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面貌是人类最重要的特征,其形态受到颅骨几何形态、面部软组织分布以及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营养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考古遗址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其面部软组织大多已经消失,如何根据颅面形态关系推测古人类颅骨的生前面貌已成为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传统手工颅面复原是由人类学家和艺术家使用雕塑技艺在颅骨上用可塑物质生成其生前面貌的技术。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采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科学、体质人类学、法医人类学交叉研究的前沿技术之一。本文通过梳理和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对手工颅面复原技术、计算机颅面复原技术和颅面复原结果评价方法作简要综述,并对颅面复原技术在体质人类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的面颅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面颅22项的测量数据与广西汉族相应项目之比较,表明两族间的面颅特征是基本相似的。但某些项目仍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广西和广东现代人的面颅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2项的面颅测量数据与北方地区(西安、青岛)现代人相应项目作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南北地区间的面颅特征的差异程度既有大部分项目的近似,又存在南方地区面颅的上面高、眶高与鼻高等的纵径上都较北方地区为低的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南京直立人与印尼、周口店直立人的面颅形态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银运  刘武 《人类学学报》2005,24(3):171-177
本文对南京直立人1号头骨与印尼Sangiran17头骨和周口店11号头骨作面颅形态上的比较。结果表明,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与周口店11号头骨的有许多共同的形态:较小的面颅尺寸、眶下区呈扁平状、较扁平的上部颜面、眶上圆枕较纤细、中眶型的眼眶、发育有颧切迹、上颌骨颧突基部位置较高等。南京1号头骨的面颅在另外一些方面显示出与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上相近:阔上面型的面型、眶上圆枕内侧部比外侧部稍靠前、眶上圆枕下缘略呈平直状、鼻梁发育有中矢锐嵴、鼻梁横向呈峰状拱起、颧骨下缘外展、颧结节相对位置稍偏外侧、颧骨较高等。南京直立人面颅兼具周口店直立人11号头骨的和印尼直立人Sangiran17头骨的形态。从南京直立人的面颅形态可以推测我国南方的与北方的直立人群之间在体质形态上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地理变异。南京1号头骨面颅上的某些形态特征,如颧骨下缘外展等,可能反映了特征的梯度变异现象。这些特征的梯度变异的成因目前还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调节因子6(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6, IRF6)是一种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广泛表达的转录激活因子。研究发现, IRF6能够调控口腔上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影响唇腭的正常融合、牙釉质的形成以及牙齿形态,同时还参与颌骨成骨细胞的分化。IRF6基因的缺失或者突变会导致腭裂、牙齿缺失、颅面畸形、骨骼缺陷等颅面部异常。该文综述了IRF6在颅面部发育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了解其在颅面部发育以及颅面畸形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毛轲  孟子秋  张永彪 《遗传》2022,(12):1089-1102
颅面部赋予脊椎动物无与伦比的进化优势,其由颅神经嵴细胞发育而来的骨、软骨、神经、肌肉等组织组成,使脊椎动物具备了复杂的神经和感官系统。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具备迁移性、多能性的细胞类群,它们在增殖、迁移、分化过程中受到多个基因网络的时序调控,从而参与复杂颅面部的形成。同时,颅面部又是一组高度可遗传的表型组合,并具有两个特征:在亲缘后代中的可遗传性及在不同个体间的高度可变性,这两个特征分别提示了颅神经嵴细胞发育调控网络的精准性和可塑性。调控网络内基因适度突变会改变颅神经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产生表型可塑性,而有害的遗传突变则将导致畸形产生。本文梳理了对颅面部发育起决定作用的神经嵴细胞的发育过程及基因调控网络,在遗传层面总结了已知的颅面部表型多样性的决定基础和颅面畸形的致病机制,以期为了解颅面部发育过程以及为颅面疾病的防控提供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7.
张涤生(1916.6.12-2015.8.19),我国著名整复外科专家、显微外科专家和颅面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市整复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张涤生院士不仅是中国整复外科、显微外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也是中国颅面外科和淋巴医学的创始人。简述张涤生院士的生平及其在探索烧伤外科、发展微外科、开创颅面外科等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狒猴属的颅骨差异性,从面探讨种间在形态、功能和系统分化方面联系,测定了111个猕猴种类的77个颅骨变量,用于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应用巢式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包括3个步骤。所有变量根据功能和部位的不同首先分为7个单位:下颌、下颌齿、上颌齿、上面颅、下面颅,、面颅后部和颅腔。第2步根据它们所揭示的相似性(具有相同的种间及种内差异性类型)合并为3个解剖区域:咀嚼器官(下颌、下颌齿、上颌齿),面颅  相似文献   

9.
山顶洞101号头骨化石是东亚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化石之一,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起源的重要研究材料。本文依据数据集中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平均分布,提出了计算机三维颅面复原方法,实现了101号头骨生前面貌的预测复原。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使用CT完成了101号男性头骨和下颌骨仿制模型的三维重建。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生人的面部软组织分布作为101号头骨的面部软组织分布,实现了颅面虚拟复原,并采用手工绘画技巧再现了复原面貌的形态特征。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面部软组织分布和面貌统计形状模型的形态分析方法,实现了颅面复原结果的评估。山顶洞101号头骨的复原面貌具有头部较长、额头前倾、眉弓粗壮等特征,与101号头骨的几何形态基本一致。该技术再现了更新世晚期人类的脑颅及面部的形态特征,为古人类颅面复原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邵象清 《人类学学报》1983,2(2):116-208
本文应用颅骨冠状面投影轮廓图,进行颅顶点高、颅最大宽、颅宽位置高度、耳门上点间距、颅侧壁高等测量;并计算颅宽位置指数、颅侧壁高与颅顶点高的比值、颅侧壁高与颅最大宽的比值等以阐明在人类起源与发展过程中,颅最大宽位置与高度测量的变化规律。
同时,也运用Moire法,系统地观察颅侧点(euryon)位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顺序。  相似文献   

11.
西安现代人脑颅的性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西安现代人成年颅骨一百例(男50,女50)进行了廿个项目的测量。对其中性差非常显著的八项,进行了性差鉴别。 中颅、高颅和狭颅型的出现,两性均占多数,与湖南、长春男性的资料作了比较,高颅型的出现率在三个地区之间无差异,似乎可作为国人之代表型。  相似文献   

12.
新疆维吾尔族手掌侧投影面积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WT-2型数字图像处理仪测定了123名维吾尔族青年手的掌侧投影面积。各指掌侧投影面积的平均值,以中指最大(15.32平方厘米),食指(13.72平方厘米)及环指(13.16平方厘米)次之,拇指再次(12.11平方厘米),小指最小(9.36平方厘米)。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156.97平方厘米。指掌侧投影总面积平均63.67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40.67%。手掌投影面积平均93.30平方厘米,占全手掌侧投影总面积的59.33%。按照Stevenson(1937)公式,根据身高和体重,计算出体表面积的估计值,进而求得全手掌侧投影面积占身体表面积的1.008%。经计算机处理,求得手长、手宽、身高、体重与手面积的相关系数,并建立了由手长和手宽推算手掌侧投影面积的多元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的 7— 16岁乡村侗族男女中、小学生 2 0 87名 (男 10 5 5 ,女 10 32 )的头面部9项指标进行测量 ,并计算有关指数 ,分析和比较了儿童青少年容貌特征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根据头面部指数分型 ,确定了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儿童青少年的头面部形态。依各项指数 ,侗族儿童青少年多属圆头型 ,高头型 ,阔头型及阔面型。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学生体质发育指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朱钦 《人类学学报》1990,9(3):196-203
本文以1985年测得的7—18岁蒙族男女学生4747名6项指标(身高、坐高、体重、胸围、肩宽和骨盆宽)的资料,计算出12项指数(坐高指数、体重指数、胸围指数、肩宽指数、骨盆宽指数、Vervaeck指数、骨盆宽/肩宽指数、Erismann指数、Broca指数、Pelidisi指数、Rohrer指数和Livi指数),分析了12项指数的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并对城乡、蒙族与全国汉族、1985年和1962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胫骨判定性别的逐步判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区现代成人男女各50例的胫骨,进行12项测量,用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其结果:仅用下段宽判定性别,准确性达71%;而用下段宽,下段矢径和滋养孔平面最大矢径判定性别,准确性可达77%。并将该结果与美国白人和黑人的有关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广西玉林地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型,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广西玉林地区1119名7-16岁城镇汉族儿童青少年的9项头面部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和比较儿童青少年容貌特征的发育与年龄增长的关系,按头面部各项指数分型。结果显示:汉族儿童青少年头面部的9项指标除头最大宽外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各年龄组的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头面型以中头型和圆头型、高头型、狭头型及阔面型和中面型为主。  相似文献   

17.
长春地区出土的髌骨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清太 《人类学学报》1984,3(2):114-117
本文对长春地区出土的140套成人干燥骨骼标本中的177个髌骨、股骨、胫骨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N. PICOZZI 《Ibis》1978,120(4):498-509
Hen Harriers were studied on a grouse moor in northeastern Scotland from 1970-74. Numbers in spring were fairly stable, and the 24 nesting territories occupied in 1974 were regularly dispersed with a mean nearest neighbour distance of 1.52 ± s. e. 0.09 km. Many pairs apparently failed to breed and left the area. The mean clutch size of those remaining was 4.70 ± s. e. 0.24 (n= 27) and the mean number of young fledged per successful nest was 3.11 ± s. e. 0.26 (n= 19). Young 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disperse far from the study area than young females. The variety of prey species observed from hides at five nests was very limited, and comprised mainly pipits, grouse chicks and lagomorphs. Estimates by weight suggest that grouse and lagomorphs accounted for 89% of all prey. Males brought more small items and fewer large items to nests than females, and on average provided 72% of all prey items seen during watches from the hides. On the basis of studies of prey at three nests in 1974, and counts of grouse in spring and late summer, harrier predation was estimated to have reduced the number of grouse which might otherwise have survived to late July that year by a maximum of 7.4%.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食物组成调查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吴林  张美文 《兽类学报》1998,18(4):282-291
采用胃内容物显微组织学鉴定法,定量调查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Microtusfortiscalamo-rum)的食物组成。该鼠的主要食物,在苔草地是苔草和水田碎米荠,在芦荻场是碎米荠、苦草、荻和镜子苔,在稻田区是水稻和双穗雀稗,在岗地是三毛草、一年蓬、千金子和水稻。植物叶片是其主要利用对象,在绿色食物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也取食植物种子。其食物组成的变化表明,该鼠能依不同栖息地的植被结构调整摄食对象,因而能适应湖区生活环境的灾变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