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益生菌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从发酵制品及人体肠道内分离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降胆固醇乳酸菌,并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今后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方法应用MRS.胆固醇培养基液体发酵法进行目的菌株筛选,并测定其耐酸及耐胆盐等能力。结果筛选出4株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其降解率分别为DM8403163.1%、DM8403470.3%、DM850381.1%、DM8605663.1%;同时4株乳酸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酸及耐胆盐能力,其中DM86056能力最强,其他3株乳酸菌次之;经鉴定,DM84031为保加利亚乳杆菌、DM84034为嗜热链球菌、DM8503为詹氏乳杆菌、DN86056为屎肠球菌。结论经上述实验综合比较,DM86056降胆固醇能力比较强且耐酸及耐胆盐等能力也较强,因此有待于将其应用于动物体内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摄入过量带来的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危害到人体健康,如何减少胆固醇摄入量、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1]。美国的一项统计调查^[2]发现,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导致死亡的首要因素。而另一项最近的研究报告^[3]证实,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将有助于降低高脂血症患者患上心脏疾病的几率。因此,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将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也是目前国内外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泡菜、传统腊肠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晓辉  励建荣?  于平 《微生物学报》2009,49(11):1438-1444
摘要:【目的】筛选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菌株,为乳酸菌体外、体内的降胆固醇生理特性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碳酸钙-MRS选择性培养基(Calcium Carbonate-Man Rogosa and Sharp Medium)从中国传统食品泡菜、腊肠中筛选乳酸菌,应用改良的胆固醇筛选培养基筛选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力的乳酸菌菌株,并研究其耐酸性,耐胆盐活性,生长曲线及产酸特性;结合菌落形态学、接触酶反应、革兰氏染色、碳水化合物微量鉴定管及16SrRNA寡核苷酸碱基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筛选得到的两  相似文献   

4.
益生菌降胆固醇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春锋  张兰威 《微生物学报》2010,50(12):1590-1599
本文对益生菌在动物及人体上的降胆固醇功能及可能机理进行了综述。益生菌是一类能够对人体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的活体微生物。现已发现某些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属的一些菌株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能力。由于实验动物和人体在生理学上存在差异,因此同一菌株在实验动物和人体上获得的结论可能不同。关于益生菌降胆固醇功能的机理,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假说。这些假说包括:(1)益生菌将胆固醇吸收至细胞膜或细胞质中;(2)益生菌将胆固醇吸附到细胞表面;(3)胆固醇和游离胆盐在酸性环境下发生共沉淀;(4)结合胆盐被益生菌的胆盐水解酶水解成了游离胆盐,后者具有较低的溶解度,不易被肠道回收;(5)胆酸被益生菌的荚膜胞外多糖黏附到了细胞表面;(6)益生菌发酵肠道食源性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丙酸,后者能够抑制肝脏胆固醇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7)益生菌通过下调NPC1L1蛋白基因表达来降低小肠细胞对胆固醇的吸收;(8)益生菌抑制胆固醇乳化胶束的形成。这些假说将为我们认识益生菌的降胆固醇机制及潜在降胆固醇功能菌株的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杨晶  杨庆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11):1047-104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乳酸菌的降胆固醇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同时总结了降胆固醇乳酸菌在食品发酵和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提出以后研究的重点,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益生菌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从鸡嗉囊内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和复选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内源益生菌.方法:利用MRS培养基和以胆固醇为碳源的复选培养基分别进行好氧、兼性、厌氧培养,逐层倒平板划线分离,最终分离和筛选出纯的益生菌,观察描述其菌落形态特征和油镜下观察菌株的特征,并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结合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初步确定益生菌种类.结果:筛选分离出1株好氧菌、1株兼性菌、1株厌氧菌,分别命名为DG-1、DG-2、DG-3;初步鉴定为乳酸菌属、乳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结论:该试验方法简单易行,能够有效地从鸡嗉囊中筛选出生长良好的益生菌,为进一步研究内源益生菌降解胆固醇的特性及机理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浆水中降胆固醇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功能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获取高降胆固醇菌种并明确其功能特性。【方法】以浆水为实验材料,利用高降胆固醇培养基筛选出降胆固醇的乳酸菌,并研究高降胆固醇菌株的耐酸、耐盐等功能特性,而后采用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的方法鉴定高降胆固醇菌株的种属。【结果】所分离的乳酸菌都有一定的降胆固醇能力,其中有4株菌对培养物中胆固醇的降解率大于75%,经鉴定发现有乳酸乳球菌乳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1株,乳酪短杆菌(Brevibacterium casei)2株,棉籽糖乳球菌(Lactococcus raffinolactis)1株。【结论】从浆水中筛选出4 株高降胆固醇乳酸菌,且其功能性质良好,有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具有降解胆固醇功能和良好生物学特性的乳酸菌。方法 以胆固醇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基从健康人体粪便中筛选具有降解胆固醇功能的乳酸菌,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确定菌株种属,对其耐酸、耐胆盐、耐过氧化氢、发酵上清液抑菌活性、肠上皮细胞黏附及胆固醇清除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系统评价,并选用综合性能良好植物乳植杆菌进行动物实验,探究其体内的降胆固醇功能。结果 经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获得5株具有降胆固醇功能的植物乳植杆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评测,发现5株菌均具有良好的耐酸耐胆盐耐过氧化氢能力,在pH 3.0的酸性条件下处理6 h,活菌数与初始菌量保持在同一数量级;3.0 g/L胆盐的条件下处理6 h,其活菌数保持在106 CFU/mL;1.0 mmol/L过氧化氢条件下处理6 h,活菌数显著增加。MRS发酵上清液对5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都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其抑菌圈直径均大于8.5 mm;具有良好的肠上皮黏附特性,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大于25%;胆固醇清除能力差异较大,其中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的清除能力较强,达到59%和53%。综合菌株性能,选用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进行为期12周的动物实验,发现植物乳植杆菌GLPL03和GLPL04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清总胆固醇和总甘油三脂水平,缓解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发展。结论 健康人体来源的5株植物乳植杆菌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益生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乳酸菌降胆固醇作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剧柠  王晓兰  李泽  靳烨 《微生物学通报》2009,36(1):0125-012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乳酸菌在体内及体外降低胆固醇的研究进展, 并对乳酸菌降胆固醇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提出目前在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期对乳酸菌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以前期筛选出来的降胆固醇益生菌嗜酸乳杆菌S-59为出发菌株,对冻干发酵剂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和优化。结果表明:菌悬液的离心收集条件为5 000 r/min、20 min;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冻干保护剂为脱脂乳8.95%、海藻糖5.24%、甘油4.54%,细胞存活率可达90.1%。冻干发酵剂的保藏条件为在真空条件下-4℃保藏。  相似文献   

11.
益生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调节剂,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益生菌具有医疗和保健作用毋庸质疑,但是对于益生菌的安全性还存在争议。本文对益生菌的安全性和不安全性研究进行综述,以利于临床正确认识、了解和使用益生菌制剂,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益生菌也有积极意义。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神农架川金丝猴源肠道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特征、形态观察、抑菌性实验,从神农架健康野生金丝猴肠道分离到8株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该8株菌为粪肠球菌。毒力因子检测和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筛选出2株安全性良好的菌株,研究两菌株对胃肠道环境(低pH值、高胆盐)的耐受特性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粪肠球菌dlt7a和dlt7b株繁殖能力很强,无迟缓期,具有较强的耐受胃酸及肠道高胆盐环境的能力,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益生特性,可作为金丝猴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3.
芽胞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的一种重要来源细菌,在维护人和动物肠道健康、促进微生态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益生芽胞杆菌的作用机制却知之甚少。近年来,人们对芽胞杆菌在肠道微生物调控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随着芽胞杆菌肠道分子微生态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芽胞杆菌的芽孢能够在体内迅速萌发增殖,从而起到免疫促进、改善肠道菌群以及相关的代谢酶活性等生理作用。本文从芽胞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分布与定植、芽胞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增殖以及芽胞杆菌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综述了益生芽胞杆菌对肠道微生态的调控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为指导芽胞杆菌作为微生态制剂机制研究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益生菌(Probiotic)是添加入食物的能够增加营养摄入并改善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活菌。大量研究认为益生菌有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益生菌促进人体肠道菌群平衡的作用。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最先接触到益生菌并且也有其特有的微生态系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益生菌在口腔的定植,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益生菌对口腔细菌作用机制三个方面对近年来益生菌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益生菌安全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益生菌至少存在四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致病性和感染能力;有害的代谢活动;过度的免疫反应和可能的基因转移。本文对我国益生菌安全性的现状和对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 5例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患儿,使用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组4 9例)及单用黏膜保护剂(对照组16例)对腹泻的治疗效果。所有患儿均行大便常规及轮状病毒检测,大便常规正常,轮状病毒阴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在肺炎出现腹泻时间、腹泻后开始治疗时间及重型腹泻所占比例上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治疗组有效率为9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 %。结论 益生菌联合黏膜保护剂治疗婴幼儿肺炎并发腹泻,疗效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益生菌是指一类通过添加到食品或药品中,能够起到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对人或动物产生有利影响的微生物。近年来,人们对益生菌的特性、分类、分布与营养的研究很多,特别是益生菌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益生菌应用于肿瘤预防、治疗及预后的研究情况,并对益生菌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NICU病房早产儿在住院早期肠道内添加益生菌对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系前瞻性单中心初步研究.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NICU住院,胎龄28 ~ 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61例和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予以肠道益生菌口服,对照组不使用益生菌.观察两组患儿第一次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的差异.结果 在最终完成研究时,共有22例被排除,纳入研究的287例患儿中,治疗组149例,对照组13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各观察指标相比较,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完全胃肠道营养时间、晚期败血症发生率、NEC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死亡率分别为(7.3±4.7)vs(11.6 ±5.7)d、(9.8 ±4.7)vs( 16.9±6.8)d、6.7% vs 15.2%、3.4% vs 10.9%、(25.0±7.5)vs(30.8 ±7.0)d和4.0% vs 6.5%.除死亡率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早期肠道内补充益生菌,有利于早产儿胃肠道功能建立,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9.
细菌性阴道病微生态与益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性阴道病(BV)是育龄妇女阴道炎的最常见原因,其特征是栖居在阴道内的乳酸杆菌减少导致阴道菌群平衡失调的复杂变化。用乳酸杆菌替代抗生素是治疗BV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乳酸杆菌产生过氧化氢、乳酸、杆菌素能抑制引起BV的细菌生长。多胺在BV的病理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拟综述BV患者阴道菌群的变化,免疫防御反应,阴道乳酸杆菌对BV的影响,多胺的意义,益生菌在治疗选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