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玉米螟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性外激素的研究,近年来有了迅速发展。关于性外激素腺体的研究,国外已有很多报道,我国目前尚未见有报道。Klun(1968)报道欧洲玉米螟(Ostriniamubilalis)性外激素腺体在雌蛾腹部最后两节的节间膜上。1975年以来,我们对本地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性外激素进行了分离工作,进而对玉米螟发育时期的性外激素腺体组织学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桃蛀螟性外激素腺体的部位及其超微形态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田宇  刘孟英 《昆虫学报》1990,33(2):254-256
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通常是几种化学物质以一定的比例构成的混和物。为了进一步进行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e性外激素微量组份的分析,首先要确定性外激素分泌腺体的部位。 一般状态下,桃蛀螟雌蛾的尾部(7—8节间膜、8节、8—9节间膜、9—10节。)缩于第7腹节内;召唤雄蛾时腹背部弯曲,伸出尾尖(Konno等,1980)。Konno等(1982)通过对桃蛀螟雌蛾尾部的提取,鉴定出该虫性外激素主要组份为反-10-十六烯醛(E-10-16:Ald)。由此可见,其分泌腺体大致位于尾郎,但具体位置和形态结构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草莓毛管蚜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态及组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cha.  GA 曾仁光 《昆虫学报》1992,35(3):290-293
本文通过对草莓毛管蚜Chaetosiphon fragaefolii(Cockerell)性外激素腺体外部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对腺体的外形、大小、位置、数目作了描述;通过对腺体组织不同发育时期的电镜观察,揭示了该虫性外激素腺体的形成期、释放性外激素期和衰老期等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由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害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人们广泛开展了害虫防治新途径的研究。利用昆虫性引诱剂防治害虫就是一个有希望的途径。据有关资料统计,到1972年止,国内外已知产生性外激素的昆虫种类就已达300多种。经鉴定结构的近40种,有20多种已进行了人工合成,这些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不仅在害虫预测预报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正在利用它进行防治害虫的试验。随着我国农业科学实验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不少地方已对昆虫性引诱外激  相似文献   

5.
鱼类性外激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外激素(Pheromon)是指动物释放于体外的,能引起同种另一个体产生一种或多种特异性反应的化学物质。外激素在动物个体间的化学通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外激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昆虫和哺乳动物。近年来,对鱼类性外激素(Sexpheromone)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方面,性外激素在吸引异性。    相似文献   

6.
<正> 我们在对玉米螟性外激素进行分离提纯工作中,根据Yamamoto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对玉米螟性外激素进行了直接收集探索。现将方法及结果作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棉铃虫性外激素分泌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善干  陈德明 《昆虫学报》1995,38(2):184-187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bner雌蛾的性外激素分泌腺是一个完整的上皮环,位于第八、九腹节之间。羽化2天雌蛾的腺体细胞方形,比未分化的上皮细胞大。腺体折皱,表面密布小毛,小毛无孔。表皮可分二层:上表皮和内表皮。上表皮致密,较薄,厚度均匀。内表皮厚度有变化,较厚,由12-14层呈螺旋状排列的几丁微丝组成,有上皮丝穿人,构成孔道。顶部细胞膜组成微绒毛,底部细胞膜有内折。细胞质内有粗面内质网,光面内质网,高尔基氏复合体、脂肪滴、糖原及线粒体等细胞器。大的细胞核位于中下部。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内观察发现,药材甲交配呈“一”字形;交配日节律与迁出活动日节律有关;平均交配持续时间为27.6分钟;5~6日龄是雌成虫性外激素释放的高峰期。粗提液试验表明,雄成虫反应的浓度阈值为单4.6×10~(-8)FE。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尾松毛虫性外激素粗提物,对雄蛾有一定强度的引诱能力。提取雌蛾激素采用的溶剂以二氯甲烷、二甲苯效果最好,诱捕率、诱捕量均较高而稳定;苯、三氯甲烷次之,乙醚+乙醇(3:1)较差。诱捕器以水盆诱捕效果最好,其次是圆筒两端漏斗进口型。应用剂量单位每个诱捕器以20FE为宜。诱捕距离初步测定为100米。 从越冬代雌蛾提取的粗提物,在冰箱中保存70和150天,到第一代和第二代成虫羽化期进行野外测定,诱捕效果不但未降低,而且还略有增加。这为粗提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性外激素为诱饵的水盆型诱捕器与黑光灯结合使用,能显著提高黑光灯诱集雄蛾的效力。  相似文献   

10.
油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orsa Strand俗名油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近几年在我县慈化公社危害猖獗。我们用油茶毛虫性外激素进行了诱捕试验,初获成效。 将羽化后1—2天的雌蛾腹部摘下,置二氯甲烷溶剂中浸泡20至24小时之后,用研钵将组织研碎,使之充分溶解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按一定雌蛾量涂于滤纸卷上,分别置于纸筒和水盆两种诱捕器中,每天傍晚悬挂于油茶林中,次日早8点检查效果。 本次试验共试雌蛾282头,挂出诱捕器21个,共诱到雄蛾779头,平均37头/器,而四个对照均未诱到蛾子。总之,油茶毛虫雌蛾性外激素粗提物对雄蛾具  相似文献   

11.
小云斑鳃金龟性外激素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小云斑鳃金龟Polyphylla gracilicornis Blanch是青海省农业区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在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同时,为了寻找新的防治方法,我所从1975年开始研究其雌虫对雄虫的性引诱问题。经测定,一头雌虫前翅腔内分泌的性外激素苯粗提液在7月中旬一夜可诱到110头雄虫。 通过1978—1980年的试验,证明了以下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PBAN及其对昆虫性外激素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丛  王琛柱 《昆虫知识》2001,38(5):326-330
本文综述了性外激素生物合成激活神经肽 (PBAN)及其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性外激素产生的调控 ,包括PBAN的结构、产生、转运、作用方式及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对性外激素合成的作用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粘虫性外激素的室内生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有关昆虫性外激素的测定,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如玉米螟、白菜粉纹夜蛾、松毛虫等。近年来我们曾对粘虫进行了室内生测,现将生测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与方法 测试样品 分别使用发育4、5、7天未交配雌蛾的提取物,即用粘虫整体在乙醚中浸泡20分钟的提取物,分别在2时、8时、14时、20时进行提取。 供试雄蛾是发育6、10、11、12天未交配的雄蛾。生测时间为午夜0时30分——4时30分。 生测条件 ①25瓦灯泡蒙上绿纸。亮度约5Lux,灯的位置稍高于测定盒;②透明的有机玻璃测定盒(27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外周、中枢和行为三个不同层次,探讨昆虫对性外激素感受的嗅觉过程。通过对大量昆虫的性外激素组分化学结构鉴定,以及结构一活性关系的研究,促进了对嗅觉机制的了解。对于嗅觉中枢过程的了解是很初步的,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性外激素成分的化学分析和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毛细柱的气相色谱和质谱对棉铃虫(鳞翅目:夜蛾科)雌蛾腺体提取物的分析,鉴定出了他和十六碳醛、顺-9-十六碳烯醛、顺-11-十六碳烯醛、饱和十六碳醇和顺-11-十六碳烯醇,其相对比例为6.1:4.5:100:3.5:8.8。在山东、山西省的田间试验中,2mg的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97:3)置橡胶塞上能有效地引诱棉铃虫雄蛾。增加4%-7%他和十六碳醛到二元混合物中诱蛾量超过二元混合物。增加1%顺-11-十六碳烯醇到二元或三元混合物中减少诱蛾量,当增加5%顺-11-十六碳醇时诱蛾量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
二化螟雌蛾生殖系统和卵巢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一代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在长江流域尤以丘陵山区,海拔在1000米左右以下危害十分突出。为了加强对二化螟种群的发生期,发生量的预测,作者在1982~1985年对越冬代二化螟幼虫进行室内饲养为蛾。通过对不同蛾龄的雌蛾解剖,并对其生殖系统的形态和卵巢发育程度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7.
外激素Pheromone这个名词,是由Karlson et Luscher于1959年首先创议采用的,它是昆虫分泌到体外的挥发性物质,是对同种昆虫的其它个体发出的化学信号,能影响它们的行为(或发育),故有人又称之为信息素。现在已经发现的昆虫外激素有性外激素、结集外激素、追踪外激素及告警外激素等等。目前应用前途较大,研究最多的是性外激素,所以本文只着重简介昆虫的性外激素。  相似文献   

18.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又名东方果蛾,是一种世界性的果树害虫,主要为害梨、桃、李、杏和苹果。 1969年,Roelofs等报告,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的主要成份是顺-8-十二碳烯醋酸酯。后来又发现在这种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中加入少量反式异构体,能显著地提高诱蛾效力。 1975年5月,我们合成了梨小食心虫性外激素,并从6月至9月在北京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重点研究了诱蛾活性与顺、反异构体比例的关系,也对性外激素与糖醋水的诱蛾效果,以及粘胶诱捕器与水瓶诱捕器的诱蛾效果等进行了比较。现将试验的初步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性信息素在种群监测、大量诱捕、干扰交配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并就其影响因子、评价标准及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Ⅱ.腺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发育期日本血吸虫尾蚴的腺体。结果:胚球期(S2)主要出现体细胞分裂与分化,首次证明分泌细胞及其小体在S2出现,雏体期(S3)见到前钻腺细胞体与钻腺管束及分泌小体。成熟前期(S4)钻腺分泌小体基质分A/B为主两型,分别演变为成熟期(S)5的后/前钻腺分泌小体。头腺分泌小体亦在S4出现。从前钻腺体排至头器远端腺管的分泌小体,显眼透明球消失成为致密同质性小体,已为大家共识。而在后钻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