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阴道微生态是人体系统中的一个非常敏感而又复杂的系统,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妊娠期妇女因其生理变化,会对阴道微生态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总结迄今为止对于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的分析和见解,阐明妊娠期妇女阴道环境的特点及病因,并对妊娠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相关疾病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变化.方法 采用检测妊娠妇女雌、孕激素水平、阴道理化指标及部分阴道常见菌群来分析阴道微生态的改变.结果 (1)孕妇组阴道白细胞数较高,与育龄健康组妇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唾液酸酶在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育龄妇女组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含量最高,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含量在育龄妇女组最少,与孕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加德纳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育龄妇女与妊娠妇女的阴道微生态环境不同,与其体内的雌、孕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分析大连市妊娠妇女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分布情况。 方法 随机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门诊2018年1~6月25名健康妊娠妇女,收集孕晚期阴道菌群样本测序分析,并进行统计学比较。 结果 测序结果提示大连市孕产妇妊娠晚期阴道菌群中乳杆菌属和红球菌属的检出率为100%,所占比例分别为99.860%和0.011%,普雷沃菌属、叶杆菌属、解脲支原体、小杆菌属的出现率也都在50%以上,其中普雷沃菌属类群9(Prevotella_9)只出现在4例早产的样本中。 结论 大连市妊娠妇女妊娠期阴道菌群是由乳杆菌属占绝对主导地位并辅以红球菌属等,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的改变可影响妊娠结局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深圳宝安地区健康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对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在深圳宝安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00例妇女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阴道酸碱度、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阴道微生态正常328例(54.67%),微生态失调者272例(45.33%);阴道微生态失调者中,微生态功能检测阳性率及致病菌的检出率均明显大于微生态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宝安地区健康体检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或亚失调状态;阴道微生态联合检测法简便、快速、价廉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当前厦门地区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微生态的状况。方法对2010年8月至12月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 816例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清洁度、念珠菌、滴虫、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过氧化氢(H2O2)浓度。结果研究对象中患阴道炎比例高(54.92%),阴道微生态失调率更高(60.86%);正常体检的妇女部分患有阴道炎或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调。结论当前厦门地区妇科门诊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形势是严峻的;阴道微生态6项快测指标简便、快速、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普通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及阴道微生态状况。方法用革兰染色法检查普通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并进行Nugent评分。结果800例普通妇科门诊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假丝酵母菌阳性236例,阳性率29.5%;阴道毛滴虫阳性21例,阳性率2.63%;Nugent评分:正常(0-3分)248例(31.0%),临界(4-6分)283例(35.4%),细菌性阴道病(BV)(7-10分)269例(33.6%)。结论妇科门诊妇女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抵抗力不足,阴道微生态状况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女性阴道微生态状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阴道pH、阴道涂片Gram染色镜检(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优势菌、真菌孢子、滴虫和炎性反应等)、阴道微生物功能测定,评估1 500例体检者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微生态正常830例(55.7%),微生态失调者670例(44.6%)。在670例微生态失调患者中,需氧菌阴道炎156例(23.3%),细菌性阴道病265例(39.6%),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31例(4.63%),滴虫性阴道炎2例(0.29%),混合感染216例(32.2%)。结论阴道微生态评价有助于筛查无症状阴道微生态失调患者,对指导临床评价感染及预防阴道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绝经后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 630例绝经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 630例患者中阴道微生态正常者409例(8.83%),阴道微生态异常者4 221例(91.17%)。阴道微生态异常者中不能通过镜检明确病原菌者1 758例(37.97%),包含优势菌异常1 406例(30.37%)、菌群抑制351例(7.58%)、菌群增殖过度1例(0.02%);通过镜检明确病原菌者2 463例(53.20%),包含细菌性阴道病(BV)1 237例(26.72%)、需氧菌性阴道炎(AV)1 001例(21.62%)、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159例(3.43%)、滴虫性阴道炎(TV)66例(1.43%)。不同年龄段绝经后妇女阴道微生态构成存在差异,其阴道清洁度(Ⅲ/Ⅳ)、菌群密集度(未见/Ⅰ)、菌群密集度(Ⅳ)、菌群多样性(未见/Ⅰ)、菌群多样性(Ⅳ)、优势菌(无)、优势菌(G+大杆菌)、优势菌(G-弧形菌)、优势菌(G+球菌)、VVC、TV、β 氨基半乳糖苷酶(+)、唾液酸苷酶(+)、过氧化氢(+)、阴道pH>4.5、微生态异常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结论 阴道微生态异常在妇科门诊绝经后妇女中发生率较高,且不同年龄段妇女阴道微生态异常构成存在差异,提示应结合年龄治疗阴道疾病,同时积极恢复阴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阴道微生态及其微生态疗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健康妇女阴道内存在着多种的正常微生物群落。它们与宿主、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阴道微生态平衡。由于多种原因引起阴道生境改变,机体内分泌紊乱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时,阴道的微生物种群发生生态演替,当这种演替超过了生理波动范围时,阴道的微生态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孕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状况,为进一步施行干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采集研究对象下阴道2/3的白带样本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判定研究对象的阴道微生态状况。结果 共纳入4 852名孕晚期妇女及2 500名正常体检妇女进行阴道微生态的基本情况分析,孕晚期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衡状况高于非孕妇女。影响孕晚期妇女的阴道微生态失衡因素为H2O2阴性(OR=0.84,P=0.012)、唾液酸苷酶阳性(OR=2.25,P<0.001)、乳杆菌比例少(OR=2.73,P<0.001)、AV评分较高(OR=1.12,P=0.039)、酵母样真菌感染/定植(OR=2.22,P<0.001)、酵母样真菌与加德纳/普雷沃菌混合感染(OR=1.82,P=0.032)、Nugent评分较高(OR=1.41,P<0.001)及阴道Ⅲ~Ⅳ级的清洁度人数较多(OR=1.28,P=0.028)。结论 本地区孕晚期妇女阴道微生态存在失衡状况,下一步需提出合理干预措施,减少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妊娠期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阴道微生态失衡对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我院产检的102例HPV阳性妊娠妇女(HPV阳性组)以及同期产检的78例HPV阴性妊娠妇女(HPV阴性组)为研究对象,于怀孕28~34周时,收集阴道分泌物评价阴道微生态状况;另根据微生态评价结果将HPV阳性组对象分为微生态正常组(n=26)和微生态失调组(n=76);比较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对象阴道微生态情况、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比较微生态正常组与微生态失调组对象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

结果

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象滴虫性阴道炎(TV)和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发生率、阴道清洁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20、0.678、0.111,均P>0.05),而阴道pH、细菌性阴道病(BV)发生率、阴道菌群密集度、阴道菌群多样性以及微生态失调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106、8.247、4.337、5.236、13.865,均P<0.05)。HPV阳性组对象早产、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5.710、10.721、6.799、4.294,均P<0.05),而两组对象剖宫产率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7、0.666,均P>0.05)。HPV阳性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HPV阴性组(χ2=9.001,P<0.05),两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503、1.547、0.560,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对象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微生态正常组(χ2=4.130,P<0.05),而两组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产褥感染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401、0.578、0.141、1.368,均P>0.05)。微生态失调组与微生态正常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FGR和新生儿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0.698、1.057、0.242,均P>0.05)。

结论

妊娠期HPV感染能引发阴道微生态失调,增加不良母婴结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阴道微生态是由阴道微生物群、宿主的内分泌系统、阴道解剖结构及局部黏膜免疫共同组成的一种动态的生态系统,四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阴道微生态体系平衡,这在维持女性生殖健康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但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阴道微生态的平衡体系可被打破,表现为阴道菌群失调、异常的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等,最终导致多种妇产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关注阴道微生态的平衡及了解各组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预防、诊治相关妇产科疾病及维持女性生殖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阴道微生态对围产期结局的影响已成为近期医学研究的焦点。阴道内定植有多种微生物,其中优势菌为乳杆菌,维持着阴道内正常pH。当机体免疫防御能力降低或者内分泌系统紊乱时,机会致病菌占据优势,极易诱发阴道炎性病变,严重影响妊娠期女性正常生活,并且对胎儿的发育及健康成长造成威胁,导致早产和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由于阴道菌群毒力强弱具有差异性,感染所致的阴道炎性疾病容易复发且不易根除,因此在治疗方面,临床医师需要根据个体化原则指导用药。本文对近年来阴道微生态与妊娠不良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丁字带对比传统丁字带对妇科阴式手术后患者阴道微生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科阴式手术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3例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对照组93例使用传统丁字带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微生态,敷料污染,引流管阻塞、脱落,皮肤受损,排尿困难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阴道微生态失衡发生率为23.66%,敷料污染发生率为29.03%,引流管阻塞发生率为7.52%,皮肤受损发生率为3.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妇科阴式手术后使用改良丁字带固定能够减少手术患者阴道微生态失衡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健康妊娠妇女阴道乳酸菌数量及pH的变化与妊娠时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60例健康妊娠妇女(其中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及晚期妊娠各20例)阴道分泌物进行乳酸杆菌数量检测及pH测定,并对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随着妊娠时间的增加,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高,伴随阴道分泌物的pH逐渐降低。结论乳酸杆菌与健康妊娠妇女阴道的生物屏障和酸性环境的维持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妊娠结局女性孕晚期阴道菌群,探索阴道菌群变化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女性阴道分泌物,筛选排除后,纳入不良妊娠组14例,正常妊娠组17例。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阴道菌群16S rDNA V3−V4区进行测序;采用QIIME2软件分析阴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指标;采用PCoA主坐标分析菌群β多样性差异;采用LEfSe比较不同妊娠结局女性阴道微生物差异,获得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菌群标志物,并对差异菌群做相关性分析。

结果

在菌群组成方面,厚壁菌门、乳杆菌属比例在正常妊娠组中显著增加,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比例在不良妊娠组中显著升高(均P<0.05)。在多样性方面,两组的α多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妊娠组β多样性较高,不良妊娠组的菌群相似度较高(均P<0.05)。LEfSe分析结果显示,正常妊娠组阴道乳杆菌属丰度显著升高,不良妊娠组加德纳菌属、双歧杆菌属和梭菌目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乳杆菌目与梭菌目比例呈负相关。

结论

与正常妊娠组相比,不良妊娠组女性阴道菌群存在多样性下降、乳杆菌丰度下降的趋势,同时双歧杆菌、加德纳菌、梭菌等厌氧菌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对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对阴道微生态的影响。 方法 86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采用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43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联合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阴道微生态、胎儿宫内感染率和分娩方式、母体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高于常规组(均P结论 乳酸菌阴道胶囊辅助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相较于常规治疗可改善阴道微生态,还可降低胎儿宫内感染率、剖宫产率,减少母体和围产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