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薯丛枝病植原体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报道的植原体(Phytoplasma)16SrDNA基因保守序列为依据,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对R16mF2/R16mR2和R16F2/R16R2,以甘薯丛枝病(SPWB)带病植株的叶脉中提取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和巢式PCR(Nested-PCR)技术对甘薯丛枝病病原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PCR扩增出了1.5kb的特异片段,在PCB基础上的巢式PCR扩增出了1.2kb的特异片段,灵敏度实验显示该方法所需PCR模板DNA量为0.1073ng/ul在PCR的基础上的巢度PCR可以将灵敏度提高约10000倍,所需模板DNA仅为0.01073pg/ul,在甘薯丛枝病的检测中是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SRV-1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针对SRV-1env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SRV-1 Raji细胞提取出的含有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将DNA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使用该方法对正常Raji细胞以及感染SIV、STL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样本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40份储存猴血标本。结果使用巢式PCR扩增出的特异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5×10-3ng/μL,而且方法特异。用此方法检测40份猴血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初步建立SRV-1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为SRV-1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反向PCR技术高效扩增已知DNA片断的侧翼序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传统反向PCR技术扩增片段短、假阳性多的不足,建立了长距离反向PCR(LD I-PCR)扩增技术:0.5μg DNA/mL的反应体系使DNA酶解片段充分自身环化连接,其产物用25 nt~30 nt的序列特异引物进行长距离PCR。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特异地扩增出长达16 kb的序列,在已知DNA片段的侧翼序列克隆方面具有高效、简便、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红曲霉DNA提取及其RAPD-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改进的氯化苄法对红曲霉DNA进行提取纯化,探讨了提取液中EDTA的浓度以及其他因素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同时,以该法提取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实验优化RAPD分析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提取液中EDTA浓度为125mmol/l时,所得的红曲霉DNA的质量和数量均较理想,每克红曲霉菌丝体(湿重)能提取到50μg的DNA,分子量约为25kb,以此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其最佳反应体系为:Mg^2 2.0mmol/l,dNTPs 0.15mmol/l,Taq 0.05U/μl,模板DNA 1.2ng/μl,随机引物0.36μmol/l,Tris-HCl 10mmol/l pH9.0,KCl 50mmol/l,Nonidet P40 0.1%。另外,通过对比RAN酶消化前后的模板扩增结果证明了本实验酶的消化的必要性,对比了不同预变性时间处理模板对RAPD-PCR扩增的影响,发现不经过预变性的模板扩增结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可准确、快速地鉴别诊断可感染人的不同属痘病毒的特异PCR方法。方法:设计针对正痘病毒属、副痘病毒属和传染性软疣病毒属的多对特异引物,并制备相应的DNA模板,针对不同的模板优化引物与反应条件,分别进行检测筛选,建立病毒属特异的单独与多重PCR方法。结果:单一模板的PCR扩增反应中,正痘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1拷贝/μL(引物为OPEaL-F1880/OPEaL-R2057),副痘病毒的检测敏感性可达101拷贝/μL(引物为PP2/PP3),传染性软疣病毒的检测敏感性为100 pg/μL体系(引物为MCV1/MCV2);混合模板的PCR扩增反应中,各属特异的引物均可获得预期大小的特异片段。结论:我们建立的PCR诊断方法,可用于痘病毒科不同病毒属感染的实验室特异快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发掘副溶血弧菌特异性更强的检测靶点,并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的新PCR检测体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基因组DNA中发掘特异性很高的序列,并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本研究发掘得到的序列vp1332特异性很强,经检索,该序列是编码ABC转运子接合蛋白组分的基因片段,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检测引物(vp1332L/vp1332R),同时,构建了扩增内标,并建立了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296株副溶血弧菌和33株非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以副溶血弧菌为模板的PCR反应均可扩增到一条343 bp的特异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副溶血弧菌的则只能扩增到一条499 bp的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实验表明,该PCR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6×102 cfu/m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1.24 cfu/25 g样品时经8 h增菌,即可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也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反应体系能特异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可有效地排除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引物延伸预扩增方法 ,可普遍提高微量模板DNA的拷贝数 ,便于进行基因分析时克服标本量少、来源困难的制约。采用常规扩增、检测 2 4 8bp的DYZ1片段体系为观察对象 ,其最小模板量需 1.5ng/2 0 μl体系。以 15个碱基随机寡核苷酸为引物 ,对最小模板量进行预扩增 ,再以其产物 1/10为模板 ,特异扩增DYZ1片段。进行相对定量分析 ,判断原模板DNA拷贝数增加的程度。结果 1.5ng男性DNA经随机扩增后 ,此DYZ1片段拷贝数增加了 10倍以上 ,大大地提高了特异DNA片段扩增的模板量。表明经随机引物延伸预扩增后 ,微量标本DNA片段拷贝数获得普遍提高 ,增加了微量DNA扩增的敏感度  相似文献   

9.
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条人工构建的扩增内标片段,以指示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对9株沙门氏菌和15株非沙门氏菌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都能扩增到一条invA基因中的374bp特异性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沙门氏菌时则只能扩增到一条513bp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试验显示,该PCR检测体系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12·8fg/μL,如果将增菌时间确定为8h,则该检测体系对人工染菌牛乳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起始浓度为8cfu/25mL。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了80份  相似文献   

10.
将猪鼻支原体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分别得到一条1 kb左右的扩增片段。PCR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HindⅢ、BamHⅠ、SalⅠ和SmaⅠ进行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发现用RFLP分析猪鼻支原体和泡桐丛枝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同源性的相关系数为0.72。  相似文献   

11.
可可粉中几种外源植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粕、芝麻粕、花生壳和板栗壳是常见的几种可可粉外源掺假成分,根据它们所特有的基因片段设计引物,以高等植物18S rDNA基因为内参照基因,应用改良CTAB法抽提材料DNA,对分离的DNA进行PCR扩增并分析,建立了可可粉中这几种外源植物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用建立的PCR方法对可可基因组进行扩增,均无特异条带;扩增出的PCR产物测序结果表明与目标片段一致;将各材料DNA倍比稀释,分别对各个稀释度的DNA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豆粕、芝麻粕、花生壳和板栗壳DNA检测的敏感度分别可达82.5pg/μl、32.5pg/μl、124pg/μl和157pg/μl。模拟样品试验发现,该方法的最低检测限(w/w)分别达0.5%、0.5%、5%和5%,可作为可可粉及其制品中这几种外源成分鉴别检测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军锋  李海峰  宋艳画  孙燕  张家骅 《遗传》2005,27(5):797-800
建立了一种简单处理单个卵子和早期胚胎制备DNA模板的方法——KOH/DTT-Triton X裂解法,并与TE-蛋白酶K法比较了PCR扩增效率。结果,采用KOH/DTT-Triton X裂解法处理单个卵子或2-细胞胚、8-细胞胚、桑椹胚、囊胚后,作为DNA模板直接进行PCR扩增线粒体DNA片段,3对引物的PCR扩增总成功率为100%(70/70),而TE-蛋白酶K法处理的单个卵子的PCR扩增总成功率为92.9%(65/70),二者差异显著(P<0.05)。但两种方法所制备模板的PCR假阳性率均为0。实验设计的KOH/DTT-Triton X裂解法是一种有效的单个早期胚胎的DNA模板制备方法,经一次PCR扩增即能获得清晰的目的DNA条带,能够满足早期胚胎遗传物质检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添加有扩增内标的副溶血弧菌PCR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掘副溶血弧菌特异性更强的检测靶点,并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可以有效避免假阴性的新PCR检测体系。【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基因组DNA中发掘特异性很高的序列,并设计相应的特异性引物,人工构建扩增内标,建立PCR检测体系。【结果】本研究发掘得到的序列vp1332特异性很强,经检索,该序列是编码ABC转运子接合蛋白组分的基因片段,根据此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检测引物(vp1332L/vp1332R),同时,构建了扩增内标,并建立了PCR检测体系。利用该体系对296株副溶血弧菌和33株非副溶血弧菌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以副溶血弧菌为模板的PCR反应均可扩增到一条343bp的特异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副溶血弧菌的则只能扩增到一条499bp的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实验表明,该PCR反应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为1.6×102cfu/mL。人工污染实验表明,起始染菌量为1.24cfu/25g样品时经8h增菌,即可检测到副溶血弧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也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CR反应体系能特异地检测副溶血弧菌,并可有效地排除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930026大于1 0kb的DNA片段的离体扩增[英";/Kainz,P.…,Ana|.Bioehem.-1992,202(1).一46~49C译自DBA,1992,11(13),92~07224] 从九噬菌体模板合成10.9kb DNA片段,以扩大PCR范围。采用已发表的引物序列和条件时,应用AmpIiTaq和1人J,l三的Taq DNA聚合酶进行扩增的结果不他,ifli应用TLlb DNA聚合酶根本不能扩增这一片段。因此,采用Tub酶和二步PCR扩增方法(65℃进行退火和延伸,然后在9CC变性1.5分钟),获得了可靠的结果。酶浓度降到0.4U/50芦l,延伸时间减到4~12分钟(最优为8分钟)时,目标片段可被特异地扩增。若延长到20分钟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异育银鲫"鳃出血病"是一种因感染了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而引起的疾病,近年来给江苏异育银鲫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能够建立及时、有效检出Ⅱ型鲤疱疹病毒的技术,本研究在克隆了Cy HV-2解旋酶基因和三联体蛋白基因的基础上,建立了检测CyHV-2的普通PCR、双重PCR、巢式PCR、环介导等温扩增、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并对这5种PCR技术检测Cy HV-2的灵敏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针对CyHV-2病毒的解旋酶基因和三联体蛋白基因,普通PCR能够检测出的极限值是2.4×10~4 copies/μL,双重PCR是1.4×10~4 copies/μL,巢式PCR是2.4×10~(-2)copies/μL,荧光定量PCR是2.4×10~(-2)copies/μL,环介导等温扩增是3.5×10~2 copies/μL。通过采用以上方法对从不同地区采集的54尾异育银鲫提取的DNA为模板进行临床检验,测定不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巢式PCR的检出率很高,分别为89%和90.7%;普通PCR的检出率最低,为68.5%。综合检测灵敏度和阳性检出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是一种适用于生产实践的能有效检测CyHV-2的良好技术。  相似文献   

16.
扩增内标在沙门氏菌PCR检测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CR反应体系中添加了一条人工构建的扩增内标片段,以指示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中出现的假阴性。对9株沙门氏菌和15株非沙门氏菌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所有沙门氏菌都能扩增到一条invA基因中的374bp特异性片段,而模板来源于非沙门氏菌时则只能扩增到一条513bp扩增内标片段。灵敏度试验显示,该PCR检测体系对猪霍乱沙门氏菌纯DNA模板的检测灵敏度为12.8fg/μL,如果将增菌时间确定为8h,则该检测体系对人工染菌牛乳中沙门氏菌的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起始浓度为8cfu/25mL。采用上述方法检测了80份污染严重的样品,证实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假阴性,提高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由索氏平脐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引起的小麦根腐病,常和其他土传真菌病害混合发生,传统的症状鉴别方法很难区分,导致病害防控难度增加。为建立病菌实时荧光定量检测体系,根据ITS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1对特异性引物BS‐F/R,扩增片段大小为280bp。以菌丝DNA为标准品构建实时荧光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其灵敏度、特异性、可重复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速度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构建的荧光定量PCR标准曲线循环阈值与模板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溶解曲线的吸收峰单一,扩增效率良好。利用该定量检测体系,可以检测出田间小麦样品中52.8fg/μL的病菌DNA。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RT-PCR检测西部马脑炎病毒(WEE)病毒基因组方法的敏感性,采用半套式PCR扩增病毒基因组特异序列,首先采用逆转录法将病毒基因组RNA逆转录为cDNA,然后以此cDNA为模板,进行扩增。对扩增后电泳检查无可见DNA条带的产物进行半套式PCR;与此同时对扩增的循环数、Mg^ 浓度和退火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扩增的特异性。结果第一轮PCR未扩出特异笥片段的WEE病毒稀释度,其半套式扩增出特定大小的DNA产物;同时优化的条件提高了扩增产物的特异性。扩增产物约为190bp的单一DNA片段,其大小与预期的相一致,结果表明采用半套式RT-PCR方法检测WEE病毒的基因组序列的敏感性可提高100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非洲菊基因组DNA提取及ISSR-PCR扩增模板浓度优化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以改良的CTAB法为基础,对非洲菊基因组DNA提取进行了下述优化:在第二次用氯仿,异戊醇抽提时,加入“PCN”溶液(0.0675g PVP,45μl 10% CTAB 4%NaCl),可明显去除多糖;在材料研磨时加入化学物质M(0.1000g Na2SO3,0.0500g Vc)及N(0.0200gVE,0.1000gNa2B4O7,0.0200gPVP,200μlB-巯基乙醇),都可去除酚类物质,明显提高DNA及ISSR-PCR扩增的质量,但N的效果稍优于M;同时加入M、N及“PCN”,具有明显的优化效果,所提5个样品DNA,平均A260/A280、A260/A230分别为1.81、2.02,浓度为0.649μg/μl,片段大小约为49kb,ISSR扩增带多且清晰、明亮、稳定性及多态性高,表明DNA纯度很高。对扩增反应的最佳模板浓度进行研究表明,所提DNA模板必须稀释30倍(浓度为15~30μg/μl时),才能扩增出清晰的谱带。  相似文献   

20.
描述一种应用PCR技术定向引入DNA小片段和特异酶切位点的方法。为了获得m2/loxp66EGFPloxp71基因片段。根据EGFP基因序列,设计一对特异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m2/loxp66、loxp71序列和Xhol、Mlu1酶切位点。以pEGFPN1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扩增以合成DNA双链,插入到克隆载体pMD18T。对重组子测序结果表明,实现了DNA小片段和酶切位点的定向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