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疆博州地区汉族、维吾尔族和蒙古族3~5岁儿童的口腔唾液细菌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的差异,并探讨与低龄儿童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从本课题组在新疆博州地区3~5岁儿童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建立的资料样本库中选取唾液样本120例(汉族40例,维吾尔族40例,蒙古族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每个民族中高龋组(ECC)各20例,无龋组(CF)各20例,取非刺激性唾液,提取细菌DNA后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采用Quantity One软件对PCR-DGGE指纹图谱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DGGE总体图谱表明: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具有民族差异性和个体差异性;维吾尔族总的条带数和多样性指数(条带数:87.00±10.40,多样性指数:5.99±1.12)大于汉族(条带数:63.00±8.07,多样性指数:3.29±0.74)和蒙古族(条带数:71.60±5.79,多样性指数:4.98±0.50)(P0.05),高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小于无龋儿童组(P0.05),无龋儿童组的细菌菌群结构多样性存在民族差异(P0.05);聚类分析发现:每个民族组内大部分样本均表现出明显的聚类群。结论博州地区儿童口腔唾液细优势菌群结构多样性在民族之间差异明显,在低龄儿童龋病进展中,细菌多样性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石墨烯与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协同刃天青修饰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阳极,提高MFC的运行性能。【方法】以碳布为基底,采用滴涂法分别制备了刃天青/碳布(R/CC)、刃天青+石墨烯/碳布(R+GNS/CC)、刃天青+多壁碳纳米管/碳布(R+MWCNT/CC)、刃天青+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碳布(R+GNS+MWCNT/CC)四种阳极材料。【结果】在降解高氯酸盐的过程中,与刃天青/碳布(最高输出电压54 m V)相比,刃天青+石墨烯/碳布、刃天青+多壁碳纳米管/碳布和刃天青+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碳布阳极MFC最高输出电压分别为87、145、275 m V,分别提高了61.11%、168.52%、409.26%;高氯酸盐的还原速率也分别提高了59.1%、89.7%、147.3%。4种阳极的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塔菲尔(Tafel)测试发现,与刃天青/碳布阳极相比,刃天青+石墨烯/碳布、刃天青+多壁碳纳米管/碳布阳极活化内阻减小,电极反应速率提高,但刃天青+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碳布阳极的活化内阻更小,电极反应速率更快,同时4种阳极附着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分析表明,修饰过的阳极附着微生物数量增加,多糖减少,R+GNS+MWCNT/CC阳极变化最大,更有利于微生物传递电子。【结论】石墨烯、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协同刃天青修饰MFC阳极可以减小活化内阻从而加快电子传递,进而提高MFC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氟保护漆对儿童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的影响,从微生态角度探讨其防龋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6名适龄儿童,分为有龋组和无龋组。按涂氟操作标准对两组进行多乐氟(Duraphat~~)的涂布,并收集涂氟前及涂氟后1小时、1周、2周、3周、4周、8周、12周的唾液,提取变形链球菌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时间节点变形链球菌的数量,并对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有龋组涂氟后变形链球菌数量与涂氟前相比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在第8周和1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10.05);无龋组涂氟前后变形链球菌数量无明显变化(P_00.05)。结论多乐氟能显著降低有龋儿童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且抑菌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龋易感儿童的防龋效果好,适合作为儿童防龋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维护口腔内菌群平衡的角度出发,观察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的影响及其临床效果,探索一种适用于固定正畸治疗患者,无副作用,效果好的新型微生态防龋药物。方法将20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无龋病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试验组给予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照组给予纯净水。2组病例分别与含漱前,含漱20、40和60 d进行改良菌斑指数(MPLI)、唾液pH的检测和口腔微生物学检查。以对照组为标准观察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的变化趋势和乳杆菌代谢产物含漱液对MPLI和唾液pH的影响。结果(1)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的MPLI指数降低、唾液pH升高。(2)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使固定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主要致龋菌数量下降。结论乳杆菌DM9811代谢产物对固定正畸治疗患者MPLI和唾液pH具有改善作用;对变形链球菌、乳杆菌有明显的杀菌抑菌作用,并对维持正畸治疗患者口腔内菌群平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固定矫治的放置,增加细菌粘附能力,从而改变口腔微生态环境。本文就固定矫治对儿童口腔内微生态环境变化如:菌斑生物膜的变化、致龋菌数量的改变、牙周致病菌的变化、唾液的性质和牙齿形态及结构等方面改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PCR-D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人体口腔微生物菌群结构进行系统性研究.方法 对1例健康人唾液周期性采集的样品和8例健康人个体的唾液与牙菌斑采集的样品,进行微生物群落总DNA的抽提.以此为模板扩增16S rRNA V3可变区,产物经DGGE指纹图谱分析其组成结构,并运用UVIBAND/MAP等软件比较所得群落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数.结果 同一健康人个体不同采样时间的唾液菌群结构相似性系数>74%,通过对不同健康个体口腔样本的研究,发现同一个体的唾液与牙菌斑菌群结构存在差异(84%~95%).结论 同一健康个体其唾液微生物菌群在一定时间内基本稳定,仅有微小的变化;唾液与同个体牙菌斑的微生物组成虽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要明显小于个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306名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血清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共检测了306例5~6岁学龄前儿童牙菌斑中的变形链球菌,在其中208名患龋齿病儿童的牙菌斑中分离出304株变形链球菌,用双向琼脂扩散法进行血清学鉴定,c、e、f血清型有259株,占所分离的变链菌总数的85.19%,其中c型206株占68%,e型37株占12%,f型16株占5%。在有龋组和无龋组牙菌斑中变链菌培养阳性率比较,有龋组变链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无龋组(P<0.01)。本试验提示变链菌是武汉地区龋齿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武汉地区龋齿病的儿童中感染的变形链球菌血清型以c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时应用窝沟封闭和涂氟预防干预乳磨牙预防龋齿的效果,为学龄前儿童乳磨牙龋齿的预防提供新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Cariostat法对150名学龄前儿童乳磨牙进行龋蚀活跃性试验,将其分为龋活跃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检查其乳磨牙患龋情况,计算龋均。随机抽取30名龋活跃高危人群儿童做为实验组1,30名龋活跃低危人群儿童做实验组2,应用窝沟封闭和多乐氟护齿剂同时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同时抽取30名龋活跃低危人群做对照组应用多乐氟护齿剂对乳磨牙进行龋病预防干预,于干预后6、12、18个月计算龋病发病率。结果:龋活跃高危人群和低危人群的患龋率分别为68.75%、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时,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2.3%、11.6%、13.1%,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时,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2.4%、11.8%、23.2%,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实验组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8个月时,龋病发病率分别为13.2%、12.9%、29.3%,实验组1、实验组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实验组1、实验组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应用窝沟封闭和涂氟对乳磨牙可以有效防龋,降低学龄前儿童的龋发病率。  相似文献   

9.
儿童肠道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种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1例2~5岁中国儿童的肠道菌群为研究对象,利用传统培养计数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此年龄段健康儿童的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中关键益生菌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实验表明,儿童肠道厌氧菌的数量高达109CFUg(湿重),其肠道菌群的定植抗力(平均BE=2.38)较强;不同的个体之间所能检测到的关键益生菌的种类有所不同,一般能检测到其中的1~4种双歧杆菌和1~5种乳杆菌;长双歧杆菌和假小链双歧杆菌的平均数量多达107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90.48%和85.71%,为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的优势菌种;L.mucosae和发酵乳杆菌的数量较多,平均为3.68log10CFUg(湿重)和3.97log10CFUg(湿重),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2.38%,为稳定定植于儿童肠道内的优势乳杆菌;不同种类的益生菌在不同样本之间的数量组成均存在有很大差异,双歧杆菌的样本差异为1.86~3.85,乳杆菌的为2.43~4.0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现状,并分析患龋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南京市栖霞区8所幼儿园中符合3~5周岁年龄段的儿童。观察入选对象的乳牙患龋现状,对入选对象的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每所幼儿园抽取3、4、5岁儿童各42人,合计1008人。实际完成调查1000人,响应率99.21%,1000人中有573人乳牙患龋,患龋率为57.30%。不同性别、年龄的儿童其患龋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与糖摄入频率、照顾者学历、家庭人均月收入、使用含氟牙膏情况、睡前进食、大人帮助下刷牙、每天刷牙次数、开始刷牙年龄、近半年有无口腔检查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岁、糖摄入频率≥2次/d、睡前进食、家庭人均月收入<2000元、照顾者学历初中及以下是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的危险因素,而开始刷牙年龄≤2岁、每天刷牙次数≥2次、使用含氟牙膏是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南京市栖霞区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且受到年龄、糖摄入频率、睡前进食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考虑针对相关因素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和龋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调查评估年龄<12岁儿童口腔内变形链球菌及乳酸杆菌的检出情况及其与龋病的相关性。100例纳入实验的受试者根据不同龋敏感程度分为无龋组(DMFS=0)50人,高龋组(DMFS≥6)50人,按照不同龋敏感度、不同部位采集样本,用乳酸杆菌选择性培养基Rogosa和变形链球菌选择性培养基MSB,将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分离,经形态学及生化鉴定。统计2种细菌在不同分组中的检出率及不同致龋菌病例数,研究二者的致龋相关性。乳酸杆菌在100例研究对象中乳酸杆菌在龋坏深层检出率最高76%与光滑面(40%)、窝沟(48%)及唾液(40%)检出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龋坏深层变形链球菌检出率46%与光滑面(84%)、窝沟(68%)及唾液(78%)检出率比较最低(P<0.05);高龋人群变形链球菌检出率88%,乳酸杆菌检出率为76%均较无龋组相应细菌检出率2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随着龋敏感度的增加,乳酸杆菌和变形链球菌检出率增高;在龋坏深层更适于乳酸杆菌生长,且其对变形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不同龋敏感中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与ldh基因多态性及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从前期实验分离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口腔变形链球菌中筛选出: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口腔变形链球菌高龋组变形链球菌35株[龋失补牙数(dmft)≥5],无龋组变形链球菌37株[龋失补牙数(dmft)=0];27株表现乳酸脱氢酶高活性,24株低活性;汉族儿童口腔中分离的高龋和无龋变形链球菌各35株,高活性和低活性各25株,使用特异引物扩增细菌组DNA,获得结构基因ldh,进行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多态性分析。结果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儿童MseⅠ酶切ldh-RFLP表现A、B两种基因型;而MnlⅠ、DdeⅠ、NlaⅢ和AluⅠ消化扩增产物未发现多态性。MseⅠ产生的B基因型菌株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汉族儿童高龋组的检出均高于无龋组(P0.05),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酶活性组的分布不同(P0.05),高酶活性组B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低酶活性组;A、B基因型在维吾尔族儿童封闭型和汉族高龋组、无龋组,高酶活性组和低酶活性组的检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基因多态性在维吾尔族与汉族儿童并未表现出差异性,ldh基因多态性与变形链球菌乳酸脱氢酶活性及龋高敏感性相关。ldh基因分布与酶活性及乳牙龋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胃癌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90例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唾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观察组患者需收集化疗前及化疗后两个时间点的样本。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法检测菌群构成,分析两组对象组间及观察组患者化疗前后口腔菌群与肠道菌群变化特征。结果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粪便样本菌群Simpson指数、Shannon指数、厚壁菌门、拟杆菌门丰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化疗前,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及粪便样本中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变形菌门丰富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下降,拟杆菌门丰富度显著上升(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上升,拟杆菌门、放线菌门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化疗后,观察组患者唾液样本中韦荣球菌属、罗氏菌属、普氏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放线菌属、链球菌属、奈瑟菌属、粪梭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均P<0.05);同时粪便样本中链球菌属、肠志贺菌属、乳杆菌属丰富度较化疗前显著增加,粪梭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拟杆菌属丰富度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及肠道菌群构成有一定程度影响,患者口腔菌群中韦荣球菌属丰度上升,而肠道中正常菌群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14.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是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最主要的标志物之一.肠道中不同种属类型的细菌产生的SCFA的种类和数量各不相同,通过检测肠道中SCFA的变化,可以反应肠道中肠道菌群的变化.过敏性疾病患儿在早期与正常儿童肠道中的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故SCFA的种类和数量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研究显示过敏性疾病患儿肠道中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的水平较正常儿童低,而乙酸和异己酸的水平则较高.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对于探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过敏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儿童和正常人群肠道菌群的分布,寻找与CD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的菌属结构。方法纳入CD患儿36例和健康儿童21例,CD患儿分为活动期22例、缓解期14例,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与结构组成。结果 CD组患儿(活动期与缓解期)肠道菌群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较健康儿童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29 0,P=0.001 0,P=0.004 5;F=8.890 0,P=0.000 3,P=0.035 6)。在门类水平,所有CD患儿肠道菌群的放线菌门数量减少,变形菌门数量增多。在菌属水平,与健康儿童组相比,所有CD组患儿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减低,Klebsiella(克雷伯菌属)、Enterococcus(肠球菌属)相对丰度显著升高。活动期CD组Blautia(布劳特菌属)、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Subdoligranulum、Lachnospira(毛螺旋菌属)、Anaerostipes(丁酸弧菌属)、Eubacterium_rectale_group(直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明显下降。结论 CD患儿肠道菌群结构及相对丰度较健康儿童存在显著差异。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常与儿童CD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喀什市维吾尔族、汉族3~5岁儿童患龋情况及患龋风险因素的相关资料,建立儿童个体龋风险评估(caries risk assessment,CRA)模型,为当地儿童龋病风险性评估和制定综合防控计划提供样本及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喀什市3所幼儿园397名3~5岁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口腔检查和龋风险评估。分别应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龋风险评估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喀什市3~5岁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分布在CAR低度组、中度组和高度组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55,P=0.018)。(2)汉族与维吾尔族儿童的龋在不同CAR分度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7.46,P=0.000;F2=74.5,P=0.000)。(3)汉族和维吾尔族在龋风险评估各组之间的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_1=98.21,P=0.000;χ~2_2=154.89,P=0.00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风险评估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年龄更大[OR=1.769,P=0.001]、母亲患有龋齿[OR=2.274,P=0.004]、经常用奶瓶和牛奶或果汁[OR=0.705,P=0.000]、经常吃零食[OR=4.825,P=0.000]是婴幼儿龋的危险因素;刷牙[OR=0.319,P=0.019]、辅助儿童刷牙[OR=0.305,P=0.002]是婴幼儿龋的保护因素。结论喀什市3~5岁儿童患龋情况严重,龋风险评估高的儿童占大多数,应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开展多种防龋措施。  相似文献   

17.
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特征的ERIC-PCR指纹图分析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目的 :了解以粪检有无白细胞区分的两类腹泻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特征及其与健康儿童的差别。方法 :提取健康儿童 (H)、临床门诊粪检无白细胞的腹泻儿童 (L )和粪检有白细胞的腹泻儿童 (L +)(各 11例 )粪便总DNA作模板 ,获得反映肠道菌群组成特征的ERIC PCR指纹图谱。结果 :以H、L 和L +为序 ,每类样品以独特的ERIC条带为代表的操作分类单元 (OTU)的总数分别为 5 4∶4 7∶2 6 ;每类样品ER IC图谱多样性指数范围分别为 :2 4 5± 0 14 ,2 11± 0 18和 1 76± 0 19。组内成对相似性系数累积曲线分析 :小于 0 6的CS 值在L 组占到总Cs值个数的 70 % ,在H组占 5 0 % ,而在L +组只占 30 %。结论 :腹泻儿童肠道的菌群结构多样性降低 ,粪检有白细胞腹泻个体较之粪检无白细胞腹泻个体肠道菌群结构偏离健康个体更远。  相似文献   

18.
放线菌的基因型及其与根面龋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面龋的细菌学研究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 ,早期研究集中于革兰阳性丝状杆菌 ,尤其是黏性放线菌 (以下简称“黏放”)和内氏放线菌 (以下简称“内放”)。 80年代中后期 ,变链球菌在根面龋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目前认为根面龋是以变链球菌 ,放线菌和乳杆菌为主的混合感染。根面龋细菌学研究表明根面龋的菌群很复杂 ,在不同的病损阶段优势菌的种类呈现多样化[1 ,2 ] 。有学者通过对不同病变发展阶段的根面龋有关的微生物学研究 ,指出早期根面龋中主要是乳杆菌 ,内放菌和链球菌 ;中度根面龋中菌群较复杂 ,其中内放菌比链球菌更为常见 ,但未检出…  相似文献   

19.
RPDs患者唾液流率,pH及变链菌数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RPDs患者唾液流量、酸碱平衡及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以深入探讨RPDs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及特点。方法:收集患者5分钟非刺激性全唾液于干燥清洁瓶内,计算单位时间内唾液分泌总量(流率mL/min),并用精密pH试纸测定唾液pH值;根据文献采用塑料条法测定唾液中变链菌数。结果:①患者戴用RPDs后,唾液流率有所减低,唾液pH值有所升高,但随着戴用时间延长,它们又逐渐恢复正常;②患者戴用RPDs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结论:戴用RPDs可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破坏及致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这对深入认识RPDs对口腔微生态影响的机理及临床防治RPDs对口腔健康的破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收集不同程度口源性口臭(IOH)患者和健康者的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探讨其口腔菌群组成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于2017年6月至2022年6月以口臭为主诉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的7例IOH患者和于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3例健康者,按照口气值分为轻度IOH组(H1组)、中度IOH组(H2组)和口气正常组(C组)。采集3组人群唾液、舌苔、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对微生物群进行分类比较、多样性分析和组间物种差异分析。结果仅IOH患者唾液菌群多样性明显高于健康者,且H2组高于H1组(P<0.05)。Adonis分析显示,唾液和舌苔菌群组间差异显著(P<0.05),而颊黏膜和颚黏膜菌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属水平上,H1组唾液和舌苔中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相对丰度相比其他两组最高。LEfSe分析显示,H2组唾液中嗜血杆菌属(Haemophilus)和AF12,舌苔中奇异菌属(Atopobium)和巨球型菌属(Megasphaera)为主要优势菌。结论口腔菌群多样性增高可能是口臭加重的早期改变;唾液和舌苔菌群结构变化可能与IOH程度相关;梭杆菌属、嗜血杆菌属、AF12、奇异菌属和巨球型菌属可能是IOH加重的标志菌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