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引言 我国饲养草、青、鲢、鳙焦苗的历史巳很悠久,由于地理分布很广,各地都有适合它地区特点的饲养方法。例如,江、浙地区相传以黄豆磨成豆浆洒入池中饲养鱼苗;两广地区渔农则用青草、牛粪等直接投入池中施肥作为鱼苗铒料,即所谓“大草养鱼”,在食料不足时补饲一些花生饼之类的商品铒料;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小型湖泊养鱼事业的推广以及各地农业合作社中养鱼副业的开展,人民对于鱼苗的需要是在不断增长中。我国的主要饲养鱼类中除了鲤鱼能在池中产卵以外,其他几种像青、鲩、鲢、鳙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使它们在池中产卵的方法,因此这几种所谓“家鱼”的鱼苗,必须捕自江中。长江和西江是家鱼苗的两个主要来源,每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小型湖泊养鱼事业的推广以及各地农业合作社中养鱼副业的开展,人民对於鱼苗的需要是在不断增长中。我国的主要饲养鱼类中除了鲤鱼能在池中产卵以外,其他几种像青、鲩、鲢、鱅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使它们在池中产卵的方法,因此这几种所诮“家鱼”的鱼苗,必须捕自江中。长江和西江是家鱼苗的两个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动物性饲料对鱼类的营养有重大意义,直接或间接影响其成长及繁殖。某些饲养鱼类(如鲤、鲫等)在鱼苗、鱼种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要饵料,所卵孵出21天以后,鱼苗体长达2厘米以上时,食性转变为以底栖动物及植物种子等为主,因此,在人工投饵时,早期多饲豆浆、粪汁等物,目的在于提高鱼池中浮游动物量,此后即需加投或逐步改投他种人工饵料。主要饵  相似文献   

5.
低pH对鱼类胚胎发育、鱼苗生长及鳃组织损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研究了低pH水平对鱼类的胚胎,鱼苗和鱼种的影响以及鱼鳃的组织学观察。在硬水环境,pH≤4.5时,对泥鳅胚胎发育有严重影响。胚胎在低pH水平下,发育进程明显地迟缓。pH≤5.5时,泥鳅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在软水环境,pH≤4.5时,影响草鱼苗和幼鱼的存活率。低pH水平加上铝则对鱼类呈现出协同毒性。低pH使鱼鳃直接遭受严重的损害:出现大量的粘液、渗血、鳃上皮肿胀和脱落,组织增生和融合。  相似文献   

6.
长江是我国最大的河流。每年,在4月下旬,武汉附近江中开始出现大量鱼苗。这时,沿江的渔业合作社就开始了鱼苗捕捞的工作。所捕得的鱼苗,以湖北而论,除了供应本省养殖之用,还供应其他省份。长江中已知的鱼大约有两百余种,但长江中的鱼苗却只有青、草、鲢、鳙四种是被生产单位所利用,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将绠网中捕捞到的鱼苗分成两类,青、草、鲢、鳙四种鱼苗,叫做家鱼苗,是要利用的,这四种家鱼苗以外的所有鱼苗,都叫做“野鱼苗”,一般是不要的。照菱湖养殖的习惯,鱼苗在运输以前,必须进行除野,就是利用家鱼苗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Cur.&Val.)]是广东地区饲养的家鱼之一,群众有一套用“大草”养它的经验,但在饲育过程中,鱼苗往往发生一种流行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的鱼苗,身体瘦弱,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常浮游在靠近池边的水面上,不久即翻身死亡。情况严重时全池鱼苗能全部死完。但过去并没有引起水产科学工作者的注意。为了提高角苗的成活率和鱼苗的体质,给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打下更好的基础,对鲮角鱼苗病的研  相似文献   

8.
稚幼鱼的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水产养殖中,稚鱼的营养来源主要依赖于活饵料,还不能大规模地用人工饵料来饲养早期稚鱼,尤其是开口期的稚鱼。投喂人工饵料也只是在以活饵料饲养了一段时期以后或是人工饵料和活饵料混合投喂。然而生产活饵料的高昂代价、天气条件对活饵料生产量的影响以及活饵料营养价值的变化,给稚幼鱼的人工培育带来了极大不便和潜在威胁。Person Le Ruyer计算了以活饵料(主要是卤虫)饲养尖吻鲈(Dicentrarchus labrax)的费用,饲养稚鱼到45日龄时,生产活饵料的费用占总生产费用的79%,在前3个月,活饵料占了饲养费用的50%,而活饵料却只占所需饵料总干重的1.6%。因此,寻找合适大小、有吸引力和可消化的人工微粒饵料来替代活饵料饲养稚幼鱼就成为了当前各国营养学家们致力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9.
真鲷苗种培育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真鲷人工繁殖成功后,我们又进行苗种培育的试验。着重摸索真鲷鱼苗各阶段的适口饵料;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水体的育苗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海水鱼类苗种培育积累经验。一、材料与方法 1974与1975年11月初到12月底在厦门前线公社钟宅大队进行了六批鱼苗培育试验,1976年11月中到1977年1月在本院海水养殖场进行了三批鱼苗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0.
解放以来,养鱼事业也无例外,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去年一年,规模之广,速度之大,更是使人惊心动魄。在这一崭新的跃进形势下,伴之而来的新问题主要的有六个,一是种苗;二是快速生长;三是饵料;四是鱼病;五是捕捞;六是加工。在这六个问题当中,以第一第三两个问题最为重要,必须迅速解决。 关于种苗问题 以前,在养殖鱼业上;几乎都把注意力指向鲭、(鱼草)、鲢、鳙等四种家鱼。毫无疑问,这同样是解决鱼苗的一个途径,但仅是这一条路;还远远的不能满足要求。在  相似文献   

11.
草蛉幼虫集体饲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蛉是多种粮棉害虫的天敌,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设法繁殖利用。草蛉幼虫有自相残杀的习性,饲养繁殖比较困难。现在一般多采用单管饲养或分穴隔离饲养的方法,但由于手续麻烦或饲养工具比较复杂,饲料种类受到限制,不易在农村普及。为了简化饲养方法,提高成活率,有利于开展群众性的治虫运动,我们探索了用蚜虫和仓库害虫卵集体饲养草蛉幼虫的可能性。改进了一些饲养技术。经用大草蛉(Chrysopaseptempunctata Wesmacl)、丽草蛉(C.formosa Brauer)和中华草蛉(C.sinica Tjeder)三个蛉种,六个月,50次的饲养,结果比较满意。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鱼苗气泡病无论在运输或饲养过程中部可能发生。现根据试验和观察,对夏花饲养阶段鱼苗气泡病的病因及其防治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夏花的培育是养鱼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鱼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鱼种的供应。尤其在近几年来淡水养殖事业的飞跃发展,鱼苗供应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更应该从提高鱼苗成活率着手,解决鱼种的供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江河、湖海众多,海岸线长,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淡水中也有一定数量的藻类植物生存。藻类植物与人类之间有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一)藻类植物与渔业的关系在各种水域中生长的藻类,都直接或间接是鱼类的饵料,其中尤以小型藻类为佳。所有的鱼苗都以藻类与浮游动物为食,当浮游动物缺乏时,它们就只吃藻类。某些杂食性鱼类也偏食藻类,如(?)鱼(PHoxinus)。非洲鲫鱼、遮目鱼也主要以藻类为食料。当人们对池塘中施加肥料时,藻类能够大量繁殖,如绿球藻目(纤维藻、栅藻、小球藻等  相似文献   

14.
半自然水域中长江江豚食性与摄食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于道平  蒋文华  糜励 《兽类学报》2003,23(3):198-202
2001 年4 月至2002 年3 月, 观察5 头系上标记的长江江豚在夹江中的摄食行为。结果表明: 长江江豚在半自然水域中饲养适应期大约需要两个月, 豢养初期其体重下降幅度约13.8 %; 从经济和适口性来看, 供饲饵料中以鲤鱼最合适, 夹江投放鱼苗应以草鱼、鲢鱼为主。建立人工投食后, 长江江豚日食量在夏季仅占体重的4.1 %、冬季约9.5 % , 均数约6.3 % , 比池内人工饲养下的日食量至少低3 % , 因此夹江中豚类活动能量有1/3 来自自由捕食; 长江江豚每天上午和下午的摄食速度差异显著( P < 0.05) , 推测其夏季野外捕食发生在清晨或傍晚, 冬季在中午。  相似文献   

15.
<正> 游草Leersia hexandra(Linn.)是否为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Stal)寄主植物,长期以来国内外皆有争论。我国自1958年湖南雷惠质等同志发表了褐稻虱在游草上产卵越冬之后,许多单位曾开展了研究。浙江农科院(1975)、广西农科院(1975)根据饲养结果认为:褐稻虱取食游草不能完成若虫期发育,淤草不是褐稻虱的真正奇主。近年来(1978,1979,1980)湖南农科院又根据室内孵化饲养游草上的越冬卵,表明有少量个体可发育至成虫,并由此推论游草上的越冬卵是构成该地区翌年的主要虫源。我们为探求褐稻虱与游草之间的真实关系,于1980年至1981年间做了部分工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于1980年5月至6月和1980年12月至1981年3月分别在温室工作室和温室内进行。试验分玻管接虫饲养和盆栽接虫饲养两组。养虫用的玻管规格为2.5厘米×21厘米,栽种游草的盆钵面积为0.28平方尺。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福建省气候温和,水面广阔,适宜于淡水养殖业的发展;但是,目前除鲤鱼可以由人工繁殖,自行供应鱼苗以外,由于本省的江河里还未发现有鳙、鲢、草、青等家鱼的鱼种或鱼苗,所以这些主要家鱼的鱼苗,长期以来必须全部从江西、湖北、江苏、浙江和广东诸省远道输入。为了填补家鱼苗的缺乏,或要提高淡水鱼的生产,福州市郊区人民公社各个分社的养鱼队,多数在池塘内搭配一些或大量驯养了几种野鱼。据说远在50年以前,市区和市郊一带的许多养鱼户都已采用这种办法了。  相似文献   

17.
鲤鱼、白鲢、鳊鱼的鱼苗、鱼种耗氧量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测定了红鲤、鲤鱼、白鲢和鳊鱼鱼苗、鱼种的耗氧量。温度为20℃。 四种鱼耗氧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红鲤Y=0.00104X~(0.84);鲤鱼Y=0.00085X~(0.89);白鲢Y=0.00091X~(0.88);鳊鱼Y=0.00082X~(0.91)。在同一体重组内,四种鱼耗氧量没有明显差异。但鱼苗长重关系不同,因此,种间代谢水平有别。 根根据的方程式,估计了红鲤、白鲢和鳊鱼鱼苗发育过程中的饵料消耗量。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红鲤饵料系数最低,白鲢次之,鳊鱼最高。 证实了红鲤鱼苗、鱼种耗氧量存在昼夜变化,鱼种的情况较为明显。 根据鱼苗耗氧量特点,提出生产实践应注意的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选择4种可规模化饲养的昆虫——米蛾Corcyra cephalonica、家蝇Musca domestica、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幼虫来饲养穴蚁蛉Myrmeleon sagax(Walker)幼虫(俗称蚁狮),研究这4种饵料对蚁狮生长发育及消化利用的影响。结果显示,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其体重增长、相对生长率、化蛹率、蛹重均显著高于用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蚁狮,而幼虫历期则比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幼虫饲养的短;用米蛾幼虫饲养,虽然蚁狮体重增长、化蛹率和蛹重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差异不显著,但其相对生长率却显著低于用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幼虫历期也比用家蝇幼虫饲养的明显延长。同时食物消化利用的结果显示,用4种饵料饲养蚁狮,它们的近似消化率差异不显著,但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均以家蝇幼虫饲养的蚁狮最高。经分析比较,在4种饵料昆虫中,以用家蝇幼虫每4d喂蚁狮1次的饲养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车轮虫病是鱼苗的主要病害之一,如不及时防治,常造成鱼苗大量死亡。徐墨耕等(1955年)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总浓度为0.7ppm)能有效地杀灭草鱼鳃上的大中华鱼蚤(Sinergesilus major),并指出,对草鱼鳃上的车轮虫(Trichodina sp.)、鳃隐鞭虫(Cryptobia branchialis)等亦全杀死。 生产实践证明,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ppm治疗鱼苗的车轮虫病疗效很高。然而,施药前则必须准确测量塘水的体积,且形状不规则池塘的丈量和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了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固定在载体PVA上,用于鲤鱼育苗池中净化水质的研究结果。并验分别用固定化光合细菌、游离光合细菌和对照三组,在三个鱼池中分别放养700尾鱼苗,每5日测鱼池水中氨态氮一次,共测6次,其结果表明,应用固定化光合细菌的鱼池、氨的去除率高达90%以上,有明显净化鱼池水质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