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的毒力,多与毒株的大小空斑数的比例有关;同株内大斑小斑的特征各异。60年代和80年代的乙脑毒株,其毒力无明显差异。单克隆抗体(McAb)51~8对15株乙脑病毒的中和指数(log10)为:6.05~6.25者3株,5.08~5.67者5株,4.0~4.67者4株,1.95~3.83者3株。这种差别与毒株的分离年份和地区无关。多克隆抗体(PcAb)的中和指数(log10):5.0~5.33者11株,4.0~4.73者4株。可见McAb能较好地反映乙脑毒株的抗原性差别。文中讨论了毒力检查和McAb抗原分析的流行病学和免疫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与国外分离株的差异,对1949年以来在中国乙脑主要流行地区分离的19株乙脑病毒的PrM-C区及E蛋白基因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在中国流行的乙脑病毒的分子差异.结果显示:病毒生物学初步鉴定显示,病毒感染BHK细胞后56h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约50%以上细胞脱落(CPE( ));3日龄乳鼠接种病毒72h之内死亡;所有病毒均与乙脑病毒(A2株)抗血清发生阳性反应,但反应强度不同,提示所有病毒均为乙脑病毒.病毒PrM-C(456~695)区核苷酸序列与各个国家及地区、各个基因型以及各个年代的73株乙脑病毒相应序列,用Woan-Ru Chen建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分析,结果显示,所有19株中国分离的病毒均属于基因型Ⅲ型,与国外相关文献所报道的乙型脑炎病毒中国分离株的基因型相符.以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P3株为标准,对各病毒E蛋白500个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各毒株核苷酸差异在0和4.2%之间,氨基酸差异在0和4.0%之间.所有核苷酸差异均为碱基的替换,无论核苷酸或氨基酸均无插入或丢失.大多数核苷酸变异在氨基酸编码的第三位,属于沉默突变,不引起氨基酸变化.18株病毒E蛋白活性结构域与疫苗株P3株相比共有247个氨基酸的差异,平均每株病毒有12.35个氨基酸的差异,有11株病毒(SA14、TLA、CZX、CBH、G35、GSS、LYZ、SH-3、YLG、YN、ZMT)在该区的差异数低于这个平均值.而在超过这一平均数的7个病毒株(A2、HA-3、47、CH-13、CTS、LFM、ZSZ)中,LFM、ZSZ、47与疫苗株相比较分别有16~20个氨基酸的差异,相对其它17株病毒而言,差异较为明显.以上线索提示,现有的乙型脑炎灭活疫苗在理论上可以覆盖包括现存病毒在内的毒株.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弱毒株某些体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弱毒14-2株及5-3株的某些体外特征,发现:1.在地鼠肾细胞内弱毒株的病变较强毒株晚;在C6/36细胞内,弱毒株仅出现细胞圆缩、松散、脱落,而强毒株产生类似细胞融合型病变;在LLC-MK2和原代鸡胚细胞内,弱毒株出现模糊不清的针点状小蚀斑,而强毒株则出现清晰的3~5mm大蚀斑。2.在50℃加温条件下,14-2与SA14的热稳定性相同,但5-3的热稳定性明显地较差;两株弱毒株均能在40℃培养条件下繁殖良好,与37℃培养无明显差别,并均能在小鼠巨噬细胞内良好繁殖,但生长速度较强毒株慢,病变也较差。 本文并对弱毒株的免疫原性和ret及T50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言贵 《微生物学报》1963,3(3):261-266
圣路易脑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型脑炎),在临床、传播媒介、流行季节和病毒性质上都很类似。在免疫血清学上虽有一定区别,但对实验室常用的动物中,主要只有小白鼠有高度的易感性,而在易感程度、感受途径和症状上,两者都没有显著区别。在免疫血清学方面,不仅操作比较麻烦,并且二者的抗原构造也有相似的部分,出现某种程度的交叉反应。因此,我们认为进一步寻找对这两型病毒在易感性上有区别的动物种,对病毒生物学性质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都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甘肃省2018年蚊虫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的分子特征,2018年7月上旬在甘肃省平凉市4个县采集蚊虫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开展乙脑病毒筛查;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对乙脑病毒基因扩增阳性蚊虫标本进行深度测序研究.结果显示,本次调查在4个县共采集蚊虫1800只,均为三带喙库蚊,分36批研磨和检测.定量RT-PCR结果显示10批(27.8%)蚊虫样本呈乙脑病毒基因扩增阳性.对10批样本进行高通量测序共获得59.7 M读序,其中5.3 M(8.9%)条读序能够比对到病毒基因组数据库上,经注释属于14科15属28种病毒.在其中7批样本中检出乙脑序列共1357条,基因组覆盖度为9.5%-83.1%.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甘肃省2018年采集的三带喙库蚊中乙脑病毒为基因Ⅰ型.  相似文献   

7.
8.
实验证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毒株的脑细胞吸附能力明显低于强毒株。据此,我们发展建立了一种从强毒SA14株中快速、简便地筛选减毒株的新方法。将3周鼠脑细胞37℃吸附SA14株1小时,从未吸附的病毒颗粒中挑出3个减毒株(C4、C5和B1)。将C5株再次吸附筛选,得到C563株。C563株已完全丧失对3周鼠的脑内毒力和皮下毒力,免疫小鼠一针即能诱导良好的抗体反应和保护力,经BHK21细胞盲传5代或乳鼠脑传一代,毒力没有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Vero细胞上传代适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乙脑病毒P_3株以不同方式在鼠脑和Vcro细胞间传代适应的研究,培育出适于工业化大生产制备乙脑疫苗的生产毒种。其毒力可达7.0±0.5lgLD50/0.04ml,空斑滴度为7.5±0.5PFU/ml,免疫原性ID50值为0.000016-0.000023ml;在含有适量人白蛋白的199营养液内,该毒种于-30℃至少可稳定一年;与鼠脑组织毒种相比,传代细胞毒种的毒力、免疫原性及稳定性均与其相当。然而,后者不含脑组织,至少降低了一种过敏的危险。另外,细胞毒种的制备无需手工解剖鼠脑,易于控制外源因子污染,易于标准化。对于大规模生产疫苗、提高疫苗产量和质量,传代细胞毒种比鼠脑组织悬液毒种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用C6/36细胞增殖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制备抗原,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G抗体,可获得满意结果。用此法检测了河南,海南地区不同年龄人群的253份血清标本,阳性检出率为55.6%(141/253)。与血凝抑制法(HI)相比较,HI的阳性率仅37.1%(93/253)。两种方法的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88。用ELISA检测,乙脑抗体与登革病毒抗原有一定交叉,但滴度平均有16倍差异。本方法重复性良好,具有特异、敏感、简便的特点。可用于乙脑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效果的考核。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克隆抗体对乙型脑炎病毒不同毒株抗原分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发现,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多克隆抗体,PcAb)进行抗原分析时,我国分离到的乙型脑炎病毒SA14、P3、A2和高株的抗原性无明显差别,与从日本分离到的中山株有些差别,但仍被PcAb所中和;而用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分析,情况就明显不同:SA14和P3株抗原性相似,高株和中山株不能被51-8McAb所中和,A2株则介于两者之间。A2和高顺生株的寡核苷酸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高株比A2株多两个斑点,但大多数斑点是一样的,证实了上述结果。实验还发现不同毒株的保护效果不同,A2株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高株。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手术切除的人扁桃体或外伤脾为材料,在体外诱发了针对不同类型抗原的抗体应答,其中包括羊红细胞、卵白蛋白、破伤风类毒素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抗体应答,并应用破伤风类毒素体外激活的人B淋巴细胞制作杂交瘤。根据多次融合的结果表明其融合率平均为52.1%,抗体阳性率为15.6%,分泌IgM和IgG抗体的阳性集落孔的比例接近1∶1。我们还研究了体外诱发人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条件,发现细胞类群(在本研究中是采用不同的细胞分离方法)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目前所建立的体外免疫实验系统,主要是应用尼龙毛柱法富集B细胞,在96孔培养板上加上一定剂量范围的抗原刺激。为了协助淋巴细胞反应,可再加10%的T细胞条件培液或少量丝裂原混合物(LPS0.1μg/ml+PWM1μg/ml)。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病毒多肽及其基因组的体外翻译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柯丽华  王炜 《病毒学报》1992,8(2):169-173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夏季,在我国南方一些省市发现一些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病例,主要是儿童。他们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抗体阴性。病因不明。 为了研究本病的病因,于1983年4月至10月,我们在广州市儿童医院收集了34例散发性脑炎病人的双份血清,15例其它病种(如百日咳、心肌炎、钩端螺旋体脑炎、多发性神经根  相似文献   

15.
反义寡核苷酸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具有抗流感病毒活性的反义寡核苷酸,针对A型流感病毒基因组3′和5′端保守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多条硫代寡核苷酸(ODN):3′端反义ODN(IV3#)与3′端正义ODN(IV3S);5′端反义ODN(IV4#)与5′端正义ODN(IV4S)以及由5′和3′端正义/反义保守序列组成的复合序列ODN(IV6#和IV7#)。测定了PSODN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在MDCK细胞中对流感病毒复制的影响。结果表明:(1)PSODN浓度高达50μmol/L时对MDCK细胞末表现有毒性作用;(2)与流感病毒基因组5′端互补的ODN IV4#以及由5′和3′端保守序列构成的IV6#ODN和IV7#ODN均具有较高的抗病毒活性;如IV4#ODN浓度为1μmol/L时对流感病毒A/京防/861(H1N1)抑制率近50%,浓度为10μmol/L或更高时抑制率超过70%,且IV4#抑制病毒活性呈现明显的序列和剂量依赖性;(3)IV4#ODN不仅对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有抑制作用,对H3N2亚型也表现较高的抑制活性;(4)病毒感染复数(MOI)对IV4#ODN抗病毒活性有一定影响,当MOI较低时,IV4#ODN表现的剂量效应关系更加明显。抗流感病毒反义寡核苷核IV4#ODN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流感新型药物奠定了实验基础。〖HTH〗关键词〖HTSS〗:流感病毒, 反义寡核苷酸, 体外细胞毒性, 抗病毒活性, 感染复数  相似文献   

16.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冷冻附睾精子的体外受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金益  钟声 《动物学报》1991,37(3):313-316
由屠宰母猪卵巢分离得到505枚卵母细胞,经成熟培养,其中468枚卵丘细胞扩张,成熟率为92.7%。采用冷冻的附睾精子授精,受精率为41.9%(57/136),其中单精受精率36.8%(50/136),多精受精率5.1%(7/136)。授精卵体外培养24和48小时后的卵裂率分别为5.3%(15/258)和12.9%(30/232)。把35枚早卵裂期胚胎和250枚未见卵裂的1-细胞期受精卵移入4头受体母猪的输卵管内,其中2头妊娠,分别于1990年4月10日和29日正常分娩,共生产仔猪21头。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