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检测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Unisensor试剂盒法和杯碟法对22份来自不同奶站的生鲜乳中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指出了两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和缺点。β-内酰胺酶检测过程中,两种方法应配合使用,简便、快捷的Unisensor试剂盒法可以做现场及快速检测,杯碟法可以对Unisensor试剂盒法的检测结果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2.
以金玉兰酶制剂(β-内酰胺酶)为抗原,制备出对β-内酰胺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抗体纯化和特性分析。采用Tas-ELISA,初步对牛奶中的β-内酰胺酶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利用该检测体系可实现对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检测,并且该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方法.方法 选择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79株,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鳗曼不动杆菌TEM-1耐药基因灵敏度为102拷贝,2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47株携带TEM-1基因,检出率为16.8%.结论 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4.
住院病人感染枸橼酸杆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院内枸橼酸杆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产生高活性β-内酰胺酶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对2001年6月~2002年12月间临床分离的43株枸橼酸杆菌分析,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方法检测其β-内酰胺酶表型,K-B法检测耐药性.结果:43株枸橼酸杆菌以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为主,主要分离于老年人痰标本.有4株产ESBLs阳性,3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结论:产高活性β-内酰胺酶枸橼酸杆菌在我院内比较普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庆市售塑桶装食用油中塑化剂的污染情况,为相关行政职能部门加强监管提供依据。方法:2014 年9-11 月,在 重庆市内7 个区县的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等流通领域随机采购16 个品牌的塑桶装食用油共143 件,采用在线凝胶渗透色谱- 气 象色谱- 质谱法检测其中的16 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含量,并用《GB/T 21911-2008 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对所得到的阳 性结果进行复查。结果:所采集的143件食用油样品中DBP检出率为40 %;DEHP 检出率为100 %;DINP 检出率为16 %,其余种 类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未检出,所有检出样品中除3 件DBP 样品超标外,其余均小于法规限量。结论:重庆市售塑桶装食用 油中不同程度的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其污染来源极有可能是从塑料包装迁移到食用油中,塑桶装食用油中的塑化剂迁移 问题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老年患者分离株(MDR-ABA-5077)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情况。方法 MDR-ABA-5077株分离自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09年7月住院老年患者,采用聚合酶联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本株MDR-ABA共检出3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ADC,其余18种β-内酰胺酶基因未检出。ADC阳性基因测得序列经BLAST比对与已在GenBank登录的ADC型AmpC均不相同,经与GenBank登录的ADC型序列分子进化分析,确认为ADC型β-内酰胺酶新的变异型。结论本株MDR-ABA多种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与产TEM、SHV、ADC等3种β-内酰胺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对山东某屠宰场的肉食鸡内脏中的大肠杆菌进行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和分析。【方法】从屠宰场的肉食鸡中获取内脏样品,处理并筛选得到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大肠杆菌。通过抑菌圈法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提取细菌DNA,进行系统发育亚型分析。检测并鉴定菌株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整合子的结构,并进行了接合转移实验。【结果】检测到对3种及以上的β-内酰胺类药物同时具有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占总菌的80%以上。编码A类β-内酰胺酶的bla_(TEM)和bla_(CTX-M)耐药基因存在率较高,分别为86.7%和81%,但仅bla_(CTX-M)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呈现显著相关性。B_1和D_2亚型的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基因的检出率较高,并且显著增强了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性,而A_0和A_1亚型菌株对β-内酰胺类药物较敏感。尽管整合子在大肠杆菌中普遍存在,但它们伴随β-内酰胺酶基因转移到受体菌的比例很低,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结论】本文结果显示肉鸡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程度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存在。本文明确了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与系统发育之间的联系,为肉鸡源大肠杆菌中β-内酰胺耐药性的流行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抗生素的选择压力,目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逐渐增加,由其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也经常暴发.本文综述了其的类型、作用、实验室确证和检查方法、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的耐药机制和临床防治方法,进一步强调了准确检测ESBL和正确选择抗生素在降低耐药性传递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粪标本中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调查头孢菌素使用较多临床科室ESBLs大肠埃希菌菌株阳性率,分析ESBLs可能感染或产生的相关因素,为改变抗生素临床用药方法和采取必要控制感染的措施提供实验依据,减少院内ESBLs产生率.  相似文献   

11.
TEM和SHV族β-内酰胺酶(包括广谱β-内酰胺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耐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不同氨基酸位点突变引起不同耐药性的改变.本文对其作用机制、分子结构及演变过程作了综述,以指导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2.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革兰阴性杆菌对广谱头孢菌素以及单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最重要机制之一.缺少可靠的检测方法是造成产ESBLs细菌广泛流行的原因之一.人们探索了许多方法,如双纸片、E-test、等电聚焦电泳等方法.本文对目前应用的检测ESBLs的大部分方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耐亚胺培南(IMP)的铜绿假单胞菌(IRPa)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方法 2003年至2009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到(P.aeruginosa)共220株,采用三维试验筛选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应用普通PCR和多重PCR分别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和质粒携带的C类头孢菌素酶(AmpC酶)耐药基因,应用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oprD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共检出43株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其中产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金属β-内酰胺酶(MBLs)和未知酶菌株的构成比分别58.14%(25/43)、18.60%(8/43)、4.65%(2/43)和16.28%(7/43)。7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2株菌携带IMP-9基因,1株菌携带DHA质粒型AmpC酶基因,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为阴性。40株菌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降低,34株oprD2基因表达蛋白量正常。结论 oprD2基因的突变或蛋白表达量降低是IRPa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AmpC酶可水解亚胺培南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有一定的关系,而KPC-1酶和MBLs在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中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该类酶主要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自从1983年第-次有关p内酰胺酶的报道开始,至今已经发现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种类超过400种,其中SHV型是最常见的ESBLs类型之一。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酶的纯化和活性验证。方法:利用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全基因组为模板,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钓取SHV-18基因,构建pET22b(+)-SHV-18表达质粒,经测序鉴定后,转化大肠杆菌Transetta(DE3),IPTG诱导表达并亲和纯化,进-步通过抗生素水解实验,检测其水解活性,测定其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成功构建了可以以裂解上清形式高效表达SHV-18的工程菌。通过亲和纯化最终获得纯度达到90%以上的β-内酰胺酶SI-IV-18。获得的SHV-18蛋白能够水解青霉素G、头孢拉定、头孢唑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多个抗生素。结论:获得了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具有水解活性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SHV-18,并对其酶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检测。在实验室研究了β-内酰胺酶SHV-18对不同抗生素的水解特性,更加有利与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咸阳市市售油条中铝的含量及人群的摄入量,为估计咸阳市居民铝的膳食暴露量提供部分依据。方法:2013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采集咸阳市早餐供应点、超市及快餐店的样品共计158份,按照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油条中铝的含量,并根据检测结果计算居民铝的摄入量。结果:所检测的158份样品中只有19份合格,合格率为12%,铝含量的均值为247.3mg/kg,中位值178.2 mg/kg。不同采样地点样品中铝含量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区样品中铝含量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居民通过油条摄入铝的平均量为6.7 mg/d,被调查居民通过油条摄入铝的量,在地区上无显著性差异,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咸阳市市售油条中铝含量超标,被调查居民每天通过油条摄入一定量的铝,长期食用会引起铝中毒,应采取方法降低油条中铝的含量,呼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某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1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本组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TEM-1型20株(100%)、OXA-23型10株(50.0%)、ADC-30型12株(60.0%)、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8株(40.0%)(GenBank登录号:JQ692087).10株PDR菌均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而10株MDR菌则均未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孔蛋白carO基因均存在有义突变,19株测得序列相同,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比较,一致率为76.0%.8号株carO基因序列与其他19株测得DNA序列不同,第351位缺失了12个碱基并导致过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ADC、OXA-23和carO基因存在有义突变相关.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是PDR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原因.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0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磷脂酰胆碱(PC)在原核生物细胞中的生物学作用,探讨PC对细菌膜系统的功能的影响.[方法]使用ptac 85质粒作载体,将螺旋菌pcs基因导入E.coli Top10细胞构建了E.coli Fop10 pcs 菌株,并在特定的条件下培养细菌,使细菌膜磷脂中合成30%左右的磷脂酰胆碱.然后再使用抗生素抗性分析、β-内酰胺酶的酶活测定以及Western blot杂交技术,分析质粒编码的β-内酰胺酶从细胞质到细胞问质的分泌情况.[结果]抗生素抗性分析发现,高浓度的氨苄青霉素抑制E.coliTop10 pcs 细菌的生长的氨苄青霉素剂量低于对照组,其半致死剂量IC50在700~800μg/mL之间.酶活检测显示E.coli Top10 pcs 细菌周质内β-内酰胺酶的酶活性只有对照菌株的1,5,Western blot进一步分析发现周质内β-内酰胺酶的含量也为对照菌株的1/5.由此可见,周质内低含量的β-内酰胺酶是导致E.coli Top10pcs 细菌氨苄青霉素抗性降低的原因.[结论]掺入细菌膜磷脂双分子层的PC影响p.内酰胺酶通过Sec转运途径从细胞质分泌到细菌周质空间内,提示细菌磷脂酰胆碱可能在调节蛋白转运和分泌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β-内酰胺抗生素经β-内酰胺酶水解后,产生终末荧光产物具有发光效应的原理,首次建立了一种检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或等电聚焦电泳后凝胶上β-内酰胺酶的方法。该法快速、简便、灵敏、经济,便于推广,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可以代替传统的Nitrocefin染色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3年间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方法采用1999年NCCLS建议的纸片扩散确证法,从7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分离出14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检出率为18.4%。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对7种常用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可以看出,亚胺培南对肺炎克雷伯菌作用最强,可作为治疗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敏感率高达86%,是控制感染的最有效的药物。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达59.7%,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应用最广的一类抗菌药物。β-内酰胺酶能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水解,其诱导表达是革兰氏阴性菌对该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最主要原因。文中重点综述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酶诱导表达的两种调控机制。在经典的ampR-ampC调控系统中,β-内酰胺酶的诱导表达与肽聚糖循环密切相关,并且LysR型转录因子AmpR发挥核心的调控作用。近年来发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激活双组分系统,从而诱导β-内酰胺酶的表达。最后,讨论了革兰氏阴性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