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红外相机收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行为、动作模式及活动环境等特征的视频数据,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完成川金丝猴行为谱的建立,并对其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经视频数据辨识分析,共统计到野生川金丝猴的17种姿势、84种动作和116种行为。将这些行为与滇金丝猴R.bieti、黔金丝猴R.brelichi进行对比,发现3种金丝猴的大部分行为具有一致性;但栖息环境的差异、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以及后天的学习使得这些行为又表现出了差异性:一是行为的差异性,不同物种具有各自特殊的行为,如川金丝猴特有的跳跃采食行为和雌性匍匐邀配行为;二是行为效应的差异性,如快理等动作在不同物种中表达了不同的行为效应。完善和建立川金丝猴的行为谱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其行为生态学基本特征,同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近年来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已成为保护生物学研究中急需考虑的问题,也是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以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基于该保护区1980年、1990年、2010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结合DEM数据和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 hubeiensis)分布及行为特征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和集合种群容量(metapopulation capacity),分析了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1980–2015)森林的面积变化、驱动因素以及川金丝猴栖息地面积和破碎化动态格局,论证了神农架保护区对森林和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保护成效。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自建立以来,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34.27%,森林覆盖度由47.94%上升到64.36%,增加了16.42%,其中82.77%的新增森林为灌木林和疏林转变而来;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7.70%,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515.17%,最适宜栖息地的破碎化程度显著降低。天然林保护工程(the Natural Forest Conservation Program,NFCP)和退耕还林工程(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SLCP)实施后,保护区内森林面积增加了23.24%,森林覆盖度增加了12.77%,川金丝猴最适宜栖息地面积增加了14.29%,集合种群容量增加了367.20%。本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架保护区在森林和旗舰种栖息地保护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保护成效。  相似文献   

3.
川金丝猴食土行为的首次报道(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鹏  李保国 《兽类学报》2013,33(3):282-285
2001年10月至2008年3月,我们在对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长期观察研究中发现3例成年雌性舔食泥质岩上粘土的行为。川金丝猴的食土行为均发生在深秋季节,所有食土雌性均处于怀孕期。我们初步推测川金丝猴的食土行为主要是为了补充矿物质。本文首次呈现川金丝猴食土行为的研究证据,对于进一步理解川金丝猴的食性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也为不同生活类型灵长类食土行为的比较分析提供支撑信息。  相似文献   

4.
温带地区分布的灵长类动物在食物匮乏的时候容易受到食物不足的胁迫。川金丝猴就是分布于温带区域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因此在不同的季节,食物对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东缘,该地区的研究对川金丝猴的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神农架川金丝猴食源植物和栖息环境 的植被调查,来探讨食物的分布和丰富程度对川金丝猴的影响。在神农架川金丝猴分布的核心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被类型,按照海拔梯度设置88个样方,基于优势树种和数据分析,我们把川金丝猴的栖息地划分为12 个类型。阔叶林的食源植物种类要高于针阔混交林;而低海拔的类型中提供食源植物的种类要高于高海拔类型。尽管川金丝猴的食谱范围很广,但是它喜食的食物种类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在其不同类型的栖息地内,食源植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季节的变化和食源植物的分布不均衡都会影响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和时间分配。我们建议借助人为改造森林结构,增加食源植物的数量,进而达到保护和扩大川金丝猴种群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高云芳  王慧平  李保国 《生物学通报》2004,39(10):10-11,F004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物种。秦岭地区是川金丝猴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也是金丝猴分布的最北限依据近年来对笼养川金丝猴繁殖生理学和野生川金丝猴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成果,并结合已发表的资料,对秦岭地区川金丝猴的社群组成、行为、等级序位、繁殖与生育等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野外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保国  罗时有 《兽类学报》1993,13(3):181-187
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栖息于高山森林中,营树栖生活,其声音通讯在社群活动中有重要意义。通过长期野外行为的观察和声音的录制,本文报道了川金丝猴在野外自然活动条件下声音行为的主要类型,明显可以辩别出惊异声、警戒声、警告声、呼唤声和安静状态下的叫声,并进行了声谱分析,发现其声谱的差异主要与声音目的有关,同时描述了每类声音发出相伴随的群的行为和身体运动的变化,讨论了笼养条件下和野外状况下川金丝猴声音行为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川金丝猴社会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区分和定义川金丝猴各项社会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是研究川金丝猴社会行为的重要基础。本文的目的是按照现代习性学的基本观点,探讨川金丝猴在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物种典型行为以及它们的固定动作模式。数据收集时间为1988~2005 年,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随意取样法,对川金丝猴笼养条件下的繁殖群、半笼养条件下的繁殖群和全雄群、以及其自然栖息地神农架林区的野生猴群进行观察,总计观察约3 000 h。初步确定了川金丝猴54 项物种典型行为节目及其动作模式,其中45 项是群内个体之间用以进行社会交往的社会行为节目,包括8 种在其他灵长类物种中目前还没有报道或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8.
声音通讯是非人灵长类社会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有利于灵长类社群的群体维持、个体间互动等。结合川金丝猴的取食行为、休息行为、性行为、攻击行为、屈服行为、玩耍行为和警报行为等社会行为,研究了川金丝猴的声音曲目,旨在为川金丝猴声音通讯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9.
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生境适宜性评价是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基础。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栖息于温带森林的、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动物。位于岷山山系的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川金丝猴的重要分布地之一,但涉及该地区川金丝猴的生境信息却较缺乏。运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对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不同季节的生境适宜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四个季节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值均超过0.8,说明模型预测结果较好。结果显示:(1)影响不同季节川金丝猴分布的主要因子是海拔、河流和道路。(2)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存在季节性变化。其中,春季的适宜生境面积最大,为233.94 km2,占全区面积的58.48%;夏季的次之,为192.75 km2,占48.19%;秋冬季的适宜生境面积相对较低,分别为145.54 km2(占36.39%)和142.63 km2(占35.66%)。(3)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垂直变化。研究揭示保护好完整的森林植被带对川金丝猴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要重视对人为干扰较强的低海拔生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2007年8月31日—2007年9月11日、2007年9月14日—2007年9月27日、2007年10月15日—2007年10月26日的09∶00—17∶00对成都动物园饲养的1对成年和2只幼年川金丝猴,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瞬时扫描记录法对圈舍丰容前后的川金丝猴行为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在仿生态兽舍(环境丰容后)内,川金丝猴的跳跃、探究、攀爬和观望行为比在笼养圈舍(环境丰容前)内有显著增加,休息行为显著减少(P<0.01);成年川金丝猴搬入仿生态兽舍1个月后,雌雄梳理和行走行为较它们在旧兽舍和刚搬入新馆舍时显著增加(P<0.05),搬入仿生态兽舍1月后与刚搬入仿生态兽舍相比,休息行为发生频次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未成年金丝猴在12∶00—13∶00间出现运动行为低谷,其余各时段中运动行为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休息行为,其中12∶00—13∶00休息行为达到昼间的高峰;采食高峰为09∶00—10∶00;梳理、警戒以及其他行为在各时段分布较均匀。成年金丝猴昼间行为较多的是梳理和休息行为;15∶00—16∶00运动行为所占比例较高,梳理行为10∶00—12∶00所占比例较高,休息行为在12∶00—13∶00所占比例最高,采食行为的高峰在09∶00—10∶00,警戒行为在09∶00—10∶00和15∶00—16∶00稍高,其他行为所占比例分布较均匀。幼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极显著高于成年川金丝猴的运动、采食行为频次百分比(P<0.01);而梳理和警戒行为极显著低于成年川金丝猴(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