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吴汝康在其《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一文中说:“古猿怎样演变成人的整个过渡阶段,目前还很少直接的证据,关于人类各种重要特征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目前还很少了解,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他对这个过渡阶段的情况提出了一个他认为是唯物辩证的假说。我认为值得商讨。人类历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什么是划分人类社会和猿群之间的界线的基本标志?对这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奠基人早就有一个众所周知十分明白的答案。恩格斯说:“人类社会区别于猿群的特征又是什么呢?是劳动。”(《自然辩证法》) 劳动是人猿分野的界线。第一批原始人从他们会劳动的那个时候起,就和一般动物分开了,人类的历史就从此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周国兴同志在《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一文中指出,特定的环境条件是促使“人类祖先下到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外界因素”,而且从全文不难看出,作者认为内因是在人类起源中起主要作用的。虽然袁汉兴、张建鹏两位同志承认劳动在从猿到人过程中起决定作用,但不承认存在特定环境这样一个外界因素,现在我想就此谈谈以下两个问题: 1.有没有特定环境?我认为,自然界内部矛盾的运动都是受一定规律支配,并由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任何环境都是特定的。正是因为猿群所在的客观环境条件在此地域和彼地域的不同,才使某一地域的猿发展到人,而另一地域的猿却保留了原  相似文献   

3.
上海人民出版社组织有关单位编写的、以专门介绍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为中心内容的《十万个为什么》第19分册,将于今年6月和读者见面。文化大革命后新编写的这一分册,共收入108个题目。其中包括:人类是怎样诞生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各地发现了哪些从猿到人各阶段的化石?人类的历史有多久?“北京人”的寿命有多长?……等等人们普遍感到兴趣、经常思索着的问题。读  相似文献   

4.
本刊1975年第2期发表了王争明同志《“亦此亦彼”不能套用作“亦猿亦人”》一文后,陆续收到了各地不少读者来信,今摘要发表在下面。吴汝康同志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74年第3期)和《人类起源的唯物辩证过程》(《科学通报》1974年第8期)等文中,阐述了他的关于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观点。他说:“能制造工具的是人,不能制造的是动物(包括猿),不是人就是动物,‘非此即彼’,这是应该首先肯定的。”同时,他认为: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亦猿(动物)亦人的阶段,要承认有“亦此亦彼”的过程。“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的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这一过渡阶段,由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为起点(距今一千多万年前),直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距今约三百万年前)为止。希望同志们继续对上述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认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5.
赖金良同志对亦猿亦人的论点提出了意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4卷4期,1976),认为这种论点是“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是“资产阶级唯心论和形而上学在人类学中的反映”等等。去年一个时期,好象这个问题已经作出了结论,没有争论的余地了。亦猿亦人是什么意思呢?我说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中“既保留有猿的旧质,又出现有人的新质”,又说“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激烈斗争。吴汝康同志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都坚持把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时期。他说:“从古猿下地开始向人的方向发展,到制造工具的真正的人出现,其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的生物或正在形成中的人,既不是一般动物(猿),又不是真正的人,……是亦猿亦人的阶段。”(吴汝康《人和猿的界限问题》,见《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2卷3期)这一观点,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论和进化论的。它以折中主义冒充辩证法,从而抹杀了人与猿之间的本质区别和界限。因此,写了这篇文章,与吴汝康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7.
对于人和猿的划分,恩格斯在著名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里,已作了圆满的科学回答。为了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人类起源理论的正确理解,目前我国人类学家和关心人类起源研究的同志,对人猿划分问题进行的讨论,我认为是十分必要的;它对于人类学研究工作的进展也是有好处的。周作云在《人猿分野辨》一文中,单纯地以“使用原则”将人和猿绝对划分开。我认为这种划分法不符合人类起源的实际情况;也不符合恩格斯对人猿之间存在过渡阶段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科学论断。(见《自然辩证法》) 吴汝康在《人和猿的界限问题》中,提出“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过渡阶段是人的新质和猿的或动物的旧质不断斗争的过程,是新质不断克服旧质的  相似文献   

8.
《化石》1976,(2)
早在三十年代,毛主席就批评过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认识论离开了人的社会性。马克思主义一向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性。讨论“从猿到人”的问题和划分早期人类的历史阶段,我们觉得都不能离开这一点。为什么说直立行走“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自然辩证法》),而不说是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质的飞跃呢?为什么脑容量也不能作为划分人与猿的标志呢?主要因为这些都是非社会性的东西。在阶级社会以前,人的社会性的最主要的表现就  相似文献   

9.
人是从那里来的? 回答这个问题,你也许会说这有什么困难——人是从古猿变来的;甚至你还会进一步说,在这个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然而这个现在看来比较明了的道理,恰是经历了多么漫长的认识过程才达到的呵!现在让我们首先来谈谈,远古的人们是怎样认识自己的起源的。最初的原始人可能还想不到自己的起源在人类诞生的最早时期,“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恩格斯:《反杜林论》),这些最初的原始人为艰苦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历史是未来的一面镜子,人类未来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呢?几万年,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年以后,人类的后代又会用什么眼光来看待我们呢?虽然未来莫测高深,但是现在已有许多科学家在试图描绘它的情景了。一般来说,动物越是高等,其大脑中的灰质就越多,因而就越聪明。生活在几百万年前的南猿,大脑中的灰质已增加很多;到直立人阶段,智力更加发达,他们已能猎取任何一种大型动物,成了大自然的主宰。最近几十万年以来,人类体质的绝大部分变化不大,但大脑发展很快,灰质增加了将近一磅(454克),它们大部分集中在头脑前部,使人类的前额不断向上隆起,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上海自然博物馆“古动物史”和“从猿到人”两个陈列室已于1972年5月开放,这两个陈列室展出了大量的古动物及古人类化石、模型及图片;系统地、通俗易懂地阐明了古动物的发生、发展和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有力地批判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所认为的生命是“上帝创造的”,“突然发生的”,而一切生物永远不变彼此孤立  相似文献   

12.
杨睿  赵祺 《化石》2005,(2):38-39
乳齿象、大角鹿、剑齿虎,这些哺乳动物曾在地球上构成一道壮观的风景线,类似这些体重大于44公斤的动物群体被称之为大动物群。57万年前,大陆上栖息着的大动物群超过150属,然而到了1万年前,至少已有97属绝灭了。解释这场绝灭有着不同的学说;较占优势的分别有: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变化以及两的相互作用。现今,来自最新的气候学、生态学、考古学、古生物学的证据又是如何解释史前这场对大动物群发动的“政变”呢?  相似文献   

13.
黄学诗 《化石》1997,(4):29-29
山西垣曲曙猿化石的发现黄学诗山西垣曲寨里土桥沟曙猿化石的发现,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因为它关系到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等灵长类的祖先究竟是什么样的动物、它最早起源在地球上那一块地方的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山西垣曲盆地是中条山脉中一个小型的山间盆地,也是...  相似文献   

14.
猿猴满身是毛,而人则体毛稀少。现在人类学界都承认人与猿有着共同的祖先,可以设想,早期人类身上肯定是多毛的,那末,人类的体毛是在什么时候和怎样变得稀少的呢?有着多种假说。 一,性择说(Sexual Selection Hypothesis) 达尔文(Darwin)在提出自然选择作用下的讲化论以后,又在1871年发表了《人类起  相似文献   

15.
怎样把动物课上“活”?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怎样使动物课的教学和发展智能结合起来?我们对上述问题,在动物学教学中进行了探讨,现以“我国动物地理分布”一章为例简述如下: (一)教材分析 1.本章在动物学课本中的位置本章是动物学课本的最后一章,具有综合、总结前面已学动物学知识的性质。教材从地理分布的角度(即从空间的角度)进一步来讲述主要脊椎动物在我国地理区域范围内的分布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不少杂志刊登了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文章,其中,“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突出的题目。这些讨论,对于研究原始社会史,对于弄清人与猿的本质区别和人类起源问题,对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基本理论,不但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在当前深入揭发、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和毛主席著作,用马克思主义统帅我们的科学研究。为纯洁和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斗争。吴汝康同志《关于从猿到人的过渡时期》一文中提出,“从猿到人必然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开始的标志是两足直立行走。完成的标志是开始能制  相似文献   

17.
《化石》1975,(2)
人类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古代类人猿转变而来的。古代类人猿是怎样转变成人的呢?起决定作用的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从猿到人,经过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大约两、三千万年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高度发展的古代类人猿,简称“古猿”。它们满身长毛,下颔有须,两耳尖耸,成群地生活在树上。长期的攀援生活和偶尔下地活动,使它们的前肢和后肢逐渐有了某种自然的分工:用前肢采摘果实和捕捉小虫,筑巢搭棚以避风雨,或拿木棒、石块抵御猛兽;用后肢来支持身体。这种古猿就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后来,由于气候和地壳发生了变化,一些地方变得  相似文献   

18.
黑猩猩是动物界中很聪明的动物,在亲缘关系上与人类最为接近,关于这位近亲,有许多吸引人的内容,科学家正不断把它们新的一面展现给我们。人类的近亲黑猩猩是生活在非洲的一种猿,生活在横贯赤道两百多万平方  相似文献   

19.
遗传学的定义有三个问题是所有科学都要解答的:第一,研究什么?第二,怎样研究?和第三,为了什么而研究?而一个科学的基本内容也就在解答这些问题的同时建立和充实起来。遗传学在生物科学中对“研究什么”这样的问题一向是明确的。既名之“遗”,又名之为“传”,按其字意来说它本来就是研究父母亲的一代怎样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关于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性质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对于人类起源问题的深入研究。下面谈谈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供同志们讨论参考。我们认为,从古代类人猿到真正的人出现,确实存在着一系列中间类型,例如在我国云南省开远发现的腊玛猿等等。但是,把这些中间类型称为“亦猿亦人”,把这段一、二千万年的长时期称为“亦猿亦人性质的阶段”,都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