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选择,对人的其它认知活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关于注意的选择机制,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一种是早期选择机制,另一种是晚期选择机制。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是视觉通路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物理反应,它的产生过程处于认知的早期阶段,如果它能受到注意的调节,这就支持了注意的早期选择机制。在现有的利用闪光稳态诱发电位对注意的研究中,注意的对象是认知任务,而不是闪光。该实验用两种不同频率的闪光分别做诱发源,对在注意与不注意闪光两种情况下(都没有认知任务)的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进行研究,发现其明显地受注意调节,而且对不同频率光刺激的调节大小不一样。因此,该实验结果支持了注意的早期选择机制。  相似文献   

2.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teady-state visual evoked potential,SSVEP)不同于瞬态视觉诱发电位,有其独特的产生机理。当用两种不同频率的闪光同时刺激时,每种频率闪光诱发的SSVEP之间是否会相互影响?它们与对应单一频率闪光刺激时产生的SSVEP的关系怎样?作者用!波段频率8.3Hz与"波段频率20Hz的闪光分别及同时刺激10个被试的双眼,发现在同时刺激时,每种频率闪光的SSVEP比对应单频刺激时的SSVEP略小,但位置分布无明显变化。这说明不同频率SSVEP的产生网络是彼此独立的,在被同时激活时,每个网络产生的信号并不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3.
电诱导细胞融合仪的研制及在真菌原生质体融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融合仪是进行细胞融合研究的核心装置。作者研制出一种性能参数较好而造价低廉的电诱导细胞融合仪。其输出交流电场频率及电压峰峰值分别为0.5-4.0MHz和0-70V;脉冲时程和幅度分别为4-100μs和0-500V;带负载能力大于几种国内外产品。用本装置对香菇和丝核菌原生质体进行了融合诱导,对电场诸参数与融合效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本装置性能稳定,使用效果不次于进口日本产品,可用于真菌、细菌或植物的细胞融合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红光LED频闪光照射下,采用光合测定系统(CIRAS-2)和光纤光谱仪(QE65),同步测定了闪光频率下番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绿素荧光信号F的动态响应。随着闪光频率从0.01 Hz向10.00 Hz增加,Pn振荡幅度减小,至0.25 Hz以上时Pn振荡幅度不显著;光合光能转化效率LCE'逐渐上升至0.25 Hz以上时达最大;与光系统Ⅱ光化学活性的初级醌受体暗期再氧化程度或光期再还原程度有关的光脉冲荧光相对变化量Fpcr也从较高水平迅速下降,至0.12 Hz时达最低值,之后较快回升,至0.50 Hz以上趋稳并接近于中等水平,显示出ATP池和NADPH池的较强缓冲能力。频闪光的光期Gs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外界CO2进入胞间的Ci无显著影响。而频闪光的光→暗期间的光后光合碳吸收衰减或暗→光期间的暗后光合碳吸收再启动过程的相对同化负荷变化量ΔACr在0.10 Hz以上衰减趋0,暗示着核酮糖-1,5-二磷酸(ribulose-1,5-bisphosphate,RuBP)的消耗与再生趋于平衡状态,呈现出较强的RuBP池的缓冲能力。综合分析表明,频闪光下,ATP池、NADPH池和RuBP池呈现出的联合缓冲能力,对光后暗期或暗后光期RuBP的持续再生或再生恢复均有维持效应,从而增加闪光频率即相应缩短暗期和光期,致使光合碳吸收Pn的暗期下降幅度减小和光期上升幅度减少,呈现Pn振荡幅度减小至趋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生理节律和日常活动分别对人体疲劳程度的影响大小。方法:选取某校7名大学生志愿者,在军训期间对每日军训科目严格限制条件下进行该实验,以闪光临界融合频率、心率变异性、反应时、静态姿势图TLX-NASA量表评分作为指标,对每天分别在训练前和训练后疲劳程度的大小进行测量,以这些指标描述训练前后的疲劳程度。结果:反应时降低(0.60±0.09)、反应正确率提高(0.97±0.03);闪光临界光融合频率升高(40.84±2.14);心率变异性TP(3076.60±382.08)降低、心率变异性SDNN(55.28±16.85)降低;静态姿势图晃动减少,中低频率段(0.15±0.01)、前后方向重心变位(7.92±0.63),TLX-NASA量表评分降低(30.47±10.2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理节律相对于日常活动对机体的疲劳状态有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用正弦调制的光点,刺激清醒猫外膝体神经元感受野中心,对25个细胞的非序列脉冲间隔直方图进行了分析,观察到在黑暗和恒定光照条件下,具有均匀、单模和多模三种分布类型。随着闪光频率的变化,在所有直方图上第二模出现的时程等于闪光周期,在细胞各自特有的敏感频率时,直方图上的模数最少,第一模频数最大。这些结果不仅与平均放电频率的变化相对应,也表明闪光所引起的细胞簇形放电,对其敏感频率同步最佳,脉冲数最多,密度最高。细胞放电图的这种闪光调制,有利于该细胞传递其偏爱频率的亮度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用电生理细胞内记录的方法记录了10个以上小叶神经元对闪光、运动光斑及运动光栅刺激的电生理反应特点,结果表明:(1)小叶神经元对闪光刺激具有特征性反应,细胞对给光和撤光刺激都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去极化和超极化,反应的波形不随闪光时间的改变而改变,两次去极化之间的时间间隔与闪光刺激的时间长度成线性关系;(2)小叶神经元对运动光斑的运动速度非常敏感,而对光斑的运动方向的改变却不敏感,尽管有的细胞存在一个能使反应的变化更快的优势方向,但并没有明显的运动方向选择性;(3)小叶神经元对运动光栅的响应频率受光栅的空间频率和运动速度的双重调制,与光栅的运动方向无关。  相似文献   

8.
微藻的闪光效应可以大幅提高微藻的光效率,提高微藻产量。通过在传统的板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加入斜挡板以增强微藻的闪光效应。以小球藻为模型藻种,考察了新型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不同光强和不同进口流速对小球藻生长速率和光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口流速为0.16 m/s时,随着光强的提高,小球藻的细胞浓度逐渐增加,光效率逐渐降低;在500μmol/(m2·s)的光强条件下,小球藻细胞浓度和光效率均随着进口流速的提高而增加。新型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小球藻的细胞浓度比传统板式光生物反应器提高了39.23%,表明在传统板式光生物反应器内加入斜挡板可有效增强微藻的闪光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温度、光照、几种营养物质和pH值对稻恶苗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cc.)wr.]分生孢子萌芽管融合频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温度为28℃,光照为完全黑暗下,pH值为中性偏碱性的PD培养液中,稻恶苗菌分生孢子萌芽管融合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萤火虫(鞘翅目:萤科)两性交流中的闪光信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萤火虫两性交流闪光信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萤火虫发光器因种而异,多数发出黄绿色萤光,闪光信号的频率、光谱、强度及其时空分布的闪光模式包含着两性交流信息。萤火虫闪光交流系统有两种分类方法,其一是萤火虫具两个类型的闪光信号交流系统,及系统和系统,前者多在旧大陆,后者多在新大陆;其二是萤火虫具6个类型闪光信号交流系统,即HP,LL,LC,PR,CR和LB型,其中PR型与系统相对应,HP型与系统对应。萤火虫两性交流闪光信号常因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外界物体的干扰使两性闪光交流的效率受到影响。萤火虫两性交流的闪光信号起源于鞘翅目的幼虫阶段,并起警戒天敌的作用,经过两性选择成为成虫两性交流的一种途径,进而成为新大陆的一些萤火虫间捕食猎物和逃避天敌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成虫复眼的光谱敏感性及超极化后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胞内记录方法研究了雄性棉铃虫小网膜细胞对光刺激的反应特性。结果如下:(1)小网膜细胞对562nm的光最敏感,另外对400nm、483nm光也较敏感;(2)对这三种敏感光的光强度反应曲线(V/LogIcurve)与对白光的类似,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度的增加反应增大,呈近似“S”形曲线;(3)超极化后电位的幅值随闪光刺激强度的增大、刺激时程的延长、对刺激光的敏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4)感受器的去极化电位与超极化后电位的比值不受刺激强度及光谱的影响,但随闪光刺激时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2.
适当频率的闪光作用于视网膜时,第2个闪光引起的视网膜电图(ERG)b-波比第1个闪光引起的小得多,随后各次闪光引起的反应又逐渐增大,直至持续稳定在一定水平,这一现象叫阻遏一回升效应(Suppression-recovery effect,以下简称 S—R 效应)。S—R效应在许多动物都观察到(见〔1〕)。Owen 和 sillman 认为~〔1〕,蛙的视网膜 S—R 效应是锥细胞系统的一种现象,而且在感受细胞水平就已发生。但我们对蛙视杯的 S—R 效应观察表明,引起 ERG 阈上1对数单位以内的弱闪光产生的 S—R 效应,是杆细胞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对紫膜光化循环过程的研究中,为了了解光化循环过程中间产物的性质,需要测量其瞬态光吸收的变化。动力学光谱仪就是为此目的设计的。根据脉冲光能动力学测量原理和国内外类似仪器的特点,我们研制成用于测量紫膜光循环中具有毫秒级寿命的中间产物变化的闪光动力学光谱仪。本文对该装置和软件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4.
会飞的鲜花     
人们总爱把蝴蝶同花儿相比。你看,它们有的姹紫嫣红,金碧辉煌,俨然国色天香的牡丹;有的深浅一色,素净淡雅,宛若刚出水面的睡莲……蝴蝶其实比花还略胜一筹。花儿再美,它不会动;花儿再鲜,它不会闪光。而蝴蝶是那么生动、活泼,有的还能光彩闪烁。春光明媚时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那轻盈潇洒的风姿,艳丽闪光的色彩,不正称得起“会飞的鲜花”吗?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机化的伪随机点立体图对发生器进行双眼体视的心理物理实验,研究交替呈现的随机点体图对(RDS)在达到双眼融合形成立体感知时信息输入的时间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当RDS的交变频率达到4.8Hz以上时就能达到双眼的信息融合产生立体感知,但当交变频率低于62.5Hz时有图形的闪烁感.当交变频率等于62.5Hz时则产生稳定而清晰的立体感知.一幅RDS图对中的L(左)和R(右)图的呈现时间及其之间的交变时间的长短均对双眼的融合和立体感的形成有影响.L和R图的呈现时间和交变时间还存在一定的关系,以立体感形成为条件,如增大一定值的L和R图的呈现时间,则它们之间的交变时间必须相应减小,反之亦然.实验结果提示,双眼立体感知的形成不涉及单眼图象的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仅有瞬时的视觉存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一种能准确而迅速改变光刺激器光学参数(波长、强度等)的远距控制装置。将具有不同光学参数的滤光片(或孔径)置于转盘的不同位置,并对其编码。通过对编码值与预置值的比较,驱动步进马达带动转盘到所需的位置。仪器操作简便,有良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17.
48 h睡眠剥夺对正常人双重任务能力和疲劳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YF  Zhan H  Li T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2005,21(2):174-175,191
目的:观察48 h睡眠剥夺(SD)对正常人双重任务能力和疲劳感的影响.方法:观察6名男性青年志愿者在48 h SD条件下,单、双重任务操作能力、临界闪光融合频率(CFF)、主观瞌睡度和疲劳感的变化.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单、双重任务成绩、CFF随SD时问延长而呈下降趋势,SSS分值和RPE分值相应升高.结论:48 h SD条件损害正常人双重任务能力并加重疲劳感,SD时间较长和复合生理节律低谷时操纵能力下降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8.
幼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对闪光刺激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视觉系统的发育延续到出生后,大鼠出生后 3~5 周是视觉系统发育的关键期 . 在关键期中,视皮层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连接逐渐成熟,形成有效的皮层内回路 . 为了观察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与成年大鼠的异同,使用胞外单细胞记录的方法对比研究了幼年和成年大鼠对闪光刺激的视觉反应特性 . 结果显示:与成年大鼠相比较,幼年大鼠视皮层神经元对持续闪光刺激显示出更强的适应性,对光刺激的诱发放电频率更低,而在没有光刺激时的自发放电频率更高,从而导致信噪比更低 . 这一结果表明,幼年大鼠视皮层对连续刺激的反应能力下降,对信号的分辨能力也更弱,其原因可能是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发育的不同步所致 .  相似文献   

19.
在两只已建立视觉分辨行为以及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上记录了前额皮层主沟区的单位放电,视觉分辨作业包括下列事件;(1)暗示信号红光(在R模式中)或蓝光(在B模式中)(1.30^s);(2)延缓期(2.10s);(3)反应期出现白光(1.88s)在R模式中动物必需在白光出现后立即拉杆以避免电击在B模式中不给予电击,要求动物不拉杆,共记录了127个前额皮层单位,其中80个单位的放电变化与视觉分辨作业的事件相关,占总数的63%,在测试间歇期内观察了前额皮尾神经元对无关的短声\闪光以及闪烁的红、蓝和白光的反应,总共对96个单位进行了短声和/或闪光刺激的测试,其中23个(24%)对上述刺激产生反应,并大部分(15个)是与行为作业中事件相关的单位,在对103个单位进行闪烁的红、蓝、白光测试中,发现只有12个(12%)单位有反应,在另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的前额皮层主沟区记录了100个单位,发现只有4个(4%)单位对无关的光刺激有反应,这些光刺激的物理性与上述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相同,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学习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能引起更多的前额叶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也就是说前额叶神经元对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活动是可塑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一种热声、光声双模态乳腺肿瘤检测成像系统。本装置中,脉冲微波和脉冲激光分别为热声、光声激发源,产生的热声、光声信号被同一个超声探测器、同一套数据采集装置接收,用同一种成像算法重建出图像。该系统可同时获取多种互补的诊断参数,提高检测早期乳腺肿瘤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