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意蜂工蜂、雄蜂和蜂王以及两种不同大小幼虫之间的乳酸脱氢酶(LDH)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工蜂、雄蜂和蜂王之间LDH同工酶数目无差异,但活性上存在差异;而酯酶同工酶在幼虫阶段与成虫阶段及工蜂、雄蜂和蜂王之间则有着不同的同工酶谱型。说明意蜂同工酶在种内的表达受到发育程度、进食质量、分化方向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蜜蜂酯酶同工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本实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集电泳分析了意蜂和中蜂的酯酶同工酶。意蜂和中蜂的酶谱有明显的种间差别。意蜂的酶谱可分为四组区带:酯酶Ⅰ、Ⅱ、Ⅲ、Ⅳ。意蜂不同发育阶段的酶谱也有不同。酯酶Ⅳ的含量在蛹期有很大的变化。酯酶Ⅳ表现出多态现象,对多态现象的分析可推测种群的杂合程度。  相似文献   

3.
臭鼩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薄层(o.5毫米)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臭鼩(Suncus m.murinus) 心肌、骨骼肌、肾脏、脾脏、肝脏和脑6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臭鼩6种组织的酯酶同工酶分别具有11—24条酶带,存在着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实验还发现其酯酶同工酶存在异型酶。臭鼩6种组织的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则未发现存在明显的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大林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心、肝、脾、肾和腿肌的 α-酯酶,β-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的活性在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肝组织的酯酶活性最高,不同器官组织的酶谱也有明显差别,如脾的β一酯酶仅有B区带,同一器官组织通常以α-酯酶活性高于β-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在碱性溶液中染色,肝组织有明显的AB医。心肌与腿肌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5.
乳酸脱氢酶与酯酶同工酶同板染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在同一块凝胶板上染乳酸脱氢酶(LDH)与酯酶(EST)的染色方法. 该同板染色法利用两种同工酶显色反应互不干扰和颜色不同的特点, 先染LDH, 后染EST, 可以在同一块胶板上得到两种同工酶清晰的酶带, 每一种酶的酶带与单板染色的酶带完全一样. 这种染色法, 能节省同工酶分析所需的试剂、时间和经费, 也便于样品的鉴定与比较, 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此方法, 同样适用于苹果酸脱氢酶(MDH)与酯酶等同工酶的同板染色.  相似文献   

6.
雌雄文昌鱼同工酶的表型差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生化染色方法分析了雌雄文昌鱼中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和酯酶四种同工酶的酶谱。首次发现苹果酸酶、苹果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表型在文昌鱼雌性和雄性个体之间存在差异 ,而在同一性别不同个体之间无差异。酯酶表型较复杂 ,不但在不同性别个体之间而且在同一性别不同个体之间都出现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分析了大林姬属(Apodemus peninsulae)心、肝、脾、肾和腿肌的α—酯酶、β—酯酶和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3种同工酶的活性在5种器官组织中均有明显差异,其中以肝组织的酯酶活性最高;不同器官组织的酶谱也有明显差别,如脾的β—酯酶仅有B区带;同一器官组织通常以α—酯酶活性高于β—酯酶。苹果酸脱氢酶在碱性溶液中染色,肝组织有明显的AB区。心肌与腿肌的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略高于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8.
鲮鱼冷休克及其死亡的某些生化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淀粉凝胶电泳法初步研究了鲮鱼冷休克前后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三种酶的同工酶类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鲮鱼在冷休克期间(7—6℃)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和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同工酶类出现酶活性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导致鲮鱼耐寒能力差的某些生化因素。同时提出脑AchE可以作为评定鲮鱼冷休克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受害程度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吴信忠  李树华 《动物学报》1990,36(2):149-156
本文采用Disc-PAGE电泳,首次对我国独有的斯氏并殖吸虫(Paragonimus skrjabini Chen,1959)成虫、童虫、囊蚴的乳酸脱氢酶(以下简称LDH)、苹果酸脱氢酶(以下简称MDH)和酯酶(以下简称EST)同工酶进行了研究。 在成虫、童虫、囊蚴间,LDH、MDH、EST同工酶在酶带数、排列型式、Rf值、相对活性和优势酶带的位置都存在差异。 根据虫体和宿主组织同工酶谱的不同,可以认为是本虫本身所具有。 同工酶作为其分类指标时,不仅要比较不同虫种成虫稳定的同工酶谱,也要比较同工酶在个体发育型式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以张杂谷‘3号’、‘5号’、‘6号’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不同材料不同生育期苹果酸脱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特性,同时对总酶活进行了测定,探讨谷子杂种优势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张杂谷及其亲本叶片苹果酸脱氢酶共有5条酶带,有共同酶带和偏母本型酶带;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共有14条,属于共同酶带;从负极到正极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Rf分别为0.611、0.626、0.642、0.684和0.716,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Rf分别为0.08、0.21、0.24、0.30、0.36、0.44、0.49、0.58、0.66、0.69、0.72、0.75、0.85和0.89。(2)杂种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和母本酶谱同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和父母本一致;供试品种苹果酸脱氢酶酶谱相对简单,酶带集中,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量、活性和宽度差异性较大,酶谱比较复杂。(3)所有品种苹果酸脱氢酶总活性在抽穗期最高,过氧化物酶总活性在灌浆初期最高。杂种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在苗期和抽穗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而过氧化物酶在抽穗和灌浆初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超亲优势,这可能与杂种优势有关。  相似文献   

11.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的体长约0.6mm,腹部长度约0.3mm.雌蜂生殖系统(包括卵巢、生殖腔、受精囊及三种附腺)位于腹部后端,约占腹腔的2/3.成熟的卵巢由两条多滋式的卵巢管组成.两条成熟卵巢的端段细长,扭卷成一条疏松索,基部膨大,内脏贮存大量卵粒.成对的侧输卵管较短,分别开口于生殖腔后方的两侧,中输卵管缺如.受精囊呈梨形,开口于生殖腔后方.雌性生殖系统三种附腺中,第一种附腺是成对的,呈锤状,分别连接于生殖腔前方两侧;第二种附腺,腺体呈球状,其前端以短曲的小管通进膨大的贮腺囊,贮腺囊端部成柄状的弯曲小管,连接于产卵管的基部开口处.第三种附腺的腺体呈棒状,前端为细长的小管,开口于第二种附腺贮腺囊的前端.雄性生殖系统由成对的睪丸,输精管、贮精囊、附腺及单一的射精管组成.蛹的早期到后期至成虫期睾丸的形态结构,各有不同变化.  相似文献   

12.
影响蜜蜂球囊菌侵染蜜蜂幼虫的因素及侵染过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蜜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只侵染封盖前后蜜蜂幼虫的原因及相关侵染机制, 本研究利用实验室饲养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幼虫, 给其接种球囊菌孢子, 探究不同接种量(0, 1.0×102, 1.0×103, 1.0×104, 1.0×105 和1.0×106 孢子/mL)、 接种时期(3, 4, 5和6龄幼虫)以及28℃低温处理6 h对蜜蜂球囊菌侵染的影响。同时对处于不同侵染阶段的蜜蜂幼虫做病理学切片, 探究球囊菌侵染的过程。结果显示: 球囊菌孢子接种量与蜜蜂的发病率密切相关(r=0.9883), 蜜蜂幼虫对低于1.0×103孢子/mL的侵染有抗性, 与不接孢子的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蜜蜂不同龄期接种发病率的差异是因不同龄幼虫食量不同导致的摄入孢子剂量的不同引起的, 28℃低温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处于幼虫到蛹转化期蜜蜂的发病率(P<0.05), 而对取食阶段的蜜蜂幼虫没有影响。病理学研究表明, 在整个幼虫期, 摄入的孢子因中肠没有氧气不生长, 对幼虫没有致病性, 幼虫的取食和发育过程正常, 至幼虫期结束进入蛹期后, 蜜蜂的中后肠接通, 摄入的孢子伴随蜜蜂的蛹便进入后肠并在此迅速萌发生长, 在1~2 d内菌丝即突破体表, 导致蜜蜂死亡。蜜蜂球囊菌选择营养物质储存最多而防御能力较低的幼虫到蛹转化期侵染, 降低了侵染成本, 提高成功率。该研究阐明了蜜蜂球囊菌侵染蜜蜂的机制, 丰富了昆虫与病原菌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许纲  钦俊德 《昆虫学报》1987,(4):359-366
实夜蛾属(Heliothis)的棉铃虫(H. armigcra)和烟青虫(H. assulta)是近缘种,幼虫期取食多种相同的植物,其中含有不同的次生物质.本项工作是在人工饲料中分别加入0.5%的烟碱、番茄苷、棉子酚、丹宁酸等饲养早期六龄的幼虫,测定它们对生长和食物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次生物质对两种幼虫有不同的作用:烟碱对棉铃虫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烟青虫的取食却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丹宁酸、棉子酚、番茄苷可抑制两种幼虫的生长,而以番茄苷抑制烟青虫的生长最为显著.番茄苷主要通过抑制取食来影响幼虫的生长,而丹宁酸和棉子酚则具有降低消化率的作用.通过次生物质对这两种幼虫效应的比较可知,棉铃虫有较大的忍耐力.  相似文献   

14.
取食雄蜂蛹粉对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卵黄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志成  龚和 《昆虫学报》1992,35(3):273-278
本文比较了龟纹瓢虫Proylea japonica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取食蚜虫和取食雄蜂蛹粉时的卵黄发生情况.当取食雄蜂蛹粉时,体内卵黄蛋白出现迟,积累速度慢,产卵前期长.但用保幼激素类似物ZR512点滴处理后则能达到与食蚜对照相当的水平.ZR512对取食雄蜂蛹粉瓢虫的作用显著大于取食岈虫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ZR512能促进这两种瓢虫取食雄蜂蛹粉,但对成虫的体重没有明显的影响.因此推论,雄蜂蛹粉基本能够满足这两种瓢虫生殖的营养需要,但对其内分泌有一定的影响,使瓢虫处于类似生殖滞育的状态.本文根据不同食物条件对卵黄蛋白发生的影响不同,建议用卵黄蛋白的量作为生理指标,以快速初步筛选和评估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15.
华北棉区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1982、1984—1985年在河北省饶阳县的不同土壤肥力水平、不同棉花品种上进行了模拟为害和自然为害试验,旨在确定第三代棉铃虫 Heliothis armigera(Hubner)虫口密度与棉花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棉花对于第三代棉铃虫为害的补偿能力较弱.较好的土壤肥力亦不能促使棉株完全补偿三代期间的受害损失.每亩皮棉减产斤数Y与第三代百株累计卵量E3的关系为:Y=-0.2801+0.0643E3.根据防治的直接收益与直接代价,算出了第三代棉铃虫的经济阈值为百株累计卵量35粒,这一阈值可适用于不同肥力水平的地块.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大头金蝇(hrysomyia megacephala)和肥须亚麻蝇(Parasarcophaga crassipalpis)精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核的变态过程.精细胞从球形细胞演变为线形精子,核要经历四个时期,即:球核期,细胞为球形,核亦为球形,核膜与一般体细胞核无异;棒核期,核拉长如棒,顶体形成,核膜孔聚集于一侧;染色质凝聚期,染色质与核质分开,经过一系列变化,再凝聚成致密的块状,多余核质从核孔聚集处开口排出核外;成熟期,核变成一团电子密度极大的腊肠形.精细胞抛弃绝大部分细胞质和多余的结构,变成线形精子.以上演变过程两种蝇类完全相似,但在染色质凝聚期的变化中差异却很大:大头金蝇凝聚程序为:细纤维—粗纤维—块状—致密团;肥须亚麻蝇则为:蚁蚕状—纵列薄片状—厚片状—块伙—致密团.  相似文献   

17.
球形芽孢杆菌TS-1丙酮粉对七种蚊虫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乳糖-丙酮沉淀法制备的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TS-1菌粉对七种蚊虫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以淡色库蚊,致倦库蚊最为敏感,其LC50分别为8.1μg/L(1.79×102cfu/ml),8.9μg/L(1.96×102cfu/ml),三带喙库蚊敏感性较淡色库蚊差13倍,2龄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分别差20和600倍;黄斑伊蚊,二株埃及伊蚊剂量高达105—106cfu/ml相差1,000—10,000倍以上几乎无效.本文结合B.t.I.标准生物测定方法,对毒力测定中检查时间、数据、虫龄、虫数、饲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的生理生化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杭三保  陆自强 《昆虫学报》1991,34(4):427-432
二化螟Chila suppressalis幼虫被二化螟绒茧蜂Apanteles chilonis产卵寄生后,血细胞含量增加,在被产卵寄生后的第6—10天,血细胞数最比对照幼虫增加了1.53—2.79倍,但血细胞形成被囊的能力很弱,对于蜂卵和蜂幼虫形成被囊的百分率分别为0.34%和0.62%.绒茧蜂寄生后,对二化螟幼虫生理生化有一定的影响,在寄生前期和后期,寄主幼虫血淋巴蛋白质浓度显著下降,在寄生后第2天,血淋巴游离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上升,以后随蜂幼虫发育而逐渐下降.在16种氨基酸中,对苏、丝、赖、精氨酸的影响最大.此外,本文对二化螟绒茧蜂的营养生理和寄生后调节寄主的能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豆野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豆野螟Maruea testulalisGeyer(1832)是我国豆类蔬菜,特别是长豇豆Vigna sesguipedalis的主要害虫。在杭州,一年发生七代,以预蛹越冬。以1—3代为害为主。一龄幼虫头宽0.197毫米,Dyar常数为1.653。随虫龄增加,取食场所从花器转向豆荚。产卵前期为3—4天,羽化后6—8天卵量最集中。幼虫、蛹发育历期与日平均温度间的对数回归方程为Y1=3.5825—1.7766x,Yp=3.8118-2.0800x。卵期2—4天。田间为害以6—8月为主;灯下威虫有7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有分距姬蜂Cremastus sp.和稻苞虫寄蝇Pseudoperiehaeta insidiosa二种天敌。应用80%敌敌畏800倍等农药,在百花虫数达40头上下、二龄幼虫约占50%时,兼喷植株、落地花,能达到降低花、荚被害率,提高鲜荚产量、品质和降低成本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描述新线虫(Neoaplectana feltiae)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相互关系的模型.在实验室的不同条件下作了一系列的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感染率的因子是温度、线虫的密度、接触时间(即维持湿度和水膜的时间)和粘虫的龄期.通过非线性逐步回归和麦夸脱方法分别构造了描述这些因子的数学模型.在河南驻马店作了不同剂量的田间感染试验.结果表明该线虫作为一种生物防治剂具有一定的潜在作用.本文所获得的模型是用实验室的资料构造的,用田间试验结果检验,较成功地模拟了发生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的感染过程.它告诉我们怎样由实验室到田间通过模拟模型在计算机上的运转来模拟一个动态过程,也揭示了在实验室和田间其感染的机制是内在相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