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猪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载体,研究其共表达对小鼠免疫的协同效应。方法以2A自剪接技术首次构建猪融合白细胞介素4/6与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共表达重组质粒,以壳聚糖纳米材料包裹制成纳米颗粒,进行体外转染HEK293细胞,提取总RNA进行RT-PCR分析,最后肌肉注射小鼠进行体内实验并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共表达质粒VRIL4/6-2;壳聚糖包裹后转染HEK293细胞,48 h后收集细胞,RT-PCR检测显示目的基因能够在HEK293细胞中高效地转录与表达。小鼠接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血清中的IgG和IgG2a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并且VRIL4/6-2-CS接种组的小鼠体液免疫水平明显增高(P0.05);VRIL4/6-2实验组的CD4+淋巴细胞显著多于其它实验组(P0.05);实验组IL-2、IL-4、IL-6、IL-23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IL4/6-2共表达质粒能够更好的增强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机能,可作为提高动物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经济高效安全新型免疫调节剂,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水迷宫实验中三种品系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种品系小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的学习记忆能力差异,为与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相关新药研究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用C57BL/6小鼠、昆明种小鼠和ICR小鼠,进行定位航行实验(5d)、空间搜索实验(1d)和工作记忆实验(4d),考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定位航行实验从第3天起C57BL/6小鼠的潜伏期明显小于昆明种小鼠和ICR小鼠(P0.01);空间搜索实验C57BL/6小鼠穿过原平台位置的次数、在原平台象限游程比率和时间比率均明显多于昆明种小鼠和ICR小鼠(P0.05);动物每天工作记忆实验的潜伏期随测试次数增加而缩短,C57BL/6小鼠缩短的较昆明种小鼠和ICR小鼠稍多。结论C57BL/6小鼠的空间参考记忆能力与工作记忆能力均优于昆明种小鼠和ICR小鼠,且非空间因素对其学习记忆能力的评价干扰较小,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水迷宫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本单位研制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PEG-rhIL-6)在动物体内的药效是否优于未经修饰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6(rhIL-6)。将健康的雌性BALB/c小鼠分成模型对照组、rhIL-6低、中、高剂量实验组、PEG-rhIL-6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试验,检测小鼠用药前后血小板和体重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EG-rhIL-6具有减缓环磷酰胺致小鼠血小板减少的作用。高剂量的PEG-rhIL-6与高剂量的rhIL-6相比,减缓血小板减少程度的作用更强(t=2.42,P=0.017),血小板恢复也更快,显示了更好的药效作用。同时PEG-rhIL-6和rhIL-6均可抗环磷酰胺对小鼠体重增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小扳减少症模型复制的方法和皮下注射白细胞介索-6对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治疗的效果。[方法] 采用12只BACB/C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再将3个模型组随机设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索-6实验组,分别皮下注射稀释液、白细胞介素-11及白细胞介素-6,定时采血,分析血小板数目。[结果] ①与给药前相比,小鼠血小板减少极显著(P<0.01);②阴性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以及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③阳性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实验组给药前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用环磷酰胺对BACB/C小鼠注射方法制造模型简单易行;白细胞介素-6在BACB/C小鼠以皮下注射给药途径方法,对治疗小鼠血小板减少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种不同品系小鼠在3种实验(空场实验、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中的行为学差异,为抗抑郁新药研究中的实验动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空场实验检测C57BL/6、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自主活动能力和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利用悬尾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它们在应激刺激下的行为绝望状态。结果在空场实验中,BALB/c、ICR和昆明小鼠的运动总路程、运动速度和运动时间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ICR和昆明小鼠的直立次数也明显高于C57BL/6小鼠(P〈0.05);悬尾实验C57BL/6小鼠的不动时间显著长于其他3种品系小鼠(P〈0.05),但是4种品系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57BL/6小鼠自发活动量低,对新奇环境的探索能力差,并且在急性应激刺激下容易造成行为绝望,因此C57BL/6小鼠可能适合作为急性应激抑郁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6.
九里香蛋白多糖有明显的抗生育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剂量2.08mg/kg,抗早孕率达72—83%。能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数分别为对照组的5.42和1.70倍。能增加致敏动物血清中溶血素含量,小鼠HC_(50)为对照组的5.1倍。对大鼠新鲜红细胞有明显的促进凝集作用,凝集率为31.1%。能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对照组和九里香蛋白多糖组白细胞下降率分别为42.7%和26.7%。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炎症也有对抗作用,抑制率达52%。有抗凝血作用,家兔静脉注射18mg/kg,凝血时间延长1.76分钟。毒性较低,小鼠腹腔注射LD_(50)为462±56.7mg/kg。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系小鼠对代谢性高尿酸血症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菠萝蜜低聚肽(JOPs)干预对db/db糖尿病模型小鼠炎症反应、血糖及血脂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db/db糖尿病小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3个JOPs组(0.2、0.4、0.8g/kg·BW)以及糖尿病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对照组、乳清蛋白对照组,并选用db/m小鼠作为非糖尿病小鼠空白对照。经过为期6个月的干预,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INS)、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10(IL 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C反应蛋白(CRP)以及脂代谢指标。结果:JOPs可显著降低db/db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可使血清IL 6、TNF α、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显著降低,并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显著升高。结论:JOPs干预可有效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有效调节炎症反应及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不同年龄段的生理生化、组织病理学等方面的指标,为该品种转基因小鼠应用于毒理学等领域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测定不同周龄段(4~6周龄,6~8周龄,9~12周龄,13~14周龄)141只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GFP)小鼠和100只对照组C57BL/6J小鼠的体重和摄食量,对上述两种动物定期取血,测定血生化及血液学指标,对动物进行大体解剖,计算主要脏器(心、肝、脾、肺、肾、脑、胸腺,性腺)的脏器系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①体重和摄食量:4周龄的GFP小鼠,其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5周龄的GFP小鼠,其摄食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②血常规测定: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红细胞计数(RB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白细胞计数(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血生化测定:6~8周龄,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尿酸(U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④脏器系数:6~8周龄,9~12周龄的GFP小鼠,其胸腺的脏器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9~12周龄,13~14周龄的GFP小鼠,其肝脏的脏器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⑤病理检测:6~8周龄有部分GFP小鼠胸腺发育不良,其他受检脏器和其他年龄段动物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①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与对照组C57BL/6J小鼠相比,在体重(4周龄)、摄食量(4~5周龄)、血常规(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血生化(尿酸UA、总蛋白TP、白蛋白ALB)、脏器系数(胸腺,肝脏)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其值均在正常范围内。②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在6~8周龄有部分小鼠胸腺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2种近交系小鼠在柯萨奇病毒B3型(CVB3)感染后辅助性T细胞(Th)免疫偏离对心肌炎发病的影响。方法 用CVB3腹腔感染BALB/c和C57BL/62种近交系小鼠,感染后7d通过检测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观察心脏外观变化以及心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比较2种小鼠心肌炎的发病情况;通过体外感染心肌细胞观察病毒复制情况以及体内心脏组织病毒载量的分析,比较2种小鼠对病毒感染和复制的差异;通过检测感染小鼠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12和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抗CVB3VP1抗体的亚型以及T-bet和Gata-3的表达,比较2种小鼠Th免疫偏离的情况。结果 CVB3在体外和体内都可以感染BALB/c和C57BL/6小鼠心肌细胞,但仅BALB/c小鼠感染后可发生明显的病毒性心肌炎,C57BL/6小鼠则不能;BALB/c小鼠感染后表现为Th1型免疫反应而C57BL/6小鼠则偏向于Th2型免疫反应。结论 CVB3感染2种品系小鼠表现为不同的心肌炎发生率,与其诱导了不同类型的免疫偏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稳定的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小鼠肺癌模型的构建方法,比较BALB/C及C57BL/6J小鼠对该肺癌模型的敏感性。方法 10只BALB/C小鼠及10只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3周,随后每只小鼠分别被给予每周1次腹腔注射1 g/kg体重乌拉坦,连续注射10周,继续喂养15周后处死小鼠取肺组织。由3名不同的检测者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计数肺组织表面肿瘤数目并以直径记录肿瘤大小;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的BALB/C及C57BL/6J小鼠肺癌发生率均为10/10(100%);BALB/C小鼠荷瘤数明显多于C57BL/6J小鼠(P0.01),同时,直径也大于C57BL/6J小鼠(P0.05);HE染色显示多次乌拉坦注射诱导的肺癌有非典型性腺瘤增生及腺瘤两种病变类型。结论 BALB/C和C57BL/6J小鼠均可以作为多次注射乌拉坦诱导性肺癌模型的动物,BALB/C小鼠对该肺癌模型的敏感性高于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13.
在医学实验中,大小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又是较常用的观察指标。对大、小鼠尾静脉白细胞正常值已有些报道。近年来,采用眼眶静脉丛和心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培养的也较常见,但尚未见到对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L-17A)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野生型空白对照组、野生型COPD组和IL-7A敲除COPD组,每组20只。野生型空白对照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其余两组小鼠暴露于香烟烟雾(1支/次,4次/日,每次45 min,每次间隔时间为1 h,总干预时间为90 d)制作COPD模型。干预结束24 h后,利用动物肺功能检测系统测定小鼠肺功能。收集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测定BALF细胞计数和分类。收集小鼠肺组织,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气道上皮IL-17A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组织炎症因子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小鼠肺组织JNK/AP1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野生型空白对照组小鼠比较,野生型COPD组小鼠气道上皮IL-17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吸气峰流速(PIF)和呼气峰流速(PEF)明显降低,BALF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明显升高,肺组织CXC类趋化因子1(CXCL1)、CXC类趋化因子2(CXCL2)、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水平明显升高,JNK、cJun和cFos磷酸化水平及AP1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野生型COPD组小鼠比较,IL-7A敲除COPD组小鼠气道上皮IL-17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IF和PEF明显升高,BALF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数明显降低,肺组织CXCL1、CXCL2、IL-1β和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JNK、cJun和cFos磷酸化水平及AP1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香烟烟雾可诱导小鼠气道上皮产生IL-17A,降低(或抑制)IL-17A的产生(或表达或分泌),通过抑制JNK/AP1信号通路,减轻COPD气道炎症反应,改善COPD小鼠肺功能。  相似文献   

15.
ICR小鼠连续3d腹腔注射100mg/kg环磷酰胺,建立血小板减少症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分别灌胃6g/kg和2g/kg剂量TSP 1水提取物、6g/kg和2g/kg剂量TSP 1石油醚提取物、2g/kg剂量TSP 1正丁醇提取物和1g/kg剂量TSP 1氯仿提取物,造模前、造模第3天和造模第6天尾部取血测定血小板和白细胞数量。结果表明:2g/kg TSP 1石油醚提取物、1g/kg TSP 1氯仿提取物可以显著升高环磷酰胺模型小鼠的血小板,但各提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减少无治疗作用,提示特种甘薯氯仿与石油醚提取物具有进一步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甘肃产不同生态型板蓝根对小鼠抗炎、免疫调节的作用。方法:66只KM小鼠随机分6组(n=11),采用耳廓肿胀法、足肿胀法观察板蓝根的抗炎作用;77只KM小鼠随机分7组(n=11),通过复制气囊滑膜炎动物模型来观测板蓝根的抗炎作用;66只KM小鼠随机分6组(n=11),通过环磷酰胺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研究板蓝根对动物胸脾指数、血常规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甘肃产不同生态型板蓝根可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足肿胀度以及气囊滑膜炎总蛋白、白三烯B4(LTB4)及丙二醛(MDA)的水平,提高气囊滑膜炎动物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环磷酰胺模型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提高胸脾指数、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以及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4(IL-4)水平(P<0.05,P<0.01);在上述抗炎、调节免疫的研究中,甘肃产不同生态型板蓝根及四倍体板蓝根之间未出现明显的差异。结论:甘肃产不同生态型板蓝根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甘肃产不同生态型板蓝根及四倍体板蓝根之间上述作用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SHP-2^D61G/+酪氨酸磷酸酶激活突变对组织白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分泌及多器官损伤的影响。方法分别以SHP-2^D61G/+激活突变敲入的模型小鼠和野生型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和白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及TNF-α浓度;采用常规组织切片和HE染色观察心、肺、脾等组织病理学改变;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和心肌肌钙蛋白Ⅰ的水平。结果SHP-2^D61G/+激活突变小鼠脾、肺组织中白细胞浸润较野生型对照小鼠明显增加,心肌肥大,出现明显炎症损伤型组织学变化;与野生型对照相比,突变小鼠血清及白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和TNF-α浓度均显著增加(P<0.01),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及心肌肌钙蛋白Ⅰ水平亦显著增高(P<0.01)。结论SHP-2^D61G/+激活突变增强白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能力,促进组织白细胞严重浸润和脾、肺、心等多器官损伤,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抗炎镇痛效应及其潜在分子机制,采用小鼠热板实验、小鼠福尔马林炎症疼痛模型和原代培养的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对疼痛指标和炎症相关分子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枸杞多糖能显著缓解后足注射福尔马林引起的动物II相痛表现(P <0. 05),减少动物两后足重量差值(P <0. 001)和血液(P <0. 001)、脊髓(P <0. 05)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而对小鼠热板潜伏期无明显影响;枸杞多糖降低原代培养的DRG细胞膜上TRPV1介导的钙信号(P <0. 05)。结果证明枸杞多糖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其镇痛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表达及其引起的TRPV1活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蒲公英护肤品的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蒲公英具有无毒、温和、安全性高的特点 ,这已经为我国民间长期应用实践和有关药理及临床方面的研究所验证。以蒲公英提取物为功能性成分的蒲公英护肤品其使用安全性究竟如何 ?根据GB7919— 87《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研制的蒲公英护肤品进行了安全性评价试验。1 材料和方法1.1 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 :昆明种健康小鼠 4 0只 ,体重 18~2 2g ,雌雄各半。实验方法 :霍恩氏法。动物禁食 16h后分性别按体重随机分入 1.0 0、2 .0 5、4 .6 6和 10 .0 0g/kgb .wt各 4个剂量组 ,…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对其他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皮肤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查了IL-6基因敲除鼠(IL-6^-/-鼠)和正常野生型鼠(IL-6^ / 鼠)皮肤损伤后损伤区组织内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1α(Interlukin-1α,IL-1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ukin-1β,IL-1β)、角质细胞诱导因子(Keratinocyte chemoattractant,KC)、单核细胞诱导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以及单核细胞诱导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这5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不论是IL-6^-/-鼠还是IL-6^ / 鼠,其被检因子的基因表达都以第3d为高峰,第6d则明显下降;同时,在损伤后的第3d和第6d,IL-6^-/-鼠的5种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L-6^ / 鼠,而在损伤后的第1d,只有MIP-1α和KC的水平低于IL-6^ / 鼠,而且,IL-6^-/-鼠的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也稍迟于IL-6^ / 鼠,但皮肤的损伤仍可完全修复。上述结果显示,IL-6在小鼠皮肤损伤过程中诱导其他5种被检因子的产生,从而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但IL-6基因缺失也不会严重影响皮肤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