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以山羊草等23种不同异源胞质的中国春为母本,以小偃6号为父本,经过七代核置换回交,培育成功了23种不同细胞质的小偃6号核质杂种。和对照小偃6号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异源细胞质对小偃6号的抽穗期,条锈抗性、结实率等9个农艺性状都有着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利用1980-1995年品种比较试验资料和大面积生产中的有关资料对陕西关中地区小麦骨干品种小偃6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偃6号稳产的原因是: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构成三要素协调。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染色体的促进结实基因提高缺体小麦结实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旗  李滨 《西北植物学报》1998,18(3):325-329
分别对含有小染色体的小偃5号、小偃6号和72180小麦品种自花结实4D缺体(依次编号为HN5、HN6T和HN7)及其相应二体及正常4D缺体的5种农艺性相对指数的研究表明:在4D缺体遗传背景下,小染色体载有促进结实基因;这三种自花结实缺体的小染色体对4D染色体缺失效应均有部分补偿作用,小偃6号自花结实4D缺体小染色体的这种补偿能力最强,小偃5号自花结实4D缺体小染色体的这种补偿能力最弱。将小偃6号自  相似文献   

4.
By crossing bread wheat cultlvar GC8901 with the 1D monosonlc line of Xiaoyan No. 6 and backcrosslng the offsprlng with the Xlaoyan No. 6 1D monosonlc llne for 5 years, high-molecular-welght glutenin subunlts 1Dx5+1Dy10 from GC8901 have been transferred Into wheat cultivar Xiaoyan No. 6. The BC5F1 offspring lines had been detected by using methods of cytology, marker, molecular marker and six elite single plants with high molecular-welght glutenin subunlts: lAx1, 1Bx14+1 By15, 1Dx5+1 Dy10 were Identified. Those lines have high-yleld potential with better agronomic characters and have been used In high quality wheat breeding processes as well.  相似文献   

5.
对小偃54小麦的品质,抗逆性与各年产量变化等特点已进行过大量试验,并已在河南、陕西等省大面积推广。为了在京郊及华北地区能合理栽培这一优质稳产小麦,针对其分蘖力强与耐低营养的特性,1999扑秋在京郊布设了每公顷45kg、75kg、105kg和135kg4个播量等级与每公顷296kgN,31kgP,35kgK和192kgN,62kgP,70kgK2个肥力水平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该优质小麦在京郊的适宜播量为105kg/hm^2,施肥量为中等肥力即可达6000kg/hm^2的产量,从而可获得投入少,产出高,节约化肥和保护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超大穗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超大穗小麦是小麦超高产育种的宝贵资源,通过去穗处理,对不同类型的超大穗小麦灌浆特性进行了方程拟合及参数分析,结果表明:①百粒重的增重进程,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品系间差异明显;②单株粒重的增重进程,在不同处理间、不同品系间都表现出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更为突出;③对灌浆参数分析,超大穗小麦的最大灌浆速度与对照基本一致,但灌浆期显著的长,86(306)达50d,90(151)43d,而对照小偃6号、咸农151分别为40d,35d。依次配合相应的栽培技术,可有效的发挥超大穗小麦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7.
氮肥对半湿润区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9430、小偃6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不施氮和施氮条件下3种基因型冬小麦的灌浆特性.结果表明,遗传差异是控制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的主要因素,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活跃灌浆期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基因型差异看,商188、小偃6号和9430的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分别为17.20、14.15和14.13 d,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分别为28.14、23.90和23.89 d,活跃灌浆期分别为29.00、26.40和26.88 d,商188显著大于9430和小偃6号,而小偃6号与9430间差异不显著.氮肥与基因间存在互作,但总体上氮肥对这些参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大灌浆速率持续期、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天数、活跃灌浆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5、0.679和0.627(P<0.01),是影响粒重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8.
利用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偃6号”与黑麦(Secale cereale L.)品种“德国白粒”杂交,选育出“小偃6号”类型带有黑麦性状的种质材料。应用总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进行检测,在8份材料中探测到黑麦染色质的存在,其中附加系3个,代换系1个,易位系4个;进一步用荧光绿标记探针pSc119.2及荧光红标记探针pAs1的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其中部分品系的染色体组成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易位系BC116-1是1RS/1BL小麦/黑麦易位系,BC152-1是涉及一条1B染色体的1RS/1BL易位系, 代换系BC97-2是2R(2D)二体代换系;附加系BC122-3附加了一条6R黑麦染色体,一条6B染色体的长臂缺失。同时,对连续的总基因组原位杂交和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在年均降水量632 mm的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红油土上,以NR9405、9430、偃师9号、小偃6号、陕229、西农2208、矮丰3号和商188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试验,研究在不施氮和施氮(90 kg.hm-2)条件下不同品种冬小麦灌浆特性及物质转移效率。结果表明,冬小麦干物质生产及物质转移效率共同受品种和氮肥的影响。开花期老叶、茎鞘和成熟期茎鞘、籽粒干重间存在显著差异。施氮对开花期、成熟期地上部各部位干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各部位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既与品种有关,也与施氮有关;氮肥的影响又因品种不同而异。干物质转移量、转移效率和转移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在8个供试品种中,最高的是NR9405,最低的是偃师9号,除NR9405和西农2208籽粒中50%以上干物质来自于开花前贮存光合产物的再转移外,其余6个品种籽粒中50%以上的干物质来自于开花后新合成的同化产物。干物质转移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穗轴+颖壳部位最低,且多数处理为负值,以茎秆为最大,叶片居中。从总体看,干物质转移量、干物质转移率和干物质转移量对粒重的贡献率在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大于施氮处理间的差异,施氮后降低了干物质向籽粒中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陕西关中地区几个小麦品种(系)部分品质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