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彦敏  周广胜 《生态学报》2012,32(18):5907-5917
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关系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碳收支研究的重要方面。论文从测定方法、影响因子与模拟模型3方面综述了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及其对环境因子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现有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单个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严重制约着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准确评估。为弄清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对环境因子的综合响应关系,迫切需要加强以下研究:(1)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的生物与环境控制机制研究;(2)生物与环境因子协同作用下的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定量模拟及其尺度化研究;(3)植物叶片最大羧化速率的环境因子阈值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北京低山区油松、刺槐、侧柏3种典型低效林林下植物组成和物种丰富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揭示不同层次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确定影响灌草2层物种丰富度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北京低山区设置34个样地进行群落学调查的基础上,运用CCA排序法分析灌木和草本2层的物种组成与海拔、坡向、坡位、坡度、郁闭度共5个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偏CCA测算各环境因子的重要程度,灰色关联度评估各环境因子对物种丰富度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海拔和坡度对灌木层物种组成的净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郁闭度对草本层物种组成的净效应达到显著水平(P0.05)。坡度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灰色关联度值为0.734,海拔与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的灰色关联度值为0.700。灌草2层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差异,海拔和坡度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郁闭度是影响草本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坡度和海拔分别是影响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3.
松嫩草地羊草叶片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0,他引:36  
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羊草叶片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分析表明,晴朗天气条件下,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型,蒸腾速率属单峰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在整个生长季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差异,同一环境因子在不同时间对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阻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净光合有效国徽是对羊草光合作用影响最为强烈的环境因子,受环境因子控制最为显著的生理特征是羊草叶片的蒸腾速度。  相似文献   

4.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植物群落分布的环境与空间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4,他引:45  
为了探讨土壤环境因子对植物群落物种数量、结构格局的影响 ,通过对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灌丛植被的大量群落学调查 ,采用了群落中 9个土壤特征指标 ,利用去势典范对应分析 (DCCA)排序方法 ,分析了不同群落类型中不同层次的物种数量结构的空间格局 ;定量分离了土壤、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等因素对不同层次群落格局总体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水分为主导的多种环境因子耦合梯度决定着植物群落结构格局。环境因子对群落的影响程度在不同层次有差异 ,在灌木层中 ,单纯环境因子对植被格局的解释占 2 8.0 2 % ,环境 -空间耦合因子占 8.90 % ,空间因子独立占 10 .69% ,其他因子占 52 .3 9% ;而在草本层中 ,单纯环境因子对植被格局的解释占 2 0 .64% ,而环境 -空间耦合因子仅占 0 .83 % ,空间因子独立占 5.10 % ,其他因子占 73 .43 % ,草本的可解释性远远低于灌木。但无论是灌木层还是草本层 ,在诸多因子中 ,土壤水分始终在影响群落物种数量结构的空间格局分布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鹏 《植物生态学报》1982,6(4):330-332
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定的环境生存着一定种类的植物,而一定的植物对某个环境因子的反应,也指示了当时当地的环境因子的特征。在农业生态学工作中,常以当地植物对某个因子的反应作指标来探索引种栽培植物的适宜条件。本文  相似文献   

6.
植物蜡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陆生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叶、茎、花、果实等的表面覆盖着一层蜡质,它是由一系列复杂化合物组成的具有三维微结构的疏水层,在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很好的生物学功能。作为植物与环境的第一接触面,蜡质对外界环境因子的响应较敏感,当植物受到外界不利环境因子胁迫时,蜡质会改变自身晶体结构形态或化学组分构建防御机制以减少胁迫因子的作用,有效地协调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蜡质的研究进展,在阐述蜡质层结构及其化学组分的基础上,着重介绍植物与环境因子的作用,包括非生物环境因子如水分、温度、光照、环境污染等以及植食性昆虫和病原菌等生物环境因子的作用。研究显示,胁迫环境下植物蜡质化学组分的变化,是由于不利环境因子的作用足以改变蜡质各产物的合成途径,从而影响蜡质产物。植物蜡质利用各种生理、化学机制对胁迫环境因子的适应以及响应,是植物适应各种生境的基础,因此通过对植物蜡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为进一步解析植物与环境关系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7.
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利用多元分析技术对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调查期间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5种,平均密度为406个/m2。大型底栖动物数量空间变化明显,呈现从近岸到外海降低的变化特征。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并采用向前引入法对环境因子进行逐步筛选,Monte Carlo置换检验结果显示,水深、无机氮和溶解氧是影响渤海湾大型底栖动物空间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
模糊数学排序是近年来引入植被分析的一个新方法,它可以结合环境因子,综合生态信息,受到生态学者的喜爱。最早的模糊数学排序用一个环境因子,后来可以将两个或三个环境因子结合在一个排序图上。但当环境因子多于三个时,排序难以完成。这就限制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因为植被研究所得到的环境数据往往是一个庞大的矩阵。本文仅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综合环境因子信息,然后再进行模糊数学排序,这样环境因子的数目理论上讲没有限制,模糊数学排序的功能得以扩展。我们用该方法对英国北威尔士山地草甸166个样方49个种的植被数据和8个环境因子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较好地描述了草甸植被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生态意义明确.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冷箭竹开花影响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冷箭竹开花前后定点观察收集的外界环境因子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探讨外界环境条件对冷箭竹开花的影响,建立了环境因子对冷箭竹开花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冷杉天然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分析了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天然林下5种主要地表苔藓斑块(锦丝藓、赤茎藓、大羽藓、塔藓及锦丝-大羽藓)的生物量,同时测定了各斑块相关环境因子(斑块表面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及基质湿度等)。对苔藓生物量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苔藓斑块的生物量有差异,且不同斑块环境因子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苔藓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显著,苔藓生物量特征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灌木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斑块苔藓生物量的影响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1.
基于通径分析的兰州北山三种典型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I-340便携式手持光合测量系统和Watch Dog 2000自动气象站,观测了兰州北山侧柏、柠条和柽柳的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子,使用通径分析探讨了各因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影响3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决定生理因子各有不同:侧柏为蒸腾速率,柠条为胞间CO2浓度,柽柳为叶温;主要生理限定因子也存在差异:侧柏和柠条为叶温,柽柳则为蒸腾速率。(2)3种植物的主要环境决定因子和限定因子均存在差异:侧柏主要环境决定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柠条和柽柳主要环境决定因子为相对湿度;侧柏和柽柳主要环境限定因子为土壤湿度,柠条的主要环境限定因子为大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12.
冷杉天然林下地表主要苔藓斑块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华  包维楷 《植物学报》2006,23(6):684-690
调查分析了大渡河上游藓类-冷杉天然林下5种主要地表苔藓斑块(锦丝藓、赤茎藓、大羽藓、塔藓及锦丝-大羽藓)的生物量, 同时测定了各斑块相关环境因子(斑块表面气温、空气湿度、光照强度及基质湿度等)。对苔藓生物量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综合分析表明, 不同苔藓斑块的生物量有差异, 且不同斑块环境因子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对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分析显示, 苔藓斑块生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显著, 苔藓生物量特征受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度、灌木层盖度及草本层盖度等因素影响较大。但不同环境因子对不同斑块苔藓生物量的影响水平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刺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缩元递阶矢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环境因子对刺槐综合影响,揭示其重要影响因子,研究设置了水分适宜、干旱、严重干旱3种不同生境,从环境因子--刺槐生理变化--刺槐生长状况3个层次采用多个指标进行了实验观测.根据实验结果,利用缩元递阶矢量分析法对层与层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效供水量和温度是两个重要的因子.在水分适宜的条件下,环境因子对叶水势和WUE有一定的影响,对其它生理指标没有明显影响,刺槐基本上不受环境因子的制约,能够按自身生理发展.但随着干旱加重,环境因子对刺槐的影响加重,刺槐的生理变化受环境因子的制约.在干旱、严重干旱的条件下,光合速率,蒸腾速率,WUE是3个重要指标,生理变化对枝条生长有制约性.刺槐在生长季内的生物总量明显下降,土壤水分对刺槐的生长、成活有重要影响.由此得出:刺槐的生长与土壤水分、土壤有效供水量、温度等环境因子关系密切,种植刺槐时要注意它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土壤的水分含量.缩元递阶矢量分析法是一种值得应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构造环境因子温度、pH、溶氧对锌酵母菌体生长评价的隶属函数的基础上,通过求解模糊关系方程,预测环境因子对菌体生长影响潜力。  相似文献   

15.
1.环境因子及其分类 所有的动物有机体都是其生活环境的不可分离的一部份。因之决不能把有机体和代表其生活环境的条件总和脱离来看。 环境条件的总和是由各项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而形成的;这些因子共同作用於有机体,同时也就造成生活环境的某些特点:这些环境因子或生态因子可以分为下列几方面: (1)与影响有机体的自然现象有关的自然因子或原始因子。这类环境因子可分为下列三类:  相似文献   

16.
环境因子对硬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及其排卵和产卵的调控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对影响硬骨鱼类性腺发育成熟及其排卵和产卵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了综述(如水温、光照、降雨和水流、水体化学因子、水体生物因子以及环境污染(环境胁迫)等),并对其调控机制进行了阐述,侧重强调了环境胁迫对硬骨鱼类生殖的影响,旨在从生态学角度为保护鱼类种质资源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7.
植物群落分布格局是环境因子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尤其是海拔梯度被认为是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决定性因子,为探求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及其驱动机制,该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分类和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DCCA)排序等方法,探讨了研究区内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88个样方共记录物种85种,隶属30科56属,利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将其分为9个植物群落。(2)9个植物群落在DCCA排序图上聚集分布,呈现出较好的环境梯度,其中海拔对植物群落分布格局影响最大,其次为降水、温度、坡度、坡向和土壤腐殖质。(3)影响植物群落空间分布格局的变量中,环境因子占25.24%,空间因子占13.21%,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交叉作用占9.03%,群落分布格局未被空间因子和环境因子解释部分占52.52%,这部分主要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区域内植被的生态恢复和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维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是中国兰科植物物种丰富度较高的地区, 了解环境因子对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物种组成和分布格局的影响, 对于该地区野生兰科植物的保护管理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调查分布样方的植被类型、海拔、坡向、坡度、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数据, 采用典范相关分析探索了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影响, 并计算各个环境因子对物种组成的总效应与净效应, 同时分析了6个环境因子对野生兰科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 所选的6个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组成变异的3.7%; 植被类型、海拔、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坡向、坡度这6个环境因子的总效应与净效应均达显著水平, 但其解释率依次减小。所选的6个环境因子对海南岛野生兰科植物的分布均有影响, 野生兰科植物在海南岛主要分布在中海拔段、5°-35°的坡度范围、阴坡与半阴坡、年平均气温较低且年降水量较高的环境, 并且于原生植被中分布最多。  相似文献   

19.
广东内伶仃岛薇甘菊危害与生态因子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对广东内伶仃岛草本群落、草灌(或灌草)丛群落和灌木林受薇甘菊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薇甘菊对草本群落的危害与环境因子的关联度中主要受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的影响较大,对草灌丛群落的危害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异不大,但其中受土壤含水量、pH值和群落透光度的影响稍大些,对灌丛群落的危害与各环境因子的关联度差异也不大,其中受土壤有机质、群落透光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各环境因子对不同群落受薇甘菊危害的影响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群落透光度、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20.
半干旱雨养区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王润元  杨兴国  赵鸿  刘宏谊 《生态学杂志》2006,25(10):1161-1166
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农业区田间春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天气晴朗时,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典型的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上午明显高于下午,且不同生育期峰值出现的迟早不同。蒸腾速率日变化呈不明显的双峰型,其出现最大值的时间晚于净光合速率出现最大值的时间。在生长季节,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受到多个环境因子的共同影响。不同时期,起主导作用的环境因子不同,且同一个因子对几个生理指标的影响程度和强度都有差异,其中,光合有效辐射是对蒸腾速率影响最强烈的环境因子,湿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温度。受环境因子制约最为显著的生理指标是叶片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