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参皂甙Rb1,Rg1,Re和Rh1对体外培养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体外培养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BS)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为实验模型。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人参根总皂甙(SRG)和人参皂甙Rb_1、Rg_1、Re、Rh_1孵育3~7d后,用MTT法和细胞计数法测定细胞的增殖。MTT测定结果表明,Rb_1、Rg_1、Re、Rh_1可以促进衰老细胞的增殖,但对未衰老的细胞增殖没有显著影响,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细胞计数法测定结果表明,总皂甙和4种皂甙单体都可以降低Hela细胞的群体增殖率和克隆生长率,其中Re、Rh_1作用显著。同时,增加衰老细胞的群体增殖率和克隆生长率,其中Rb_1和Rg_1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克隆的概念,意义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克隆在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学定义,强调了克隆是一个“群体”概念。然后较为详细地讨论了分子克隆(DNA克隆)和通过细胞核移植进行动态(小鼠)克隆的基本,意义,目前进展和有等回答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外周血中LAK细胞的克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首次采用半固体-液体两步法克隆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获得成功。先用含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IL-2)的软琼脂半固体克隆外周血中的T细胞,再将T细胞克隆转移至96孔板中继续在含rhIL-2的液体中培养。~(51)Cr释放的结果表明,约10~30%的克隆对NK敏感的K562细胞和NK不敏感的H7402、Anip-1肿瘤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即为LAK细胞克隆。LAK细胞克隆能在体外含rhIL-2培养液中增殖1.5~3.0个月,每个克隆可扩增至10~9~10~(10)个细胞,仍然维持LAK细胞活性。表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克隆的LAK细胞CD3( )、CD8( ),属T细胞系统。有增殖能力的LAK前体细胞在PBMNC中的频率约为1~3×10~(-4)。用有限稀释法将LAK细胞克隆进一步亚克隆,98%以上的亚克隆均有LAK活性,表型也和原克隆相同,证实原克隆具有克隆源性。本文的两步法克隆LAK细胞程序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均一的LAK细胞,极大地有助于LAK细胞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遗传》2020,(7)
分析基因碱基突变是探究肿瘤细胞克隆演化的研究方法之一。目前,常取组织不同区域的群体细胞测序,基于群体水平的基因碱基突变频率等信息绘制出肿瘤的克隆演化过程。但是,该方法易遗失低频突变,并且组织群体细胞类型不单一,不能代表特定细胞群体的克隆演化过程。本研究以前列腺基底细胞癌(prostate basal cell carcinoma, BCC)为例,建立了一种探究肿瘤单细胞的基因碱基突变方法,实现了基于单细胞基因碱基突变分析肿瘤细胞的克隆演化过程。首先通过HepG2细胞优化了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方法,其次用Fluidigm公司的微流控芯片捕获BCC单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扩增,然后通过外显子组测序获得SCUBE3和MST1L基因碱基突变信息。通过单细胞靶向扩增和Sanger测序,成功在BCC单细胞中检测到SCUBE3和MST1L基因碱基突变信息。本研究建立的方法为肿瘤细胞的克隆演化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人巨细胞病毒(HCMV)IE基因调节子中特异DNA片段作为探针,自人Hela细胞cDNA表达库中筛选并分离出两个编码能与该探针结合的DNA结合蛋白cDNA克隆(DJ-1和EH-2)。其中EH-2编码的蛋白具有明显的DNA结合序列特异性。比较DJ-1和EH-2克隆在HCMV戚染不容性和可容性畸胎瘤细胞中mRNA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差异。DJ-1和EH-2克隆可能涉及IE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6.
核移植来源的胚胎干细胞 (ES) 细胞在动物疾病模型上的成功治疗作用以及核移植来源的患者特异的ES细胞研究进展有望将这一技术即治疗性克隆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本文对治疗性克隆的研究进展、治疗性克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治疗性克隆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外胚间充质(ectomesenchyme)是一种胚胎发育早期颅面部出现的多能性结构(multipotentstructure),大多数颅面部结构和组织均由其衍生而来,这提示外胚间充质中存在一种干细胞,即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ctomesenchymalstemcells,EMSCs)。为了分离和鉴定EMSCs,对E125的SD大鼠颌突组织细胞进行了流式细胞学分析,发现其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表达多种神经谱系和中胚层谱系的标志,包括p75、CD57和nestin等。根据此特点,采用磁细胞分离技术对p75+的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进行了分离和克隆培养。克隆分析表明,单个p75+细胞经过10~14d培养,可以形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胞组成的多潜能性克隆(multipotentclone),提示该群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潜能性。同时,亚克隆分析表明,多潜能性子克隆中的单个p75+细胞具有再次形成多潜能性克隆的能力,说明这些细胞在体外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这些结果提示,p75+细胞同时具有多潜能性和自我更新能力,因此是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该干细胞的分离对于口腔颅面部的起源和发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该干细胞的高度可塑性也预示它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种子细胞,为组织工程皮肤、肌肉、软骨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Liu QS  Zhang RH  Chu YW  Xiong SD 《生理学报》2003,55(6):633-640
在体外克隆T细胞中,T细胞无能可在多种条件下诱导产生,但T细胞在体内条件下的无能诱导仍有很多疑问和争议。由于正常动物体内对单一抗原特异应答的T细胞频率太低,从体内新提取未经刺激的T细胞进行无能诱导研究一直存在技术上的困难。本文利用HNT—TCR转基因小鼠高度单一的针对HA多肽抗原的CD4^ T细胞群体,以T细胞增殖反应作为检测方法,比较研究了克隆CD4^ T细胞和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对无能诱导的反应。结果表明,经化学交联剂l—ethyl-3-3(3-dimethylaminopropyl)carbodiimide(ECDI)处理的抗原提呈细胞(APC)与流感病毒血细胞凝集素(HA)多肽诱导在克隆CD4^ T细胞中产生了无能,这种无能是依赖于特异抗原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的;而在同样条件下,新提取未经刺激的CD4^ T细胞则不能被诱导产生无能。结果提示,体内T细胞与克隆T细胞存在功能上的不同,体内T细胞的无能诱导可能需要不同的条件。这对体内T细胞免疫耐受产生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对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脂质体介导将pcDNA3.1( )表达载体DNA转染鼻咽癌细胞系HNE1,G418筛选后,Southern杂交鉴定稳定表达细胞株,以HNE1细胞为对照,观察pcDNA3.1( )/HNE1克隆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在pcDNA3.1( )/HNE1阳性克隆中,一株细胞克隆培养过程中发生自溶性死亡,一株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另一株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揭示在宿主细胞中pcDNA3.1( )DNA与宿主基因组DNA发生了随机整合,从而表现不同的细胞生物学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干扰素-β(interferon-β,IFN-β)基因修饰的人脐带源性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 MSCs)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226克隆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按照慢病毒IFN-β感染huc MSCs条件分为以下5组:慢病毒组、阴性对照病毒组、间充质干细胞组、干扰素组、空白对照组。将IFN-β慢病毒感染huc MSC,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表达,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ies of infection,MOI)值,以最佳MOI值感染huc MSCs细胞。达到稳定感染后收集慢病毒组、阴性对照病毒组和间充质干细胞组的上清,ELISA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以上3组的IFN-β表达的水平。克隆形成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细胞增殖-毒性检测法(CKK-8)检测A549、H226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和增殖能力。结果慢病毒组和阴性对照病毒组的慢病毒感染效率均在85%以上,慢病毒组的IFN-β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病毒组和间充质干细胞组,慢病毒组A549细胞和H226细胞的克隆形成、迁移能力和增值能力明显降低。结论 IFN-β修饰的huc MSCs能显著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226的克隆形成、迁移及增值能力,有望成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微囊藻和栅列藻的垂直迁移及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生才  陈伟民 《生态科学》2004,23(3):244-248
本研究在自制沉降柱中,检测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oginosa)和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不同生长时期的细胞群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垂直迁移。本文首次提出藻密度衰减系数(K)的概念、拟合方法和生态学意义,并根据等细胞密度沉降面的沉降速率来计算细胞沉降速率(Vc),以这两个参数来衡量细胞的沉降特性,对细胞垂直迁移研究的方法进行了的探索。结果表明,两种藻细胞群体在三个生长时期和四种光照条件的沉降特性表现已定的差异。栅列藻细胞密度的衰减系数(K)最小值为-0.0021cm-1(上浮),最大值为0.0065cm-1(下沉);微囊藻的K最小值为-0.0029cm-1(上浮),最大值为0.0036cm-1(下沉)。两种藻沉降曲线的指数拟合的R2大多在0.6以上,说明K值是一个较好的衡量细胞群体沉降特性的参数,细胞密度与深度的关系较好地服从指数规律。细胞沉降速度V的最大值(4.681cm·h-1,下沉)出现在栅列藻的指数期,最大上浮速率-1.790cm·h-1,出现在微囊藻的稳定期。本文得到的活体藻细胞群体的垂直迁移特性差异的实验数据,说明该实验方法的适用性和两种藻沉降特性差异的可检测性。本文讨论了水华优势种形成与藻细胞群体迁移特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一、鲥鱼Hilsa reevesii(Richardson)鲥鱼古代称为“(鱼互)”。据《正字通》记载,因初夏时才能见到,其他月份没有,因此叫鲥鱼。鲥鱼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和钱塘江。它是一种洄游性鱼类,每年春末夏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洄游到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具有潮霉素 (hygromycin)抗性的 3T3细胞系 ,用于转染目的基因 (pTRE Ins human)的ES阳性细胞克隆筛选的饲养层。方法 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 ,将含有潮霉素B磷酸转移酶基因的质粒pHyg导入 3T3细胞中 ,利用潮霉素的药物选择特性 ,对转染细胞进行压力筛选 ,并对其进行PCR鉴定。结果 经 5 0 0 μg ml的潮霉素压力筛选后 ,获得了抗性细胞克隆。抗性 3T3细胞的形态和生长速度与正常 3T3细胞没有差异 ,特异性核苷酸引物检测抗性细胞基因组DNA ,可以扩增出对应的核苷酸片段。结论 成功地培育了潮霉素抗性的 3T3细胞 ,为进行目的基因 (pTRE Ins human)转染ES细胞的阳性细胞克隆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治疗性克隆为很多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 以韩国科学家最近在这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为基点,回顾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主要进展,着重对“核移植重编程”以及“人胚胎干细胞的建系,扩增和分化”这两个治疗性克隆策略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述,并对治疗性克隆的发展前景和目前所遇到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  相似文献   

15.
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细胞系QB-Tn9-4s进行细胞克隆,获得了8个细胞克降株,分别命名为QB-Tn-A、B、C、D、E、F、G和H.对基因组DNA进行RAPD-PCR鉴定,各细胞克隆株与原始细胞系具有相同的DNA扩增谱带.各细胞克隆株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克隆株QB-Tn-A、B、c、D和E以梭形细胞为主,大约占细胞总数的60%~80%;F、G和H以棒状细胞为主,比例分别为44.5%、49.5%和80.O%.8个克隆株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MNPV)均较敏感,感染率均在92%以上,平均每个细胞病毒多角体(OBs)产量在78~110个之间,其中克隆株QB-Tn-A多角体产量最高达110个,略高于BTI-Tn5Bl-4和QB-Tn9-4s,明显高于Sf-9细胞;克隆株QB-Tn-E、H、A和C的fIJ芽性病毒(BV)产量与原始细胞系(3.37×107TCID50/mL)接近,而其它4株均低于原始细胞系.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基因片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具有敏感特异、产率高、操作简单、容易自动化等特点。由于它有成指数倍(2~n)扩增靶序列的能力,又被称之为“无细胞分子克隆”或“试管内分子克隆”。我们以化学合成的寡核苷酸的粗提物为引物,含目的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DNA为模板,利用PCR技术成功地扩增出数百至3544bp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该研究主要探讨水苏碱(STA)对子宫内膜癌(EC)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以及对CXCL12/CXCR4轴的调节机制。将EC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CXCL12/CXCR4抑制剂组(AMD 3100组)、STA-L组(STA-L)、STA-H组(STA-H)、STA-H+CXCL12组。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CXCL12、CXCR4蛋白的表达情况;建立小鼠EC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各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情况。结果发现与Control组相比, AMD 3100组和STA处理组细胞增殖活性、克隆数量、迁移和侵袭数以及Vimentin、CXCL12、CXCR4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TA-H组相比, STA-H+CXCL12组细胞的增殖活性、克隆数量、迁移和侵袭数以及Vimentin、CXCL12、C...  相似文献   

18.
将人低分化鼻咽癌克隆株CNE-2 Z-5-2-B_7在体外连续传代培养,从群体的角度观察了不同代数的细胞形态定量、DNA含量和体外增殖能力的变化。结果:(1)各细胞形态参数、DNA含量出现异质性,为多种瘤细胞亚群所构成,而且随传代过程变化、消长。(2)41代以细胞面积大、核大、核浆比小、DNA含量高、异质性明显的大细胞群体占优势。其形态特征与鼻咽低分化鳞癌的大核型相似。(3)81代主要为胞、核面积小、核浆比大、DNA含量高的小细胞群体,其体外增殖能力较第1代明显为高,形态及生长特征与鼻咽未分化癌相似。提示随着肿瘤的演进,如不给予影响(治疗),瘤细胞有恶性发展的内在倾向。  相似文献   

19.
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 migera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SNPV的ORF33基因(ha33)进行克隆和原核表达,hass在E.coli中表达不完全,表达产物的大小为17kDa,小于预测的分子量28.4kDa。用纯化的原核表达产物免疫家兔,制备了多克隆抗体,应用多克隆抗体检测了HearSNPV感染的宿主细胞(HzAMI)中ORF33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为31kDa。并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方法,用多克隆抗体检测编码的蛋白在宿主细胞(HzAM1)中的亚细胞定位,发现ha33编码的蛋白存在于宿主细胞的细胞质中,并持续到感染后期。  相似文献   

20.
人白细胞介素29的cDNA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克隆人白细胞介素 2 9的cDNA ,以进一步研究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 :分离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IMDM(含PHA和IL-2 )培养过夜后 ,Poly(I:C)诱导 2 4~ 48h ,收集细胞 ,Trizol法提取细胞总RNA ,RT-PCR扩增出全长 603bp的IL-2 9cDNA ,将其与表达载体pPROEXTMHTa连接 ,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 ,建立了hIL-29的cDNA克隆。结果 :测序表明克隆的cDNA与Genebank报道的人IL-29cDNA序列完全一致。结论在国内成功获得hIL-29的cDNA克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