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量庞大而种类繁多的肠道菌群所组成的生态屏障,能够抵御致病菌和潜在致病菌的侵袭,对动物的生长与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菌群一旦失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抗生素、微生态制剂、中药等多种肠道菌群失调的调控技术,为研究新的调控技术、寻求更好的治疗途径及制剂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人体肠道与外界相通,肠内栖息着大量微生物,其种类和数量在人处于健康状态时,保持相对稳定和平衡,被称为正常菌群或原籍菌群(Normal bacteria flora),它们是机体内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且它们中的大多数与人体在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4.
植物多糖对肠道微生态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许多研究表明植物多糖作为肠道微生态调节剂,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比例、促进肠黏膜修复、增强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表达及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等作用。除此以外,植物多糖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作用效果好等优势。本文归纳了近年来报道的具有肠道微生态调节功能的植物多糖及其研究方法和作用机制等,希望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人体肠道内生存着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它们在维持人体健康及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库”及“隐藏的器官”。近年来,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MP)及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MetaHIT)的实施,关于肠道微生态的研究逐渐走向高潮,其中肠道菌群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显露出来。胆管癌作为一种预后极差且发病率逐渐升高的消化系肿瘤,其与肠道菌群的关系,特别是细菌逆行性感染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胆管癌病情进展中的作用应引起大家的重视。本文就肠道菌群的分布情况及其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影响、检测方法及研究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肠道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致病性抗原侵入、维护肠道健康的功能。而肠道菌群是肠道黏膜屏障的重要构成部分,肠道菌群失调会导致肠道黏膜屏障的损伤,引起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及肝、肾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本文从肠道黏膜的结构与功能及肠道菌群对其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总结肠道菌群对屏障系统的调控作用,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黏液分泌、影响紧密连接和肠道上皮通透性、激发肠黏膜免疫、调控肠上皮凋亡、影响肠上皮DNA稳定性及产生特殊代谢产物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制,为临床胃肠道疾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学已经成为众学者的研究热点,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人体健康,尤其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密切。许多CRC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在进入中晚期时才被确诊,因错过早期治疗的机会而导致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亟需更新更优的CRC早期诊断方法。基于肠道微生态与CRC的密切关系,肠道微生态已成为CRC新诊断方法的主要选择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肠道中的细菌、病毒及其代谢产物的种类与数量的检测。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对CRC诊断作用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概述,并展望肠道微生态在CRC诊断作用研究的主要方向及预期进展,旨在为通过肠道微生态诊断CRC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DGGE和RFLP方法分析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对宿主发育,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防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DGGE和RFLP指纹图谱的方法初步研究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微生态系统。对肠道微生物16S rDNA V3区进行DGGE分离,得到24个不同位置的条带。DGGE图谱亦显示了肠道微生物的季节变化,夏季较冬季菌群丰富。各月DNA样品混合并扩增16S rDNA全长序列,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用Msp I、Rsa I对文库中175个随机阳性克隆的质粒DNA进行限制性酶切。酶切图谱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5个克隆被归为60个不同的类群,这一结果显示桑粒肩天牛幼虫肠道微生物非常丰富。因此,这2种方法都能有效的反应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状况,且RFLP比DGGE具有更好的分辨率。结合使用这2种方法,初步反应了桑天牛肠道微生物多样性信息。  相似文献   

9.
真菌菌群是肠道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微生态稳态的维持和宿主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真菌失调通常和肠道疾病甚至肠道外疾病有关。本文就肠道真菌的定殖与组成、真菌菌群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菌群失调促进疾病的发展机制、基于肠道真菌的治疗策略和肠道真菌的鉴定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和展望,旨在系统认识肠道真菌调节宿主健康和促进疾病发生的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肝移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终末期肝疾病的有效手段。由于“肝-肠轴”和“肝脏-微生态轴”的存在,肝移植术后感染和移植肝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综述了肝脏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大鼠肝移植中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大鼠肝移植后移植排斥损伤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大鼠肝损伤肝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互作关系,以及临床肝移植围手术期、术前术后等与肠道微生态变化的研究。同时,指出了临床肝脏移植与肠道微生态变化可能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肝移植后微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及潜在的靶向微生物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对肠道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脾虚便秘的治疗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 d,然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正常组灌胃等量的无菌水7 d后正常喂养,共15 d,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分析小鼠体重、肠道菌群和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体重变化率均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细菌总数显著小于正常组(P<0.01),大肠埃希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数和真菌均显著大于正常组(P<0.05或P<0.01);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则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小鼠脾虚便秘造模影响小鼠的体重,破坏了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并影响肠道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摘要:肠道真菌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肠道正常菌群中所占比例极小,主要包括假丝酵母属(Candida)、隐球酵母属(Cryptococcus)、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红酵母属(Rhodotorula)等,对维持肠道微生态稳态和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也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乙型肝炎、炎症性肠病(IBD)等疾病的发病机制息息相关。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已发现的肠道真菌属及其对人体的影响机制以及肠道真菌相关的研究方法,为肠道真菌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与思路。  相似文献   

13.
14.
NLRP6炎症小体作为炎症反应的核心识别环节,由PRRs、ASC、Caspase三部分组成,可激活下游IL-1β、IL-18等炎症分子.肠道微生态主要由肠道内结构复杂的微生物、种类繁多的代谢物和肠道黏膜屏障组成,参与机体多种重要生命功能,与多种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NLRP6炎症小体广泛分布于肠道组织中,可识别肠道内多...  相似文献   

15.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和人体健康息息相关,2型糖尿病作为一种多因素疾病,肠道菌群在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有关肠道微生物与2型糖尿病的研究有新进展,2013年的一些研究成果也被《科学》杂志评选为10大科学突破之一。本研究就肠道微生态系统,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以及肠道菌群调节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肝脏与肠道微生态可谓息息相关,互为影响。慢性肝病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菌群失调,而菌群失调与血内毒素水平升高相关,且可诱发肝性脑病、二重感染的发生。肠道菌群失调促进了慢性肝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且菌群失调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成正比。微生态制剂可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抑制产生内毒素的G-数量,减少肠氨的产生,辅助治疗慢性肝病。  相似文献   

17.
肠道微生物由于物种丰富、功能多样以及群落内部、微生物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复杂,很大一部分仍是有待解密的“黑匣子”.在人类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异常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包括物种丰度的差异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改变,而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肠道菌群结构已被广泛报道,这些工作共同揭示了孤独症患者肠道微生物结构与功能紊乱的现象与行为缺陷及其共患病症状的关联.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与孤独症的关联、机制探索以及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人体微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肠道微生态对于人体有最直接的作用.肠道微生态是一个被遗忘的“人体新陈代谢器官”,具有维持能量稳态等重要的生理作用.肝脏是人类的重要器官,肝脏中四分之三的血液来自于肠道回流血,其中含有肠道中的细菌产物、环境毒素和食物抗原等.因此肝脏与肠道有最直接的关系.人体肠道微生态中...  相似文献   

19.
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是人体微生态系统中最大最复杂的一部分,参与机体代谢、免疫等各方面的生理作用。由于内外源性的病理因素导致肠道微生态的破坏可能会引起人体疾病。随着肠道微生态与消化道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肠道微生态与非消化道疾病的相关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神经精神病、皮肤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道外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等非消化系统疾病具有相关性。微生态制剂和粪菌移植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参与这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肠道微生态系统与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已被广泛研究和阐述,本文侧重对肠道微生态与非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肠道微生物是由存在于肠道部位的细菌、古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病毒所组成的群体。人们通过对细菌16SrRNA序列进行测序与分析,对动物及其在特定条件下的肠道菌群进行了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此外,由微生态原理发展而成的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等微生态制剂,可维持机体肠道微生物的平衡、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微生态制剂应用于畜牧业、水产业中。论文综述了小鼠、犬、猪这三种动物的肠道菌群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肠道菌群的结构、功能以及促进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