸为主,木糖含量最低。各地区多糖的单糖组成、含量各不相同,从各组分来看,四个地区多糖的Ju-0和Ju-1组分组成均以阿拉伯糖、核糖、半乳糖为主,四个地区多糖的组成差异主要在于Ju-2和Ju-3组分。从各地区单糖总量来看,灵武地区是阿拉伯糖含量最高,中宁、青铜峡、银川地区以葡萄糖醛酸含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灵武长枣采后保鲜贮藏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武长枣采后鲜果为试材,于不同贮藏条件下系统研究了其呼吸、乙烯释放、耗氧、失水及适宜贮温等特性,以期为灵武长枣贮藏保鲜措施制订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八成熟灵武长枣在常温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延长,有呼吸高峰出现,乙烯释放呈双峰型;灵武长枣在果面完全着色时有呼吸升高和乙烯释放增加现象,灵武长枣可能为跃变型果实。灵武长枣采后耗氧迅速,极易失水,0℃恒温能显著延缓其后熟进程,保鲜期较常温延长21d。研究发现,控制环境低温,提高相对湿度和加强通风透气是灵武长枣贮藏保鲜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灵武长枣正常果及裂果中Ca2+的细胞化学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灵武长枣正常果发育过程中的Ca2+及不同开裂度果实中的Ca2+进行细胞化学定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并比较Ca2+的分布特征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正常长枣青果期的外果皮细胞及胞间隙中检测到大量的钙沉淀颗粒,而果肉细胞以及叶绿体中很少有钙沉淀颗粒.红果期很多外果皮细胞中钙沉淀颗粒特异性地沿细胞壁呈一圈分布,且越靠近内方的细胞中钙沉淀颗粒越少、越小.果肉细胞中仍无钙沉淀颗粒分布.(2)具轻微开裂的长枣很多外果皮细胞中无钙沉淀颗粒,只有少数细胞中有且集中分布于大液泡中;细胞质沿细胞壁分布,也无钙沉淀颗粒;在果肉细胞中几乎看不到钙沉淀颗粒分布.(3)完全开裂的长枣中钙沉淀颗粒只分布在少数体积较小的外果皮细胞中,而果肉细胞的细胞壁边缘或细胞壁以及胞间隙中分布有大量的钙沉淀颗粒. 相似文献
10.
11.
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以下简称AGPs)是广泛存在于高等动植物的一种糖蛋白。本文就其化学组成、特性、合成、代谢和其在植物细胞分化中的某些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为试材,测定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果柄糖的积累与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灵武长枣叶片、果柄均主要以积累蔗糖为主,叶片、果柄中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变化平缓且随果实发育略有上升,蔗糖含量则呈先下降后迅速上升的趋势,且蔗糖含量始终高于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2)在果实的整个发育期,叶片和果柄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均远高于中性转化酶(NI),AI在前期升高后变化较平稳,而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的变化各不相同。(3)SS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认为,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酶活性(SSd)对灵武长枣叶片和果柄蔗糖的积累起主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狗枣猕猴桃果实发育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结构观察。其主要过程可分为:1. 早期胚胎发育:多心皮合生子房,通常具16个心室,中轴胎座。中轴上着生大量倒生胚珠,单珠被,具珠被绒毡层。胚囊蓼型。授粉后约2~4h花粉萌发。授粉后约120h花粉管到达胚珠。受精后,初生胚乳核分裂先于合子。胚乳发育为细胞型。2. 果壁:果壁可分为果皮、果肉和果心三部分。果皮较薄,由2~3层薄壁细胞组成。外表面光滑无毛,但覆有角质层,气孔下陷,分布于其中。果肉的大部分由薄壁细胞组成,分大、小两种细胞 ,小细胞含较多淀粉粒,淀粉粒的水解是果实软化的原因之一。果肉薄壁组织细胞还含有叶绿体及两种异细胞,一种异细胞内含物为结晶,普遍存在;另一种含被番红染成红色的絮团状物。果心由维管束和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束不发达。3. 种子:种皮外表面呈蜂窝状,种皮较硬,由两层细胞构成。线性直立胚,胚乳发达,主要贮藏物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Ziziphus jujuba cv.Lingwuchangzao)的果实为材料,通过测定与分析果肉组织中细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果实糖分含量变化,研究了灵武长枣果实质膜、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与糖积累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之前主要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之后果实迅速积累蔗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成熟期果实主要积累蔗糖。(2)在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S1,质膜H+-ATPase活性最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最高;缓慢生长期S2,其活性降低;第二次快速生长期,质膜H+-ATPase活性升至次高;完熟期,质膜H+-ATPase活性下降幅度较大。(3)在果实发育过程中,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缓慢生长期S1,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较低;从缓慢生长期S1至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缓慢下降至最低;从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开始,液泡膜H+-ATPase和H+-PPase活性呈现为逐渐增高的变化趋势;除第二次快速生长期以外,液泡膜H+-PPase活性始终高于H+-ATPase。由此推测,质膜H+-ATPase和液泡膜H+-ATPase、H+-PPase对灵武长枣果实糖分的跨膜次级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枣果实β-半乳糖苷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RACE技术获得了梨枣果实β-半乳糖苷酶(-βGal)基因的部分cDNA片段,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PNPG反应比色法,研究了梨枣不同生长期及采后常温贮藏过程中ZJGAL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β-Gal活性的变化,以探索β-半乳糖苷酶在枣(Ziziphus jujubaMill.)果实生长及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克隆的-βGal基因序列长2 584 bp(GenBank登录号HQ827769),其中包含2 193 bp的最大阅读框,编码730个氨基酸,将该基因命名为ZJGAL.Blastn和Blastp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ZJGAL基因与已登录的其他物种的β-Gal基因相似性达到60%~80%.随着果实的生长、成熟及采后衰老,ZJGAL基因的表达量和-βGal活性在果实采收前后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两者的采前高峰均在幼果膨大期,但是采后贮藏过程中虽然基因的表达量较高,但是-βGal活性一直较低. 相似文献
16.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脱落酸结合蛋白动力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系葡萄果实发育不同阶段生长动态、果肉组织中糖、酸和ABA 含量变化的测定, 利用微量放射配基结合法,通过Scatchard 作图,分析了巨峰葡萄(Vitisvinifera×V. labrusca)果实生长发育第Ⅰ期、第Ⅱ期、始熟期和第Ⅲ期膜联系的ABA 结合蛋白的动力学特性参数,其解离常数(Kd) 依次分别为17.5、50.0、6.3、13.3 nm ol/L;最大结合容量依次分别为98.6、523.0、41.6、85.4 pm ol/g 蛋白。这4 个时期的Scatchard 图都是一条直线, 说明在同一发育时期,果实微粒体上可能存在一种相同的或若干种不同的但动力学特性相同或相似的高亲和力的ABA 结合位点。ABA 结合蛋白与ABA 的亲和力在始熟期高于其它时期,特别是从第Ⅱ期到始熟期,亲和力提高了将近10 倍,而其浓度却在始熟期降到最低。始熟期果实组织中低浓度的ABA 启动成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ABA 结合蛋白与ABA 亲和力的提高。讨论了ABA 结合蛋白在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功能,推测这种(些)蛋白可能是ABA 作用的受体或载体 相似文献
17.
烟草柱头和花柱中阿拉伯半乳糖蛋白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细胞化学等技术,研究了烟草柱头和花柱中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s,AGPs)的分布。结果表明烟草柱头和花柱组织中含有大量的AGPs,主要分布于柱头表皮细胞的细胞质和分泌层细胞的胞外基质中,且授粉前后AGPs的分布情况差异不明显;而花柱中的AGPs主要分布于表皮细胞的外层细胞壁、维管组织周围细胞的细胞质及引导组织的胞外基质中;花粉管通过后,引导组织胞外基质中AGPs减少,而花粉管细胞质和花粉管壁中检测到大量AGPs。 相似文献
18.
从成熟中华猕猴桃果实中克隆到了一个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片段 ,其长度为 747bp ,有一由 2 49个氨基酸组成的开放阅读框架 ,它与苹果、芦笋、绿花椰菜、番茄中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cDNA相应区段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6 7.3 %~ 70 .3 %,氨基酸同源性为6 9.1%~ 72 .7%。用该片段为探针进行Northern分析表明 ,果实采收时 ,β 半乳糖苷酶mRNA水平最高 ,随后呈下降变化 ,同时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可为外源乙烯所诱导 ,但在果实乙烯跃变期间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信号无显著变化。文中对 β 半乳糖苷酶在猕猴桃果实成熟衰老过程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数量变化和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淀粉降解代谢与种子萌发、叶片光合作用,块根贮藏及肉质果实的发育密切相关,α-淀粉酶是催化淀粉水解的重要酶之一。然而由于它在生活细胞中经常定位于叶绿体或质体之外,与淀粉基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相互隔离,所以该酶在植物活体内的生理功能至今不完全清楚,研究表明,在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cv.Starkrimson)果实发育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由低到高,与淀粉含量大致呈现互为消长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实验证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α-淀粉酶的表观数量也是由少到多,与活性的变化一致,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果实发育过程中,α-淀粉酶的珍观数量也是由少到多,与活性的变化一致,利用胶体金免疫电镜定位技术证明,果实内α-淀粉酶主要定位于质体内,其他亚细胞区域内α-淀粉酶分布很少;尤其在果实发育中后期,围绕质体内淀粉粒有高密度的α-淀粉酶分布,说明该酶主要分布于细胞内功能区域,α-淀粉酶优先定位于质体内的亚细胞分布特点在果实整个生长发育期没有变化,随着果实发育的推进,质体内胶体金分布密度显增加,此结果与Western blotting实验相互印证,推测α-淀粉酶参与了果实细胞内质体中淀粉的水解过程。 相似文献
20.
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V.labrusca)果实3个发育时期中果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的果肉细胞超微结构表现出物质和能量代谢旺盛的特点。缓慢生长期的果实虽外部形态平静少变,但果肉细胞超微结构表现出深刻的变化:细胞核形状特化为裂瓣状是最显著的特点;线粒体数目丰富;粗面内质网槽库膨大形成的囊泡富集,出现向液泡汇融和向质膜靠近的现象;质膜内陷;液泡膜完整。另外,原生质也出现一些降解的现象。但总体结构特点表明果肉细胞在此期处于十分活跃的物质周转代谢和信息交换过程中。果实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肉细胞超微结构表现出衰老降解的特点,但线粒体结构依然完整,数量仍然丰富,原生质膜也保持了很好的完整性,这似乎与维持第二次快速生长或成熟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