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miR-378a-3p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ACS患者和健康人(control)血清各3份,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筛选发现miR-378a-3p差异表达最为显著。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miR-378a-3p与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构建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按缺血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假手术(sham)组、I/R 1h组、I/R 3h组、I/R 6h组、I/R 12h组,检测外周血miR-378a-3p表达水平以及心肌肌钙蛋白T(cTnT)浓度水平。收集ACS患者(101例)和同期健康体检人群(49例),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miR-378a-3p在ACS患者的表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iR-378a-3p诊断ACS的诊断效能,并对ACS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基因芯片结果显示miR-378a-3p在ACS患者外周血中表达升高。网络药理学分析提示,miR-378a-3p与心肌缺血存在共同靶点且miR-378a-3p可能通过细胞凋亡和血管生成途径干预心肌缺血,有作为心肌缺血标志物的可能。动物实验证实miR-378a-3p表达量随心肌缺血时间变化逐渐上调且在6h时表达明显升高,且miR-378a-3p表达水平较cTnT更早在心肌缺血中出现高表达。临床数据分析表明,同健康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清中的miR-378a-3p在发生ACS的临床症状后,在短时间内可以显著升高。miR-378a-3p作为ACS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8476(95%可信区间为0.7749- 0.9204, P<0.001),约登指数为0.6981,采用0.214作为cut-off值,miR-378a-3p诊断ACS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14%和83.76%。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在缺血的转化过程中,根据疾病分类的不同,结果显示miR-378a-3p的表达趋势也不同,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和心肌梗死(MI)组中,miR-378a-3p都显著上调(P<0.001),同MI患者相比,UA患者miR-378a-3p表达上调更显著(P<0.05),提示在诊断和判断ACS的分类中有较好的价值。结论:ACS患者外周血中miR-378a-3p表达升高是A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检测miR-378a-3p有助于预测ACS的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HP感染患者炎性标记物及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常规治疗)和观察组(n=45,常规治疗+抗H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HP根除率、血清炎性标记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水平,记录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CRP、IL-6、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再发心肌缺血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ACS合并HP感染患者采取抗HP治疗可更好地缓解患者体内的炎症反应,降低再发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同时还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活化T细胞趋化因子(RANTES)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例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200例,其中ACS患者120例(为ACS组),另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80例(SAP组),另选择同期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115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中40例钙化斑块组、42例纤维斑块组及33例软斑块组,进行CT检查;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RANTES、Cys C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用logistic回归方程评价联合检测MCP-1、RANTES及Cys C预测ACS的效果。结果:与SAP组、对照组相比,ACS组患者MCP-1、RANTES、Cys-C、Hs-CRP、LDL-C及空腹血糖(FBG)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HDL-C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纤维斑块组、钙化斑块组相比,软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与钙化斑块组相比,纤维斑块组MCP-1、RANTES及Cys-C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血清MCP-1、RANTES、Cys-C预测ACS患者,阳性准确率为89.2%,阴性准确率为92.5%,综合准确率为90.8%,明显高于单纯Hs-CRP的检测方法(P0.05)。结论:血清MCP-1、RANTES及Cys C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效果优于单纯检测Hs-CRP。该联合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设法减少心脏的耗氧量,或增加冠脉侧支供氧量,可挽救边缘缺血区心肌,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本室前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用氟碳乳剂行轻度血液稀释,可明显改善边缘缺血区心肌氧的供需矛盾。但关于氟碳乳剂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现有研究结果颇不一致。为了进一步阐明氟碳乳剂的抗心肌缺血作用,本实验观察了狗急性心肌缺血早期用氟碳乳剂行轻度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肌梗死范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心肌缺血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180例被疑诊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36例,女性患者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与心脏彩超检查,然后对常规心电图阴性者再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平板运动试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心电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板试验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辅助诊断技术,弥补了普通心电图的不足,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早期检出率高,能为临床诊断心肌缺血提供有力证据,提高早期患者无创诊断率,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炎性因子、心肌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心肌缺血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4例)。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IMA、cathepsin S、RBP4、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IMA、cathepsin S、RBP4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的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越严重,血清IMA、cathepsin S、RBP4及炎性因子水平越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炎性因子、SYNTAX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CRP、IMA、cathepsin S、RBP4水平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程度的影响因素(OR=1.702、1.183、1.881、2.003,P<0.05)。结论:血清IMA、cathepsin S、RBP4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程度及炎性因子有关,IMA、cathepsin S、RBP4可能与炎症反应共同作用参与冠心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纤维连接蛋白(Fn)、纤维蛋白原(Fg)、补体 (C5)、肌红蛋白(Mb)、肌动蛋白(HHF35)、结蛋白(Dm)六种指标在诊断早期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与统计学处理系统, 检测缺血心肌细胞内Mb、HHF35、Dm的缺失面积和Fn、Fg、C5的阳性反应面积.结果Mb 、HHF35、Dm在大鼠急性心肌缺血15 min即可出现缺失,Fg、C5在心肌缺血15min即可出现阳性反应,而Fn直到心肌缺血3 h才出现阳性反应.随缺血时间延长,Dm、HHF35、Mb的缺失面积和Fg、C5、Fn的阳性反应面积逐步增大.表明Dm、HHF35、Mb、Fg、C5是反映早期心肌梗死的灵敏的形态学指标,Fn的敏感性不及前五种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衰弱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老年医学中心住院的181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估患者临床特征和合并症情况,采用国际老年营养学会提出的简易虚弱问卷(FRAIL)评估患者的衰弱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衰弱组(n=108)和非衰弱组(n=73)。采用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的方式进行3个月随访,分析衰弱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共有18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访率100%,其中衰弱患者108例(59.67%)。随访期两组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等随访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衰弱是老年ACS患者短期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风险因素(OR=3.286,4.976,4.346;P=0.032,0.022,0.012)。结论:衰弱是老年ACS患者再住院、全因死亡和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等短期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湖北十堰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APP-A基因IVS6 +95(C/G)多态性与血浆PAPP-A水平和斑块性质的相关性,随机选择215例ACS患者(包括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和8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42例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PAPP-A基因IVS6+ 95 (C/G)多态性和血浆PAPP-A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MI组、UAP组和SAP组的PAPP-A浓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在稳定性斑块和易损性斑块组间的PAPP-A浓度亦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AMI组、UAP组和SAP组与对照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在ACS组和对照组中,组内各类基因型人群的血浆PAPP-A浓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PAPP-A基因IVS6+ 95多态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密切相关,血浆PAPP-A浓度与斑块性质相关,能够反映ACS患者斑块的易损性,是ACS患者危险分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联合检测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ACS患者76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2例,同期选择35例健康体检者作实验对照组;应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中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并分析4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ACS组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分别为(9.27±7.25)μg/L、(239.50±213.27)ng/ml、(37.06±21.60)ng/ml、(632.11±293.20)pg/ml;AS组分别为(1.32±0.57)μg/L、(63.34±31.02)ng/ml、(19.48±8.04)ng/ml、(125.20±6.57)pg/ml;对照组为(0.17±0.06)μg/L、(30.02±15.23)ng/ml、(14.06±3.19)ng/ml、(47.52±21.30)pg/ml;ACS组患者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SA组和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Ⅰ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7±0.025),高于BNP曲线下面积(0.823±0.031)(P=0.037);4项指标联合检测ACS患者的敏感度(92.3%),高于单项检测86.0%(P0.05)。结论:检测血清cTnⅠ、CK-MB、MYO及BNP对于判定心肌缺血和损伤程度有重要价值,各项指标之间有互补作用,联合检测可为ACS早期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志青  刘冰 《生理学报》1989,41(4):346-353
本实验在18只麻醉开胸犬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冠脉侧支循环功能的变化。实验结果如下:阻断冠脉后心肌缺血区血液中血小板聚集率(PAgR)增大,血小板计数(PC)减少。缺血50min时,PAgR增大58.7±5.6%,PC减少39.5±23.6%,与对照值有明显差异(均为P<0.01)。与此同时,在控制血压条件下,心肌缺血早期单位压力差下冠脉侧支血流量的变化与对照值无明显差异,而根据Wyatt等公式计算的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明显降低,缺血50min时较对照值降低23.5±9.7%(P<0.05)。PAgR变化与有效侧支血流量改变呈明显负相关(r=-0.887,P<0.01);冠脉侧支指数与梗塞范围呈明显负相关(r=-0.847,P<0.01)。阻断冠脉前静脉注射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剂阿斯匹林,可明显减轻上述各项参数的异常变化。这些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早期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异常变化虽然对冠脉侧支血管的血流阻力影响较小,但却使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明显减小,进而扩大梗塞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在14只麻醉开胸狗身上观察了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冠脉侧支血流量与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关系。动物均分为两组:Ⅰ组,在不控制血压的情况下,观察心肌缺血早期单位压力差下冠脉侧支血管流量(CVC)的变化;Ⅱ组,在保持主动脉血压不变的条件下,根据 Wyatt 等公式计算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ECF)。实验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3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比粘度已明显增高,随后继续增加,60min 时Ⅰ、Ⅱ两组分别较对照值增高19.0%和11.4%(均为P<0.01)。血液粘度增高时,CVC 仅轻度降低(p>0.05),但 ECF却随着血液粘度的增高而逐渐明显降低,缺血60min 时较对照值降低12.1±2.6%(P<0.01)。血液粘度变化与 ECF 变化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796,p<002)。上述结果提示,心肌缺血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虽然对冠脉侧支血管的血流阻力影响较小,但却使流经缺血区末梢血管的有效侧支血流量明显减少而加重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揭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我院确诊ACI患者90例(ACI组)和健康体检对象9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检测两组的EPCs、IMA、hs-CRP水平,并根据TOAST分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ACI组的IMA、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组的EPC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OAST分型ACI组患者的的EPCs、IMA、hs-CRP水平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组、CE组的EPCs显著低于SAO组(p0.05),LAA组、CE组、SAO组的EPCs、IMA、hs-CRP水平在各组间逐渐升高(p0.05);轻症组的IMA、hs-CRP水平显著低于重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症组的EPCs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表明,ACI患者外周血中EPCs水平降低、而血清IMA、hs-CRP水平升高,并且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血中性粒细胞中髓过氧化物酶指数(MPXI)和血浆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浓度的改变及两者间相关性,探讨两者在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冠心病患者55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急性冠脉综征(ACS)组35例[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P)组21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4例]和稳定心绞痛(SAP)组20例,同时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ADVIA2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MPXI,取血浆用ELISA法检测血浆MPO浓度。结果:ACS组MPXI(6.31±4.24)显著高于SAP组(3.38±2.14)和对照组(2.78±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PXI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血浆中MPO(1204.07±838.61 pmol/L)显著高于SAP组(755.97±426.23 pmol/L)和对照组(290.45±99.87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PO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MPXI与MPO无相关性(r=0.424,P>0.05),ACS组MPXI与MPO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MPXI和MPO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意义,MPXI与血浆中MPO在ACS组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作时热休克蛋白60(HSP60)及其抗体的血清浓度变化情况。方法:测定各类不稳定性心绞痛(UA,n=32)、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n=16)和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n=8)和健康对照(n=38)血清HSP60及其抗体的浓度并作统计学比较。结果:各型ACS患者血清HSP60和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TEMI患者血清HSP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UA和NSTEMI患者(P<0.05)。结论:测定患者血清HSP60水平可以用于协助ACS诊断和疾病进程监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缺血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变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旨在分析狗急性心肌缺血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异常升高与红细胞电泳率(EM)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阻断冠脉血流40min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已显著升高,EM明显降低,二者呈高度负相关,此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仅轻度增加。缺血时间进一步延长时,EM逐渐恢复,而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此时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升高主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卡托普利对急性缺血心肌早期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在体电生理指标的改变,探讨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同时测定无心肌缺血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AMI早期缺血组(AMI组)和用卡托普利(浓度0.1mg·kg-1·min-1)灌流AMI早期缺血的卡托普利组对家兔心室易损期(VVP)、室颤阈(VFT)、舒张阈(DT)、有效不应期(ERP)、T波顶点与VVP外缘处的时间关系(TT-VVP)等电生理指标。结果:VVP、VFT、DT、ERP和TT-VVP在假手术对照组与AMI组和卡托普利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MI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1),相对于假手术对照组,AMI组VVP延长,VFT和DT降低,ERP缩短,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增加;相对于AMI组,卡托普利组早期VVP缩短,VFT相对升高,ERP相对延长,心室易损期外缘向T波方向延伸相对减少。结论:卡托普利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产生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被人们进行了广泛讨论。作者用猪作为模型对心肌缺血的动态性的PAPP-A进行了评估。通过对左前降支结扎诱导的心肌缺血(LAD)冠状动脉的操作从而使机体产生PAPP-A。已经确定系统性上升所导致的心肌缺血并非是产生妊娠相关蛋白A的来源,然而有趣的是,通  相似文献   

19.
孙志国  牟秀花 《蛇志》2000,12(2):41-41
长期以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和局灶缺血动物模型的研究,提出缺血半影区及缺血时间窗的新概念,缺血6h内的超早期溶栓、去纤、抗凝等治疗,能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我们应用海王降纤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经头颅CT证实并符合下列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急性发病,病程不超过6h;(2)有明显的脑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3)瘫痪肢体≤4级;(4)排除脑出血、脑外伤等颅内疾病;(5)初次发病或过去发病未留下明显神经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一种新型的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探讨一种更符合临床实际需求的实验方法.方法 将20只雌性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结扎主动脉根部引起心肌缺血5min再灌注30 min建立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检测心肌组织匀浆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结果 透射电镜下超微结构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加重了心肌组织结构和线粒体的损害;实验组心肌组织MD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SO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取材范围广泛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提供了一种更为可行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